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5.03.03
三管齊下 提升經濟成長
回顧103年,臺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包括出口、外銷訂單、工業生產及商業營業額等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新高,失業率也降至7年來最低。展望今年,雖然國際經濟環境仍有一些風險需要特別關注,不過,臺灣經濟可望續呈溫和成長。 為掌握此一契機,經濟部未來施政將從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市場開拓及活絡新創事業三管齊下,讓臺灣產品不僅做得好,還要賣得好,並且提供中小企業有力的政策支援。 首先,在提升產業競爭力方面,經濟部已擬定4項推動作法,一是以示範產業引導升級轉型,因此已依「邊際效益最高」、「成長空間最大」原則選定鑄造、螺絲螺帽、工具機(控制器)、半導體、聚落型產業(絲襪、毛巾等)、高值化石化產品及智慧城市等7項產業推動升級轉型;二是構建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運用政府補助計畫點火,帶動產業鏈整合,在今年底前,讓全台6都16縣市(含離島)都可以享有安全健康、物流運輸及育樂金流等4G應用服務。 第三則是推動開放資料產業應用,將透過競賽鼓勵創意,培育新創公司、輔導產業投入應用開發、擴大社群與民眾參與等,促成民間運用Open Data發展100項資料應用服務。最後則將落實產業用地更新,從活化既有土地
2015.03.03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2.24
產業轉型 臺灣走出「悶」經濟 / 蔡宏明
臺灣經濟主要靠出口帶動成長動能,在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後,全球景氣復甦力道薄弱,我國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加上各國積極洽簽FTA,對我國產業造衝擊。面對外在嚴峻考驗,「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的推出,希冀透過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 產業轉型 臺灣走出「悶」經濟近年來,臺灣面臨「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和「薪資成長停滯」兩大困境,在全球貿易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衝擊下,臺灣製造業及服務業亟待轉型升級。經濟部所制定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除能誘導企業投資,更對增進臺灣經濟動能具積極意義。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表示,日前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公布第四季製造業趨勢預測,雖將今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上修到3.26%,但對於明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的預估卻大幅下修至2.86%。究其原因,除了中國大陸房市泡沫化、歐元區景氣低迷、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伊波拉疫情蔓延、美元升值亞幣波動、聯準會升息等6大風險,影響了全球經濟成長與臺灣的外部環境外,中國大陸近年供應鏈持續在地化,各產業進口替代策略已逐步落實,造成臺灣製造業外銷中國大陸動能相對削弱。因此,國內產業升級轉型已是刻不容緩之事。
2015.02.24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2.24
融入區域經濟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劉德海
作者: 劉德海 /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隨著陸韓FTA簽訂日期愈趨逼近,對於向來視南韓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臺灣來說,不得不開始警戒。 根據日本學者奧田聰與渡邊雄一201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若陸韓FTA生效,臺灣將有1.9億美元的貨品被陸製品取代;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估計約有33億美元產品將被韓貨替代,兩個市場合計近35億美元。 南韓和中國大陸FTA一旦生效,將重創臺灣產業。面對世界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大趨勢,臺灣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大膽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否則難在國際巿場上存活。 消除貿易壁壘 吸引外資進駐 事實上,韓國洽簽FTA 的動作相當積極。就以東協巿場來看,2008 年前,臺灣產品在東協市場的市占率原領先韓國,但韓國與東協FTA 生效後,卻被韓國超越,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咎因在於FTA消除貿易壁壘,免除貿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但臺灣至今卻只簽了7個,其中5個還是中南美洲邦交國。當韓國與許多國家享有互免關稅之際,臺灣卻仍課徵關稅,對出口必然產生嚴重衝擊,也會讓外商卻步。面對招招快狠準的韓國,劉德海認為,目前臺灣最佳的路線圖就是首先敲定與中國
2015.02.24
國際貿易
