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2.11.29

COP27氣候會議觀察與因應/李堅明

世界資源研院發佈全球139個國家的自定減排貢獻顯示:(1)2030年減排55億噸CO2e,約減排7%,然而,相較於IPCC建議應減排43% ,控制溫升1.5度C,相差約6倍。

2022.11.29
2022.11.22

國家研發體系的重建構/詹文男

近來因選舉政治引發的議題不少,尤其國家研發法人與地方縣市候選人之間的爭訟,更是令人矚目,且引發多方的辯論。正反雙方都以對自己有利的角度進行陳述,也對對方的瑕疵進行放大鏡檢視,加上各自支持群體及網民的助陣,更讓外人看的眼花撩亂。

2022.11.15

輔助機器人 手術好夥伴/財團法人金屬研究發展中心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醫師在機器人輔助下執行手術概念普遍被大眾接受,經濟部技術處洞察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在特定治療所帶來的優勢,甚至主動尋求可提供相關手術治療方案的醫院或醫師進行治療規劃;相較於醫師靈活的雙手與需隨機應變的臨場經驗,手術輔助系統可在臨床上帶來更多效益。

2022.11.15
2022.11.08

從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探尋台灣新興產業/譚瑾瑜

顧能公司(Gartner)剛於今(2022)年10月17日發布2023年十大戰略科技趨勢報告,提出數位免疫系統(Digital Immune System)、應用可觀測性(Applied Observability)、人工智慧的信任、風險及安全管理(AI TRiSM)、企業雲端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無線價值實現(Wireless-Value Realization)、超級應用程式(Superapps)、自適應人工智慧(Adaptive AI)、元宇宙(Metaverse)、永續科技(Sustainable Technology)等10項當前關鍵科技,並表示企業若能妥適運用這些科技,將可優化企業運營韌性、拓展服務效率、開拓新的互動體驗創新虛擬市場,並滿足當前全球對於永續的需求。

2022.11.08
2022.10.25

降低產品碳足跡的第一步 — 低碳原料 ⁄ 蕭耀貴

沒有衡量就無法管理,在淨零排放的風潮下,企業紛紛啟動產品碳足跡的盤查,盤查計算的範圍涵蓋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包括:原料階段、製造階段、運輸配送、使用階段和廢棄處理。因此,排碳量高的階段是我們淨零排放優先關注的重點。 依據環保署「碳/減碳標籤產品資訊」平台的 1143 筆取得碳標籤產品資料(截至2022年9月)進行分析,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碳排放比重最高的階段,有 755 件商品是在原料階段碳排量最大,其次是有 271 件商品是在製造階段碳排量最大(下圖一)。顯而易見,原料階段的碳排量是目前產品碳足跡的減碳重點熱區。

2022.10.18

注意我國工程師過勞的問題/李家同

我們很多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常有需要工作得很晚,幾乎每天的晚飯都要在公司裡吃,吃完以後還要工作一些時間。這種現象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因為絕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工程師不可能工作得如此之晚,即使有這種情形,也是偶爾為之,但是歐洲的科技仍然是相當領先的。

2022.10.18
2022.09.27

城市治理在淨零排放議題中的角色/張四立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源自於都市地區的占比,逐漸增加,根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2020年全球居住於城市的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5%(約42億人),增至63%(約49億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亦由2015年的25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為290億公噸,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7-72%

2022.09.27
2022.09.20

提升服務業薪資水準之策略/王健全

台灣的薪資水準趕不上物價上漲,已成為國人心中的痛,尤其是高等教育畢業的年輕人初入社會不但失業率高,薪資水準也低。究竟原因出在哪裡?我們認為問題出在服務業,因為專上畢業生多數進入服務業,但服務業卻沒有太多高薪的就業機會。歸納服務業低薪的兩大主要原因:其一,高等教育過度投資;其二,服務業鬆綁產業化速度不足,加上市場太小,無力吸納太多的高素質人力。

2022.09.20
前往第 頁 / 共43頁
2022.06.28

強化ESG 提升企業競爭力/王健全

最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即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蔚為潮流,廣受社會各界的重視,究竟ESG真正的意涵為何?對企業、國家競爭力有何影響?企業及政府研擬因應ESG的發展策略,都是台灣下一階段經濟成長無可迴避的挑戰。

