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欲驅動內需成長 應鼓勵民眾消費/王健全
分享至: 
欲驅動內需成長 應鼓勵民眾消費/王健全
分享至: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自2016年底以來,臺灣出口連續近二十個月成長,但內需持續低迷,呈現「外熱內溫」的景象,致民眾對經濟復甦相對無感。尤其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經濟復甦可能已到頂點,再加上川普保護主義的陰霾,以及美國步入升息循環對全球經濟可能重挫的衝擊。因此,一旦全球景氣反轉,依靠出口單一引擎的臺灣,景氣勢將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

 

在投資方面,近年來外人投資金額不大,對臺灣經濟成長提供的動力不足,而國內投資又在缺水、電、土地、勞動力、人才等五缺,以及勞資對立、環評嚴苛下,即使政府積極透過專案會議一一解決,但恐怕影響有限。

在出口面臨不確定性,投資對GDP幫助不大時,占GDP比重高達近六成的民間消費就格外重要。但這十年來,民間的可支配所得平均成長1%,民間消費也因而低迷。尤其在大陸觀光客團客來臺減少,花蓮震災重創觀光業後,民間消費更受到重大衝擊。不過,消費背後仍有不少可著力之處,因為臺灣有十兆元新臺幣左右的超額儲蓄,以及近年來衍生的M型社會的現象。

M型社會意謂著在M型社會的頂端仍有相當的消費能力,由於高所得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如能鼓勵其自發性消費,再透過政府政策配套的誘發,不但有利於經濟的穩定成長,而且內需的擴大對中低收入者有所幫助,可以促使民眾有感。

至於如何鼓勵消費,並設計政策的配套來刺激消費,使民眾有感呢?個人提出以下的策略建議。

首先,鼓勵高所得者調整心態,增加消費。高所得者邊際消費傾向低,因此,應該鼓勵他們調整心態,ㄧ掃以往「儲蓄就是美德」,而改以消費不要有罪惡感,消費是在幫助別人,幫助擴大內需,振興經濟,在高階人士帶動消費之下,方才有助於擴大內需及帶動服務業的景氣。

其次,政府配套,鼓勵民眾在國內觀光、消費。例如鼓勵國人國內觀光消費的抵稅,刺激國人消費。再者,可以考慮針對中低收入者發放消費券,一方面可發揮刺激消費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使中低收入者感受到溫暖,對政府政策有感。

當然,如何提高國內觀光的附加價值是政府無可旁貸的職責。欲提高觀光業的附加價值,例如透過定目劇場的規劃,帶動觀光業的附加價值,並發揮其關聯效果,帶動文創、零售相關領域的發展,對內需必有相當的助益。

此外,透過服務業產業化的努力,增加國內投資,帶動內需景氣。臺灣目前有十兆元新臺幣的超額儲蓄及將近20幾兆元的保險資金,如在長照、金融理財、國際醫療、都更上加速鬆綁,加速產業化,有助於引導保險基金、超額儲蓄投入上述嶄新領域,可以有效帶動內需商機。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