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8.12.18

青年低薪困境及對策/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代理院長、副院長 近年來,青年低薪已成宿命,22K甚至成為低薪的代名詞(最近已調升基本工資為23K)。不過,青年低薪並非台灣特有的現象,因為韓國月薪88萬韓元(約2.5萬元台幣的月薪),義大利也有1,000歐元的月薪(約台幣3萬多月薪,但其物價是台灣的二倍)。

2018.12.18
2018.01.23

經濟不是能夠拚出來的/李家同

我們國家有拚經濟的說法,這種說法會使老百姓以為,政府可以用某種方法在短期內使經濟變得非常好,這也是我國老百姓對政府的期望。但是,經濟絕對不可能在短期內拚得出來。 我們不妨看看好的運動員是怎麼樣培養出來的,當然他要有點天分,可是他一定會注意自己的體格是否夠好,不能夠只在花拳繡腿上下功夫;好的鋼琴家一定每天練習很久的。 有些人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刺激經濟,比方說,減稅往往會使得股票大漲,也會使得GDP增加。可是這種刺激經濟的方法有點像強心針,在短期內當然是有效的,可是任何一個國家總不能一輩子都在刺激經濟。北歐有很多國家很少提到他們政府刺激經濟的辦法,美國在減稅的時候,應該知道北歐一直是高稅賦的國家,但是他們也是經濟相當好的國家。 世界上有些國家經濟非常好,也是國人羨慕的對象,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常有競爭力。一旦有了競爭力,經濟自然就會好。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競爭力,不論政客如何努力,經濟絕無變好的可能。 我們對政府的要求不是希望政府能夠拚經濟,而是希望政府能夠使我們國家有競爭力。要有競爭力,也絕對不是呼幾個口號就可以達到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是發現

2018.01.23
2017.04.05

引進人才 需要更積極的策略/詹文男

據統計資料顯示,99至105學年度科技領域博士生人數減少幅度達六成,科技產業未來亮起紅燈。行政院預計5月將召開半導體產業策略會議,針對產業結構轉型、育才、留才、攬才等議題研擬對治策略,希望留住半導體菁英。 國內大學受社會少子化衝擊,面臨招生困難,博士班學生人數也日漸減少。除了少子化影響,行政院科技部門調查表示,就讀博士學位意願低落已經是全球趨勢,而台灣能招納博士生的產業其實並不是多數,乃直接影響了博班的招生狀況,尤其是科技領域。根據統計,105學年度,博士生剩2.8萬餘人,科技領域博士生僅1.7萬多人,大幅下降6成以上,預估至109年,博士生僅剩2.3萬人,科技領域博士生僅1.5萬人,對於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影響不言可喻。 那碩士的供給量呢?雖然目前每年有將近6萬個碩士生畢業,但大部分企業主仍覺得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為何會如此?透過教育部的一些畢業統計數字來觀察,或許可以解答一部份的問題。 在一般企業主的印象中,既然繼續追求更高深的學問,碩博士理當比大學生更具競爭力。不過從以下幾個統計數字看來,現在的碩士生畢業生,與過去大家所認知的內涵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1

2017.04.05
2016.11.29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與管理/鍾文雄

與企業主管的互動過程中,常會聽到共同的問題是公司找不到新人,即使辛苦找到了又很快就辭職,從今年104資訊科技的《人資FBI研究報告》結果來看,新人到職一個月內閃辭的比例從2013年的32.2%加劇到2015年的36.2%,一夕之間,公司內跨世代員工間的溝通與相處好像變得很陌生,新世代員工認為資深員工不懂他們的語言、文化、想法與習慣,資深員工則認為年輕人只有教育程度很高,但卻與實際市場脫節,什麼都不懂。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 新世代人才通常是指Y時代以後的年輕人,在中國大陸則稱為90後的年輕人,現在來到千禧年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時候,從許多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得知他們有以下較明顯的人格特質: 重視自我:不以職業為終生目的,有些人常在現實職業以外尋找成就,比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或線上遊戲尋找自我的肯定,較少把他人的感受考慮在其中。 比較不喜歡瑣碎的工作:認為費腦筋或是過度細節的工作事項,令人花費心思又不見得有成就感,有時會向主管表達不會、沒做過或是表達難度過高。 比較重視短期效益:對於必須長期耕耘、重視細節、準確度高以及持續性的工作較欠缺興趣,相對缺乏耐心。 高教育

