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6.10.11
不只是膠帶! 你所不知的3M創新秘密/陸偉華
常有人對於3M歷經百年,仍能維持創新不墜感到好奇,今日,就讓我以一個資深3M人、帶領3M台灣研發團隊的技術長角色,來與各位分享貼近觀察20年所發現的,3M歷經一世紀仍能維持成長創新不墜的秘密。 創新研發≠天馬行空 創新,是一個企業持續成長的核心,而3M深知這點以涵蓋超過100,000個全球專利,深植於每位員工的創新發明的精神,更憑藉著100多年所累積的研發基礎,不斷的提升各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研發出涵蓋工業、電子、醫療、交通安全與家用消費等領域產品,多達5萬多種,以實現經濟繁榮、生態和諧並締造出高效成長 (Efficient Growth)。然而,創新並不只是靠研發人員在實驗室裡天馬行空的想像,仍需藉由第一線人員與客戶搭起研發的橋樑,傳遞市場趨勢和客戶應用需求,以提供專業的技術開發,將新產品的導入在地市場,以達到客戶至上 (Customer First)的經營理念。 技術 因市場而生 3M擁有46個核心技術平台與市場的交叉整合,已衍生出無數因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研發團隊多年來的突破創新研發,結合先進及特殊材料,如聚合物、複合材料、陶瓷、氟化物、研磨材
2016.10.11
能源
more
2016.10.04
食物運動背後的消費正義 /余宛如
對我而言,食物不只是美味的代名詞,還要兼顧健康與食物正義。綠能與環境永續如何在餐桌上體現?倫理消費等各種食物運動如何在台灣推動?這都是我想要更進一步去倡導的環境友善與綠能永續概念。 食物影響到環境、社會、文化,食物運動是食物跟人的文化環境重建過程,它不只是從農作物到餐桌的商業模式而已。在這個重建的過程,社會企業創新需要反思食物體系,做到改變生活作息。一旦無法接觸食物來源,消費者也無法正確選擇食材,就像談營養午餐,若個人作為無法改變覺知,回到家仍吃不健康的食物,廠商、政府再怎麼去負擔也沒用。我自己在做菜,只會選三種原料單一的調味如鹽、糖、醬油,成分越單純越好,我愛用醬料的原因來自於它是時間創造的食物,充滿魅力且與時間的價值,但人們往往因為工業化,所以就不珍惜這些看不見的過程。 每一次消費都是一種選擇 你的消費選擇可以決定你想改變的生活,消費者要有覺知(awareness)省思你吃的食物裡是否生產鏈能透明,有達到公平分配正義,食物革命從餐桌開始。我在英國讀書時,雖然TESCO連鎖超市離宿舍很近,但仍跑到十幾公里之外的公平貿易超市購買。我會想創業成立生態綠倡導公平貿
2016.10.04
中小企業與新創
more
2016.09.30
推動螺絲螺帽產業『NICE』升級轉型,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吳明機
螺絲螺帽產業長期以來都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創匯產業,在發展的歷程中,不斷地面臨激烈挑戰,為了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工業局在經濟部核定後,收集各部會意見並妥善運用政府相關部門資源,推動「螺絲螺帽產業NICE升級轉型方案」,促進業者持續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應用市場。 我國螺絲螺帽從民國60年代開始實施螺絲螺帽出口檢測和品管分等制度,台灣產品受歐美等國肯定,出口量大增。到了民國80年,在政府支持下,組成「汽車扣件產業研發聯盟」,協助業者解決關鍵技術瓶頸。自民國95年開始,出口單價明顯提升,產品逐漸由一般五金轉變為汽車、軌道、航空等高階市場應用。去(104)年產值為新臺幣1,395億元(以下同新臺幣),出口值為1,297億元,平均出口單價由95年66元/kg成長至104年82元/kg,產業成績亮麗。
2016.09.30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6.09.29
五大職場常勝軍,您在其中嗎?/黃于純
我的工作中經常有機會參與優秀員工、晉升或是關鍵人才的遴選,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能經常被主管重覆提報的常勝軍有以下共通點 : 對工作充滿熱情 每當我看到勁量電池的廣告,就會想到Eric。 每次和他聊天,你只要問他 :「你最近在做什麼? 」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說他最近看了那些書,參加了那些研討會? 這些新的觀念可以如何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預期會有怎樣的效益? …等等。 我曾經問Eric 他是如何維持熱情不滅 ? Eric 說 : 「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 有我想要做的事。」 正向思考 Bryan剛進公司時曾連續二季得到優秀員工,他的主管非常認同他,也向HR預告他可能會是某主管的備位人選,沒想到二季後就不曾在榜單上看過他,不久後他就離職了。 有一次和他的主管聊起他狀況,他的主管表示,Bryan能力不錯,只可惜習慣負面思考,無論在正式會議或私底下,若有同儕或主管給他建議或提問,他總是不斷辯駁,事後再找其他同事抱怨、取暖,幾乎每一個合作過的人都被他抱怨過,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和他相處起來好累…。 不止是夢想家 更是實踐家 Eddy 是個工程師,他在工作中發現,
2016.09.29
人事資訊
more
more
2016.09.20
美國升息與否之解讀/王健全
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以下簡稱聯準會)之數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退場後,何時升息一直是大眾關心的焦點,2015年美國升息一碼,原本預計在2016年欲升息四碼,但在美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加上英國脫歐的衝擊,故遲遲未有動靜。 美國聯準會之所以不敢升息,背後原因在於美國雖然金融面的房市、股市已回到全球金融風暴前的新高,但實體面的工業生產指數上升緩慢,生產力也呈現停滯現象,加上美元升息會導致美元走強對出口不利,以及美國企業海外獲利的減損,故一直只聞樓梯聲,未見人下來。 事實上,美國升息與否一直存在著鷹派、鴿派的不同看法。鷹派(芝加哥學派)認為經濟已處於結構性的困境,寬鬆貨幣於事無補,反而可能釀成泡沫的災難。而且先行升息,一旦景氣下滑,政府才有降息、刺激經濟的空間,故應適時升息。 鴿派(哈佛學派)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當前經濟仍面臨景氣循環及可能衰退壓力,故應保持貨幣寬鬆以避免景氣反轉,導致結構性的衰退。同時,目前利息已低,資金成本不高,和以往高利率時代的背景不同,景氣反轉的壓力相對較小,不能相提並論,代表人物為聯準會現任主席葉倫(Janet Lou
