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5.09.30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精準 / 吳師豪

筆者在大學或企業講授「行銷」相關議題時,常以「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考察鞋子市場為例」,詢問學生(員)的意見。 第一位業務員的考察報告是非洲沒有市場,因為他們大都不穿鞋;第二位業務員的報告卻是非洲市場太大了,因為他們還沒開始穿鞋。若問學生(員),他們贊成那一份報告?大多數的答案都是「第二位業務員」,再詢問若他們是老板的話,究竟要採納那一位業務員的看法?學生(員)便無言以對。為何如此? 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市場」的定義沒有正確的了解。要形成「市場」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1)要有一群對於特定產品(服務)有興趣(需要)的人;(2)這群人具有購買能力,且整體購買力達到一定的規模;(3)企業能夠透過管道(通路)與這群人接觸。企業老板若以這三個條件來檢視是否要到非洲賣鞋子,答案便非常清楚。 2004年時,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公佈一項數據指標-以全台灣人口總數除以便利商店總店數,亦即平均有多少人口在養活一家便利商店,此數值愈低,代表市場愈飽和,而台灣是此一數值全世界最低的國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看起來,台灣的便利商店業應該開始走入衰退期,但10年來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

2015.09.30
2015.09.22

能耐。給孩子的一封信 / 陳力孑

嗨,我親愛的孩子,第一份工作該做什麼呢? 連續兩年,中國大陸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都被稱作為「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我想未來會持續下去。今年高考人數九百二十萬、高校畢業生七百一十萬,光這數字就令人驚心;若再看各校招聘會的萬頭攢動,我想在台灣還是舒服一點的。中國學生力拼名校,有所謂的 211 大學,意指中國政府面對 21 世紀,重點建設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但就全球的角度來看,人才濟濟、名校何其多;隨著資訊、自動、大資本的主流,工作數本身就是動態的遞減,僧多粥少也不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若真自視為人才,那學歷肯定不會是面對就業的唯一鑰匙。 另一個事實是,絕大部分的年輕朋友出身平凡,學歷、身份、經驗都很雷同。所以未來就業上的挑戰,應該是如何在「平價競爭」中勝出。 我想先定義「勝出」。就務實的層面所謂的「勝出」,就是工作穩定而報酬有餘,高於平均工資、低於平均工時(傑出的定義又大不相同,以後再談)。另外,「勝出」有所謂時間延續、資產累積的概念。也因此要在職場勝出,肯定不是第一年或第一份工作,它會是至少三年在單一產業的專業、經驗、人際的累積;同時

2015.09.22
2015.09.15

民可使由之,亦須使知之 / 王健全

最近,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下滑,尤其是經濟成長率的下滑、ECFA經貿協議的談判受挫、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停滯不前,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但事實上,政府默默地進行不少短期刺激景氣及中長期的紮根工作。不過,在民眾缺乏了解、媒體的渲染之下,抹煞了政府的努力及經營。 當前出口連續衰退、投資動能不足,加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節節進逼下,台灣經濟成長率陷入保2困境。為提早因應全球經濟的緩步復甦,並拓展出口、促進投資及強化產業升級的政策,經濟部也提出了許多重要政策。 在提振出口上,經濟部改變策略由以經「單品」出口,改為「系統性型態」出口的模式,由過去製造產品,延伸至技術、服務、商業模式,以提高出口的附加價值,並「套牢」(lock in)客戶。而在未來可能系統整合的創新,包括智慧城市、綠色運輸、LED照明、智慧醫療、U-bike、石化等,除了對中國大陸出口外,亦可轉向東南亞,透過投資帶動出口,加速經濟的成長。 在促進投資上,經濟部每二年辦理地方政府辦理招商獎勵,透過獎金進行招商績效評比,使地方政府樂於和中央政府協調、整合,提供一步到位、中央地方一體性的服務,來增加國

2015.09.15
2015.09.09

臺灣需要堅強的製造業 / 詹文男

出口不振,訂單縮減,製造業未來令人擔憂,各界紛紛提出解方,希望情況能夠獲得改善。有人認為應升級轉型,有人覺得要分散市場,更有人認為應全力發展服務業,以有效彌補製造業逐漸衰退的問題。筆者認為,發展內需,當然是提振經濟發展的方向之一,但放棄製造業則萬萬不可,以下是主要的理由: 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製造業為我國主要的經濟活動,GDP占比達三成:103年我國製造業之名目GDP達新台幣4.58兆元,占我國整體名目GDP比重達29%,為我國占GDP比重最高的次領域產業。103年製造業占我國國內各業生產總額高達52%,產值貢獻度高。 另依據中華徵信所調查,2015年台灣前5,000大企業中,製造業的營收總額達20兆9,345億元,稅前純益總額規模達1兆2,254億元,年增各7,757億元及2,892億元,在前5,000大企業中獲利占比超過50%。近三年,製造業營收規模平均是服務業的2.26倍,稅前盈餘是服務業的2.5倍。 其次,製造業具有高度產業關連性:根據對產業關聯係數的統計,製造業的平均向後關聯係數3.6,高於服務業的平均值1.9,製造業所帶動的

