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9.10.22

嚴肅面對假新聞時代的來臨/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美國白宮在去年所發布的《國家網路策略》(National Cyber Strategy)中指出,資訊戰將對現代民主國家產生重大威脅,主要理由如下:一、網路已是公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間,而且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基礎;二、網路與數位工具造就了一個資訊共享的世界,但也有許多惡意組織藉此侵害公民安全與權利,甚至取得軍事、政治或經濟上的利益。

2019.10.15

我們需要更多有學問的工程師/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在過去,我們國家最需要的工程師乃是維護工程師,作為維護工程師,他們當然要知道設備會有什麼樣的情形。但是維護工程師很難知道設備內部的結構,當然也不太能夠知道設備當初設計的原理。

2019.07.23

台灣缺乏資源 更要善用硬實力!/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我常常聽到“我們要團結一致”,也常常有人提醒我們國家的自由民主。自由民主的確是我國的價值,也是可以使全國人民因此而團結的原因。但是,這些想法都不能使我們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過份地重視所謂的軟實力,但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軟實力。

2019.06.04

台商回流,這是關鍵時刻!/謝金河

作者: 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美中冷戰全面引爆,川普揮舞關稅大刀,除了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高關稅外,同時也對華為使出殺手鐧,切斷華為與美國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鏈,而華為在「斷供」後,也牽動著全球科技廠。

2019.04.16

我提倡工業0.0/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最近常常聽到大家講工業4.0,也聽到工業3.5,到底這些名詞是怎麼回事,我不清楚,可是我卻要在我們的國家提倡工業0.0。所謂工業0.0,其實就是在各種工業基礎技術和學問上,都要做得非常好。

2019.03.19

當軟實力遇見硬底子 以設計啟動未來想像/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設計」這個活動一直以來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而存在著!而在思考著如何能作的更好的過程中,「設計」也必須思考文化、環境、人性等軟性因素,並且與經濟、科技、製造這類以效率為導向的硬產業合作,產生出更符合人性和社會長遠利益的解決方案。

2019.03.12

一隻黑天鵝,兩隻灰犀牛/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2018年台灣的景氣在全球出口熱絡下,成長率在2.60%左右。展望未來,由於美中貿易戰的陰影、全球經濟處於由高點下滑的景氣循環,蘋果手機賣得不如預期,衝擊台灣供應鏈,以及基期較高的影響下,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展望中心的估計,2019年的經濟成長率,大致只有2.18%。

2019.02.19

Google違反GDPR遭罰 反思企業個資作為/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 2019年一月遭法國資料保護署(CNIL)以違反歐盟線上隱私法令為由,重罰5,000萬歐元,這是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上路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款,也是歐盟新隱私法規自2018年五月生效以來,首度對美國科技巨擘開罰大筆罰金。

前往第 頁 / 共16頁
2017.12.04

中央與地方聯手 以設計創意開創在地價值/呂正華

總統蔡英文表示「設計正在改變社會,讓設計力提升生活品質並推動經濟轉型,成為台灣不可忽視的國力」。105年赫爾辛基市長Jussi Pajunen來台參加台北設計之都(WDC)活動時也提出「將設計做為策略工具,用設計思考改善社會發展的問題,並達到福祉共享的目標」。隨著科技快速成長及社會價值轉換,台灣的民眾的生活習慣或產業發展,不斷出現新的模式與觀點。然而,在這個快速蛻變的時代裡,如何尋找到平衡,引領整體生活與產業朝正向發展,「設計」正可扮演最佳轉化調和的角色。 社會的演進中,工藝與科技、過去與未來、傳統與國際等彼此之間是共生共存,但常又帶著對立與衝突,「設計」是從人性角度作思考、從人的需求作出發,透過設計師的創意與詮釋下,將有效取得最佳的折衝,找到最完美的平衡,使原本人、事、物賦予新的生命與意義。 工業局除致力於產業發展外,為了促使產業與地方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在地元素與特色等連結,並為整體社會與民眾生活帶來更好更正面改變,自92年起推動「台灣設計展」,透過徵選方式,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運用設計思考,探索在地元素賦予新時代的意涵。