2016.09.20
投資
more
more
2016.09.13
中秋節談景氣的秋分/于國欽
中秋節將到,不久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將次第而來,依過去的經驗,秋分一過,大地即呈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四季便在寒冬裡進入尾聲,隨著雪雲散盡,大自然又進入另一個新循環。 經濟景氣也像大自然一樣,有繁榮的春天,熱絡的夏天,蕭瑟的秋天、蕭條的冬天,循環不已。不同的是,大自然循環極為規律,而景氣循環則有點撲朔迷離,景氣春天有時長達八年,有時不到兩年,有時有夏天,有時跳過夏天直接進入秋分。這幾個月隨著出口好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不少人認為景氣寒冬已過,春燕將至。 果真如此,這當然是好消息,這代表台灣景氣已走出谷底,進入擴張期(expansion)。但比較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近年景氣循環不若以前這麼分明,以前進入擴張期,景氣會漸趨熱絡,但近年景氣始終熱不起來,還沒經過夏天,就直就接進入秋分,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景氣復甦,相當無感。 由最近一期的景氣循環可以發現,台灣經濟已進入一個沒有夏天、沒有紅燈的循環。過去任何一個時期的景氣循環,於擴張期總會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黃紅燈,但屈指一算,台灣已經五年五個月沒出現紅燈、黃紅燈,而這五年五個月台灣已歷經一個景氣循
2016.09.13
商業
more
more
2016.09.06
以合作提升新南向成功機率 / 譚瑾瑜
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8月16日提出「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新南向政策的理念、目標、十大行動準則及兩大推動架構均已提出,9月5日進一步提出新南向推動計畫。不管是希望在長期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或是要在短中程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秉持合作可以提高新南向政策成功的機率,也是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 新南向政策涵蓋東協十國、南亞六國及紐澳地區,除了台灣關注之外,歐、美、日、韓及大陸等也都看準此地區的內需商機。如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提供日本企業市場資訊及投資協助,支援日本中小企業投資東南亞;中國大陸則除了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之外,以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方式,鼓勵企業進入市場低價競爭,投資足跡遍布東協、印度甚至非洲等地。 因此,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時,首先要正視台商所面對的跨國企業競爭優勢,給予台商人流、物流與金流的協助,促進台商之間以及跨國之間的合作。換言之,台灣個別企業之競爭力或許難以突破各國傾國家之力鼓勵的跨國企業,然而新南向政策若能從以往的分散投資,轉為促進台商合作進行群聚式佈局,整體提升產業競爭力、建立通路及品
2016.09.06
投資
more
more
2016.08.30
發展精密工業 技術的細節是關鍵/李家同
我曾經在經濟部的名家論寫過一篇文章<我們國家應該強調精密工業的發展>,現在我想談談該怎樣做才能有精密工業。 首先要承認我們的精密工業是還在起步的階段,和先進國家仍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已經有相當不錯的基礎,極有可能會有不錯的發展。可是,也一定要知道,精密工業不是可以用金錢在短時間內得到的,也就是說,不要以為我們用錢去購買外國的技術就可以做出很精密的工業產品,因而我們可以聲稱自己已有了精密工業。這是絕對錯誤的,因為這種做法會使得我們的工程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僅僅是學會了如何操作那些精密儀器而已,對於這些精密儀器,我們可能完全不知道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它為什麼會有這種性能?我們雖然會依照外國人的指示來製造工業產品,但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技術細節的來源,比方說,我們知道在某一個程序中溫度應該多少,但是不會知道為什麼溫度要如此。因此一旦外國有了新的技術,我們的工廠就落伍了。 發展精密工業,必須徹底地了解技術的細節,這些細節也不可能完全來自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要經過工程師長時間的研發,這種研發當然包含各種實驗。換句話說,要發展精密工業我們必須從基本做起。我們國家之所以不
2016.08.30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最前頁
26
27
28
29
3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41頁
2015.08.25
7 種自毀前程的防衛反應 / 王榮春
