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7.07.28

臺灣資通訊硬體產業的發展契機/呂正華

2016年國內資通訊硬體產值為2,112億美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與網通等產品生產數量全球居冠。主要業者如鴻海、和碩、廣達及仁寶等也都是全球ICT產品製造領先集團,在全球ICT產業鏈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邁向下世代應用的領先關鍵 觀察過去臺灣資通訊產業能夠執全球牛耳,發展關鍵在於政策引導及堅實人才體系。如今,當全球產業邁入智慧應用世代,觀察各國政府與大廠作法,無不積極建構智慧系統所需的核心技術能力,並強化垂直應用的發展。 舉例來說,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與人工智慧相關戰略、日本的再興戰略與科技創新綜合戰略、以及韓國的K-ICT戰略等政策規劃,主要聚焦深化核心領域技術研發;包括5G通訊、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運算、擴增/虛擬實境及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等,都以相關核心技術驅動製造、醫療、交通、能源、教育等垂直領域創新應用的成長。

2017.07.28
2017.07.25

加速法人革新整合 引導企業創新投資/蔡宏明

為了加速產業創新,經濟部提出「法人革新與整合方案」,一方面依據法人的規模與專業能量,重新定位為『平台型法人』及『領域型法人』兩種類型,並採取「深耕在地服務」、「共創國際鏈結」和「加速創新創業」等創新策略,二方面則將檢討各法人的專業核心業務,並將檢測、驗證、人力培訓、推廣等與民爭利的業務釋出,同時改善法人的主管考核機制,活化組織管理體系。 這樣大幅度的改革,除了回應立法院對於建立具體績效考評制度的要求之外,尤其具有重新建構產業創新體系,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進而開創新經濟成長模式的意義。 近年來,台灣經濟面對「低成長、低薪資、低就業」困局,反映出台灣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難以應對全球經營環境變遷與國際競爭的困境。特別是在大數據、雲端和物聯網時代,多元智慧產品及服務興起的趨勢下,原本以傳統硬體為導向的產業思維,已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和國際市場競爭的挑戰,加上國際大廠經營策略逐漸延伸至軟體服務與平台建構,「軟硬整合」以及跨領域創新,已成為產業競爭重要因素,也是台灣各產業必須積極投入的發展方向。 然而,由於當前台灣業者普遍面臨「技術研發人才不足」、「技術創成本過高」以及「研發

2017.07.25
2017.07.20

接軌國際 汽車零組件產業新契機/呂正華

近年來節能觀念提升、環保意識抬頭,驅使國際汽車及資通訊大廠相繼投入電動車、新能源車及自動駕駛車的開發,也帶動各界對於汽車零組件的需求熱潮。 其中,汽車電子更為未來潛力無窮的藍海,國際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全球汽車電子產值將於2020年成長至3,000億美元。我國秉持資通訊科技(ICT)產業優勢及研發能力,若能結合傳統汽車零組件長年累積的製造經驗,有望於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競爭中取得先機。 售服市場需求龐大 開拓零組件產銷 憑藉多年的辛勤耕耘,我國汽車零組件業揚名國際,在全球售服市場(After Market,AM)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2015年產值新台幣2,34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至今仍年年保持著新台幣2,000億元以上的水準,其中關鍵就在於外銷的開拓。 我國受限於內需市場較小,汽車零組件產品近9成外銷,其中又超過50%外銷至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市場,出口產品更以車燈、鈑金碰撞件及輪胎為最大宗,帶領我國汽車零組件產業迎向高峰。不斷地研發及創新為製造業持續進步的要素,經濟部工業局長期委託國內法人機構辦理產品改良計畫,協助業者提升研發能力、產

