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8.05.08 國際貿易
關注美、「中」貿易衝突後續發展/譚瑾瑜
分享至: 
2018.05.08 國際貿易
關注美、「中」貿易衝突後續發展/譚瑾瑜
分享至: 
作者: 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根據彭博報導,華府和北京在談判之初各給對方一張要求清單。美方要求削減美國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美國科技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敏感技術的投資限制、改善美國在中國大陸投資條件、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美國服務和服務供應商市場准入條件、改善美國農產品市場准入條件、落實美、「中」雙方每季開會檢討目標和改革等八項要求。

從上述每一項美方所提出的改善內容,可以發現美方訴求已非僅止於削減美、「中」之間貿易差距,並將議題擴大至促進投資、保護科技及智慧財產權,以及保護敏感技術等層面,此舉不僅反映近年來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持續以併購方式獲取先進技術、不勞而獲的不滿,也成為日後美、「中」貿易談判新一輪之重點。換言之,中國大陸若以單純縮小美、「中」貿易逆差作為改善目標,並採取單純採購方式試圖緩和美、「中」貿易衝突,勢難滿足當前川普政府之需求。

首先,處理美、「中」貿易長期嚴重失衡已是美國當務之急。中國大陸是美國最大的逆差來源地區,美、「中」逆差已占美國貿易逆差近五成,美、「中」貿易逆差在2005年時突破2000億美元,2012年進一步突破3000億美元,迄今已連續六年逾3,000億美元,2017年中國大陸對美國貿易順差再創新高,達到3,752.3億美元。上述數據充分顯示中國大陸在經濟成長之際,無法迅速改變過往以外貿成長促進經濟成長的模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倘若仍然持續運用出口擴張獲致經濟成長,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很難不處理長期貿易逆差主要來源地區,並坐視中國大陸持續以此方式高速成長。

其次,中國大陸在十三五期間,提出「中國製造2025」政策,希望以三十年時間,使中國大陸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為了使技術能夠迅速升級,中國大陸挾資金規模之勢推動走出去政策,採用併購方式換取所需技術及自然資源,各國面對中國大陸積極併購在地標的企業及物產已逐漸有所忌憚,身為全球技術領先國的美國,自然也在關注此一發展。

因此,美國監管部門對中國大陸對美併購審查趨嚴,報載美國監管部門從嚴審查以美國技術企業為收購物件的交易,使得2017年中國大陸相關收購規模總量大跌87%,已經披露的總交易額從2016年的149.7億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9.7億美元。除了高度關注「中」方併購美國具高度技術的企業,美國國防部近日也要求全球美軍基地內的商店停止出售華為和中興通訊的手機,以防美國關鍵技術與智慧財產權外流。

展望未來,美、「中」在縮小貿易差距及達成投資領域共識上仍有許多歧見,美、「中」貿易衝突恐有持續升溫趨勢,短期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不高。不管未來美、「中」雙邊會談結果如何,可以預見將會影響亞太區域經貿體系及生產供應鏈,臺灣應持續關注發展,並審慎應對全球生產供應鏈調整的可能性,提早做好因應之道。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