不少職場工作者在面對別人的提醒或教導時,往往會為了要保持自尊,而做出所謂的「自我防衛」行為。 但多數的「自我防衛」,都只能騙過自己,純粹為了讓自己好過。因為這些行為看在別人眼中,會清楚地看到你在卸責、辯解或閃躲,這些行為不僅自己失去成長的可能性,更慘的是這些行為會讓別人產生輕視或想要放棄你的念頭。如果您希望這一天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請花點時間看看自己在別人提醒或教導時,是否出現這些自我毀滅的反應。 反抗: 即當您被別人指出缺點或短處時,會出現生氣、反抗,甚至表明不願溝通的行為。 攻擊: 當您感受威脅的氣氛時,會反射性地攻擊對方或他人,以求自保。 合理化: 您會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掩飾自己的過錯,希望別人不要追究責任。 壓抑: 刻意壓抑應該向對方說明的內容,或自己內心應該表達的情緒,讓對方覺得您很委屈。 否定: 以拒絕接受的態度,完全否認他人的提醒或指導的內容。 轉移注意力: 為了隱藏自己的無能,而特別強調能力較差的人,使對方覺得您表現得還不錯。 動搖: 故意表現出對提醒者或教導者的需要,希望
2015.08.25
人事資訊
more
2015.08.18
智慧電網 / 陳在相
「智慧電網」是什麼? 智慧電網 (smart grid) 可說是最近的、複雜的且仍在不斷發展中的一種概念,它使電網許多潛在的新功能或性能成為可能。因此,它可用多種方式予以定義。 國際電工委員會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將「智慧電網」視為一種「行銷術語 (marketing term)」,而非「技術定義 (technical definition)」;再者,世界各國或區域因地理、政治、社會、經濟等各種條件的不同,對「智慧電網」的定義或闡釋亦有所別,致使其迄今仍無國際公認的一致性定義[1]。 一般的認知是,智慧電網係因資訊與通訊技術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的導入,使得電網變得更具彈性、能互動,且能就要求為即時反饋。因此,智慧電網的首要觀點並非「它是什麼?」,而是「它做什麼?」,亦即如何做?使它能對電業、用戶、利益關係人、環境、社會、經濟、國家甚或全人類有利。基此,智慧電網的概念可有許多的定義與闡釋,取決於特定的人或團體及其所
2015.08.18
能源
more
2015.08.14
發展再生能源,需以穩固的基載電力為後盾 / 林全能
能源發展一直是國際媒體關注與報導的焦點議題,觀察近期有兩個國際媒體對能源發展議題的報導,一是華爾街日報7月23日社論提及「臺灣選擇廢核恐增加自身脆弱性」,並評論民進黨蔡英文主席,要求2025年廢核並以再生能源取代之訴求過於理想。另外是國際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8月4日正式發布「潔淨電力計畫」以提升熱效率、天然氣及增加多元低碳發電,將再生能源及核能視為低碳發電的重要選項,並以此方向訂定2030年電力部門CO2排放較2005年削減32%。這兩項國際媒體報導,一是直接對我國能源政策提出針砭建議,另一項雖是報導他山之石,但亦帶給我國能源發展政策有重大啟示。 從現實面來看,臺灣地狹人稠,98%能源依賴進口,電網屬孤島型獨立供電系統,所面臨能源情勢嚴峻,能源發展政策應首重確保穩定及安全供應並滿足產業及民生需求,必須充分運用各種能源優點,建構穩定基載電源。也因此在具有潔淨及穩定特性之核能運用上,雖然在臺灣面臨高度爭議,核四亦在去(2014)年因部分反核團體採取之激烈抗爭,政府為顧及社會和諧,在確保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及達成國際減碳三原則下,以負責任態度採取核四廠封存,保留在未來需要時,仍可運
2015.08.14
能源
more
2015.08.12
促進微型企業創價升級 / 葉雲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顯示,我國經常性僱用員工人數未滿5人的微型企業占我國企業近8成比例,超過94萬家的微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期以來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微型企業發展,無論是從創業到創新融資貸款的援助、法規調適,以及對知識密集型微型企業的陪伴輔導等,目的就是希望協助微型及個人事業創新發展。 微型及個人事業規模小、資源少、人力缺乏,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遭遇經營上的問題,但觀察微型企業的發展樣態,由於經營彈性與創新創意能量強,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也相對較高。因此,政府持續協助微型企業發揮專業能量,朝高值化創新面向發展,並運用「強資金」、「穩根本」、「建標竿」、「拓商機」等四項策略,協助微型企業取得發展所需之資源。
2015.08.1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8.05
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鑄造業從 3K 轉型為 4C 產業 / 吳明機
鑄造一直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基礎工業,從汽機車零組件、民生用品到工具機、航太與生物醫學等,均大量使用鑄造方式來製造相關產品。目前國內的鑄造廠約有800餘家,從業人員約有18,000人,年產量約140萬噸,年產值也達到新台幣900多億元,全球排名12。早期台灣的鑄造產業環境不佳,環境悶熱且落塵量龐大,也由於設備老舊且自動化程度低,均靠人力親自操作,被認為是髒亂、危險且辛苦的3K產業。 以國內鑄造產業現況來看,國內業者長期的經營是以量取勝,較不重視技術面研發。因此長久以來,我國鑄造產業的技術無法有效提升,且由於工作環境不佳,年輕人不願投入,也面臨到技術傳承不易的問題。此外,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以及中國大陸與韓國等新興國家的削價競爭,對台灣的鑄造產業造成越來越大威脅與衝擊。
2015.08.05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8.04
總統大選必須端出更多經濟牛肉 / 李淳
今年以來經濟情勢日趨看空,「經濟學人」雜誌更指出下一個的全球性衰退感覺已經蠢蠢欲動,但世界好像並未準備好面對。這背後有短期問題,也有長期性的結構問題。短期者可靠時間解決,但長期問題就跟下一任領導人有關。正逢總統大選年,各參選人端出更多經濟政策已經不是期待,而是無法迴避的責任。 6月我國出口衰退13.9%,非但已經是「連五黑」,更是近六年來最大跌幅。而上週主計總處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0.64%,創下11季以來新低。目前看來全年成長率的「保三防衛戰」將會是艱難的一戰。國際上也不平靜。希臘債務危機稍有緩解但危機並未完全解除。中國大陸經濟邁入中等成長度的「新常態」,而其股市暴起暴落的問題,至今元氣未復。最後美國經濟及消費也有陰影。這些問題背後有庫存、季節、匯率等短期原因,但也涉及許多結構性的隱憂。總統大選只剩半年,當下政府大概只能著重於應付短期問題,因而長期隱憂的化解,則有賴新領導人拿出對策。 過去40年來,台灣製造業發展與貿易高度結合。演化至今,多數生產製造的考量都以出口為主,例如螺絲五金業的出口比例高九成,工具機也有七成。對這些「世界供應者」而言,全球經濟情勢的改變,比台
