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5.11.13 產業與科技
創新思維,提升紡織產業品牌能量 / 吳明機
分享至: 
2015.11.13 產業與科技
創新思維,提升紡織產業品牌能量 / 吳明機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 吳明機 / 經濟部工業局 局長

 

 

紡織產業涵蓋了紡織纖維製造、紡紗、織布、染整及紡織成品等各次產業,是一個價值鏈很長的產業。

 


吳明機 / 經濟部工業局 局長

受到貿易自由化、勞動力成本上升、東南亞新興市場崛起等影響,從過去依靠大量勞力生產的成衣代工出口,轉型到主力發展技術差異化的機能性纖維及布料生產出口,紡織產業從低價競爭的困境中,找到「機能性紡織品」這個發展重點,由「價格競爭」轉變為「價值競爭」。

 

在4千多家紡織相關廠商,及約14.3萬的就業員工的努力下,不斷研發創新,目前我國機能性布料的全球市占率已達70%,去(103)年紡織產業創匯額達81.3億美元,位居我國第4大創匯產業。儘管外界稱紡織業為傳統產業,但目前紡織業已融入相當多科技、創新、維新成分在其中,因此「沒有所謂的傳統產業,任何產業只要創新都是新興產業」。

 

 

為了我國紡織產業的永續經營,經濟部提出6個創新策略,持續推動紡織產業整體發展:

 

1. 技術研發創新:透過產業聯盟深根技術研發創新,並開發利基型機能性原料及產品。

 

2. 跨域創新:結合電子、資通訊等不同領域技術,以異業合作開發創新產品,例如: 透過心電感測紡織品技術/體適能資訊服飾技術/動態感測紡織品技術/機能性自行車車衣技術等等。

 

3. 品牌創新:推動流行時尚之氛圍,建立國際品牌。

 

4. 在地即時性的服務模式,以快速時尚設計打樣中心協助補足設計與行銷缺口。

 

5. 利用產學合作,儲備未來轉型所需之時尚設計及打版人才。

 

6. 推動市場導向的快速客製化產製模式。

 

紡織產業亦持續配合上述措施轉型升級,例如經濟部鼓勵國內企業在台設立研發中心,12年來紡織領域共計推動成立25個研發中心,促成36億元以上的研發投資,深耕機能性纖維、地工織物、不織布、濾材等技術。跨域創新方面,紡織所研發出厚度小於0.1公分,輕巧可摺疊的超級電容,技轉錸諾紡公司結合背包設計出行動能源包,在太陽光充電6小時後,可充飽二支手機,滿足現代單車運動潮流之需求。至於品牌創新部分,工業局輔導「賽斯柏運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據自有品牌easyoga@核心價值與產品定位,導入全方位運動服飾流行趨勢與人因科技設計技術,開發具超彈效果、舒適有機與吸濕快乾功能等獨特性之國際通路瑜珈主題商品,並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地設立旗艦店,強化國際市場品牌競爭力,間接帶動8家台灣紡織原物料及成衣製造業者受惠。

 

紡織產業也面臨年輕人不願投入產業、中高階技術人才斷層的隱憂。產業所需的服飾快速設計打樣與打版人才是發展品牌重要關鍵,有好的設計,沒有打版打樣成型,是無法將創作理念商品化的。因此自102年起,經濟部工業局委請鞋技中心、紡拓會、紡織所、工研院材化所等財團法人單位與科技大學合作,選拔大四設計科系學生至設計打樣中心實習4.5個月,以專案實作加強學生與產業互動,並於畢業後媒合進入業界直接就業,目前已培育媒合195位學員到產業就業(媒合率98%),預計至2020年再培育400位學員。

 

甫於10月達成協議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目前頗受關注,未來勢必影響未來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在政府爭取加入TPP的同時,我國紡織產業應加速佈局東協、南亞及非洲等地區。同時,政府也提出兩個短期加強措施,其一為推動機能性紡織品聯盟拓銷合作,深耕國際主要紡織供應鏈,其二為推動生產力4.0,短期選定具一定自動化程度的產業作為示範,導入智慧工廠及精實管理,協助客製化製造,亦可解決人力缺口,提升國際市場佔有率。

 

未來政府將持續與紡織產業攜手合作,聚焦於利基市場,除了提升研發技術外,亦發展B To B和B To C的品牌,並導入時尚設計元素,借鏡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以大數據分析顧客行為和消費者需求,因應消費者需求,以市場為導向提供產品開發和通路銷售的最適客製化服務模式,以生產力4.0的概念整合上下游,系統性強化品牌行銷拓展,塑造台灣為亞太地區時尚服飾設計營運樞紐,及全球機能性及產業用紡織品之研發生產重鎮,成為日不落的紡織產業。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