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4.03.19

海水淡化的新思維/黃志彬

海淡廠仍存在高能耗及鹵水排放問題,其中鹵水排放對海洋生態的衝擊,以及鹵水再利用議題受到漁民和環保團體持續關注。

2024.03.19
2024.01.23

世界各國再生水使用狀況/游勝傑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旱澇劇烈變化頻率增加,我國2021年百年大旱時長達約8個月的旱象造成全臺多處缺水,多虧經濟部水利署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4 大策略,增加水資源供應能力,而再生水、海淡水、伏流水及感潮河段的水質淨化等新興水資源,更可降低對傳統淡水資源的依賴。其中再生水主要水源為生活污水,水量主要受到人類活動用水量所決定,相對於自然降水具有穩定水源之特性,相當適合作為非民生用水之替代水源,以降低各產業或農業灌溉對自然水源之需求,世界其他國家亦積極發展再生水供水技術。

2024.01.23
2023.12.05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資源未來之發展/陳伸賢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未來台灣水資源環境無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枯旱及洪水發生的頻率將會更加頻繁,已無法依據以往的經驗來因應。因此,氣象預報將是面對未來氣候變遷的重要關鍵。透過雷達站、衛星儀器的硬體設置,配合氣象預報軟體發展,如人工智慧AI的演算法,來提高對於未來降雨的預測,可以讓我們爭取較充足的應對時間。因此,積極發展氣象預報之軟硬體,是未來台灣水資源發展首重的關鍵。

2023.12.05
2023.10.25

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建立土地和人的和諧關係/游保杉

在2020至2021年以及2022至2023年,由於颱風季節的降雨異常,讓許多水庫無法充分發揮「蓄豐濟枯」的功能,也使台灣經歷了嚴重的乾旱事件,尤其南部地區。然幸運的是,由於水利和農業部門在調度和管理方面的努力不懈,我們成功地避免了嚴重的民生和工業用水短缺問題。但在2023年的前半年,中南部仍在面對抗旱狀況下,緊接著的8月和9月,卻發生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導致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積淹水事件。

2023.10.25
2023.09.19

臺灣防洪規劃議題檢視探討/游景雲

台灣山陡川急、地狹人稠、常受到颱風豪雨侵襲,防洪一直長久以來重要問題。早期較缺乏整體整治思維,後來隨著國家發展持續被重視,所以自90年度起政府開始編列各項特別預算,整體推動水患治理工作,包括制定「基隆河流域整治特別條例」、95年通過「水患治理特別條例」

2023.09.19
2023.08.15

氣候變遷之衝擊—留住水的對策/陳伸賢

全球暖化加上即將到來的聖嬰現象,全球均溫在2023年7月4日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了17度,科學家預測這可能是近10 萬年來的最高氣溫。至於台灣今年因曾文水庫蓄水不足,農委會7月8日宣布,嘉南二期作約2.8萬公頃稻田停灌休耕,在在顯示台灣受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愈來愈明顯,因此未來如何留住水,成為現今台灣水資源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023.08.15
2023.07.12

因應氣候變遷南部地區水資源開發之我見/游保杉

檢視臺灣近幾年乾旱事件,於2014至2015年、2017至2018年以及2020至2021年總共經歷三場嚴重乾旱事件,而2022至2023年亦有乾旱事件發生,農業被迫停灌休耕與衝擊公共供水之穩定性。整體而言,近期臺灣平均約兩至三年就會經歷一場乾旱事件,其發生頻率相較於往常已有增加趨勢。

2023.07.12
2023.05.02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環境的變化與對策/陳伸賢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規模使用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及砍伐森林減少碳排的吸附作用,已造成全球氣溫暖化而導致氣候變遷,對於此種氣候變遷之衝擊所導致的極端氣候頻率與強度增加。

2023.05.02
前往第 頁 / 共2頁
2024.03.19

海水淡化的新思維/黃志彬

海淡廠仍存在高能耗及鹵水排放問題,其中鹵水排放對海洋生態的衝擊,以及鹵水再利用議題受到漁民和環保團體持續關注。

2024.03.19
2024.01.23

世界各國再生水使用狀況/游勝傑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旱澇劇烈變化頻率增加,我國2021年百年大旱時長達約8個月的旱象造成全臺多處缺水,多虧經濟部水利署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4 大策略,增加水資源供應能力,而再生水、海淡水、伏流水及感潮河段的水質淨化等新興水資源,更可降低對傳統淡水資源的依賴。其中再生水主要水源為生活污水,水量主要受到人類活動用水量所決定,相對於自然降水具有穩定水源之特性,相當適合作為非民生用水之替代水源,以降低各產業或農業灌溉對自然水源之需求,世界其他國家亦積極發展再生水供水技術。