2015.08.04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7.28
留住人才的秘訣 / 晉麗明
我們常聽到企業主講「好人才很難找」、「要留下人才不容易」。的確,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成長與昇級全靠具備knowhow 及執行力的人才,但是台灣人才外流嚴重,所以招募新血愈來愈困難,而留才與招募是一體的兩面,能建立留才的文化與環境,才能讓組織人力資源正向循環。 如何有效留才,以下分享幾個實例,供企業參考。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在新經濟時代,人才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流動,是無法抵擋的趨勢,他提出兩個避免人才流失的方法:「第一,形塑鼓勵創新的組織氣氛;第二,讓員工覺得在企業中工作能得到不錯的獲益。」 延攬優秀人才不遺餘力的IC設計大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強調做3C產品,也用3C對待員工。Compensation (報酬):給人才最高的待遇、Care (照顧):致力員工福利與訓練、Challenge (挑戰):讓員工挑戰頂尖技術。 李嘉誠是香港長江實業的領導人也是亞洲首富,他的企業集團人才輩出,但高階人才的流動率卻低於1%,李嘉誠分享留才的兩個秘訣:「第一,給他好的待遇,第二,給他好的前途」。 獎金及紅利與企業營運直接相關,如果員工愈領愈少,不免有另
2015.07.28
人事資訊
more
2015.07.22
協助企業提升專利能量及價值 打造 IP 服務專區 / 王美花
在技術快速創新突破的環境下,懂得運用IPR保護研發成果、創造市場價值的企業,總是能在激烈競爭中取得勝利。 台灣的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些中小企業擁有充沛的研發創新能量,但往往缺乏足夠的IPR觀念與人才,未能完整策略布局,很可能錯失先機。有鑑於此,智慧局自103年起推動「協助企業提升專利能量及價值說明會」,協助中小企業提升專利申請品質、掌握特定技術領域專利申請與發展趨勢及了解因應專利訴訟之道。並於今(104)年規劃「中小企業IP專區」資訊平台 (預定8月上線),蒐集彙整各政府機構有關智慧財產的政策及輔導資源,協助中小企業解決智權發展過程中面臨之各種問題及挑戰。
2015.07.2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7.21
大陸崛起下我國 ICT 產業的新思維 / 洪春暉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內需市場的帶動下,再加上政府策略性扶植本土業者,其ICT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力快速提升,已逐漸形成對我國、韓國等既有ICT供應鏈業者的威脅,媒體甚至賦予紅色供應鏈的稱號,各界的探討日趨激烈,希望能找出台灣產業於兩岸競合中的關鍵地位。 中國大陸在經濟起飛下,國家擁有豐富的政策資源,再加上歷年來透過如家電下鄉等擴大內需的政策,已培養出廣大的本土市場,理當具有發展自主品牌與供應鏈的策略企圖。 以PC產業為例,根據MIC的估計,2015年聯想在筆記型電腦的全球市占率將達兩成以上,已為全球第一,而聯想也增加聯寶代工比例超過四成。NB PC的零組件中國大陸在電池模組、面板、觸控等領域逐漸展露頭角,在智慧型手機方面亦早已展現高度競爭力。 台灣面臨了高度資源不對稱的競爭。我國業者在策略思維上,恐怕不能以正規戰的方式來因應,必須有更靈活、彈性的策略運作。應將格局放大,抱持開放態度面對競爭,從策略面與法規面思考如何面對挑戰,追求新的成長機會。 短期而言,一則可思考「打不過、就跑」的作法,也就是競爭策略中常見的Running策略,持續快速推進技術與產品,或
2015.07.21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7.08
促進水資源永續利用 - 產業園區推動再生水 / 吳明機
這一年來水情吃緊,台灣產業也面臨最嚴重的枯旱,因應產業用水的不足,經濟部工業局去年12月2日成立「經濟部工業局旱災緊急應變小組」,啟動全省各工業區缺水抗旱的應變機制。北部地區甚至在今年4月8日因石門水庫的降雨不足,開始實施三階段限水措施,以供五停二方式輪流供水,影響所及包括土城、樹林、觀音、林口、龜山、平鎮、桃園幼獅、大園及中壢等共計9處的工業區。 南部高雄地區也因高屏溪的川流量降雨不足而發布了三階段限水措施,所幸並無真正進入「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因高雄地區有臨海工業區的鋼鐵產業及仁大工業區石化業,均屬24小時須連續運轉的工廠,一旦限水則很容易發生工安事故,因此,經濟部列為高缺水風險之工業區。這次的枯旱,工業局除了在桃園地區調查水利會的埤塘用水、地下水井的備援,也在高雄地區進行廠商上中下游供應鏈水資源的整合,啟動區域聯防相互支援,使整體產業生產不中斷,降低對缺水期間產業的衝擊。
2015.07.08
水資源
more
2015.07.07
因應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新戰略 / 譚瑾瑜
中國大陸在近十餘年來,成功運用積極參與東協加六、RCEP、APEC等多邊區域經貿組織,提升自身在東亞地區的話語權,然而在美國倡議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之後,面對高標準的TPP,中國大陸認為其經貿開放程度尚不足以加入TPP,加以在新常態下,中國大陸需防範貿然加入TPP對於經濟轉型的衝擊。 為因應區域經濟整合戰略中所面臨的挑戰,中國大陸推動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下簡稱亞投行)之構想,預計在2015年底投入運作,並在2015年3月28日公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一帶一路路線圖),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戰略,配合亞投行設立,將成功減緩中國大陸未參與TPP所可能面臨的衝擊,開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的方向與競合。 一帶一路路線圖是否能完全實現,尚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亦需時間來推動,然而不可諱言的是,兩岸產業在中國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新戰略中,仍有許多合作空間,需要兩岸共同擘劃及推動,兩岸產業透過合作進行深化,有助於兩岸產業之技術提升及拓展市場契機。 (一)加入亞投行促進金融