2017.12.04
2017.11.14

《產創條例》修正 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王健全

近年來,國內外環境起了劇烈的變化,在國際環境上,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周遭的國家在人才、資金、技術上產生不小的磁吸效應。同時,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人工智慧(AI)、物聯網、巨量資料等嶄新科技、跨領域潮流方興未艾。在國內方面,政府大力推動5+2產業創新等政策。 面對大陸經濟崛起,臺灣亟須差異化、創新,才能和大陸進行區隔,而研發、人才、智慧財產權等,即為進行區隔化必要的投資。邁入數位經濟時代,跨領域整合、新領域的研發投入、人才的再訓練及跨領域技能強化,乃至於新創企業帶來創新技術、商業模式的應用,均為因應數位經濟的關鍵。 在5+2產業創新上,除了科專計畫的補助、法人機構的技術支援外,一個強而有力的政策工具來協助企業加速研發、人才投資,智財權的活化,新創企業發展等,才能發揮催化劑的功能。 面對上述趨勢的發展,《產創條例》的修法即順應前述潮流,從研發促進、人才強化、智財權流通應用,新創企業推動及土地的活化等多方面來支援企業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此次《產創條例》的俢法有幾個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法。首先,在創新的研發上,有鑑於國營企業研發投入偏低,因此強化國營事業的研發投

2017.10.17

政府應鼓勵製造業 致力於設備的開發/李家同

國家需要製造業,但是有一個應該注意的事,那就是製造業都需要很多儀器設備。從精密的製造業來看,那些設備也都精密而昂貴,所以投資在製造業需要很多的經費。若設備是從外國買來的,這就會造成貿易上的逆差。也就是說,我們雖然在台灣投資,其實很多錢是投資到外國去。  進一步而言,因為儀器是買來的,我們的製程也就或多或少會受到限制。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受限於外購的儀器,這種好的想法是有志難伸的。再者,當然會有很多別的公司的設備工程師需要到自己的公司來,這對自己的公司是不利的,因為多多少少公司的一些機密會洩漏出去。 根據以上的理由,我認為整個國家的製造業除了在製程方面力求改進以外,還要致力於設備的開發。我們不妨看看韓國在半導體製程設備上的努力,他們國家有很多專門設計及製造半導體設備的公司,這些公司都不算大,但是一旦做出一個設備,韓國的半導體製造廠商如三星及LG都會試用這些設備。任何一架精密的設備都不容易製造的,才做出來的設備一定有很多的問題。可是只要有人試用,就可以慢慢地改進,因為韓國的半導體製造廠商永遠肯試用這些新發展出來的設備。誰都知道,這些小廠商是有大廠商在後

2017.09.19

褪去『隱形斗篷』,展現台灣品牌價值/陳厚銘

價值創造與價值專屬是企業經營的任督二脈,打通此二脈,企業方能永續經營,然而,長久以來台商多聚焦於價值創造的研發,而少專注於品牌價值專屬的投資。因此品牌行銷一直是台灣企業最弱的一環,許多台商仍停留在與新興國家一樣的思維,常犯所謂「品牌近視病」,即第一,品牌意識淡漠,貪圖眼前短暫利益;第二,過度迷信廣告效益,將廣告和品牌畫上等號;第三,品牌缺乏戰略管理與品牌稽核;第四,品牌缺乏創新精神,企業在品牌研發方面的投入過少;第五,雖然創有高知名度,但是缺乏品牌文化內涵;第六,品牌保護意識薄弱,對商標的使用與保護,不如先進國家重視。 多年來台商殫精竭慮開拓海外市場,卻是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品牌的加值,加上大部分國外消費者對台灣印象陌生,想要在海外行銷台灣MIT 產品,自然備極辛苦。因此,提高台灣的國家品牌形象就成為台商進軍國際市場的前鋒要務。 首先,政府應該效法日本「Cool Japan」、韓國「Creative Korea」等打造國家品牌工程作法,積極型塑台灣優質的國家品牌形象,提升海外認知度與好感度,發展正面的台灣 MIT 來源國效應,助益台灣企業於海外開疆闢土。

