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6.04.06 商業
產政攜手共創新格局 / 詹文男
分享至: 
2016.04.06 商業
產政攜手共創新格局 / 詹文男
分享至: 
作者: 詹文男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新政府即將在五月正式上台,相信大家都寄予高度的期待。尤其面臨出口不振,產業亟待轉型的當下,如何振衰起蔽,相信各界都在等著新政府如何出手。不過,雖然媒體報導新政府的幕僚已有許多的產業政策思考與作為等著開展,但個人認為,情勢要有所突破,除了政府的方向與措施外,產業本身的努力與配合,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亦即產業政策要發揮作用,不能單靠倚賴政府,企業也需攜手向上,產業轉型才能竟其功。而哪些是企業必須努力的呢?


開放心態


首先是應以開放心態迎向國際良性競爭。臺灣企業目前面臨的考驗,除要保持與日韓企業間的競爭優勢外;另一方面更是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經濟體崛起,而備感競爭壓力。事實上,臺灣企業在全球仍保有相當經營實力,有許多隱藏在臺灣各地的中堅企業,甚至許多採行利基策略的中小企業,但卻往往是國際大廠緊密的合作夥伴,其競爭實力放眼全球並不遜色。


因此,在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具備關鍵性技術與Know-how的臺灣企業應儲備信心,用開放的意識與心態面對國際化的挑戰。如強化自身組織成員的雙語、多語能力,培養良好的國際視野與經驗,甚至進一步吸收國際同業或異業的經營模式,截長補短,成為未來加速壯大的動力。


宏觀視野


其次,企業應該擁有宏觀的視野與格局,並積極主動投入研究發展。臺灣企業不應只被動等候政府資源的協助。在政府建設完備的發展環境與基礎建設之際,企業也應該釋出相當的資源,主動投入對國際發展與新技術的趨勢探索,積極在智慧財產權與創新方面投入。同時也須與國際接軌,打造臺灣MIT品牌之獨特性。


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主動加強自身員工培育的資本投資,孕育對於國際觀點、國際議題、國際事務具備有敏銳度與觀察力的員工,藉率先掌握全方位趨勢,幫助臺灣在地企業能成功與國際變化連結脈動,驅動產品與服務創新。


此外,也應主動尋求學研資源的合作,強化產學之間的接軌,甚至對於產品研發到行銷的一系列設計與預測,結合在地與國際的跨領域人才合作。從產品代工轉型而到產品創意研發,帶動前瞻與創新知識商品化可能,提升品牌格局與產品跨領域應用的可能性。


勞資共榮


最後,企業應有勞資共榮,成就雙倍競爭力的心態。勞方與資方向來是對立的概念,然而,若能透過雙方溝通平臺,建立以合作互利代替抗爭的共識,「勞資共榮」的新勞資關係其實可以為臺灣帶來豐沛與龐大的競爭利基。


因此,未來企業應轉變思考角度,針對新世代年輕人力的生活背景以及文化價值觀多所著墨,找出新世代年輕人力之特質,投入勞資制度研究改善,企業更加尊重員工價值觀,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前瞻未來的勞動結構底下,培育創意特質之新世代人才,提供有穩定發揮才能的場域與舞臺,並融入世代正義的概念,讓未來之勞動者的生產環境、資源可及性,可以更為友善,定能為勞方與資方帶來雙贏。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