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6.05.24 經濟統計
統計告訴我們,現在比金融海嘯慘嗎? / 于國欽
分享至: 
2016.05.24 經濟統計
統計告訴我們,現在比金融海嘯慘嗎? / 于國欽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于國欽/工商時報社論主筆

近期我們出口、訂單下滑的月數先後超過金融海嘯時期,而景氣藍燈的月數同樣也刷新金融海嘯的紀錄,於是我們在報紙、網路經常會看到「出口連十五黑,比金融海嘯慘」、「訂單連十三黑,比金融海嘯慘」,「景氣連十藍,比金融海嘯慘」,這些陳述看似有理,但顯然並不正確。


沒錯,外銷訂單連續十三個月下滑,已超越金融海嘯的連續十二個月,但是金融海嘯期間平均衰退幅度高達19.2%,近期下滑月數雖長,平均跌幅僅7.1%,兩者相去甚遠。


再看被形容成比金融海嘯更慘的出口,金融海嘯期間連跌十四個月的平均跌幅24.6%,也是目前這一波平均跌幅11.6%的兩倍,這說明跌的「長」未必就比較「慘」,僅憑跌的期間長短來判斷經濟情勢,是不夠嚴謹的。

 


至於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亮了十個月,確實也已超過金融海嘯連續九個月,但景氣燈號係由股市、出口、就業等九項指標所決定,這九項指標綜合而成的分數只要落在9~16分之間都是藍燈,金融海嘯期間九顆藍燈平均分數10.6分,而近期十顆平均14.7分,哪段時期比較「慘」,不言可喻。


凡經歷過七年前金融海嘯者都明白,那時全球風聲鶴唳,出口劇降、生產停擺,失業倍增,存貨更堆積如山,經濟學家紛紛預言這將會是1930年以來最大經濟危機。在這個全球恐慌的環境下,2009年6月美林估台灣經濟成長-5%,高盛估-7%,連我國官方也估-4%,今天我們還在談保一不保一,那時政府連保「負四」都沒把握,當年多「慘」,於此可知。


今天台灣雖然出口下跌,訂單減少,但失業率仍低於4%,雖然薪資起不來,然而就業機會仍在增加。回想金融海嘯期間,失業人數直逼70萬,失業率升逾6%,放無薪假者逾20萬,受失業波及的人口更超過140萬人(今天僅80萬),那時台灣的處境,人們心中的恐慌,實非今日可以比擬。


說今天經濟處境比金融海嘯慘,顯然言過其實,那麼台灣今天的經濟處境該如何形容?很難形容,國際貨幣基金(IMF)四月份的報告有一段話值得參考,他們說:「全球經濟雖繼續成長,但步履蹣跚。(Growth has been too slow for too long.)」全球如此,台灣自難例外。如今全球經濟就像大病一場,雖經搶救,但病仍纏綿,2008年底金融海嘯那場大病在2010年看似康復,事實上,這只是各國政府撒錢、舉債急救後暫脫險境而已,隨著擴張性政策退場,病灶又現,昔日成長循環已不復見。


景氣循環如同大自然循環,寒冬過去,春天就應該到來,但自金融海嘯以來,一切規律都變了,一切循環都亂了,景氣復甦步履蹣跚,而各國政府卻已黔驢技窮。與金融海嘯比較,當前台灣這樣的總體環境是「悶」,而不是「慘」,然而,這樣氣若游絲的景氣還會持續多久?以各國政府貨幣、財政政策皆已用盡看來,恐怕還會持續好長一陣子。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