2024.01.23
2023.12.05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資源未來之發展/陳伸賢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未來台灣水資源環境無可避免也會受到影響,枯旱及洪水發生的頻率將會更加頻繁,已無法依據以往的經驗來因應。因此,氣象預報將是面對未來氣候變遷的重要關鍵。透過雷達站、衛星儀器的硬體設置,配合氣象預報軟體發展,如人工智慧AI的演算法,來提高對於未來降雨的預測,可以讓我們爭取較充足的應對時間。因此,積極發展氣象預報之軟硬體,是未來台灣水資源發展首重的關鍵。

2023.12.05
2023.10.25

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建立土地和人的和諧關係/游保杉

在2020至2021年以及2022至2023年,由於颱風季節的降雨異常,讓許多水庫無法充分發揮「蓄豐濟枯」的功能,也使台灣經歷了嚴重的乾旱事件,尤其南部地區。然幸運的是,由於水利和農業部門在調度和管理方面的努力不懈,我們成功地避免了嚴重的民生和工業用水短缺問題。但在2023年的前半年,中南部仍在面對抗旱狀況下,緊接著的8月和9月,卻發生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導致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積淹水事件。

2023.10.25
2023.09.19

臺灣防洪規劃議題檢視探討/游景雲

台灣山陡川急、地狹人稠、常受到颱風豪雨侵襲,防洪一直長久以來重要問題。早期較缺乏整體整治思維,後來隨著國家發展持續被重視,所以自90年度起政府開始編列各項特別預算,整體推動水患治理工作,包括制定「基隆河流域整治特別條例」、95年通過「水患治理特別條例」

2023.09.19
2023.08.15

氣候變遷之衝擊—留住水的對策/陳伸賢

全球暖化加上即將到來的聖嬰現象,全球均溫在2023年7月4日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了17度,科學家預測這可能是近10 萬年來的最高氣溫。至於台灣今年因曾文水庫蓄水不足,農委會7月8日宣布,嘉南二期作約2.8萬公頃稻田停灌休耕,在在顯示台灣受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愈來愈明顯,因此未來如何留住水,成為現今台灣水資源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023.08.15
2023.07.12

因應氣候變遷南部地區水資源開發之我見/游保杉

檢視臺灣近幾年乾旱事件,於2014至2015年、2017至2018年以及2020至2021年總共經歷三場嚴重乾旱事件,而2022至2023年亦有乾旱事件發生,農業被迫停灌休耕與衝擊公共供水之穩定性。整體而言,近期臺灣平均約兩至三年就會經歷一場乾旱事件,其發生頻率相較於往常已有增加趨勢。

2023.07.12
2023.05.02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環境的變化與對策/陳伸賢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規模使用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及砍伐森林減少碳排的吸附作用,已造成全球氣溫暖化而導致氣候變遷,對於此種氣候變遷之衝擊所導致的極端氣候頻率與強度增加。

2023.05.02
2023.02.21

台灣水資源現況面臨挑戰/游景雲

國人對於兩年多前的百年大旱記憶猶新,當時因為前一年沒有颱風登陸,整體降雨狀況不佳,全國各地區進入不同程度的限水、停耕等情況,相當程度地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及國人的生活,而去年冬末至今年春天,類似情況又再度發生,南部雨量創近30年新低,高屏溪攔河堰流量也為歷年同期最低紀錄。面對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台灣水資源現況與面臨的挑戰為何,未來該何以因應,實際上應該務實地去思考檢視各項政策作為。

2023.02.21
2015.11.30

一滴水至少使用二次 - 迎向再生水利用的新紀元

今年年初有驚無險的度過67年來最大乾旱,如何開發再生水以增加抗旱能力為社會關注議題,目前再生水推動已經上路,但沒有配套的法令依據,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11月26日審查通過本部所提「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草案」,未來將送二、三讀,若通過立法台灣將正式進入再生水利用新紀元。 觀察再生水利用的國際發展趨勢,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熟、成本及能耗也都已降低,以公共污水廠放流水處理至低導電軟水,不含輸水成本,建設攤提及營運操作費用,從過去1美金以上已降至大約為新台幣20元左右。「一滴水至少使用兩次」已成為全球水資源永續發展之重要目標。

2015.11.30
2015.11.18

傳承 ─ 面對挑戰 共創新局 / 王瑞德

水利署過去六年多在楊次長帶領下,克服了許多艱難的挑戰,其中包括莫拉克颱風的災後重建;我們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即將面對的劇烈環境變遷,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這項艱鉅的任務,我們已經提出新紀元水利政策綱領及新紀元水利施政綱要計畫,作為共同打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基石。瑞德於11月10日接任水利署長後,傳承了防洪治水及供應水源、保育水環境的光榮使命,但同時也備感任務艱鉅,國人對水利工作期許甚深,未來在水利政策的推動,無論是策略上、在做法上,都必須日益精進。

2015.11.18
前往第 頁 / 共2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