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8.08.14 產業與科技
因應數位轉型浪潮應有之思維/詹文男
分享至: 
2018.08.14 產業與科技
因應數位轉型浪潮應有之思維/詹文男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近年來由於行動應用、智慧分析及社群協作等趨勢的進展,加上電子及傳統產業面臨成長瓶頸尋求突破,數位轉型遂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台灣也不例外。不過,到底如何採取行動,各方觀點與策略不一,造成廠商雖有心,但卻躊躇不前的窘境,亟需排除相關的障礙。
 


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世界經濟論壇曾指出,所謂數位轉型意指在各種數位科技逐漸發展成熟,且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下,企業透過這些新興科技疊加運用,深刻改變公司當前的經營模式,產生全新數位化的產品服務、營運流程及商業模式,而帶來的新商業機會的過程。
 

舉例而言,UPS在非洲盧安達以無人機運送血液包等人道救援物資,並測試直接從貨車上發射無人機進行送貨,且無人機會自動飛回貨車補貨;又如Cleveland Clinic將加護病房中各項設備監測到的生理數據連接到人工智慧平台,由平台依數據自行判斷哪些病患很可能會心跳停止,並通報醫護人員介入處理。這些都是產品/服務創新的案例。
 

而流程創新則指串聯內外資訊,預測生產流程,甚至自主調整,實現客製化大量生產。以BMW而言,生產流程全面智慧化,透過使用機器人和工業電腦控制技術,其產線可以達到讓顧客在車子進入生產線的六天前,都可以要求變更設計與配備;日本富士通島根工廠導入物聯網雲端平臺,生產數據可集中分析和視覺化,並即時監控,藉此為企業客戶生產客製化的筆記型電腦。
 

更進一步的突破是營運模式創新,例如Uber透過行動APP及大數據分析,即時媒合駕駛及乘客,不擁有任何車輛,卻能提供載客服務;大廠通用電氣(GE)將數據服務融入設備解決方案,透過其Predix平台整合數據,可偵測故障風險及提高效率,也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數位轉型對一個國家的貢獻可分成產業及社會兩部分,前者主要是企業的商業利益,後者則是透過效率的提升以及減少意外,提升社會及環境品質。對台灣產業發展而言,數位轉型不僅可提高營運效率,同時也能透過數位經濟無國界且快速擴張的特性,突破原有的發展困境。
 

不過要認知,數位轉型並非一蹴可幾,它是一個組織持續努力的過程,包括科技、制度及基因轉型三個要素。首先是科技的導入,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公司需重新檢視企業策略、作業流程、組織架構、溝通機制、文件化、營運方式等六項要點在導入數位化後的目標、管理、應用與運作方式。
 

科技導入後,公司必須因應數位化設計新的績效評估、人才選訓、晉升條件與工作內容等規章制度,營造有利人機互動與協作的環境。管理方式也應更加彈性與人性化。
 

而為了鞏固數位轉型的成果,則應將數位化思維深植於企業DNA中,思考技術與數位資料的創新應用,提出新產品/服務與新商業模式,並以培育新創與合作等方式實現各領域的創新。
 

當產業著力於數位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應該扮演好應有的角色。這包括:在科技轉型方面,聚焦資源於數位化科技研發,協助厚植產業數位實力;並建構開放式創新網絡,打造科技整合友善的環境;輔導企業導入數位科技,推動創新數位應用的擴散。
 

在制度轉型方面,政府應輔導企業進行規章與組織文化的變革、培育跨域數位人才、鼓勵開放資料與開放API、完善數位世代法規、提升國民教育數位運用能力、促進民眾參與公部門創新。
 

在基因轉型方面,則應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邀請國際大廠與國內廠商合作參與國內數位建設,引進創新思維。
 

最後,應留意的是在促成轉型的同時,需提出一致性之政策與策略,避免資訊孤島出現。而在建構數位化聯網環境過程中,也應防止因城鄉或貧富差異衍生數位落差!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