2016.11.29
2016.10.18

正能量,意想不到的好配方/林芬如

莎士比亞說:「挫折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磨練。」我的職場經驗告訴我,面對挫折而不被擊倒的背後,乃根源於正面思考的力量。 職場上,常常要處理插隊急件,甚至幫同事收拾善後。工作遇到挫折和低潮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案例一》 主管:「Cindy,有一項投資案,麻煩你明天完成預期收益率及潛在風險分析。」 Cindy掩不住沮喪的情緒,心裏OS:「為何是我要做?我怎麼這麼倒楣,每天的例行工作都做不完了,怎麼還一大堆投資案啊!我一定做不出來的!」 帶著負面的情緒和低落的動力,Cindy跟同事抱怨一番,草率地交出分析報告的初稿,許多風險和考量都未完全提出,所以報告被要求重新修改,跟同事抱怨的聲音也陸續傳到主管耳中。 《案例二》 同事:「今天傍晚發現財報數字出錯,現在需要緊急抽換董事會議案中的財報資料,但董事會就在明天下午,怎麼辦?」 Kevin臉上出現深思表情,頭腦裡快速閃過:「數字影響多大?修正數字的流程和所需時間為何?如何趕在董事會討論前修正好財報數字?」 思考後,Kevin立即在第一時間連絡上會計師,討論數字的影響,列出必要的行動方案,總算即時

2016.10.18
2016.09.29

五大職場常勝軍,您在其中嗎?/黃于純

我的工作中經常有機會參與優秀員工、晉升或是關鍵人才的遴選,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能經常被主管重覆提報的常勝軍有以下共通點 : 對工作充滿熱情 每當我看到勁量電池的廣告,就會想到Eric。 每次和他聊天,你只要問他 :「你最近在做什麼? 」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說他最近看了那些書,參加了那些研討會? 這些新的觀念可以如何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預期會有怎樣的效益? …等等。 我曾經問Eric 他是如何維持熱情不滅 ? Eric 說 : 「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 有我想要做的事。」 正向思考 Bryan剛進公司時曾連續二季得到優秀員工,他的主管非常認同他,也向HR預告他可能會是某主管的備位人選,沒想到二季後就不曾在榜單上看過他,不久後他就離職了。 有一次和他的主管聊起他狀況,他的主管表示,Bryan能力不錯,只可惜習慣負面思考,無論在正式會議或私底下,若有同儕或主管給他建議或提問,他總是不斷辯駁,事後再找其他同事抱怨、取暖,幾乎每一個合作過的人都被他抱怨過,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和他相處起來好累…。 不止是夢想家 更是實踐家 Eddy 是個工程師,他在工作中發現,

2016.09.29
2016.07.26

重塑國家創新系統 / 詹文男

最近軟硬整合的議題發燒,如何擺脫台灣重硬輕軟,軟體不振,同時開展五大創新產業的問題,成為產、官、學、研熱烈討論的議題。尤其政府轄下的研究法人,也在此波的討論中,成為議論的焦點。到底是整合,還是整併,目前看來都還沒定案。而學校在此波法人改革及創新系統應扮演的角色,也屢屢被提出探討,究竟國家應該如何思考各機構的定位與角色?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基本上,觀察全球主要國家的創新研發體制,可以了解大部分的知識創新來源,多以大學及研發機構為主,配合健全的產業發展環境,許多創意得以源源不斷的出現。而歐美等國,其大學及研究機構往往與產業界緊密結合,因此,在研發標的選擇、研發的執行與銜接,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成果與績效相對較佳,而這個緊密結合的體系,除了大幅降低可預見的風險外,也更即時的契合產業與市場的需求,當然也促成了創業行為的蓬勃發展。 尤其,我們也觀察到世界主要國家的大學或研發機構,現今多已朝向自由化、法人化轉型,並藉創新及創業的手段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化。在此潮流下,開放與競爭已成為各國創新系統發展的主要策略,其源源不絕扶植新創的企業,並透過具整合性的國家創新系統,累積一定研發能量做為