2015.09.09
2015.09.08

強化投資策略,全球招商再創新局 / 連玉蘋

為強化及加速外商來臺投資,經濟部9月2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2015年全球招商論壇」,藉由聚焦投資商機,導引擁有關鍵技術的外商來臺考察投資環境及洽談合作事宜。 這次論壇共吸引66家廠商表達投資意願,投資金額達新臺幣1,56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這些投資案預計將可以創造15,355個就業機會。 我們也從這66家外商中,邀請包括美商Lam Research等20家具指標性之外商代表,與鄧部長簽署投資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 LOI),希望藉由國際級外商的現身說法,鼓勵更多外商投資臺灣。而這次簽署LOI之20家廠商,未來三年內將對臺投資超過1,000億元。 今年招商論壇以「創新夥伴‧布局全球」為主軸,上午進行「臺灣創新動能及環境優勢」專題演講,邀請美商Google、德商默克、瑞士商Novartis及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國際大廠,分享外商所看重之臺灣創新動能及環境優勢。下午場則聚焦半導體、大數據及技術服務業等在臺投資成功案例分享,分別由美商Lam Research、IBM及日商 NEC等高階主管闡述在臺投資經營之成功經驗,都在活動現場獲得很大的迴響。

2015.09.08
2015.09.02

推動智慧電動車,實現有感綠色經濟 / 吳明機

近幾年全球經濟持續成長,伴隨空氣汙染及地球溫室效應急速加劇,中國大陸甚至出現抬頭不見天空的嚴重霾害現象,各國政府紛紛訂定節能減碳政策。車輛的排放為溫室效應氣體第二大來源,僅次於工廠,因此車輛廢氣管控成為減碳政策重要一環,目前全球有10億輛汽車在路上行駛,排放大量廢氣造成環境嚴重衝擊,各國在未來5〜10年均制訂嚴苛的汽車油耗標準以減緩衝擊。 然綜觀現有車廠內燃機引擎技術,油耗技術提升恐難在短期內達到法規要求,國際車廠紛紛加速電動車布局,各國政府亦同步力推電動車政策,帶動國際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具備科技島優勢,加上基本條件相當適合發展電動車。從產業角度出發,我國具備領先全球之ICT產業,在資訊、通訊、半導體、電子電機產品等發展經驗,可立即應用於電動車馬達、電池與智慧車電等領域;從基本條件觀察,我國具備城市間交通便利、電力設施完善、四季溫度合宜與人口稠密等發展電動車的有利環境。

2015.09.02
2015.09.01

全球股災的啟示與因應 / 譚瑾瑜

今(2015)年8月下旬由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全球股災,不但讓全球股市經歷8月24日的黑色星期一,亦引發全球股民一陣恐慌。此波全球股災,讓全球見識到中國大陸匯改政策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亦讓美國及其他各國將中國大陸邁入新常態列為未來經濟政策的考量重點之一,重新省思全球經濟當前真正的樣貌。台灣應當將此次全球股災當做警惕,正確解讀中國大陸經濟走向,預先做好準備。 中國大陸自去年年底表示中國大陸將進入新常態之後,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7%,低於往年經濟成長水準,在7月內外需及股市不振之下,8月11日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區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立即重貶近2%,加入亞洲競貶行列,也引發中國大陸經濟恐低於7%的疑慮,反應靈敏的全球股市因而一觸即發。 持平而論,此次中國大陸採取人民幣貶值緩和在亞洲貨幣競貶的壓力,一方面在匯率改革上是朝向市場化的正確方向,應當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在短期內,則有助於當前中國大陸欲振乏力的出口成長,透過人民幣貶值穩定經濟成長目標,事實上亦有助於全球經濟不振情況。 然而,中國大陸上半年密集採取多次降準及降息之寬鬆貨幣政策,已出現政策效果降低的隱憂,

2015.09.01
2015.08.26

點火5G行動寬頻,擘劃台灣產業新契機 / 傅偉祥

臺灣通訊產業產值佔全球產值將近20%,在全球產業鏈佔有重要地位。在既往的2G、3G乃至4G時代,臺灣業者長期扮演快速追隨者的角色,透過與國內外供應夥伴的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大量的優質產品。不過由於過去在行動通訊領域的投入,多是在國際標準底定後,加上缺乏系統自主研發的能力,因此較難進軍高階行動通訊整體解決方案市場,成為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的一大瓶頸。 現階段國際先進國家與廠商已展開5G研發計畫,如歐盟H2020(Horizon 2020)、日本5GMF(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omotion Forum)、中國IMT-2020(5G)等,預計2017年起將陸續展開5G相關標準制定之討論,並在2020年得以推出商用產品,促使每個行動通訊使用者在未來都可以享受到1Gbps的實際傳輸速度,3D投影超高解析度畫質的無線寬頻傳輸影像及有500億個終端設備智慧聯網等應用情境。

2015.08.26
前往第 頁 / 共46頁
前往第 頁 / 共33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