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在計算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CFP)的方法主要係參考國際標準ISO14067:2018,這份標準是計算產品碳足跡的要求與指導綱要,也就是若全世界皆以這份標準為圭臬,就不會有「在準確度或正確性方面,國外客戶承不承認?」的疑慮,因為國外的客戶也是以ISO14067:2018為計算標準。
開心出門,平安回家是每個駕駛人的心願,如果遇到前方突然有車輛或行人衝出,導致反應不及造成追撞,則是每位駕駛的最大惡夢。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雙「透視眼」,能穿透前方車輛,提前看到前方的情況,就能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經過多年努力,研發出全球首創「智慧座艙千里眼」(V2X See Through)技術,讓我們像擁有「千里眼」的超能力,穿透前車看到前方狀況,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目前國際上在計算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CFP)的方法主要係參考國際標準ISO14067:2018,這份標準是計算產品碳足跡的要求與指導綱要,也就是若全世界皆以這份標準為圭臬,就不會有「在準確度或正確性方面,國外客戶承不承認?」的疑慮,因為國外的客戶也是以ISO14067:2018為計算標準。
開心出門,平安回家是每個駕駛人的心願,如果遇到前方突然有車輛或行人衝出,導致反應不及造成追撞,則是每位駕駛的最大惡夢。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雙「透視眼」,能穿透前方車輛,提前看到前方的情況,就能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經過多年努力,研發出全球首創「智慧座艙千里眼」(V2X See Through)技術,讓我們像擁有「千里眼」的超能力,穿透前車看到前方狀況,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2024.11.05
燃料電池無人機 飛向淨零/蔡麗端、康顧嚴
近年來,無人機相關產業持續快速成長,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Market.us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34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796億美元,2032年更將突破1,011億美元。
2024.11.05
2024.10.28
企業升級 人工智慧扮推手/何文楨
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人工智慧(AI)已成為企業轉型創新的關鍵力量。其中,生成式AI以其獨特的語義理解與內容生成能力,徹底改寫企業的知識管理、業務流程,乃至環境永續等面向,成為企業邁向智能化的新動能。
2024.10.28
2024.10.15
減少碳足跡,也需要有相同的比較基準!/黃文輝
目前國際上在計算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CFP)的方法主要係參考國際標準ISO14067:2018,這份標準是計算產品碳足跡的要求與指導綱要,也就是若全世界皆以這份標準為圭臬,就不會有「在準確度或正確性方面,國外客戶承不承認?」的疑慮,因為國外的客戶也是以ISO14067:2018為計算標準。
2024.10.15
2024.08.20
衝刺生成式AI 三議題聚焦/張真瑜、楊淳安
專家建議業者投入相關應用 應從保護隱私、改善大型語言模型幻覺、方案評估做起 生成式AI技術迅速發展,2024年2月,OpenAI在官網上發布48段1分鐘長的生成影像,展示最新的文字轉影片模型Sora,這個模型不僅可以將文字轉換為影片,還可以編輯圖片和影像,甚至延展影像時間軸。
2024.08.20
2024.08.13
千里眼發威 穿透前車盯路況 / 張瑞玲
開心出門,平安回家是每個駕駛人的心願,如果遇到前方突然有車輛或行人衝出,導致反應不及造成追撞,則是每位駕駛的最大惡夢。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雙「透視眼」,能穿透前方車輛,提前看到前方的情況,就能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經過多年努力,研發出全球首創「智慧座艙千里眼」(V2X See Through)技術,讓我們像擁有「千里眼」的超能力,穿透前車看到前方狀況,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2024.08.13
2024.04.02
從”淨零學習的個人進修請慎選課程”談起/ 黃文輝
去年(112)底環境部發了2篇有關”淨零學習管道多元,個人進修請慎選課程”以及”坊間以類似「碳資產」、「碳權交易」為名之相關課程,均未納入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其訓練結果也不會被環境部承認。環境部強調,民眾應慎選進修相關課程。”的新聞稿,也引起媒體”環境部不會幫證照背書”的報導,以及引發大家討論,這著實是個重要的話題,其內容也需要澄清以正視聽。
2024.04.02
2024.01.13
台灣從韓國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顏慧欣
中國佔韓國對外貿易於2018年來到26.8%之最高峰,同年韓對中貿易順差也達556億美元的高點。但此後韓中貿易順差便開始縮小,2019年降至290億、2022年更只剩12億美元,並且於去(2023)年轉為逆差;2023年1-11月韓對中貿易逆差達180億美元,預計2023年整年韓對中貿易逆差可能近200億美元。
2024.01.13
2023.12.29
台灣與歐盟新型供應鏈夥伴關係正逐漸成形/徐遵慈
歐盟近年積極推動綠色與數位「雙重轉型」,在新冠疫情後及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下,提出新產業政策與各類研發、投資獎勵措施,期鼓勵歐商、外商將供應鏈移回或重建於歐盟境內。台商為拓展多元化與在地布局,近年亦擴大在歐盟投資,較大型新增投資案主要集中在資通訊與綠能產業。台歐盟新型供應鏈夥伴關係正在逐漸成形。
2023.12.29
2024.11.05
燃料電池無人機 飛向淨零/蔡麗端、康顧嚴
