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2.10.18

注意我國工程師過勞的問題/李家同

我們很多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常有需要工作得很晚,幾乎每天的晚飯都要在公司裡吃,吃完以後還要工作一些時間。這種現象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因為絕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工程師不可能工作得如此之晚,即使有這種情形,也是偶爾為之,但是歐洲的科技仍然是相當領先的。

2022.10.18
2022.09.27

城市治理在淨零排放議題中的角色/張四立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源自於都市地區的占比,逐漸增加,根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2020年全球居住於城市的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5%(約42億人),增至63%(約49億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亦由2015年的25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為290億公噸,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7-72%

2022.09.27
2022.09.20

提升服務業薪資水準之策略/王健全

台灣的薪資水準趕不上物價上漲,已成為國人心中的痛,尤其是高等教育畢業的年輕人初入社會不但失業率高,薪資水準也低。究竟原因出在哪裡?我們認為問題出在服務業,因為專上畢業生多數進入服務業,但服務業卻沒有太多高薪的就業機會。歸納服務業低薪的兩大主要原因:其一,高等教育過度投資;其二,服務業鬆綁產業化速度不足,加上市場太小,無力吸納太多的高素質人力。

2022.09.20
2022.09.13

提早強化經濟韌性 面對全球經濟變局/譚瑾瑜

各國預測機構持續調降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亦紛紛預估明(2023)年經濟表現,全球經濟成長區間將在2.6%至3.1%之間,除了對未來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之外,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亦低於今年表現,顯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成長仍有許多挑戰,需要提早因應。

2022.08.30

企業面對的淨零挑戰及碳管理藍圖規劃/劉哲良

在2015年聯合國所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宣告了全球環境目標為本世紀末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而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進行了嚴謹的氣候模擬,說明欲達前述目標、全球必須在世紀中葉達成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也因此,不同層次的管理作為開始被廣泛推動;公部門如此,私部門此是如此。

2022.08.16

數位發展部應發揮的四個角色/詹文男

數位發展部預計在8月27日掛牌,行政院指出,數位發展部未來將致力於「建構數位服務跨域的協力典範」、「完備數據公益生態制度及應用」,以及「促進跨國公民科技與資料民主化的共同發展」等三大目標。

2022.08.16
2022.07.12

發展低軌衛星產業正逢其時/譚瑾瑜

繼SpaceX於俄烏戰爭中支應烏克蘭通訊一戰成名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於6 月底授權SpaceX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可提供給移動中的物體,包括汽車、卡車、飛機、船隻等,可以預期的是,透過SpaceX所提供的服務,可以滿足許多行動中的聯網需求,進一步拓展低軌衛星的需求,帶動衛星製造、發射產業、地面設備及服務市場的成長,衍生許多商機。

2022.07.12
2022.06.28

強化ESG 提升企業競爭力/王健全

最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即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蔚為潮流,廣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究竟ESG真正的意涵為何?對企業、國家競爭力有何影響?企業及政府研擬因應ESG的發展策略,都是台灣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無可迴避的挑戰。

前往第 頁 / 共41頁
2022.05.31

六生戰略讓園區與城市共榮/詹文男

為了促成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許多城市都有多元園區設立的規劃,但在促成經濟成長之餘,如何能不破壞好山好水,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也成為所有民眾關心的議題。

2022.05.31
2022.05.10

淺析美中貿易結構變化/譚瑾瑜

美國貿易代表署於今(2022)年5月4日宣布將針對2018年起依301條款對中國大陸課徵關稅的貨品進行全面評估,5至7月將蒐集「清單一」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貨品相關行業意見,6月下旬至8月的兩個月時間則展開「清單二」價值160億美元的貨品相關行業之意見蒐集。綜觀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延燒迄今,歷經完成第一階段美中經貿協議及新冠疫情的紛擾,在今年7月課徵關稅即將屆滿之際,美國將廣徵業界意見,評估對中國大陸課徵關稅的經濟影響,並作為續徵關稅與否依據,藉此可觀察美中經貿互動後續發展。

2022.05.10
2022.05.03

淺談台灣紡織產業創新轉型領域/陳宏欣

台灣紡織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整體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近7成,為外貿重要產業;2021年台灣紡織及成衣業工業貿易順差51.6 億美元,為台灣第四大貿易順差產業。台灣紡織業創新能力將是未來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之一。

2022.05.03
2022.04.12

新氣候經濟基礎建設的發展/黃正忠

也才不過五年的時間,世界領先企業從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RE100,百分百使用電動車EV100,快速發展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與淨零碳排放(Net-Zero Emission)的宣告。

2022.04.12
2022.04.12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 台灣產業的危機與轉機/林志勳

美國、歐盟和英國在內占全球90%GDP國家均已承諾到 2050 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同的全球2000大企業中有417企業宣示淨零排放目標。

2022.04.12
2022.03.22

台灣經濟的成長如何永續?/王健全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開打、新冠肺炎的衝擊,台灣經濟勢面臨嚴峻的考驗。我們認為未來一、二年內,雖然隨著新冠肺炎的和‍緩,轉單效應會減少,但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台灣在未來二、三年仍將持續進行,這是操之在我的部分,必須好好把握,並扣合台灣產業升級,才能追求經濟的永續成長。

2022.03.22
2022.03.15

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重點分析/譚瑾瑜

今年3月美國提出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依序分就推動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重新調整美中貿易關係、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及多邊關係、確切執法以提高對貿易政策的信心,以及促進公平、包容及持久的貿易政策及擴大盟友參與等面向,建構公平競爭、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

2022.03.15
2022.02.22

NFT 的趨勢與挑戰/詹文男

近來NFT(Non-Fungible Token)新聞不斷,周杰倫一萬隻價值約2.8萬元新台幣的「Phanta Bear」(幻想熊)只花了40分鐘就完售,短短7天更在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總榜登上全球第一名;另一位藝人陳零九發行「YOLO Cat Club」NFT,也一度衝上OpenSea全球百名榜內。更有霹靂布袋戲、鹽酥雞、雞肉飯等各式各樣的NFT推出,讓人眼花撩亂。到底什麼是NFT,未來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很關心!

2022.02.22
2022.02.15

工程師應有深厚的學問/李家同

我們常常聽說美國在科技上最特別之處是有創造力,很多新發明都源自於美國。我們應該知道美國在科技上之所以領先,乃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多非常有學問的工程師,我認為大家不太重視這一點。

2022.02.15
2022.01.18

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取得供應鏈商機/譚瑾瑜

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2022.01.18
2021.12.21

增加民眾幸福感的策略/王健全

根據未來4年每年GDP成長2.5%的假設,國家發展委員會於去年(2020)推估2024年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台灣的人均所得可達3萬美元。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到了今年,台灣因為新台幣升值的結果,人均所得已真正突破3萬美元所得。不過,一般民眾卻對3萬美元的人均所得感受不強,原因有以下幾個。

2021.12.21
前往第 頁 / 共30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lo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