2017.07.28

臺灣資通訊硬體產業的發展契機/呂正華

2016年國內資通訊硬體產值為2,112億美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與網通等產品生產數量全球居冠。主要業者如鴻海、和碩、廣達及仁寶等也都是全球ICT產品製造領先集團,在全球ICT產業鏈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邁向下世代應用的領先關鍵 觀察過去臺灣資通訊產業能夠執全球牛耳,發展關鍵在於政策引導及堅實人才體系。如今,當全球產業邁入智慧應用世代,觀察各國政府與大廠作法,無不積極建構智慧系統所需的核心技術能力,並強化垂直應用的發展。 舉例來說,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與人工智慧相關戰略、日本的再興戰略與科技創新綜合戰略、以及韓國的K-ICT戰略等政策規劃,主要聚焦深化核心領域技術研發;包括5G通訊、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運算、擴增/虛擬實境及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等,都以相關核心技術驅動製造、醫療、交通、能源、教育等垂直領域創新應用的成長。

2017.07.28
2017.07.25

加速法人革新整合 引導企業創新投資/蔡宏明

為了加速產業創新,經濟部提出「法人革新與整合方案」,一方面依據法人的規模與專業能量,重新定位為『平台型法人』及『領域型法人』兩種類型,並採取「深耕在地服務」、「共創國際鏈結」和「加速創新創業」等創新策略,二方面則將檢討各法人的專業核心業務,並將檢測、驗證、人力培訓、推廣等與民爭利的業務釋出,同時改善法人的主管考核機制,活化組織管理體系。 這樣大幅度的改革,除了回應立法院對於建立具體績效考評制度的要求之外,尤其具有重新建構產業創新體系,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進而開創新經濟成長模式的意義。 近年來,台灣經濟面對「低成長、低薪資、低就業」困局,反映出台灣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難以應對全球經營環境變遷與國際競爭的困境。特別是在大數據、雲端和物聯網時代,多元智慧產品及服務興起的趨勢下,原本以傳統硬體為導向的產業思維,已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挑戰,加上國際大廠經營策略逐漸延伸至軟體服務與平台建構,「軟硬整合」以及跨領域創新,已成為產業競爭重要因素,也是台灣各產業必須積極投入的發展方向。 然而,由於當前台灣業者普遍面臨「技術研發人才不足」、「技術創成本過高」以及「研發

2017.07.20

接軌國際 汽車零組件產業新契機/呂正華

近年來節能觀念提升、環保意識抬頭,驅使國際汽車及資通訊大廠相繼投入電動車、新能源車及自動駕駛車的開發,也帶動各界對於汽車零組件的需求熱潮。 其中,汽車電子更為未來潛力無窮的藍海,國際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全球汽車電子產值將於2020年成長至3,000億美元。我國秉持資通訊科技(ICT)產業優勢及研發能力,若能結合傳統汽車零組件長年累積的製造經驗,有望於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競爭中取得先機。 售服市場需求龐大 開拓零組件產銷 憑藉多年的辛勤耕耘,我國汽車零組件業揚名國際,在全球售服市場(After Market,AM)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2015年產值新台幣2,34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至今仍年年保持著新台幣2,000億元以上的水準,其中關鍵就在於外銷的開拓。 我國受限於內需市場較小,汽車零組件產品近9成外銷,其中又超過50%外銷至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市場,出口產品更以車燈、鈑金碰撞件及輪胎為最大宗,帶領我國汽車零組件產業迎向高峰。不斷地研發及創新為製造業持續進步的要素,經濟部工業局長期委託國內法人機構辦理產品改良計畫,協助業者提升研發能力、產

2017.07.20
2017.07.04

人工智慧的商機與挑戰/詹文男

最近人工智慧火紅,關注之人無不驚嘆AI進展之迅速。尤其是當Google的AlphaGo連續扳倒60位頂尖圍棋高手時,AI再起之論響徹雲霄。 而就在各界對AI寄予無限期待時,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說「台灣沒有技術、資金、應用情境、實驗場域,以及能識別並幫助創業的VC,更沒有大數據及市場可推動AI發展!」。但阿里雲的創辦人,目前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卻樂觀的認為「台灣可能是最有機會做人工智能的地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都有其立論依據,值得各界在思考如何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時進一步省思。 基本上,在硬體效能大幅提昇、演算法不斷推陳出新,以及各種數據大量產生的推波助瀾下,AI的應用深度與領域較過去已有大幅度的進展。例如在農業上,美國已有公司運用AI發展相關機器設備,用以檢測害蟲和雜草,而後噴洒農藥;也有公司推出自動化採收蘋果的機器,透過攝影裝置獲取果樹相片,用圖片識別技術定位哪些適合採摘,然後用機械手臂採收,不傷到果樹和蘋果,大量降低勞力的需求。 在工業上的應用就更加普遍,例如工業機器手臂、救災機器人…等,這些機器設備藉由通訊、感測器及演算法達到人與機器