2015.07.07
產業與科技
more
最前頁
26
27
28
29
3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30頁
2016.10.11
不只是膠帶! 你所不知的3M創新秘密/陸偉華
常有人對於3M歷經百年,仍能維持創新不墜感到好奇,今日,就讓我以一個資深3M人、帶領3M台灣研發團隊的技術長角色,來與各位分享貼近觀察20年所發現的,3M歷經一世紀仍能維持成長創新不墜的秘密。 創新研發≠天馬行空 創新,是一個企業持續成長的核心,而3M深知這點以涵蓋超過100,000個全球專利,深植於每位員工的創新發明的精神,更憑藉著100多年所累積的研發基礎,不斷的提升各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研發出涵蓋工業、電子、醫療、交通安全與家用消費等領域產品,多達5萬多種,以實現經濟繁榮、生態和諧並締造出高效成長 (Efficient Growth)。然而,創新並不只是靠研發人員在實驗室裡天馬行空的想像,仍需藉由第一線人員與客戶搭起研發的橋樑,傳遞市場趨勢和客戶應用需求,以提供專業的技術開發,將新產品的導入在地市場,以達到客戶至上 (Customer First)的經營理念。 技術 因市場而生 3M擁有46個核心技術平台與市場的交叉整合,已衍生出無數因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研發團隊多年來的突破創新研發,結合先進及特殊材料,如聚合物、複合材料、陶瓷、氟化物、研磨材
2016.10.11
2016.10.04
食物運動背後的消費正義 /余宛如
對我而言,食物不只是美味的代名詞,還要兼顧健康與食物正義。綠能與環境永續如何在餐桌上體現?倫理消費等各種食物運動如何在台灣推動?這都是我想要更進一步去倡導的環境友善與綠能永續概念。 食物影響到環境、社會、文化,食物運動是食物跟人的文化環境重建過程,它不只是從農作物到餐桌的商業模式而已。在這個重建的過程,社會企業創新需要反思食物體系,做到改變生活作息。一旦無法接觸食物來源,消費者也無法正確選擇食材,就像談營養午餐,若個人作為無法改變覺知,回到家仍吃不健康的食物,廠商、政府再怎麼去負擔也沒用。我自己在做菜,只會選三種原料單一的調味如鹽、糖、醬油,成分越單純越好,我愛用醬料的原因來自於它是時間創造的食物,充滿魅力且與時間的價值,但人們往往因為工業化,所以就不珍惜這些看不見的過程。 每一次消費都是一種選擇 你的消費選擇可以決定你想改變的生活,消費者要有覺知(awareness)省思你吃的食物裡是否生產鏈能透明,有達到公平分配正義,食物革命從餐桌開始。我在英國讀書時,雖然TESCO連鎖超市離宿舍很近,但仍跑到十幾公里之外的公平貿易超市購買。我會想創業成立生態綠倡導公平貿
2016.10.04
2016.09.30
推動螺絲螺帽產業『NICE』升級轉型,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吳明機
螺絲螺帽產業長期以來都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創匯產業,在發展的歷程中,不斷地面臨激烈挑戰,為了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工業局在經濟部核定後,收集各部會意見並妥善運用政府相關部門資源,推動「螺絲螺帽產業NICE升級轉型方案」,促進業者持續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應用市場。 我國螺絲螺帽從民國60年代開始實施螺絲螺帽出口檢測和品管分等制度,台灣產品受歐美等國肯定,出口量大增。到了民國80年,在政府支持下,組成「汽車扣件產業研發聯盟」,協助業者解決關鍵技術瓶頸。自民國95年開始,出口單價明顯提升,產品逐漸由一般五金轉變為汽車、軌道、航空等高階市場應用。去(104)年產值為新臺幣1,395億元(以下同新臺幣),出口值為1,297億元,平均出口單價由95年66元/kg成長至104年82元/kg,產業成績亮麗。
2016.09.30
2016.09.29
五大職場常勝軍,您在其中嗎?/黃于純
我的工作中經常有機會參與優秀員工、晉升或是關鍵人才的遴選,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能經常被主管重覆提報的常勝軍有以下共通點 : 對工作充滿熱情 每當我看到勁量電池的廣告,就會想到Eric。 每次和他聊天,你只要問他 :「你最近在做什麼? 」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說他最近看了那些書,參加了那些研討會? 這些新的觀念可以如何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預期會有怎樣的效益? …等等。 我曾經問Eric 他是如何維持熱情不滅 ? Eric 說 : 「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 有我想要做的事。」 正向思考 Bryan剛進公司時曾連續二季得到優秀員工,他的主管非常認同他,也向HR預告他可能會是某主管的備位人選,沒想到二季後就不曾在榜單上看過他,不久後他就離職了。 有一次和他的主管聊起他狀況,他的主管表示,Bryan能力不錯,只可惜習慣負面思考,無論在正式會議或私底下,若有同儕或主管給他建議或提問,他總是不斷辯駁,事後再找其他同事抱怨、取暖,幾乎每一個合作過的人都被他抱怨過,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和他相處起來好累…。 不止是夢想家 更是實踐家 Eddy 是個工程師,他在工作中發現,
2016.09.29
2016.09.20
美國升息與否之解讀/王健全
