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2021年3月1日美國公布最新貿易政策議程,此為拜登總統就任以來第一份貿易政策議程,不但昭示著2021年美國貿易政策的重點,在疫情尚未消弭之際,今年貿易政策內容為實踐拜登總統所提的重建更美好議程(Build Back Better agenda)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並可做為美國對於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及科技戰方向的重要參考。
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2021年3月1日美國公布最新貿易政策議程,此為拜登總統就任以來第一份貿易政策議程,不但昭示著2021年美國貿易政策的重點,在疫情尚未消弭之際,今年貿易政策內容為實踐拜登總統所提的重建更美好議程(Build Back Better agenda)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並可做為美國對於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及科技戰方向的重要參考。
2023.03.14
以科技支援受環境影響下之國際商貿服務商機/陳慧娟
疫情、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等環境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景氣下滑,消費需求減緩,今年又遇高通膨壓力,產業庫存調整未解,企業更面臨營運挑戰,除了做好各項開源節流等因應措施,也積極構思數位轉型,並開始分散產品供應來源、銷售市場與供應鏈據點。
2023.03.14
2023.02.28
2023年疫情後世界經濟趨勢觀察/劉孟俊
中國大陸於2022年底戲劇性轉變其防疫政策,由嚴格的清零措施轉向與疫情共存。然而全球經濟成長仍未能擺脫疫情後衰退陰影,國際預測機構多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明顯較上年走緩,甚至出現「滾動式衰退(rolling recession)」的現象,即各經濟體此起彼落接連發生衰退情況。
2023.02.28
2022.03.15
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重點分析/譚瑾瑜
今年3月美國提出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依序分就推動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重新調整美中貿易關係、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及多邊關係、確切執法以提高對貿易政策的信心,以及促進公平、包容及持久的貿易政策及擴大盟友參與等面向,建構公平競爭、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
2022.03.15
2022.01.18
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取得供應鏈商機/譚瑾瑜
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2022.01.18
2021.11.09
美國基建案實施 對全球經濟影響/譚瑾瑜
美國眾議院於11月5日通過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拜登總統簽署後,最快可望於第四季實施。此為美國基礎建設升級之重大法案,採行如此龐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預期龐大的基建內需對美國經濟之助益,而身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的穩定成長,可為全球經濟貢獻己力。
2021.11.09
2021.07.13
關注美國強化關鍵供應鏈趨勢/譚瑾瑜
2021年6月8日美國公佈關鍵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針對美國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礦產、藥品等關鍵供應鏈進行檢討,並做出重建美國關鍵供應鏈生態系、關鍵產品在美國本土持續發展、透過政府採購與投資關鍵商品強化供應鏈、加強執行國際貿易準則打擊不法、組成供應鏈安全聯盟以減少全球供應鏈風險等政策建議。美國此份報告將影響全球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礦產、藥品等供應鏈,也確立上述關鍵產品供應鏈之移動趨勢,應加以正視及因應。
2021.07.13
2021.03.09
從2021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談拜登新政/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2021年3月1日美國公布最新貿易政策議程,此為拜登總統就任以來第一份貿易政策議程,不但昭示著2021年美國貿易政策的重點,在疫情尚未消弭之際,今年貿易政策內容為實踐拜登總統所提的重建更美好議程(Build Back Better agenda)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並可做為美國對於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及科技戰方向的重要參考。
2021.03.09
2021.01.05
前瞻2021年全球區域整合新局/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即將於今(2021)年1月20日上任前夕,多個重要的區域貿易協定完成簽署,邁向新的里程碑。英國與歐盟於去(2020)年12月30日通過完成英歐貿易協定,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於2021年正式邁向脫歐新局;以東協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亦於去年11月15日正式完成簽署,各界預估最快可於2021年下半年生效;中國大陸與歐盟則於12月30日通過中歐投資協定,歐盟委員會的聲明強調,此協定將是第一個兌現國企行為義務與補貼規則透明化的協定。上述新局已使得2021年新春乍始,全球區域整合已然躍躍欲試之勢。
2021.01.05
2023.03.14
以科技支援受環境影響下之國際商貿服務商機/陳慧娟
