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7.03.21

從巴菲特的購買行為 看精密工業的重要性/李家同

我們國家朝野都熱衷於一些所謂的高科技,比方說大家都喜歡談物聯網,可是很少有人認為國家應該發展精密工業。 我們不妨看看巴菲特前陣子買下的精密鑄造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 Corp(PCC),這家公司的專長是精密鑄造,客戶包含空中巴士、波音、勞斯萊斯以及通用電器,都用這家公司所鑄造的精密零組件。我們常常談到美國公司,都只會談到Microsoft、Google、Intel等等,對於美國的精密工業可以說是完全茫然不知。 鑄造是一個很古老而且基本的技術,在很多人心目中鑄造是黑手做的事。其實鑄造極為有學問,鑄造得不好就會有殘餘應力存在,這種零組件在新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時間一長,殘餘應力會使得零組件變形,不論當初零組件多麼精密,幾年以後就不精密了。如果一個機械設備用了這種零組件,穩定壽命就會很短,這種設備也就沒有什麼好的價值了。但是如何去掉殘餘應力,這幾乎是先進國家絕對保密的技術,各種不同的材料也就會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很難購買消滅殘餘應力的技術,必須自己做研究才能夠慢慢地累積經驗。 政府的工業基礎技術計畫就注意到鑄造的問題,也有很多的工程師在做殘餘應力的

2017.03.21
2017.03.14

「變形TPP」成形 亞太自貿區FTAAP雛型已現/譚瑾瑜

少了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正在謀求新的組合模式起死回生。今(2017)年3月10日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證實智利外長邀請中國大陸參與3月14至15日舉行的TPP成員國會議,並表示中國大陸正在積極研究與會事宜。報載非TPP成員國除了中國大陸受邀之外,韓國亦被邀請。「減一加二的變形TPP」正在成形。 美國以外的亞太國家強烈希望亞太區域經濟加速整合是「變形TPP」為何出線的主要推手。目前全球前三大經濟體均在亞太地區,美國雖然仍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然而近十年來亞洲新興經濟體持續高經濟成長,中國大陸更是其中最主要的成長動能。最新資誠報告除了預測2050年時世界上最大的七個經濟體中有六個是新興經濟體之外,巴西、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等七大新興經濟體(E7),將從現在占世界GDP的35%,增加至占世界GDP的五成,E7並有五個在亞太地區,其中,中國大陸、印尼、墨西哥、俄羅斯則是APEC成員。 此外,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也指出,至2030年全球將有六成中產階級集中於中國大陸、東協和印度。因而隨著亞洲國家經濟崛起

2017.03.14
2017.03.07

談共享經濟的商業發展模式與潛在風險/黃兆仁

2008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Lawrence Lessig首度提到「共享經濟」,認為經濟活動可經由不具資產所有權的參與者,共同分擔成本、以交換與租用資源達到協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目的。資產或資源擁有者可以將閒置的資源投到市場,提供需求者使用,並收取成本或費用,達到資源運用極大化的原則。內容從有形到無形資產,方式途徑則包括企業間資源運用與服務(B2B)、企業對消費者服務(B2C),與消費者間的協同互動(C2C)。 近期,共享經濟更進一步發展為利害關係人間的協同活動(collaborative activities),以數位平台業者為核心,透過網路科技,進行即時性且精準的標靶式商業媒合,再處理收款與拆帳分配。商業整體概念則是匯聚供需市場資訊,業者建立自有平台與共享經濟生態系,對跨國市場的發散式的個體或群體提供服務,促使資源提供者在市場信任的基礎下釋出閒置貨品、商品、募資、空間、技能及其他可使用的事物,資源需求者也可在共享經濟市場上找到低成本或高效益的資源與服務。如此一來,供需雙方藉由數位平台的搓合,找到兩造滿足點,進行交易行為,做到資源有

2017.03.07
2017.02.21

到底什麼是新媒體?/程世嘉

台灣對於新媒體的討論從未停止過,傳統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紙、雜誌面臨數位化的衝擊,紛紛宣示要成為「新媒體」;一些網路原生的新創公司,也直接以新媒體自居出現在網路上。但到底什麼是新媒體?我們在面對數位經濟的時候、又要以怎麼樣的架構來思考整件事情? 最近跟一位出版界的前輩聊天,對方感嘆出版業越來越難做,所以最近創業要做線上教育,我跟她說以前出版業是「販賣資訊」,對這個業界來說最重要的是擺脫這個思維,現在資訊不值錢了、網路上到處都是,要做的是「販賣體驗」,也只有販賣體驗可以賺得到錢,如果思維不改,說自己要做新媒體是很危險的。 新媒體沒什麼神祕的地方,只是大家常常把新媒體當成一個模糊的整體,所以很難去討論它。我把「新媒體」拆解成三個元素:「工具」、「載體」、「內容」來討論和分析,這也是我自己看待整個新媒體產業的方式,舉例來說: 工具:Google Analytics, Facebook, YouTube, SEO 工具, chatbot, AI 載體:手機、電視、PC、VR 頭套 內容:各種直播內容、錄播內容、短視頻、圖片、文字 這三個元素彼此交織在一起,就是新媒體