2017.07.20
2017.07.04

人工智慧的商機與挑戰/詹文男

最近人工智慧火紅,關注之人無不驚嘆AI進展之迅速。尤其是當Google的AlphaGo連續扳倒60位頂尖圍棋高手時,AI再起之論響徹雲霄。 而就在各界對AI寄予無限期待時,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說「台灣沒有技術、資金、應用情境、實驗場域,以及能識別並幫助創業的VC,更沒有大數據及市場可推動AI發展!」。但阿里雲的創辦人,目前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卻樂觀的認為「台灣可能是最有機會做人工智能的地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都有其立論依據,值得各界在思考如何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時進一步省思。 基本上,在硬體效能大幅提昇、演算法不斷推陳出新,以及各種數據大量產生的推波助瀾下,AI的應用深度與領域較過去已有大幅度的進展。例如在農業上,美國已有公司運用AI發展相關機器設備,用以檢測害蟲和雜草,而後噴洒農藥;也有公司推出自動化採收蘋果的機器,透過攝影裝置獲取果樹相片,用圖片識別技術定位哪些適合採摘,然後用機械手臂採收,不傷到果樹和蘋果,大量降低勞力的需求。 在工業上的應用就更加普遍,例如工業機器手臂、救災機器人…等,這些機器設備藉由通訊、感測器及演算法達到人與機器

2017.07.04
2017.06.20

我們需要一個前瞻性的經濟政策/李家同

有的時候我們會很擔心我們的經濟,因為經濟不好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比方說,我們都認為我們的薪水太低、我們的年金制度有危機,這都和經濟有關的。 如果我們看一下世界上所有的富有國家,僅有少數是靠自然資源的,絕大多數富有的國家都是工業發達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並不是農業國家,但是我們在工業方面和先進國家比起來仍然有一個很大的距離。 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絕不是呼一些漂亮的口號,而是要冷靜地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國家有非常高級的工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工業技術都是自有的,而非買來的。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先要有好的基礎工業技術,在這個基礎之上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們才是最後能擁有非常高級的工業產品。 國家的前瞻經濟政策就是要將眼光放得非常之遠,我們要有野心將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一個工業高級的國家,而我們必須也要有耐心,因為沒有一個高級的工業技術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我在此有一個具體的建議,那就是我們政府想出幾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業產品,這些工業產品的規格都相當地高,而且是我們目前的工業水準完全做不到的,政府應該投資在這一個產品的研發上。最重要的是,要給我們

2017.06.20
2017.06.08

強化資訊軟體 驅動產業轉型/呂正華

數位經濟透過各種創新數位科技,並結合跨域整合平臺與創新服務模式,重新定義了消費行為與商業模式。其中包含雲端運算、大數據、AI人工智慧、VR虛擬實境/ AR擴增實境、API經濟及資訊安全等創新數位科技,更被視為下一波數位轉型的關鍵要素。 隨著新興資通訊科技的商業化整合應用,正逐漸落實到製造業與服務業當中,除了帶動產業智慧化發展,促進相關創新資訊服務模式與軟體產品的推陳出新,更為全球資訊服務暨軟體產業注入新的動能。例如在製造業智慧化方面,結合聯網感測裝置與雲端大數據資料分析,發展出精準化的維修預測服務等,驅動製造業的服務應用發展;在服務業智慧化方面,結合雲端運算、地理大數據與智慧行動聯網裝置發展出多樣化的適地性服務,像是結合汽車、精準定位與即時路況的叫車服務與導航服務等,進而驅動服務業虛實整合的發展。 製造業智慧化與服務業智慧化帶來高度客製化的服務與軟體需求,為資訊服務與軟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更多跨域整合也值得業者深耕各利基型領域。   資訊軟體 成為應用服務核心 數位科技的驅動下,軟體正是這些新興科技的核心。臺灣資訊軟體業為了能掌握商機、跟上全球