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以下簡稱聯準會)之數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退場後,何時升息一直是大眾關心的焦點,2015年美國升息一碼,原本預計在2016年欲升息四碼,但在美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加上英國脫歐的衝擊,故遲遲未有動靜。 美國聯準會之所以不敢升息,背後原因在於美國雖然金融面的房市、股市已回到全球金融風暴前的新高,但實體面的工業生產指數上升緩慢,生產力也呈現停滯現象,加上美元升息會導致美元走強對出口不利,以及美國企業海外獲利的減損,故一直只聞樓梯聲,未見人下來。 事實上,美國升息與否一直存在著鷹派、鴿派的不同看法。鷹派(芝加哥學派)認為經濟已處於結構性的困境,寬鬆貨幣於事無補,反而可能釀成泡沫的災難。而且先行升息,一旦景氣下滑,政府才有降息、刺激經濟的空間,故應適時升息。 鴿派(哈佛學派)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當前經濟仍面臨景氣循環及可能衰退壓力,故應保持貨幣寬鬆以避免景氣反轉,導致結構性的衰退。同時,目前利息已低,資金成本不高,和以往高利率時代的背景不同,景氣反轉的壓力相對較小,不能相提並論,代表人物為聯準會現任主席葉倫(Janet Lou
2016.09.20
2016.09.13
中秋節談景氣的秋分/于國欽
中秋節將到,不久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將次第而來,依過去的經驗,秋分一過,大地即呈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四季便在寒冬裡進入尾聲,隨著雪雲散盡,大自然又進入另一個新循環。 經濟景氣也像大自然一樣,有繁榮的春天,熱絡的夏天,蕭瑟的秋天、蕭條的冬天,循環不已。不同的是,大自然循環極為規律,而景氣循環則有點撲朔迷離,景氣春天有時長達八年,有時不到兩年,有時有夏天,有時跳過夏天直接進入秋分。這幾個月隨著出口好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不少人認為景氣寒冬已過,春燕將至。 果真如此,這當然是好消息,這代表台灣景氣已走出谷底,進入擴張期(expansion)。但比較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近年景氣循環不若以前這麼分明,以前進入擴張期,景氣會漸趨熱絡,但近年景氣始終熱不起來,還沒經過夏天,就直就接進入秋分,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景氣復甦,相當無感。 由最近一期的景氣循環可以發現,台灣經濟已進入一個沒有夏天、沒有紅燈的循環。過去任何一個時期的景氣循環,於擴張期總會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黃紅燈,但屈指一算,台灣已經五年五個月沒出現紅燈、黃紅燈,而這五年五個月台灣已歷經一個景氣循
2016.09.13
2016.09.06
以合作提升新南向成功機率 / 譚瑾瑜
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8月16日提出「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新南向政策的理念、目標、十大行動準則及兩大推動架構均已提出,9月5日進一步提出新南向推動計畫。不管是希望在長期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或是要在短中程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秉持合作可以提高新南向政策成功的機率,也是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 新南向政策涵蓋東協十國、南亞六國及紐澳地區,除了台灣關注之外,歐、美、日、韓及大陸等也都看準此地區的內需商機。如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提供日本企業市場資訊及投資協助,支援日本中小企業投資東南亞;中國大陸則除了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之外,以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方式,鼓勵企業進入市場低價競爭,投資足跡遍布東協、印度甚至非洲等地。 因此,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時,首先要正視台商所面對的跨國企業競爭優勢,給予台商人流、物流與金流的協助,促進台商之間以及跨國之間的合作。換言之,台灣個別企業之競爭力或許難以突破各國傾國家之力鼓勵的跨國企業,然而新南向政策若能從以往的分散投資,轉為促進台商合作進行群聚式佈局,整體提升產業競爭力、建立通路及品
2016.09.06
2016.08.30
發展精密工業 技術的細節是關鍵/李家同
我曾經在經濟部的名家論寫過一篇文章<我們國家應該強調精密工業的發展>,現在我想談談該怎樣做才能有精密工業。 首先要承認我們的精密工業是還在起步的階段,和先進國家仍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已經有相當不錯的基礎,極有可能會有不錯的發展。可是,也一定要知道,精密工業不是可以用金錢在短時間內得到的,也就是說,不要以為我們用錢去購買外國的技術就可以做出很精密的工業產品,因而我們可以聲稱自己已有了精密工業。這是絕對錯誤的,因為這種做法會使得我們的工程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僅僅是學會了如何操作那些精密儀器而已,對於這些精密儀器,我們可能完全不知道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它為什麼會有這種性能?我們雖然會依照外國人的指示來製造工業產品,但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技術細節的來源,比方說,我們知道在某一個程序中溫度應該多少,但是不會知道為什麼溫度要如此。因此一旦外國有了新的技術,我們的工廠就落伍了。 發展精密工業,必須徹底地了解技術的細節,這些細節也不可能完全來自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要經過工程師長時間的研發,這種研發當然包含各種實驗。換句話說,要發展精密工業我們必須從基本做起。我們國家之所以不
2016.08.30
2015.08.25
7 種自毀前程的防衛反應 / 王榮春