近年來,無人機相關產業持續快速成長,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Market.us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34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796億美元,2032年更將突破1,011億美元。
2024.11.05
2024.10.28
企業升級 人工智慧扮推手/何文楨
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人工智慧(AI)已成為企業轉型創新的關鍵力量。其中,生成式AI以其獨特的語義理解與內容生成能力,徹底改寫企業的知識管理、業務流程,乃至環境永續等面向,成為企業邁向智能化的新動能。
2024.10.28
2024.10.15
減少碳足跡,也需要有相同的比較基準!/黃文輝
目前國際上在計算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CFP)的方法主要係參考國際標準ISO14067:2018,這份標準是計算產品碳足跡的要求與指導綱要,也就是若全世界皆以這份標準為圭臬,就不會有「在準確度或正確性方面,國外客戶承不承認?」的疑慮,因為國外的客戶也是以ISO14067:2018為計算標準。
2024.10.15
2024.08.20
衝刺生成式AI 三議題聚焦/張真瑜、楊淳安
專家建議業者投入相關應用 應從保護隱私、改善大型語言模型幻覺、方案評估做起 生成式AI技術迅速發展,2024年2月,OpenAI在官網上發布48段1分鐘長的生成影像,展示最新的文字轉影片模型Sora,這個模型不僅可以將文字轉換為影片,還可以編輯圖片和影像,甚至延展影像時間軸。
2024.08.20
2024.08.13
千里眼發威 穿透前車盯路況 / 張瑞玲
開心出門,平安回家是每個駕駛人的心願,如果遇到前方突然有車輛或行人衝出,導致反應不及造成追撞,則是每位駕駛的最大惡夢。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雙「透視眼」,能穿透前方車輛,提前看到前方的情況,就能大大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經過多年努力,研發出全球首創「智慧座艙千里眼」(V2X See Through)技術,讓我們像擁有「千里眼」的超能力,穿透前車看到前方狀況,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2024.08.13
2024.04.02
從”淨零學習的個人進修請慎選課程”談起/ 黃文輝
去年(112)底環境部發了2篇有關”淨零學習管道多元,個人進修請慎選課程”以及”坊間以類似「碳資產」、「碳權交易」為名之相關課程,均未納入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其訓練結果也不會被環境部承認。環境部強調,民眾應慎選進修相關課程。”的新聞稿,也引起媒體”環境部不會幫證照背書”的報導,以及引發大家討論,這著實是個重要的話題,其內容也需要澄清以正視聽。
2024.04.02
2024.01.13
台灣從韓國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顏慧欣
中國佔韓國對外貿易於2018年來到26.8%之最高峰,同年韓對中貿易順差也達556億美元的高點。但此後韓中貿易順差便開始縮小,2019年降至290億、2022年更只剩12億美元,並且於去(2023)年轉為逆差;2023年1-11月韓對中貿易逆差達180億美元,預計2023年整年韓對中貿易逆差可能近200億美元。
2024.01.13
2023.12.29
台灣與歐盟新型供應鏈夥伴關係正逐漸成形/徐遵慈
歐盟近年積極推動綠色與數位「雙重轉型」,在新冠疫情後及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下,提出新產業政策與各類研發、投資獎勵措施,期鼓勵歐商、外商將供應鏈移回或重建於歐盟境內。台商為拓展多元化與在地布局,近年亦擴大在歐盟投資,較大型新增投資案主要集中在資通訊與綠能產業。台歐盟新型供應鏈夥伴關係正在逐漸成形。
2023.12.29
2023.12.19
邁向淨零的永續發展目標12:責任消費與生產/郭財吉
聯合國於全球永續發展議程(Agenda 2030)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GDs),內容包括:(1)消除貧窮,(2)消除飢餓,(3)健康與福祉,(4)教育品質,(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10)減少不平等,(11)永續城市,(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海洋生態,(15)陸地生態,(16)和平與正義,(17)全球夥伴關係,及共計169項細部目標。
2023.12.19
2023.10.17
再論虛擬電廠的轉型定位與發展戰略/許志義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10月初舉辦「虛擬電廠發展趨勢與應用案例研討會」,聚焦於大型電廠不易興建,當前台灣允宜積極發展新興的虛擬電廠生態系。此一價值主張,與筆者2014年首度鼓吹虛擬電廠發展的重要性(註一),以及隨後一系列有關於此課題之評論(註二)。尤其,筆者最近在《經新聞》接連發表三篇文章提出的訴求(註三),前後呼應,頗為一致。
2023.10.17
2023.10.03
達成淨零排放所需的科技創新/鄭名山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算,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將是人類控制全球溫升的最後機會,否則進入22世紀,全球溫度仍將不斷上升,最終造成災難性的結果。也因此全球主要國家都已宣示將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國際品牌大廠例如蘋果、微軟等也紛紛要求全球供應鏈減碳,歐盟展開碳關稅機制等措施,也因此讓身處全球供應鏈一環的台灣產業界快速面臨減碳壓力。然而根據最新各國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的自願減量承諾,累計至2030年之前全球的碳排放仍將持續增加,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似乎越來越困難。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