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6.09.13 商業
中秋節談景氣的秋分/于國欽
分享至: 
2016.09.13 商業
中秋節談景氣的秋分/于國欽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于國欽/工商時報社論主筆

中秋節將到,不久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將次第而來,依過去的經驗,秋分一過,大地即呈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四季便在寒冬裡進入尾聲,隨著雪雲散盡,大自然又進入另一個新循環。

 

經濟景氣也像大自然一樣,有繁榮的春天,熱絡的夏天,蕭瑟的秋天、蕭條的冬天,循環不已。不同的是,大自然循環極為規律,而景氣循環則有點撲朔迷離,景氣春天有時長達八年,有時不到兩年,有時有夏天,有時跳過夏天直接進入秋分。這幾個月隨著出口好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不少人認為景氣寒冬已過,春燕將至。

果真如此,這當然是好消息,這代表台灣景氣已走出谷底,進入擴張期(expansion)。但比較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近年景氣循環不若以前這麼分明,以前進入擴張期,景氣會漸趨熱絡,但近年景氣始終熱不起來,還沒經過夏天,就直就接進入秋分,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景氣復甦,相當無感。

 


由最近一期的景氣循環可以發現,台灣經濟已進入一個沒有夏天、沒有紅燈的循環。過去任何一個時期的景氣循環,於擴張期總會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黃紅燈,但屈指一算,台灣已經五年五個月沒出現紅燈、黃紅燈,而這五年五個月台灣已歷經一個景氣循環,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循環而沒有紅燈,這是前所未見的,顯見近年我們的經濟動能有多弱。

台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怎麼景氣長達五年五個月熱不起來?亮不出紅燈?平心而論,其中固然有國際因素,但近五年韓、星、港的經濟成長仍舊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四小龍僅台灣落在全球平均成長之下,這說明台灣熱不起來,不能推給國際景氣,自己也有問題。歸根結底,問題出在投資,台灣的民間投資十多年來始終疲弱不振,2001~2010年平均年增率1.9%,近六年也僅2.5%,相較於過去1991~2000年的11.3%,簡直是天壤之別。投資動能這麼低,生產力如何提升?生產力不提升,出口競爭力自然就不如人,薪資也就跟著停滯,而薪資一停滯,民間消費自然要低迷,而如此一來,生產、投資與消費進入負向循環,景氣不亮藍燈已屬萬幸,豈有可能亮紅燈、黃紅燈?

亞當斯密曾說:「民間投資適當的支出,始終會帶回鉅額的利潤」近期政府也有所領悟,正透過三駕馬車(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設國家級投資公司及推動五大創新產業)以提振投資。然而投資不投資終究是民間企業的決擇,政府若能解決企業的五缺(缺水、電、土地、勞工及人才),無需三駕馬車,投資案也將絡繹於途,若五缺解決不了,估計這一波景氣循環依然亮不出紅燈,不久又要陷入秋、冬。

中秋節不多久之後,大自然就將進入秋分,但願這一波的景氣春天能停留久一點,熱一點,別太快進入秋分。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