2016.07.26
2016.07.19

你累了嗎?用同心圓管理壓力/王榮春

你累了嗎? 做好壓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覺察自己的壓力。「張老師」台北諮商輔導中心曾經提供一份壓力的試煉與考驗無時不在。當學生,有升學的壓力;畢業後,有就業的壓力;就業後,有工作的壓力;結婚後,有家庭的壓力;買股票,有漲跌的壓力;連中樂透或摸了大獎,都可能讓我們產生壓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壓力,都會讓人不適。有時適度的壓力加上適度的因應作為,反而可以激發潛能,邁向另一個生涯高峰。但是無可諱言的,如果面對的壓力太大且個人的調適狀況又不理想,心力交瘁的困境,甚至生理疾病就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簡單易用的檢測表,或許你可以用這個檢測表(下方圖一),看看最近的壓力是否過大?避免讓壓力俘虜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壓力管理。分享幾個當你覺得壓力來襲時,「自己」就可以執行的壓力管理方法。 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自己學的是心理學,常碰到朋友找我聊目前工作遇到的壓力。我發現這些問題的背後都與二個圈圈有關,只要我們能搞清楚這二個圈圈,或許壓力反而會讓你找到更多發展自我的機會。你可以想像這二個圈圈是個同心圓。外環的圈圈是你「關心」的範圍,內環的圈圈是你可以「影響

2016.07.19
前往第 頁 / 共3頁
2018.12.18

青年低薪困境及對策/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代理院長、副院長 近年來,青年低薪已成宿命,22K甚至成為低薪的代名詞(最近已調升基本工資為23K)。不過,青年低薪並非台灣特有的現象,因為韓國月薪88萬韓元(約2.5萬元台幣的月薪),義大利也有1,000歐元的月薪(約台幣3萬多月薪,但其物價是台灣的二倍)。

2018.12.18
2018.01.23

經濟不是能夠拚出來的/李家同

我們國家有拚經濟的說法,這種說法會使老百姓以為,政府可以用某種方法在短期內使經濟變得非常好,這也是我國老百姓對政府的期望。但是,經濟絕對不可能在短期內拚得出來。 我們不妨看看好的運動員是怎麼樣培養出來的,當然他要有點天分,可是他一定會注意自己的體格是否夠好,不能夠只在花拳繡腿上下功夫;好的鋼琴家一定每天練習很久的。 有些人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刺激經濟,比方說,減稅往往會使得股票大漲,也會使得GDP增加。可是這種刺激經濟的方法有點像強心針,在短期內當然是有效的,可是任何一個國家總不能一輩子都在刺激經濟。北歐有很多國家很少提到他們政府刺激經濟的辦法,美國在減稅的時候,應該知道北歐一直是高稅賦的國家,但是他們也是經濟相當好的國家。 世界上有些國家經濟非常好,也是國人羨慕的對象,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常有競爭力。一旦有了競爭力,經濟自然就會好。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競爭力,不論政客如何努力,經濟絕無變好的可能。 我們對政府的要求不是希望政府能夠拚經濟,而是希望政府能夠使我們國家有競爭力。要有競爭力,也絕對不是呼幾個口號就可以達到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是發現