2017.02.21
2017.02.14

創業人必修的三堂課/洪聖倫

從事創業育成工作,被問到關於創業問題最常見的,大概就是「創業能不能教?」這件事。老一輩的人都說「生意仔難生」,到底是不是真有這一回事?還是這純粹只是一種迷思。 就我的經驗來說,我認為創業這件事,比較像是運動競技。你不能否認有些人就是天生跳得比你高、跑得比你快、體力比你好,然而若一般人經過專業而嚴格的訓練,這樣的人應該也能比沒經過訓練的人強,這大概就是我對「創業能不能教」的回應。 簡單說,在創業這件事上,確實有天生商業嗅覺就是比你靈敏的人,但如果一般人經過專業訓練,或許未必能及得上天生好手,但要說比普通沒受過訓練的人要強,這大概也能成為事實。 比方說,我認識一位50多歲的大嬸,她就是天生的投資高手,她只有小學畢業,但她的財務觀念卻已經是大學等級以上的水準,甚至比一般科班大學生要強。很多觀念她就是無師自通,透過平常的觀察與實戰,像是買賣股票、擺攤做生意、跟朋友周轉借錢,經年累月的經驗造就了她後來有可觀的投資成果。當我多年前跟她聊天時,驚覺我們受的高等教育知識她雖然沒有,也未必說得出道理,但對於同一個問題卻有相同的結論與判斷力,真叫人佩服。 回到我們的主題,到底身為一

2017.02.07

如何讓民眾對經濟有感/王健全

最近二、三年來,媒體常用「無感」二字來形容民眾對經濟不佳的感覺。但百貨公司周年慶滿滿的人潮又做何解釋?其實不是所有人都對經濟無感,而是資源較少的族群,在一連串金融風暴亂象下,抵抗景氣波動的能力相對降低,致引發對經濟復甦的無感,尤其是對三中一青(中低收入、中小企業、中南部及青年人)的衝擊最為明顯。 首先,在全球金融海嘯後,中低收入族群生活陷入困境。因為全球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熱錢到處流竄下,投入報酬率較高的房地產、股票等金融投資,造成股價、房價大幅飆漲,富有族群財富大為增加,反之,實質的產業投資少,產生失業、薪資停滯,致一般受薪階級受害,形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M型社會」。 其次,過去中小企業提著手提箱全球行銷,以及其綿密的產業群聚是臺灣競爭力的關鍵。雖然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賦予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更多的商機,但資訊的投資及網路的比價效應,也壓縮中小企業的競爭空間,直接出口比重也由十年前的18%多下跌至目前的14點多%左右。 再者,中南部的相對弱勢,這和中南部由過去的重化工業轉型至服務業相對較為不順利有關。而最近大陸團客的減少,對中南部的服務業衝擊更大,因為北部的自由行

2017.02.07
2017.01.24

反省大學教育的最後一哩/于國欽

政府十多年來一直陷入學用落差的迷思,並認為應儘速讓大學的學程跟上業界的技術,好好補上這最後一哩,即可降低高學歷高失業的問題。因而增設產業碩士專班學程、強化大學生的實習課程、引進業界師資等等,然而這些措施實非正本清源之策。 愛因斯坦曾說:「大學的價值是鍛鍊大腦的思考能力,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的全部內容之後,所剩下的本領。」此話說的真好,大學並非就業訓練班,而是培養學子們思考與學習的地方,不論學的是文學、哲學、商學或物理、數學,經過四年的大學教育之後,都應該有足夠能力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其實所學與所用有落差又何妨,學文學的誰說不能成為金融家?學電氣的誰說不能成為化學家?管國家財政的誰說不能領兵打仗? 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大學及研究所唸的是機械,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大學唸的是電氣工程,至於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盧卡斯,大學主修歷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凱因斯大學主修數學和文學。他們後來所從事的工作皆不是大學主修的學門,但卻卓然有成,這說明了大學四年如果能讓學生嚐到讀書的樂趣,學得紮實的基礎學門,並且有正確的價值觀,未來不論從事哪一行,皆可游刃有餘,「