2017.06.20

我們需要一個前瞻性的經濟政策/李家同

有的時候我們會很擔心我們的經濟,因為經濟不好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比方說,我們都認為我們的薪水太低、我們的年金制度有危機,這都和經濟有關的。 如果我們看一下世界上所有的富有國家,僅有少數是靠自然資源的,絕大多數富有的國家都是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並不是農業國家,但是我們在工業方面和先進國家比起來仍然有一個很大的距離。 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絕不是呼一些漂亮的口號,而是要冷靜地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國家有非常高級的工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工業技術都是自有的,而非買來的。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先要有好的基礎工業技術,在這個基礎之上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們才是最後能擁有非常高級的工業產品。 國家的前瞻經濟政策就是要將眼光放得非常之遠,我們要有野心將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一個工業高級的國家,而我們必須也要有耐心,因為沒有一個高級的工業技術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我在此有一個具體的建議,那就是我們政府想出幾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業產品,這些工業產品的規格都相當地高,而且是我們目前的工業水準完全做不到的,政府應該投資在這一個產品的研發上。最重要的是,要給我們

2017.06.08

強化資訊軟體 驅動產業轉型/呂正華

數位經濟透過各種創新數位科技,並結合跨域整合平臺與創新服務模式,重新定義了消費行為與商業模式。其中包含雲端運算、大數據、AI人工智慧、VR虛擬實境/ AR擴增實境、API經濟及資訊安全等創新數位科技,更被視為下一波數位轉型的關鍵要素。 隨著新興資通訊科技的商業化整合應用,正逐漸落實到製造業與服務業當中,除了帶動產業智慧化發展,促進相關創新資訊服務模式與軟體產品的推陳出新,更為全球資訊服務暨軟體產業注入新的動能。例如在製造業智慧化方面,結合聯網感測裝置與雲端大數據資料分析,發展出精準化的維修預測服務等,驅動製造業的服務應用發展;在服務業智慧化方面,結合雲端運算、地理大數據與智慧行動聯網裝置發展出多樣化的適地性服務,像是結合汽車、精準定位與即時路況的叫車服務與導航服務等,進而驅動服務業虛實整合的發展。 製造業智慧化與服務業智慧化帶來高度客製化的服務與軟體需求,為資訊服務與軟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更多跨域整合也值得業者深耕各利基型領域。   資訊軟體 成為應用服務核心 數位科技的驅動下,軟體正是這些新興科技的核心。臺灣資訊軟體業為了能掌握商機、跟上全球

2017.06.08
2017.05.16

不僅是品牌 「金點設計獎」打造創價平台/宋同正

獲得國際知名設計獎項 (design award) 已成為多數設計師、企業或組織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另一個更值得各界關切的是設計獎項背後所蘊含的價值。台灣的設計能力早已聞名國際,而台灣有沒有能力辦一個世界級的設計獎,讓國際注目?答案是肯定的! 大體而言,設計獎項可概分成三種不同價值:競爭價值 (competitive value)、象徵價值 (symbolic value)及顧客價值 (customer value)等三項。除提升得獎廠商知名度外,設計獎項更可在消費者端建立認同 (recognition) 及合法性 (legitimacy) 等功能。因此,設計獎項不僅可以成為一個企業創意管理的有效衡量工具,更將對企業整體經營績效產生重大的影響。 金點設計獎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源自於民國70年優良設計產品評鑑所頒發之「優良設計標誌 (Good Design)」,迄今已有36年歷史,是台灣歷史最悠久且最權威的專業設計競賽。評選領域涵蓋生活日用品、3C產品、家電、視覺海報、數位動畫、商業包裝及室內設計等項目。 自103年起金點設計獎首度將

前往第 頁 / 共12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