2018.01.23
2017.04.05

引進人才 需要更積極的策略/詹文男

據統計資料顯示,99至105學年度科技領域博士生人數減少幅度達六成,科技產業未來亮起紅燈。行政院預計5月將召開半導體產業策略會議,針對產業結構轉型、育才、留才、攬才等議題研擬對治策略,希望留住半導體菁英。 國內大學受社會少子化衝擊,面臨招生困難,博士班學生人數也日漸減少。除了少子化影響,行政院科技部門調查表示,就讀博士學位意願低落已經是全球趨勢,而台灣能招納博士生的產業其實並不是多數,乃直接影響了博班的招生狀況,尤其是科技領域。根據統計,105學年度,博士生剩2.8萬餘人,科技領域博士生僅1.7萬多人,大幅下降6成以上,預估至109年,博士生僅剩2.3萬人,科技領域博士生僅1.5萬人,對於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影響不言可喻。 那碩士的供給量呢?雖然目前每年有將近6萬個碩士生畢業,但大部分企業主仍覺得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為何會如此?透過教育部的一些畢業統計數字來觀察,或許可以解答一部份的問題。 在一般企業主的印象中,既然繼續追求更高深的學問,碩博士理當比大學生更具競爭力。不過從以下幾個統計數字看來,現在的碩士生畢業生,與過去大家所認知的內涵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1

2017.04.05
2016.11.29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與管理/鍾文雄

與企業主管的互動過程中,常會聽到共同的問題是公司找不到新人,即使辛苦找到了又很快就辭職,從今年104資訊科技的《人資FBI研究報告》結果來看,新人到職一個月內閃辭的比例從2013年的32.2%加劇到2015年的36.2%,一夕之間,公司內跨世代員工間的溝通與相處好像變得很陌生,新世代員工認為資深員工不懂他們的語言、文化、想法與習慣,資深員工則認為年輕人只有教育程度很高,但卻與實際市場脫節,什麼都不懂。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 新世代人才通常是指Y時代以後的年輕人,在中國大陸則稱為90後的年輕人,現在來到千禧年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時候,從許多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得知他們有以下較明顯的人格特質: 重視自我:不以職業為終生目的,有些人常在現實職業以外尋找成就,比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或線上遊戲尋找自我的肯定,較少把他人的感受考慮在其中。 比較不喜歡瑣碎的工作:認為費腦筋或是過度細節的工作事項,令人花費心思又不見得有成就感,有時會向主管表達不會、沒做過或是表達難度過高。 比較重視短期效益:對於必須長期耕耘、重視細節、準確度高以及持續性的工作較欠缺興趣,相對缺乏耐心。 高教育

2016.11.29
2016.10.18

正能量,意想不到的好配方/林芬如

莎士比亞說:「挫折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磨練。」我的職場經驗告訴我,面對挫折而不被擊倒的背後,乃根源於正面思考的力量。 職場上,常常要處理插隊急件,甚至幫同事收拾善後。工作遇到挫折和低潮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案例一》 主管:「Cindy,有一項投資案,麻煩你明天完成預期收益率及潛在風險分析。」 Cindy掩不住沮喪的情緒,心裏OS:「為何是我要做?我怎麼這麼倒楣,每天的例行工作都做不完了,怎麼還一大堆投資案啊!我一定做不出來的!」 帶著負面的情緒和低落的動力,Cindy跟同事抱怨一番,草率地交出分析報告的初稿,許多風險和考量都未完全提出,所以報告被要求重新修改,跟同事抱怨的聲音也陸續傳到主管耳中。 《案例二》 同事:「今天傍晚發現財報數字出錯,現在需要緊急抽換董事會議案中的財報資料,但董事會就在明天下午,怎麼辦?」 Kevin臉上出現深思表情,頭腦裡快速閃過:「數字影響多大?修正數字的流程和所需時間為何?如何趕在董事會討論前修正好財報數字?」 思考後,Kevin立即在第一時間連絡上會計師,討論數字的影響,列出必要的行動方案,總算即時