不少職場工作者在面對別人的提醒或教導時,往往會為了要保持自尊,而做出所謂的「自我防衛」行為。 但多數的「自我防衛」,都只能騙過自己,純粹為了讓自己好過。因為這些行為看在別人眼中,會清楚地看到你在卸責、辯解或閃躲,這些行為不僅自己失去成長的可能性,更慘的是這些行為會讓別人產生輕視或想要放棄你的念頭。如果您希望這一天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請花點時間看看自己在別人提醒或教導時,是否出現這些自我毀滅的反應。 反抗: 即當您被別人指出缺點或短處時,會出現生氣、反抗,甚至表明不願溝通的行為。 攻擊: 當您感受威脅的氣氛時,會反射性地攻擊對方或他人,以求自保。 合理化: 您會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掩飾自己的過錯,希望別人不要追究責任。 壓抑: 刻意壓抑應該向對方說明的內容,或自己內心應該表達的情緒,讓對方覺得您很委屈。 否定: 以拒絕接受的態度,完全否認他人的提醒或指導的內容。 轉移注意力: 為了隱藏自己的無能,而特別強調能力較差的人,使對方覺得您表現得還不錯。 動搖: 故意表現出對提醒者或教導者的需要,希望
2015.08.25
2015.08.18
智慧電網 / 陳在相
「智慧電網」是什麼? 智慧電網 (smart grid) 可說是最近的、複雜的且仍在不斷發展中的一種概念,它使電網許多潛在的新功能或性能成為可能。因此,它可用多種方式予以定義。 國際電工委員會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將「智慧電網」視為一種「行銷術語 (marketing term)」,而非「技術定義 (technical definition)」;再者,世界各國或區域因地理、政治、社會、經濟等各種條件的不同,對「智慧電網」的定義或闡釋亦有所別,致使其迄今仍無國際公認的一致性定義[1]。 一般的認知是,智慧電網係因資訊與通訊技術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的導入,使得電網變得更具彈性、能互動,且能就要求為即時反饋。因此,智慧電網的首要觀點並非「它是什麼?」,而是「它做什麼?」,亦即如何做?使它能對電業、用戶、利益關係人、環境、社會、經濟、國家甚或全人類有利。基此,智慧電網的概念可有許多的定義與闡釋,取決於特定的人或團體及其所
2015.08.18
2015.08.14
發展再生能源,需以穩固的基載電力為後盾 / 林全能
能源發展一直是國際媒體關注與報導的焦點議題,觀察近期有兩個國際媒體對能源發展議題的報導,一是華爾街日報7月23日社論提及「臺灣選擇廢核恐增加自身脆弱性」,並評論民進黨蔡英文主席,要求2025年廢核並以再生能源取代之訴求過於理想。另外是國際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8月4日正式發布「潔淨電力計畫」以提升熱效率、天然氣及增加多元低碳發電,將再生能源及核能視為低碳發電的重要選項,並以此方向訂定2030年電力部門CO2排放較2005年削減32%。這兩項國際媒體報導,一是直接對我國能源政策提出針砭建議,另一項雖是報導他山之石,但亦帶給我國能源發展政策有重大啟示。 從現實面來看,臺灣地狹人稠,98%能源依賴進口,電網屬孤島型獨立供電系統,所面臨能源情勢嚴峻,能源發展政策應首重確保穩定及安全供應並滿足產業及民生需求,必須充分運用各種能源優點,建構穩定基載電源。也因此在具有潔淨及穩定特性之核能運用上,雖然在臺灣面臨高度爭議,核四亦在去(2014)年因部分反核團體採取之激烈抗爭,政府為顧及社會和諧,在確保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及達成國際減碳三原則下,以負責任態度採取核四廠封存,保留在未來需要時,仍可運
2015.08.14
2015.08.12
促進微型企業創價升級 / 葉雲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顯示,我國經常性僱用員工人數未滿5人的微型企業占我國企業近8成比例,超過94萬家的微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期以來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微型企業發展,無論是從創業到創新融資貸款的援助、法規調適,以及對知識密集型微型企業的陪伴輔導等,目的就是希望協助微型及個人事業創新發展。 微型及個人事業規模小、資源少、人力缺乏,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遭遇經營上的問題,但觀察微型企業的發展樣態,由於經營彈性與創新創意能量強,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也相對較高。因此,政府持續協助微型企業發揮專業能量,朝高值化創新面向發展,並運用「強資金」、「穩根本」、「建標竿」、「拓商機」等四項策略,協助微型企業取得發展所需之資源。
2015.08.12
2015.08.05
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鑄造業從 3K 轉型為 4C 產業 / 吳明機
鑄造一直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基礎工業,從汽機車零組件、民生用品到工具機、航太與生物醫學等,均大量使用鑄造方式來製造相關產品。目前國內的鑄造廠約有800餘家,從業人員約有18,000人,年產量約140萬噸,年產值也達到新台幣900多億元,全球排名12。早期台灣的鑄造產業環境不佳,環境悶熱且落塵量龐大,也由於設備老舊且自動化程度低,均靠人力親自操作,被認為是髒亂、危險且辛苦的3K產業。 以國內鑄造產業現況來看,國內業者長期的經營是以量取勝,較不重視技術面研發。因此長久以來,我國鑄造產業的技術無法有效提升,且由於工作環境不佳,年輕人不願投入,也面臨到技術傳承不易的問題。此外,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以及中國大陸與韓國等新興國家的削價競爭,對台灣的鑄造產業造成越來越大威脅與衝擊。
2015.08.05
2015.08.04
總統大選必須端出更多經濟牛肉 / 李淳
今年以來經濟情勢日趨看空,「經濟學人」雜誌更指出下一個的全球性衰退感覺已經蠢蠢欲動,但世界好像並未準備好面對。這背後有短期問題,也有長期性的結構問題。短期者可靠時間解決,但長期問題就跟下一任領導人有關。正逢總統大選年,各參選人端出更多經濟政策已經不是期待,而是無法迴避的責任。 6月我國出口衰退13.9%,非但已經是「連五黑」,更是近六年來最大跌幅。而上週主計總處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0.64%,創下11季以來新低。目前看來全年成長率的「保三防衛戰」將會是艱難的一戰。國際上也不平靜。希臘債務危機稍有緩解但危機並未完全解除。中國大陸經濟邁入中等成長度的「新常態」,而其股市暴起暴落的問題,至今元氣未復。最後美國經濟及消費也有陰影。這些問題背後有庫存、季節、匯率等短期原因,但也涉及許多結構性的隱憂。總統大選只剩半年,當下政府大概只能著重於應付短期問題,因而長期隱憂的化解,則有賴新領導人拿出對策。 過去40年來,台灣製造業發展與貿易高度結合。演化至今,多數生產製造的考量都以出口為主,例如螺絲五金業的出口比例高九成,工具機也有七成。對這些「世界供應者」而言,全球經濟情勢的改變,比台