2017.01.24
2017.01.19

營業秘密法對產業之重要性/吳明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無論是商品、技術、知識、服務、人才等生產要素均產生跨國、跨地區的流動與交換,全世界連結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各國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從而取得重要經濟地位。經濟全球化,不論對我國或是其他國家來說,都是ㄧ把雙面刃,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其確實有利於科技全球性的擴張,不僅使得各類產業得以快速拓展商業版圖,也讓全球得以享受知識技術的最新成果。然而,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挑戰也更加嚴峻,有體財產權的保護已非首要目標,如何避免重要無體財產權遭他人輕易掠奪才是致勝關鍵。 國際競爭激烈 掀起營業秘密保衛戰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重心已逐漸由過去的傳統產業,轉移至高科技知識產業,也從過去的技術輸入國轉為技術輸出國,所面臨的競爭對手已非發展中國家,而係世界重要經濟大國如中國大陸、美國、韓國等。國與國之間激烈競爭除了專利戰,現在更是直接高薪挖角公司專業技術人員或高階管理人員,藉由其腦中所記憶的知識來獲取競爭對手的專業技術及營業秘密,而其又正是各企業於市場競爭上的利器與優勢,一旦遭竊,則長年研發心血將一切白費。近幾年來如台積電梁孟松案、聯發科袁帝文案、HTC內鬼案,

2017.01.19
前往第 頁 / 共44頁
2015.12.01

軟性電子,台灣下一個產業升級新契機 / 劉軍廷

人類的生活正在改變,以電子業來說,20年前,個人電腦(PC)又大又重,CPU只能處理靜態的圖檔;20年後的現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在你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裡,已經隱藏了很多的軟性電路板與元件。未來人類新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例如醫療保健、工業4.0、物聯網(IoT)、社群活動等,背後都需要更多的軟性電子產品支持。 以紡織業為例,透過軟性電子,可以讓傳統的成衣變成智慧衣,未來人們只要穿上智慧衣,就可直接量測脈搏、血壓與心跳。這只是單一例子,高科技的軟性電子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是必然的。 不只是我們看到了這個趨勢,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今年在加州成立了「軟性混合電子製造創新研究中心辦公室」(Flexible Hybrid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Hub);還有,美國副總統和紐約州長在今年7月發布「Integrate for Photonic Circuit Center」。先進國家也開始佈局軟性電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二大機構都在全世界尋找技

2015.12.01
2015.11.30

一滴水至少使用二次 - 迎向再生水利用的新紀元

今年年初有驚無險的度過67年來最大乾旱,如何開發再生水以增加抗旱能力為社會關注議題,目前再生水推動已經上路,但沒有配套的法令依據,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11月26日審查通過本部所提「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草案」,未來將送二、三讀,若通過立法台灣將正式進入再生水利用新紀元。 觀察再生水利用的國際發展趨勢,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熟、成本及能耗也都已降低,以公共污水廠放流水處理至低導電軟水,不含輸水成本,建設攤提及營運操作費用,從過去1美金以上已降至大約為新台幣20元左右。「一滴水至少使用兩次」已成為全球水資源永續發展之重要目標。

2015.11.30
2015.11.24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務實 / 吳師豪

紐約的華爾道夫飯店(Waldorf)舉世聞名,它是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徵,也是各國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自1931年啟用迄今,雖然備受好評,但有一項服務卻被詬病多年而無法解決。由於住宿者非富即貴,大都要求room service送早餐,尖峰時刻卻往往要等很久才能用餐,顧客抱怨用餐時間無法掌握,讓他們吃得忐忑不安。 華爾道夫飯店原先所提供的早餐,強調豐富多樣的差異化特色,但這些貴賓在紐約的行程滿檔,真正在意的是「何時可以用餐?」亦即,顧客關心的是「時間」而不是「菜色」。 後來,華爾道夫發現此一問題癥結,更改了早餐的menu,取名為「時間早餐」,最短的有「6分鐘早餐」,最長的有「30分鐘早餐」,每位顧客可依據他自己想要的時間輕鬆點餐,並準時用餐。 幾年前在台北一家很有名的五星級飯店參加婚禮晚宴,用餐環境氛圍非常舒適,服務人員儀容姿態如同走秀模特兒,上菜時會介紹菜名並在餐桌展示一圈後,再拿到旁邊分菜,記得第二道菜是象徵「花」好月「圓」的炸湯圓,在我左手邊的朋友分到3粒,我分到4粒,正暗自竊喜,卻看到右手邊的朋友分到5粒,我開始注意並發現,後續每道菜的分配量都不