2016.10.18
2016.09.29

五大職場常勝軍,您在其中嗎?/黃于純

我的工作中經常有機會參與優秀員工、晉升或是關鍵人才的遴選,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能經常被主管重覆提報的常勝軍有以下共通點 : 對工作充滿熱情 每當我看到勁量電池的廣告,就會想到Eric。 每次和他聊天,你只要問他 :「你最近在做什麼? 」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說他最近看了那些書,參加了那些研討會? 這些新的觀念可以如何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預期會有怎樣的效益? …等等。 我曾經問Eric 他是如何維持熱情不滅 ? Eric 說 : 「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 有我想要做的事。」 正向思考 Bryan剛進公司時曾連續二季得到優秀員工,他的主管非常認同他,也向HR預告他可能會是某主管的備位人選,沒想到二季後就不曾在榜單上看過他,不久後他就離職了。 有一次和他的主管聊起他狀況,他的主管表示,Bryan能力不錯,只可惜習慣負面思考,無論在正式會議或私底下,若有同儕或主管給他建議或提問,他總是不斷辯駁,事後再找其他同事抱怨、取暖,幾乎每一個合作過的人都被他抱怨過,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和他相處起來好累…。 不止是夢想家 更是實踐家 Eddy 是個工程師,他在工作中發現,

2016.09.29
2016.07.26

重塑國家創新系統 / 詹文男

最近軟硬整合的議題發燒,如何擺脫台灣重硬輕軟,軟體不振,同時開展五大創新產業的問題,成為產、官、學、研熱烈討論的議題。尤其政府轄下的研究法人,也在此波的討論中,成為議論的焦點。到底是整合,還是整併,目前看來都還沒定案。而學校在此波法人改革及創新系統應扮演的角色,也屢屢被提出探討,究竟國家應該如何思考各機構的定位與角色?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基本上,觀察全球主要國家的創新研發體制,可以了解大部分的知識創新來源,多以大學及研發機構為主,配合健全的產業發展環境,許多創意得以源源不斷的出現。而歐美等國,其大學及研究機構往往與產業界緊密結合,因此,在研發標的選擇、研發的執行與銜接,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成果與績效相對較佳,而這個緊密結合的體系,除了大幅降低可預見的風險外,也更即時的契合產業與市場的需求,當然也促成了創業行為的蓬勃發展。 尤其,我們也觀察到世界主要國家的大學或研發機構,現今多已朝向自由化、法人化轉型,並藉創新及創業的手段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化。在此潮流下,開放與競爭已成為各國創新系統發展的主要策略,其源源不絕扶植新創的企業,並透過具整合性的國家創新系統,累積一定研發能量做為

2016.07.26
2016.07.19

你累了嗎?用同心圓管理壓力/王榮春

你累了嗎? 做好壓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覺察自己的壓力。「張老師」台北諮商輔導中心曾經提供一份壓力的試煉與考驗無時不在。當學生,有升學的壓力;畢業後,有就業的壓力;就業後,有工作的壓力;結婚後,有家庭的壓力;買股票,有漲跌的壓力;連中樂透或摸了大獎,都可能讓我們產生壓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壓力,都會讓人不適。有時適度的壓力加上適度的因應作為,反而可以激發潛能,邁向另一個生涯高峰。但是無可諱言的,如果面對的壓力太大且個人的調適狀況又不理想,心力交瘁的困境,甚至生理疾病就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簡單易用的檢測表,或許你可以用這個檢測表(下方圖一),看看最近的壓力是否過大?避免讓壓力俘虜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壓力管理。分享幾個當你覺得壓力來襲時,「自己」就可以執行的壓力管理方法。 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自己學的是心理學,常碰到朋友找我聊目前工作遇到的壓力。我發現這些問題的背後都與二個圈圈有關,只要我們能搞清楚這二個圈圈,或許壓力反而會讓你找到更多發展自我的機會。你可以想像這二個圈圈是個同心圓。外環的圈圈是你「關心」的範圍,內環的圈圈是你可以「影響