2017.06.08
2017.05.16

不僅是品牌 「金點設計獎」打造創價平台/宋同正

獲得國際知名設計獎項 (design award) 已成為多數設計師、企業或組織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另一個更值得各界關切的是設計獎項背後所蘊含的價值。台灣的設計能力早已聞名國際,而台灣有沒有能力辦一個世界級的設計獎,讓國際注目?答案是肯定的! 大體而言,設計獎項可概分成三種不同價值:競爭價值 (competitive value)、象徵價值 (symbolic value)及顧客價值 (customer value)等三項。除提升得獎廠商知名度外,設計獎項更可在消費者端建立認同 (recognition) 及合法性 (legitimacy) 等功能。因此,設計獎項不僅可以成為一個企業創意管理的有效衡量工具,更將對企業整體經營績效產生重大的影響。 金點設計獎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源自於民國70年優良設計產品評鑑所頒發之「優良設計標誌 (Good Design)」,迄今已有36年歷史,是台灣歷史最悠久且最權威的專業設計競賽。評選領域涵蓋生活日用品、3C產品、家電、視覺海報、數位動畫、商業包裝及室內設計等項目。 自103年起金點設計獎首度將

2017.05.16
2017.05.09

創新如何兼顧成長與分配?/王健全

數月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批評政府推動「創新」產業,卻未對現有產業提供補助,即使新產業成功,也彌補不了既有產業的衰退,也難以促進經濟成長,更無助於隨著創新而來的所得與分配。針對張董事長的顧慮,我想提供若干看法,嘗試提出創新與就業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創新產業和既有產業補助的分配,關鍵在於科技資源的配置在既有主力產業和創新產業的合適比率。一般而言,主力產業的資源配置及補助應占比較高的比例,但會挪出一定比例(如20-30%)的資源進行前瞻性創新,方得以驅動產業創新,並接軌國際的創新潮流。 目前政府規劃的「5+2」產業創新計畫,並非針對產業別的補助、獎勵,而係在既有產業(如生技醫療、智慧機械、綠能產業、亞洲點矽谷、循環產業、新農業等)上導入創新元素,以塑造更高的附加價值,驅動經濟成長。如以亞洲點矽谷為例,除了亞洲青年創業中心的目標之外,另一重點目標在於物聯網、智慧城市的應用、規劃,而物聯網中的感應器、智慧平台及軟硬體整合,一旦發展成功,可望對半導體的上中下游(如晶圓代工、製造、封裝測試,乃至IC設計)爭取擴大的商機,故創新資源的配置,帶動產業的創新發展,反而有助於主力產業的加

2017.05.09
前往第 頁 / 共16頁
2016.06.29

廢棄資源物能源化,綠能發展新趨勢/吳明機

廢棄物處理一直是刻不容緩的問題,經濟部自91年訂定發布「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迄今已近15個年頭,在產業界與經濟部工業局的共同努力下,工業廢棄物的回收率 已由56.0%大幅提升至83%。然而,在全球能源供應吃緊的當下,如何持續抬升工業廢棄物回收率,同時創造綠色能源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則為當下各界需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 廢棄物 轉換為可用能源 由於國內傳統鍋爐,多以粉(煙)煤、重

2016.06.29
2016.06.14

我們國家應該強調精密工業的發展/李家同

國人都希望能夠發展經濟,我們應該知道經濟不能完全靠刺激的,因為刺激經濟也許可以有短暫的效果,但是常常有後遺症。當年美國就努力地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結果是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風暴。所以我們所應該做的其實是提高國家的競爭力,使我們的工業產品都是很高級的產品,也只有這個辦法才能夠使我們國家的經濟變好。 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國,市場不大,也許我們應該看看瑞士,瑞士只有幾百萬人,但是他們的產品行銷到全世界,而且也都非常昂貴。我曾經看過一架瑞士製的工具機,性能非常特別,因此價格也高到三千萬台幣。瑞士也有世界上最有名的藥廠。我們很少聽到有關瑞士經濟的新聞,因為瑞士的經濟是相當穩定的,瑞士法郎也是一個強勢貨幣。 我再舉一個例子,紡織界都會用到一種針織機,針織機當然都是要用到針的。很少人知道全世界的針織機裡面所用到的針都來自一家德國的公司,他們的針最大的優點就是絕對地穩定,時間長了,這些針都沒有問題。 我們永遠不要以為小國市場小就搞不出所以然來,就以工具機所要用的刀具而言,瑞典就有世界上相當大的刀具公司,他們的刀具價格都是相當高的。也不要忘記,瑞典是一個小國家。瑞典在