more
more
最前頁
46
47
48
49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49頁
最前頁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36頁
2015.03.03
三管齊下 提升經濟成長
回顧103年,臺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包括出口、外銷訂單、工業生產及商業營業額等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新高,失業率也降至7年來最低。展望今年,雖然國際經濟環境仍有一些風險需要特別關注,不過,臺灣經濟可望續呈溫和成長。 為掌握此一契機,經濟部未來施政將從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市場開拓及活絡新創事業三管齊下,讓臺灣產品不僅做得好,還要賣得好,並且提供中小企業有力的政策支援。 首先,在提升產業競爭力方面,經濟部已擬定4項推動作法,一是以示範產業引導升級轉型,因此已依「邊際效益最高」、「成長空間最大」原則選定鑄造、螺絲螺帽、工具機(控制器)、半導體、聚落型產業(絲襪、毛巾等)、高值化石化產品及智慧城市等7項產業推動升級轉型;二是構建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運用政府補助計畫點火,帶動產業鏈整合,在今年底前,讓全台6都16縣市(含離島)都可以享有安全健康、物流運輸及育樂金流等4G應用服務。 第三則是推動開放資料產業應用,將透過競賽鼓勵創意,培育新創公司、輔導產業投入應用開發、擴大社群與民眾參與等,促成民間運用Open Data發展100項資料應用服務。最後則將落實產業用地更新,從活化既有土地
2015.03.03
2015.02.24
產業轉型 臺灣走出「悶」經濟 / 蔡宏明
臺灣經濟主要靠出口帶動成長動能,在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後,全球景氣復甦力道薄弱,我國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加上各國積極洽簽FTA,對我國產業造衝擊。面對外在嚴峻考驗,「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的推出,希冀透過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 產業轉型 臺灣走出「悶」經濟近年來,臺灣面臨「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和「薪資成長停滯」兩大困境,在全球貿易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衝擊下,臺灣製造業及服務業亟待轉型升級。經濟部所制定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除能誘導企業投資,更對增進臺灣經濟動能具積極意義。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表示,日前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公布第四季製造業趨勢預測,雖將今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上修到3.26%,但對於明年製造業產值成長率的預估卻大幅下修至2.86%。究其原因,除了中國大陸房市泡沫化、歐元區景氣低迷、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伊波拉疫情蔓延、美元升值亞幣波動、聯準會升息等6大風險,影響了全球經濟成長與臺灣的外部環境外,中國大陸近年供應鏈持續在地化,各產業進口替代策略已逐步落實,造成臺灣製造業外銷中國大陸動能相對削弱。因此,國內產業升級轉型已是刻不容緩之事。
2015.02.24
2015.02.24
融入區域經濟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劉德海
作者: 劉德海 /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隨著陸韓FTA簽訂日期愈趨逼近,對於向來視南韓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臺灣來說,不得不開始警戒。 根據日本學者奧田聰與渡邊雄一201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若陸韓FTA生效,臺灣將有1.9億美元的貨品被陸製品取代;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估計約有33億美元產品將被韓貨替代,兩個市場合計近35億美元。 南韓和中國大陸FTA一旦生效,將重創臺灣產業。面對世界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大趨勢,臺灣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大膽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否則難在國際巿場上存活。 消除貿易壁壘 吸引外資進駐 事實上,韓國洽簽FTA 的動作相當積極。就以東協巿場來看,2008 年前,臺灣產品在東協市場的市占率原領先韓國,但韓國與東協FTA 生效後,卻被韓國超越,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咎因在於FTA消除貿易壁壘,免除貿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但臺灣至今卻只簽了7個,其中5個還是中南美洲邦交國。當韓國與許多國家享有互免關稅之際,臺灣卻仍課徵關稅,對出口必然產生嚴重衝擊,也會讓外商卻步。面對招招快狠準的韓國,劉德海認為,目前臺灣最佳的路線圖就是首先敲定與中國
201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