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5.04.10 國際貿易
打造MIT王國 貨貿協議不能缺席 / 楊書菲
分享至: 
2015.04.10 國際貿易
打造MIT王國 貨貿協議不能缺席 / 楊書菲
分享至: 
作者: 楊書菲 /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1980年代之後,台灣的投資環境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台灣廠商面臨勞動力不足、工資迅速上升,及新台幣大幅升值等問題,造成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出口日益困難,許多廠商遂將生產基地外移海外以為因應。當時生產外移的台商,許多目前在台灣已沒有生產據點,成為無根台商。不過,還有另一群廠商選擇透過升級、轉型來強化產品的競爭力與差異性,堅持留在台灣進行生產製造,為台灣經濟做貢獻。


三十多年過去,在政府及廠商技術與創新的努力之下,台灣製造,有口皆碑,如去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球隊球衣,有許多就是採用台灣的機能性環保布料所裁製而成的。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出口擴張,MIT產品雖有卓越的品質,但在價格競爭下,國內經營備受挑戰。另一方面,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快速推動下,許多屬於傳統製造業的MIT產品,因面對較高的關稅障礙,出口也面臨極大威脅,因此,MIT企業可說是腹背受敵。


為了協助企業可以持續在台灣深耕,而非再走外移的老路,政府對內加強產業及企業輔導,協助企業進一步提升技術與品質,並強化設計與美感,以增加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力;對外則積極推動兩岸ECFA貨品貿易協議之洽簽及參與TPP與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希望可以替台灣企業開創一條可以公平競爭的道路,讓這些優質MIT產品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搶進大陸及全球市場。


兩岸ECFA是台灣當前最為重要的一個FTA,因為中國大陸(含香港)涵蓋台灣四成的出口,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最多廠商的主戰場;換言之,若ECFA貨貿協議可以談成,將讓最多的台灣出口企業獲得最大的效益。


除此之外,隨著中國大陸人民的經濟能力快速成長,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掏錢購買高品質的產品,因此,MIT產品在大陸也逐漸打出名號,深受大陸消費者喜愛與信賴。不過,大陸不僅關稅高,通關、檢驗、檢疫及審批的程序也不少,且曠日廢時,常常造成廠商錯失上市商機,或是產品在通關過程中已腐敗、過期,無法銷售,MIT產品出口大陸可謂困難重重。


為排除MIT產品出口大陸的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協助台灣企業拓銷大陸市場,兩岸自2009年2月開始推動ECFA談判,在2010年6月29日完成ECFA框架協議的簽署,並於同年9月12日正式生效,比陸韓FTA正式啟動談判的時間早了1年7個月。2011年1月1日台灣539項早收產品輸往大陸開始享受降稅優惠,迄今已漸顯成效。2010~2014年,台灣早收產品出口中國大陸成長36%。


不過很可惜的是,2013年6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簽署後,引起國內極大的反對聲浪,致使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延宕多時,不僅無法讓更多的MIT產品也能夠享受降稅優惠,更造成陸韓FTA後發先至,率先完成談判。慶幸的是,陸韓FTA的降稅速度並不算快,只要兩岸貨貿協議趕快簽署生效,仍猶時未晚。


MIT產品是台灣的驕傲,打造MIT王國是台灣的夢想。不過,想要拿下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大陸市場,光靠7%的早收產品項目是不夠的,還需要貨貿協議的加持才行。惟有加速ECFA貨貿協議談判及積極參與全球區域經濟整合,MIT產品才能搶進大陸,行銷國際。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