2016.06.14
2016.06.07

煉鋼爐碴何去何從?/黃偉慶

「煉鋼爐碴」是在煉鋼過程中,所生成的副產物,包括一貫作業煉鋼廠所產出的「轉爐碴」與電弧爐煉鋼所生產的「電弧爐碴」。其中,電弧爐碴又因煉鋼階段不同而分為氧化碴及還 原碴。國際上多將爐碴視為煉鋼產業的副產品,資源化比例高,然而,國內仍將電弧爐碴列為事業廢棄物,資源化推動過程相對困難。 資源化是國際趨勢 工業先進國家煉鋼爐碴的資源化起步甚早,且用途範圍相當廣,以工程材料使用為大宗,例如:道路工程基底層粒料、瀝青混凝土粒料、地基改良及營造工事等為主;此外,原料類用途則包括水泥原料與土壤改良原料,以及廠內回收再利用等使用方式。目前先進國家用於掩埋的爐碴數量已低於10%,且因爐碴產量達到一定規模,多已發展為成熟的產業,並組成協會來加強資源化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資源化過程衍生的問題,如日本、美國、德國、澳洲等國家及歐洲地區都組成爐碴協會,以有效推動爐碴資源化的工作。 國內使用的困境 近年來,國人環保意識抬頭,對於「廢棄物」再利用的接受程度不高,儘管國際上工業先進國家的煉鋼爐碴資源化已發展成熟,但在國內推動相關工程的應用並不順利,加上廠商不當使用或誤用的案例

2016.06.07
2016.05.10

新一代設計展的創意策展與經紀 / 林榮泰

「新一代設計展」自1982年開辦至今,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設計展覽活動,也是國際設計界的盛事之一,證明臺灣設計教育蓬勃發展。當臺灣創造了新一代設計展的「設計奇蹟」後,是否也該想想:臺灣的設計活力是否也帶動了新一波的「經濟奇蹟」?這是一個嚴肅而值得深思的問題。新一代設計展既然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學生設計展,如何經由這個交流平台,把台灣的設計能量推廣至全世界,則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新一代設計展有兩個重要目的,一是推廣設計創意給消費者的創意策展,一是如何把設計創意商品化的創意經紀。 就創意策展而言,如何把設計核心價值經由概念化,透過視覺化的設計,經由展示化的創意,達到打動觀眾的感動化,最後,形成設計的價值化。亦即如何營造一個感性的場域,安排自然的參觀體驗動線,讓觀眾悠遊在展出的作品間,細細品味設計創意的價值。當臺灣經濟發展的型式從OEM提昇到ODM再轉型到OBM的時候,它其實就是一個設計發展的演化過程(design evolution),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adaptive process)。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全球市場,在地設計」已經是設計創意的運用趨勢。臺灣經

2016.05.10
2016.04.26

人工智慧技術將引領下一波產業變革 / 郭家蓉

從人類發明電腦以來,運用數學、統計和邏輯技術發展人工智慧,為科學家一直以來的夢想。AlphaGo為Google旗下Google DeepMind所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繼2015年10月以5:0擊敗歐洲圍棋職業二段棋手樊麾後,於2016年3月再戰南韓圍棋九段棋手李世乭五場,並以4:1的佳績擊敗李世乭,引起各界一片譁然。 雖然圍棋規則簡單,但標準棋盤有多達361個交叉點(19*19),每步棋的走法約有200種,棋局組合高達10的171次方。基於圍棋講究的是布局,且棋子的擺放位置並無固定,其複雜程度不難想像,AlphaGo已必須像人類倚賴直覺般進行決策,取得獲勝優勢。意味此次AlphaGo的人工智慧發展,相較於當年IBM「深藍」擊敗西洋棋冠軍,儼然已進入了另一個里程碑。 人工智慧發展至今,已累積60年的演算法知識,機器學習、電腦視覺、語音文字的辨識技術達到可商品化應用的階段,且網際網路中已累積大量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庫,不論是個人使用者、私人企業或是政府單位,已接受資料開放的觀念,形成共享共利的模式。可見演算法技術逐步成熟、網路數據開放、運算與儲存技術提昇以及物聯網技術的