疫情、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等環境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景氣下滑,消費需求減緩,今年又遇高通膨壓力,產業庫存調整未解,企業更面臨營運挑戰,除了做好各項開源節流等因應措施,也積極構思數位轉型,並開始分散產品供應來源、銷售市場與供應鏈據點。
2023.03.14
2023.02.28
2023年疫情後世界經濟趨勢觀察/劉孟俊
中國大陸於2022年底戲劇性轉變其防疫政策,由嚴格的清零措施轉向與疫情共存。然而全球經濟成長仍未能擺脫疫情後衰退陰影,國際預測機構多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明顯較上年走緩,甚至出現「滾動式衰退(rolling recession)」的現象,即各經濟體此起彼落接連發生衰退情況。
2023.02.28
2022.03.15
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重點分析/譚瑾瑜
今年3月美國提出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依序分就推動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重新調整美中貿易關係、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及多邊關係、確切執法以提高對貿易政策的信心,以及促進公平、包容及持久的貿易政策及擴大盟友參與等面向,建構公平競爭、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
2022.03.15
2022.01.18
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取得供應鏈商機/譚瑾瑜
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2022.01.18
2021.11.09
美國基建案實施 對全球經濟影響/譚瑾瑜
美國眾議院於11月5日通過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拜登總統簽署後,最快可望於第四季實施。此為美國基礎建設升級之重大法案,採行如此龐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預期龐大的基建內需對美國經濟之助益,而身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的穩定成長,可為全球經濟貢獻己力。
2021.11.09
2021.07.13
關注美國強化關鍵供應鏈趨勢/譚瑾瑜
2021年6月8日美國公佈關鍵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針對美國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礦產、藥品等關鍵供應鏈進行檢討,並做出重建美國關鍵供應鏈生態系、關鍵產品在美國本土持續發展、透過政府採購與投資關鍵商品強化供應鏈、加強執行國際貿易準則打擊不法、組成供應鏈安全聯盟以減少全球供應鏈風險等政策建議。美國此份報告將影響全球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礦產、藥品等供應鏈,也確立上述關鍵產品供應鏈之移動趨勢,應加以正視及因應。
2021.07.13
2021.03.09
從2021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談拜登新政/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2021年3月1日美國公布最新貿易政策議程,此為拜登總統就任以來第一份貿易政策議程,不但昭示著2021年美國貿易政策的重點,在疫情尚未消弭之際,今年貿易政策內容為實踐拜登總統所提的重建更美好議程(Build Back Better agenda)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並可做為美國對於美中新一輪貿易戰及科技戰方向的重要參考。
2021.03.09
2021.01.05
前瞻2021年全球區域整合新局/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即將於今(2021)年1月20日上任前夕,多個重要的區域貿易協定完成簽署,邁向新的里程碑。英國與歐盟於去(2020)年12月30日通過完成英歐貿易協定,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於2021年正式邁向脫歐新局;以東協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亦於去年11月15日正式完成簽署,各界預估最快可於2021年下半年生效;中國大陸與歐盟則於12月30日通過中歐投資協定,歐盟委員會的聲明強調,此協定將是第一個兌現國企行為義務與補貼規則透明化的協定。上述新局已使得2021年新春乍始,全球區域整合已然躍躍欲試之勢。
2021.01.05
2020.11.10
美國大選後 前瞻全球經濟新局/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總統大選於11月3日舉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於美國時間11月7日發表勝選感言。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及美國之下,對世界各國都產生重大衝擊,而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更是影響未來趨勢,美國大選後應當儘速前瞻經濟新局。
2020.11.10
2020.09.29
跨文化溝通 海外台商亟待克服的關卡/曾光華
作者:曾光華/中正大學企管系暨行銷管理研究所教授、美國密蘇里大學行銷學博士 ▲前一陣子,某家已決定到馬來西亞投資的企業請我上課8小時,要求是「讓主管與幹部多瞭解大馬社會」。無獨有偶,幾週以後被邀請到某商業團體演講「馬來西亞的多元面貌」;被問到為何來聽演講,一位對東協市場感興趣的業者回答:「和在地人士無法交流交心,是我們巨大的障礙。」
2020.09.29
2020.09.15
優化經貿環境 掌握國際變局/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 9月15日華為禁令正式啟動,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式面臨美中科技戰開打後、無法供貨華為的現象,相關短單效應所產生的出口佳績,將要因應華為市占率轉向及疫情後全球需求減緩的挑戰。後續如何做好全面優化經貿環境的佈署以因應國際變局,乃臺灣當前重要議題。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