2015.11.24
2015.11.18

傳承 ─ 面對挑戰 共創新局 / 王瑞德

水利署過去六年多在楊次長帶領下,克服了許多艱難的挑戰,其中包括莫拉克颱風的災後重建;我們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即將面對的劇烈環境變遷,打下堅實的基礎。 面對這項艱鉅的任務,我們已經提出新紀元水利政策綱領及新紀元水利施政綱要計畫,作為共同打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基石。瑞德於11月10日接任水利署長後,傳承了防洪治水及供應水源、保育水環境的光榮使命,但同時也備感任務艱鉅,國人對水利工作期許甚深,未來在水利政策的推動,無論是策略上、在做法上,都必須日益精進。

2015.11.18
2015.11.17

人資也要大數據 / 高月庭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大師戴維·尤里奇(Dave Ulrich)近年來重新闡釋了專業人資的六大角色定義,依序為「策略定位者」、「可靠行動者」、「能力建立者」、「改革擁護者」、「創新與整合者」、「科技擁護者」,其中「科技擁護者」最令筆者有感。 筆者的專業領域為市場研究,主要是發送問卷進行量化調查、舉辦座談會或深度訪談進行質化研究等,近幾年,有感於科技對於切身工作的衝擊,原本擅長的問卷調查已漸被消費者行為所產生的大數據分析取代,甚至質化研究也預期將會被網路鄉民的輿情分析,採用文字、語意探勘等創新分析技術所取代,相信這樣的科技衝擊必然已經或即將對各種職務的工作者造成影響,建議人力資源從業者、或者營運主管,可在這股科技浪潮中擁抱以下新思維: 一、 e化工具,更重視數據分析的預測能力 以往討論人資e化工具的價值,大多僅侷限於協助人力資源從業者從瑣碎的行政工作中抽身,以便進行策略性思考,比較偏向消極性價值;其實,e化工具是擁抱科技的第一步,應重視數據串流分析,整合分析員工資料及員工行為,發揮積極的預測力,提供領先資訊,尤其,員工職涯、學習發展、績效考核等記綠資訊更不容忽視,這對

2015.11.17
2015.11.13

創新思維,提升紡織產業品牌能量 / 吳明機

紡織產業涵蓋了紡織纖維製造、紡紗、織布、染整及紡織成品等各次產業,是一個價值鏈很長的產業。 受到貿易自由化、勞動力成本上升、東南亞新興市場崛起等影響,從過去依靠大量勞力生產的成衣代工出口,轉型到主力發展技術差異化的機能性纖維及布料生產出口,紡織產業從低價競爭的困境中,找到「機能性紡織品」這個發展重點,由「價格競爭」轉變為「價值競爭」。 在4千多家紡織相關廠商,及約14.3萬的就業員工的努力下,不斷研發創新,目前我國機能性布料的全球市占率已達70%,去(103)年紡織產業創匯額達81.3億美元,位居我國第4大創匯產業。儘管外界稱紡織業為傳統產業,但目前紡織業已融入相當多科技、創新、維新成分在其中,因此「沒有所謂的傳統產業,任何產業只要創新都是新興產業」。

2015.11.13
2015.11.10

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台灣從「心」做起 / 史惠慈

台灣主要出口市場洽簽的 FTA 日益增多、協議內容日益加深,在 FTA 本身具有排他性的關稅減讓特性下,當這些 FTA 降稅承諾的逐一實現,未能及時參與國際經濟區域合作的台灣,在海外市場面臨的關稅障礙就相對墊高。 由國際組織的報告中也可看到同樣的訊息,2014年 The Global Enabling Trade Report 台灣在 138 個國家中有關海外市場進入排名是 137 名,2015 年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的世界競爭力評比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5-2016) 也顯示,台灣出口面臨的貿易關稅障礙,在 140 個國家中排名 68。 而當區域經濟整合降稅的價格競爭壓力,逐一由想像變為現實後,影響的將不僅只是關稅障礙,台灣的出口實績也受到影響,2011-2014 年台灣出口年均成長率僅有 0.6%。不僅如此,目前在美國、歐盟、東協等市場台灣產品在當地進口市場佔有的市場佔有率也逐漸下滑,相對的,韓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則往上攀升。 面對海外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台灣國內

