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6.03.15 國際貿易
強化 TPP 溝通 重拾自由化信心 / 譚瑾瑜
分享至: 
2016.03.15 國際貿易
強化 TPP 溝通 重拾自由化信心 / 譚瑾瑜
分享至: 
作者: 譚瑾瑜 / 台經院新興市場中心 主任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文本正式出爐之後,除了TPP成員積極進行國內確認生效的工作之外,印尼、南韓、泰國與菲律賓等亞太國家均表達參與TPP之意願,而希望申請參與TPP第二輪談判的台灣,更是積極分析文本內容及盤點國內法規落差。透過行政院早已成立TPP/RCEP專案小組,在TPP完成談判之後,要求各部會於今年三月底之前提出修法內容,並更新評估報告,期能做好台灣加入TPP所需要的準備。


除了做好上述擴大更新影響評估、加速體制調和與因應、爭取各成員國支持等談判準備工作之外,在加入TPP之前,做好國內意見徵詢與溝通恐怕更是當前準備加入TPP之際最重要的工作。政府已經在1月27日成立TPP溝通專案辦公室,希望能夠在加入TPP之前,傾聽及蒐集各界意見,透過互動將加入TPP將會面臨的經貿環境變化,做一個良好的溝通,也希望能夠透過TPP溝通,去除過往黑箱負評,重拾產業公協會、縣市政府、各界人士對於台灣參與全球經貿自由化的信心。


事實上,台灣在加入WTO時,便曾面臨過一次關稅大幅下降、經貿法規大幅鬆綁、大幅開放外資進駐投資的自由化過程。以衝擊較大的農業為例,當時農業平均關稅從20.6%降至12.9%,關稅調降幅度高達41.7%,亦放寬40項農產品進口管制,然而在歷經十年準備加入WTO的過程中,農政相關單位透過各種管道與農民溝通,並擬定相關配套措施,讓台灣農產品在開放的過程中做好準備,找出新的利基及因應之道。顯示台灣產業在經貿自由化的過程中並不怕全球競爭,可以彈性調整轉型升級,然而需要知道真相提早因應。


TPP是一個高品質、高標準的協定,文本出來有利於台灣產業先做好開放的準備。然而我們也要指出,台灣企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不管是農民或是中小企業,在企業規模無法比擬大企業及跨國企業的現實下,台灣可以仿照韓國協助中小企業靈活運用自由貿易協定(FTA)方式,藉由TPP溝通辦公室的平台,幫助中小企業及農民了解TPP的內容及影響層面,並以分眾、分業別方式,讓產業了解TPP對於自身產業的影響。


換言之,針對溝通分眾時所需要與產業說明的質性分析報告及說明,可能是目前業者更需要政府提供的內容。業者需要政府在溝通的過程中提供正確的資訊,了解自己所處的產業的影響以茲因應,而這部分的資訊可以透過尚未加入TPP的此時,盡速進行研究,透過TPP溝通辦公室的溝通過程,傳達給所需要的產業及農民朋友們。


任何一個政策在推行時,絕對不可能全體國民皆受益,加入TPP亦是如此。因此,強化TPP溝通的過程中,正面誠意地面對反對自由化的群體進行溝通,進而了解癥結之處加以解決,才是降低質疑、提高共識的積極做法。反對團體的意見應當加以正視,透過溝通過程,解開對自由化的誤解之處,找出產業的敏感產業,或是尋找延後開放時程之因應策略,都是溝通的重要過程。


台灣加入TPP將有助於實踐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目標,有助於穩固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透過經貿自由化的外力,可以促使國內法規及標準能夠進一步與世界接軌,提升經貿便捷化與透明化,值得台灣戮力加入。透過TPP溝通辦公室,強化政府之間的橫向溝通,以及政府與民間的縱向聯繫,將有助於各界早日面對敏感性議題做深入探討,提高台灣加入TPP的時程及共識,重拾台灣對於經貿自由化的信心。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