2022.06.21

工業品種多元化的好處/李家同

我們都知道生物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國某一個山區種了同一種樹,而這種樹忽然遭遇到某一種病蟲害的襲擊,這些樹會全部遭殃,成為大片枯樹林,這對環境是相當不利的。假如我們的稻種只有一個,情況也是一樣。19世紀時代,愛爾蘭曾經發生馬鈴薯晚疫病,當時愛爾蘭的馬鈴薯是單一品種的,這個災害造成愛爾蘭大饑荒,相當多人因此死亡,也有相當多人被迫離開愛爾蘭。

2022.06.21
2022.05.31

六生戰略讓園區與城市共榮/詹文男

為了促成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許多城市都有多元園區設立的規劃,但在促成經濟成長之餘,如何能不破壞好山好水,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也成為所有民眾關心的議題。

2022.05.31
2022.05.10

淺析美中貿易結構變化/譚瑾瑜

美國貿易代表署於今(2022)年5月4日宣布將針對2018年起依301條款對中國大陸課徵關稅的貨品進行全面評估,5至7月將蒐集「清單一」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貨品相關行業意見,6月下旬至8月的兩個月時間則展開「清單二」價值160億美元的貨品相關行業之意見蒐集。綜觀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延燒迄今,歷經完成第一階段美中經貿協議及新冠疫情的紛擾,在今年7月課徵關稅即將屆滿之際,美國將廣徵業界意見,評估對中國大陸課徵關稅的經濟影響,並作為續徵關稅與否依據,藉此可觀察美中經貿互動後續發展。

2022.05.10
2022.05.03

淺談台灣紡織產業創新轉型領域/陳宏欣

台灣紡織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整體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近7成,為外貿重要產業;2021年台灣紡織及成衣業工業貿易順差51.6 億美元,為台灣第四大貿易順差產業。台灣紡織業創新能力將是未來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之一。

2022.05.03
2022.04.12

新氣候經濟基礎建設的發展/黃正忠

也才不過五年的時間,世界領先企業從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RE100,百分百使用電動車EV100,快速發展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與淨零碳排放(Net-Zero Emission)的宣告。

2022.04.12
2022.04.12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 台灣產業的危機與轉機/林志勳

美國、歐盟和英國在內占全球90%GDP國家均已承諾到 2050 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同的全球2000大企業中有417企業宣示淨零排放目標。

2022.04.12
2022.03.22

台灣經濟的成長如何永續?/王健全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開打、新冠肺炎的衝擊,台灣經濟勢面臨嚴峻的考驗。我們認為未來一、二年內,雖然隨著新冠肺炎的和‍緩,轉單效應會減少,但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台灣在未來二、三年仍將持續進行,這是操之在我的部分,必須好好把握,並扣合台灣產業升級,才能追求經濟的永續成長。

2022.03.22
2022.03.15

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重點分析/譚瑾瑜

今年3月美國提出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依序分就推動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重新調整美中貿易關係、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及多邊關係、確切執法以提高對貿易政策的信心,以及促進公平、包容及持久的貿易政策及擴大盟友參與等面向,建構公平競爭、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

2022.03.15
2022.02.22

NFT 的趨勢與挑戰/詹文男

近來NFT(Non-Fungible Token)新聞不斷,周杰倫一萬隻價值約2.8萬元新台幣的「Phanta Bear」(幻想熊)只花了40分鐘就完售,短短7天更在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總榜登上全球第一名;另一位藝人陳零九發行「YOLO Cat Club」NFT,也一度衝上OpenSea全球百名榜內。更有霹靂布袋戲、鹽酥雞、雞肉飯等各式各樣的NFT推出,讓人眼花撩亂。到底什麼是NFT,未來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很關心!

2022.02.22
2022.02.15

工程師應有深厚的學問/李家同

我們常常聽說美國在科技上最特別之處是有創造力,很多新發明都源自於美國。我們應該知道美國在科技上之所以領先,乃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多非常有學問的工程師,我認為大家不太重視這一點。

2022.02.15
前往第 頁 / 共31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