2015.11.10
2015.11.04

淺談自來水金屬管及水龍頭標準制定 / 劉明忠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依「標準法」及「商品檢驗法」所賦與之權責,職掌我國國家標準(CNS)之制修訂及消費性商品檢驗業務。國家標準是全國農、礦、工、商以及其他各行各業推行標準化,謀求改善產品、過程及服務品質的依據。 為確保國家標準的品質,國家標準經由建議、起草、徵求意見、審查、審定、公告等六個程序進行制修訂作業,同時聘請產、官、學、研各界的專業人士擔任委員,並設立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及國家標準審查委員會,於標準制修訂的過程中,召開會議,邀集相關主管機關、公協會、消費者團體及業界代表等單位參加,分別辦理國家標準草案審查與審定的工作。

2015.11.04
2015.11.03

朝野齊心,推動台灣加入 TPP / 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已於10月5日正式簽署,是目前全球簽署完成中經濟規模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預期將進一步拉近TPP成員的區域內經貿關係。 十二個會員體包含美國及日本兩個前三大經濟體,加入等於與美國及日本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因而TPP宣布完成簽署之後,未加入TPP的亞太國家,紛紛表達加入的意願。除了中國大陸明確表達希望參與TPP,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印尼亦表達希望加入TPP的意願,可以看出TPP的效應已經在亞太地區蔓延。 TPP雖因法律檢視文本工作尚未完成而延後公布完整文本的時程,然而依據目前所公布的TPP摘要,30章的內容除了一般自由貿易協定都有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技術性貿易障礙、貿易救濟、投資、競爭政策、智慧財產權、原產地規則等傳統貿易議題之外,亦包含許多新興貿易議題,如合作與能力建構、電子商務、環境、金融服務、電信與勞工議題等,而在傳統議題上,亦朝向超WTO規範的方向進一步經貿自由化,顯示TPP是一個有別於傳統FTA的高品質及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台灣自TPP密集談判以來,便一直表達希望加入的立場,並以早就以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

2015.11.03
2015.10.27

台灣離岸風電的規劃與現況 / 林大惠、張永源、黃聰文

台灣擁有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根據 4C offshore 調查顯示,全球排名前十大具開發潛能離岸風場,九個即在台灣沿海。在排除海域限制開發區域後,並考量疑似斷層帶、生態保育區、3級以上淺層地震等有關安全及環保問題區域予以排除,保守估計,台灣西海岸水深5~50公尺範圍約有 6.2 GW 可開發裝置容量。 台灣海上風力資源充沛,不論以尋覓替代能源或是二氧化碳減量的觀點來看,離岸風力發電應是我國可以大力發展應用的永續綠色能源。若是開發商能藉由離岸風電場的設置,自國外引進技術,並結合國內相關資通訊、電機、金屬機械產業及海事營造工程之優勢,在適切的產業策略引導下,必可迅速育成風力發電產業,除了能使我國達成再生能源目標外,進而對國內就業與產業發展有所助益,達成環保與經濟雙贏的局面。 台灣離岸風電建置現況 依據2011年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政府積極推動「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目標在2030年前安裝4,000 MW離岸風力機,預期可創造超過新臺幣六千四百億元的內需市場商機。我國推動離岸風電開發,係參考國外推動

2015.10.27
2015.10.20

Fire是唯一選擇嗎? / 鍾文雄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許多潛在風險,當主管的管理行為稍有不慎,不當的員工管理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如何適切的處理員工的管理問題,預防與避免不必要勞資糾紛,已成為人資部門的必修課程。 雖然企業人資部門不斷精進招募及甄選流程,持續運用適當的選才工具,以期找到最適當的人才,但很多用人主管常會以「員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希望人資部門協助處理令人頭痛的管理問題。人資部門除了要協助部門主管掌握管理上的重點,更應該透過內部宣導與個案分享,逐漸提升主管的領導與管理能力,帶領團隊達成組織目標。 管理低績效員工,建議掌握四大原則: 1.確認核心職能,驗證選才工具 人資部門應該確認員工是否具備核心職業能力,並且針對甄選工具的結果或成績,比較績優員工與不適任員工的差異,逐步驗證選才工具的信度與效度,以利日後找到真正適合企業的人才。 2.妥善運用試用期間 試用期由勞資雙方合意約定,試用期內,應建立新人評核機制,及早確認新人適任與否。主管機關或法官對於正職員工,會認為已經通過公司的篩選與試用過程,資方日後認定正職員工不能勝任工作,必須準備充足的佐證資料。

2015.10.20
前往第 頁 / 共32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