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05.16

ESG趨勢下的碳管理/郭財吉

ESG (環境,社會與治理)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社會責任投資,是指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考量傳統的財務指標外,也須對秉持永續發展原則的企業,納入作為投資標的。

2022.06.28

強化ESG 提升企業競爭力/王健全

最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即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蔚為潮流,廣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究竟ESG真正的意涵為何?對企業、國家競爭力有何影響?企業及政府研擬因應ESG的發展策略,都是台灣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無可迴避的挑戰。

2021.11.23

運用多元數位科技掌握ESG契機/詹文男

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ESG)成為備受產業重視的議題。企業在ESG的相關指標與行動,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消費者傾向選擇ESG表現良好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表達其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態度;投資人也會選擇ESG表現佳的企業進行投資,因為研究發現,具備一定ESG水準的企業,可大幅提高其價值與財務表現,卻不一定會提高成本。

2021.02.23

掌握趨勢與痛點 轉危機為契機/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 ▲新冠疫情持續至2月中旬,全球確診人數已近1.1億,死亡的人數也超過240萬,雖然疫苗已逐漸開打,但許多國家情勢仍然嚴峻。因此台灣以外的國家,在家工作及學習已逐漸成為常態,電子商務與宅經濟也大行其道,數位轉型的速度於此波疫情中在全球加速進展,許多提供相關服務與解決方案的產業也因而大幅成長。

2020.09.08

有效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針對經濟議題的內容著墨不少,尤其是在產業發展策略上,希望我們抓住時機,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讓臺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2020.08.25

企業因應變局三錦囊/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世界知名顧問公司BCG發佈報告指出,COVID-19疫情衝擊國際貿易,預計今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20%,且到2023年都無法恢復2019年時18兆美元的水準。全球各國政府正在疫情控制與經濟復甦之間擺盪,如何妥善因應以迎接嚴酷的挑戰,在在考驗企業的智慧!

2020.07.07

2020新一代設計展線上化 數位轉型全新契機/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台灣設計學子的年度盛事「新一代設計展」,自2004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接手執行以來,不斷將展覽往品牌化、專業化與國際化的方向推進,現在已是全球最具規模的設計科系學生主題聯展,橫跨產品、平面、包裝、視傳、空間、時尚、多媒體及工藝設計等多元領域,是台灣學生展現設計創意的重要平台。

2020.06.16

政府如何因應疫情後全球經濟版圖重整/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此次COVID-19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產業發展的版圖、企業的經營模式,乃至政府的治理能力,這些趨勢的改變及因應,都值得我們正視。尤其,在疫情肆虐後有幾個重大的發展趨勢,值得我們注意。

前往第 頁 / 共4頁
2023.05.16

ESG趨勢下的碳管理/郭財吉

ESG (環境,社會與治理)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社會責任投資,是指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考量傳統的財務指標外,也須對秉持永續發展原則的企業,納入作為投資標的。

2022.06.28

強化ESG 提升企業競爭力/王健全

最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即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蔚為潮流,廣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究竟ESG真正的意涵為何?對企業、國家競爭力有何影響?企業及政府研擬因應ESG的發展策略,都是台灣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無可迴避的挑戰。

2021.11.23

運用多元數位科技掌握ESG契機/詹文男

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ESG)成為備受產業重視的議題。企業在ESG的相關指標與行動,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消費者傾向選擇ESG表現良好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表達其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態度;投資人也會選擇ESG表現佳的企業進行投資,因為研究發現,具備一定ESG水準的企業,可大幅提高其價值與財務表現,卻不一定會提高成本。

2021.02.23

掌握趨勢與痛點 轉危機為契機/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 ▲新冠疫情持續至2月中旬,全球確診人數已近1.1億,死亡的人數也超過240萬,雖然疫苗已逐漸開打,但許多國家情勢仍然嚴峻。因此台灣以外的國家,在家工作及學習已逐漸成為常態,電子商務與宅經濟也大行其道,數位轉型的速度於此波疫情中在全球加速進展,許多提供相關服務與解決方案的產業也因而大幅成長。

2020.09.08

有效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針對經濟議題的內容著墨不少,尤其是在產業發展策略上,希望我們抓住時機,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讓臺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2020.08.25

企業因應變局三錦囊/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世界知名顧問公司BCG發佈報告指出,COVID-19疫情衝擊國際貿易,預計今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20%,且到2023年都無法恢復2019年時18兆美元的水準。全球各國政府正在疫情控制與經濟復甦之間擺盪,如何妥善因應以迎接嚴酷的挑戰,在在考驗企業的智慧!

2020.07.07

2020新一代設計展線上化 數位轉型全新契機/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台灣設計學子的年度盛事「新一代設計展」,自2004年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接手執行以來,不斷將展覽往品牌化、專業化與國際化的方向推進,現在已是全球最具規模的設計科系學生主題聯展,橫跨產品、平面、包裝、視傳、空間、時尚、多媒體及工藝設計等多元領域,是台灣學生展現設計創意的重要平台。

2020.06.16

政府如何因應疫情後全球經濟版圖重整/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此次COVID-19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產業發展的版圖、企業的經營模式,乃至政府的治理能力,這些趨勢的改變及因應,都值得我們正視。尤其,在疫情肆虐後有幾個重大的發展趨勢,值得我們注意。

2020.06.09

後疫情時代產業創新的契機/張建一

作者:張建一/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經濟與產業的持續發展,仰賴源源不絕的創新,而創新的涵義是什麼?牛津大辭典對創新的定義是:「改變到有價值的地方」。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首先提出經濟學上對創新的詮釋:「把原來的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改變其產業功能,以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利潤。」針對這種概念,熊彼得進一步明確將創新型態區分為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新來源、新組織五個型態。

2020.05.26

疫情過後 總體環境的變化與因應/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嚴厲的管控行動,如鎖國、封城、停業及禁止相關賽事、聚會活動等等措施,希望能夠進一步降低病毒傳播的速度與範圍。影響所及不僅經濟、產業及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新型態的互動及工作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消費型態,如何理解與掌握這些變化,並思索可能的因應之道,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

2020.03.04

展望新局 三個關鍵/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此次台灣的總統大選可說是兩股力量的拉扯:其一,亡國感(芒果乾),尤其是香港的反送中抗爭,以及習近平在去年年初的習五條,提出的一國兩制思考。使台灣的年輕人對大陸的蠻橫,以及台灣民主自由、主權維護的迫切感大為攀升。

前往第 頁 / 共3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lo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