2016.04.26
2016.02.25

推動「水龍頭驗證標章」 消費者、產業雙贏 / 吳明機

我國衛浴五金產業每年產值約新台幣 500 億元,衛浴五金廠商數量約 300 家,其中約 200 家位於中部,以彰化縣頂番里為中心,匯聚水五金供應鏈,形成水五金產業聚落。 彰化縣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是凝聚業者共識與團結互助的產業代表。近年來,水五金協會常接到消費者反映水龍頭品質不佳,而 2015 年 7 月香港爆發鉛水事件、2015 年 10 月台灣爆發鉛管事件,更讓民眾重視飲水安全。 歐美先進國家,對於水龍頭溶出之有害物質,均有嚴格規範,如美國的 NSF 法規、歐盟 EN 法規等。管制項目除了鉛之外,尚包含鎘、鋅、銅等 10 幾種以上的重金屬,以及超過百種以上的有機物,如塑化劑、多氯聯苯、亞硝胺...等。

2016.02.25
2016.02.23

加入 TPP 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 王健全

行政院近來積極動員各部會及公協會,為搶 TPP 第二輪門票的努力,值得肯定。因為它是朝野爭議最少,可以降低對大陸依賴,又有利於台灣未來生存發展的良方。 就政治效應而言,TPP 有利於台灣拓展國際空間,在經濟上也有不少效益,首先,TPP會員國中的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均為高消費水準的國家,有利台灣產品的出口。其次,美國、日本技術領先,透過 TPP 的加入,有利接軌美、日技術,強化競爭優勢。 再者,為加入 TPP 所做的開放、鬆綁努力,使台灣的法規與國際接軌,同時,開放倒逼改革及結構轉型,有利產業升級速度的提升。此外,和 TPP 會員國保持更密切的關係,更有助於降低對大陸出口、投資的過度依賴。 當然,TPP 也非白吃的午餐,因為台灣欲加入 TPP 第二輪談判,恐怕必須開放牛豬及其內臟的進口,才能取得 TPP 第二回合談判的入場券,也是國內爭議最大的部分。但事實上,台灣早已開放部分豬肉進口,而且台灣民眾喜好溫體豬肉,國外在台灣豬肉的市占率祇有不到2%,如果結合產地標示讓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選擇,相信衝擊應可大幅度降低。若無限上綱反對開放所有農業,恐怕台灣在國際

2016.02.23
2015.12.15

關於紫爆 政府應有更全面性思維與作為 / 鄭福田

台灣近來中南部空氣品質不佳,尤以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飆高達到「紫色」等級,造成民眾人心惶惶。近期看到環保主管機關說明柴油車為紫爆禍首、台中火力發電廠主動減少ㄧ百萬千瓦發電量對降低PM2.5濃度有限等議題,再再顯示有必要檢討空氣污染惡化成因,始能制訂有效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 首先,研議空品區的污染減量策略,需仰賴模式模擬結果,惟目前固定污染源使用的模式模擬參數資料過時、氣象參數引用離污染源很遠的氣象站資料、欠缺工廠本土化的排放參數。移動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則以汽柴油銷售量計算,但車輛會跨縣市移動,行車型態因捷運、公車、高鐵及U-bike等大眾運輸工具普及而變動,排放量資料應修正。至於逸散污染源的營建工地排放量,則是80年代的數據,舊有資料是否正確也無從驗證。 再者,各縣市每年花費好幾億元空污費進行洗街計畫以減少道路揚塵,而河川揚塵每年僅針對特定河川,花費幾百萬元測定幾次粒狀物濃度,無法提出有效的改善辦法。依據環保署研究,境外傳輸的PM2.5濃度比例約占30~40%,既使關閉所有工廠、禁止車輛、飛機及輪船通行、家戶都不用炊煮,我國孤軍奮鬥最多也只能減56.7%,