2016.07.19
2016.06.28

搭捷運,看四種人/汪勝龍

從住家士林到新店公司,偶爾開車,最常搭捷運。雖然通勤時間多了點,但收獲也多了些。看人、看心,從人們臉上不同的表情、做著不同的事情,體驗人的溫度,推想人們的職業和身份。2015年台北捷運旅客人次超過7.1億次,如果有機會,把求職者放到上班時間的捷運車廂裡,這是一場非常有趣的面試。 第一種類型的旅客「占住門邊」。不等其他旅客還沒下車,就急著從月台縫隙衝上車廂,搶先別人找座位;即便人潮多,始終占住門邊,不管別人上車或下車是否困難,一直占著門邊,到自己下車為止。 職場上,有一種人經常抱怨,只關注自己有沒有吃虧?有沒有被公平對待?只在乎自己的工作條件是否比別人好?從不在乎資源在他身上是否發揮到最大?若是主管觀察力不夠,可能真的讓這類型的人獲得較好的工作條件,其他同事看在眼裡,或怨在心裡,或敬而遠之,成為發揮團隊力的阻礙! 第二種類型的旅客「隨遇而安」。上車時,不是跟著前面的人走,就是被後面的人推著走;當前面的人停下來,後面的人也不往前擠了,他也就停下來。即使繞過眼前一個人就有空位,他們也沒有動機這樣做,寧願和大家一樣擠在擁擠的門口,直到下車為止。 職場上,有一種人

2016.06.28
2016.05.19

人才是資本?還是成本?/蘇宏文

今年4月國內出口成長率已是繼去年2月以來,連續15個月衰退負成長,超越了2009年金融海嘯連續14個月出口負成長的歷史紀錄。此一經濟欲振乏力的情形,也影響到了企業的用人招募需求。 觀察自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國內中高階獵才市場確實感受到企業用人的謹慎與遲緩。尤其對於可能錄用人才的薪酬商議,更顯保守,錙銖計較起來,有些甚至提出了不符或低於人才市場價值的薪酬水準,可想而知,企業仍難以禮聘到真正的高手。 現今,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的企業,對於中高階主管薪酬的給付能力早已超越台灣。不要說是白領工作者,即便是根據大陸分類資訊網站「58同城」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藍領工作者的薪酬正以每年8%速度成長,2015年月平均收入破4,5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500元),幾乎快要超越台灣了。 上述情景,不免讓人思索國內企業對於人才的看法究竟為何?企業平日談論人力資源時,總是將「人才是企業資本」或「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朗朗上口,但一旦遇有營收獲利不佳的情形時,卻又吝於大方延攬高手,回到了短期目標利益的衡酌,無法趁此時機,為提升企業中長期競爭力,厚植人才實力。此際,企

2016.05.19
2016.04.13

讓退休潮,成為企業轉型的助力 / 葉明芬

51 歲的 Tony 才剛過半百,工作已年滿30年。他從退伍後,一直在清潔用品製造業工作。退休前,他在中國華南地區管理工廠,不論是產品的生產製造流程,或是建廠的經驗、廠務管理都擁有深厚的經驗值。退休返台後,除了陪伴家人,也曾想再進入其他企業,只是,薪資不如預期,工作30年後,對全職工作也有點意興闌珊。 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一家新創有機清潔品的年輕創業家 Jerry,Jerry 無法負擔 Tony 全職薪水,卻非常需要 Tony 生產管理流程經驗,Jerry 與創業夥伴商討後,邀請 Tony 擔任業師,彈性工時指導年輕人,以補產品製造與管理經驗的不足。 Tony 從大企業退休,但退而不休,反成中小企業或新創企業的助力。 提早退休,企業傳承的隱形炸彈 因應人口老化趨勢,全球主要國家正積極討論「延後退休」的議題,台灣卻普遍出現「提早退休」的現象。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進行「中高齡工作歷程調查」發現,全體已退離職場者之平均退離年齡為 45.91 歲,而未滿 45 歲退離職場者,計 81 萬 2 千人,占已退離總人數 40.3%。 再參考主計總處 20

2016.04.13
前往第 頁 / 共2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