2015.08.04
2015.07.28
留住人才的秘訣 / 晉麗明
我們常聽到企業主講「好人才很難找」、「要留下人才不容易」。的確,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成長與昇級全靠具備knowhow 及執行力的人才,但是台灣人才外流嚴重,所以招募新血愈來愈困難,而留才與招募是一體的兩面,能建立留才的文化與環境,才能讓組織人力資源正向循環。 如何有效留才,以下分享幾個實例,供企業參考。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在新經濟時代,人才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流動,是無法抵擋的趨勢,他提出兩個避免人才流失的方法:「第一,形塑鼓勵創新的組織氣氛;第二,讓員工覺得在企業中工作能得到不錯的獲益。」 延攬優秀人才不遺餘力的IC設計大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強調做3C產品,也用3C對待員工。Compensation (報酬):給人才最高的待遇、Care (照顧):致力員工福利與訓練、Challenge (挑戰):讓員工挑戰頂尖技術。 李嘉誠是香港長江實業的領導人也是亞洲首富,他的企業集團人才輩出,但高階人才的流動率卻低於1%,李嘉誠分享留才的兩個秘訣:「第一,給他好的待遇,第二,給他好的前途」。 獎金及紅利與企業營運直接相關,如果員工愈領愈少,不免有另
2015.07.28
2015.07.22
協助企業提升專利能量及價值 打造 IP 服務專區 / 王美花
在技術快速創新突破的環境下,懂得運用IPR保護研發成果、創造市場價值的企業,總是能在激烈競爭中取得勝利。 台灣的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些中小企業擁有充沛的研發創新能量,但往往缺乏足夠的IPR觀念與人才,未能完整策略布局,很可能錯失先機。有鑑於此,智慧局自103年起推動「協助企業提升專利能量及價值說明會」,協助中小企業提升專利申請品質、掌握特定技術領域專利申請與發展趨勢及了解因應專利訴訟之道。並於今(104)年規劃「中小企業IP專區」資訊平台 (預定8月上線),蒐集彙整各政府機構有關智慧財產的政策及輔導資源,協助中小企業解決智權發展過程中面臨之各種問題及挑戰。
2015.07.22
2015.07.21
大陸崛起下我國 ICT 產業的新思維 / 洪春暉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內需市場的帶動下,再加上政府策略性扶植本土業者,其ICT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力快速提升,已逐漸形成對我國、韓國等既有ICT供應鏈業者的威脅,媒體甚至賦予紅色供應鏈的稱號,各界的探討日趨激烈,希望能找出台灣產業於兩岸競合中的關鍵地位。 中國大陸在經濟起飛下,國家擁有豐富的政策資源,再加上歷年來透過如家電下鄉等擴大內需的政策,已培養出廣大的本土市場,理當具有發展自主品牌與供應鏈的策略企圖。 以PC產業為例,根據MIC的估計,2015年聯想在筆記型電腦的全球市占率將達兩成以上,已為全球第一,而聯想也增加聯寶代工比例超過四成。NB PC的零組件中國大陸在電池模組、面板、觸控等領域逐漸展露頭角,在智慧型手機方面亦早已展現高度競爭力。 台灣面臨了高度資源不對稱的競爭。我國業者在策略思維上,恐怕不能以正規戰的方式來因應,必須有更靈活、彈性的策略運作。應將格局放大,抱持開放態度面對競爭,從策略面與法規面思考如何面對挑戰,追求新的成長機會。 短期而言,一則可思考「打不過、就跑」的作法,也就是競爭策略中常見的Running策略,持續快速推進技術與產品,或
2015.07.21
2015.07.08
促進水資源永續利用 - 產業園區推動再生水 / 吳明機
這一年來水情吃緊,台灣產業也面臨最嚴重的枯旱,因應產業用水的不足,經濟部工業局去年12月2日成立「經濟部工業局旱災緊急應變小組」,啟動全省各工業區缺水抗旱的應變機制。北部地區甚至在今年4月8日因石門水庫的降雨不足,開始實施三階段限水措施,以供五停二方式輪流供水,影響所及包括土城、樹林、觀音、林口、龜山、平鎮、桃園幼獅、大園及中壢等共計9處的工業區。 南部高雄地區也因高屏溪的川流量降雨不足而發布了三階段限水措施,所幸並無真正進入「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因高雄地區有臨海工業區的鋼鐵產業及仁大工業區石化業,均屬24小時須連續運轉的工廠,一旦限水則很容易發生工安事故,因此,經濟部列為高缺水風險之工業區。這次的枯旱,工業局除了在桃園地區調查水利會的埤塘用水、地下水井的備援,也在高雄地區進行廠商上中下游供應鏈水資源的整合,啟動區域聯防相互支援,使整體產業生產不中斷,降低對缺水期間產業的衝擊。
2015.07.08
2015.07.07
因應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新戰略 / 譚瑾瑜
中國大陸在近十餘年來,成功運用積極參與東協加六、RCEP、APEC等多邊區域經貿組織,提升自身在東亞地區的話語權,然而在美國倡議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之後,面對高標準的TPP,中國大陸認為其經貿開放程度尚不足以加入TPP,加以在新常態下,中國大陸需防範貿然加入TPP對於經濟轉型的衝擊。 為因應區域經濟整合戰略中所面臨的挑戰,中國大陸推動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下簡稱亞投行)之構想,預計在2015年底投入運作,並在2015年3月28日公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一帶一路路線圖),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戰略,配合亞投行設立,將成功減緩中國大陸未參與TPP所可能面臨的衝擊,開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的方向與競合。 一帶一路路線圖是否能完全實現,尚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亦需時間來推動,然而不可諱言的是,兩岸產業在中國大陸區域經濟整合新戰略中,仍有許多合作空間,需要兩岸共同擘劃及推動,兩岸產業透過合作進行深化,有助於兩岸產業之技術提升及拓展市場契機。 (一)加入亞投行促進金融
201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