2015.12.15
2015.12.08

生產力4.0推動的關鍵議題 / 詹文男

為了促成台灣成為亞太優質生產力典範,創造以人為本的優質就業環境,政府規劃大舉投入生產力4.0,在各先進國家積極往工業4.0邁進,中國大陸強推中國製造2025的當下,絕對是必要的舉措。 對產業來說,如何有效補足勞動力的缺乏,以及提升員工及工廠的生產效率來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是當下必須解決的課題;對社會而言,如何提高員工薪資、提昇工作品質及衍生新的就業機會,也是現今台灣需要面對的挑戰。 不過,推動過程中有些環節恐怕還需要更縝密的規劃與思考,才能竟其功。首先是策略面的課題。觀諸先進國家的工業4.0或類似的製造業創新轉型計畫,都有清楚的國家及產業戰略目標與定位、執行策略與作法,且有具體的檢核里程碑。生產力4.0計畫作為台灣未來十年最重要的產業政策,也應有宏觀的上位策略規劃與推動藍圖的建構,才能讓產業界有信心,推動者能有所遵循。 在推動過程中,應瞭解與掌握國內產業的輔導能量與使用者的特質與需求,以及轉型的真正瓶頸與缺口,避免企業購置一堆國外的智能設備,卻無法真正在生產線上活用,甚至打擊到原有國內智慧製造或系統整合廠商,或者過度衝擊國內就業市場等風險。舉例而言,國內有些

2015.12.08
2015.12.01

軟性電子,台灣下一個產業升級新契機 / 劉軍廷

人類的生活正在改變,以電子業來說,20年前,個人電腦(PC)又大又重,CPU只能處理靜態的圖檔;20年後的現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在你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裡,已經隱藏了很多的軟性電路板與元件。未來人類新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例如醫療保健、工業4.0、物聯網(IoT)、社群活動等,背後都需要更多的軟性電子產品支持。 以紡織業為例,透過軟性電子,可以讓傳統的成衣變成智慧衣,未來人們只要穿上智慧衣,就可直接量測脈搏、血壓與心跳。這只是單一例子,高科技的軟性電子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是必然的。 不只是我們看到了這個趨勢,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今年在加州成立了「軟性混合電子製造創新研究中心辦公室」(Flexible Hybrid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Hub);還有,美國副總統和紐約州長在今年7月發布「Integrate for Photonic Circuit Center」。先進國家也開始佈局軟性電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二大機構都在全世界尋找技

2015.12.01
2015.11.13

創新思維,提升紡織產業品牌能量 / 吳明機

紡織產業涵蓋了紡織纖維製造、紡紗、織布、染整及紡織成品等各次產業,是一個價值鏈很長的產業。 受到貿易自由化、勞動力成本上升、東南亞新興市場崛起等影響,從過去依靠大量勞力生產的成衣代工出口,轉型到主力發展技術差異化的機能性纖維及布料生產出口,紡織產業從低價競爭的困境中,找到「機能性紡織品」這個發展重點,由「價格競爭」轉變為「價值競爭」。 在4千多家紡織相關廠商,及約14.3萬的就業員工的努力下,不斷研發創新,目前我國機能性布料的全球市占率已達70%,去(103)年紡織產業創匯額達81.3億美元,位居我國第4大創匯產業。儘管外界稱紡織業為傳統產業,但目前紡織業已融入相當多科技、創新、維新成分在其中,因此「沒有所謂的傳統產業,任何產業只要創新都是新興產業」。

2015.11.13
前往第 頁 / 共12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