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政府跟社會為何需要投資新創產業/徐挺耀
分享至: 
政府跟社會為何需要投資新創產業/徐挺耀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徐挺耀/泛科知識(股)公司創辦人
 

一直以來在各種會議跟場合,都會被詢問一個問題:『在台灣網路與軟體新創產業營運規模普遍不大,為何我們不把資源用在更具效益的產業?』以台灣為例,所有營運總部跟研發中心在台北的標榜人工智慧的公司的加總被投資額,絕對沒有超過任何一個晶圓廠的單一廠區擴廠,甚至誇張點說,還不到某些半導體產業的工具機購買價格。
 


泛科學創辦人/徐挺耀

 

如果是一樣要衝GDP,為何我們不把所有輔導資源都如花在製造業上,來產生更好的促投效果呢?
 

這是一般常見的錯誤思維,主要是沒有認知新創產業處理的是這些新經濟的關鍵零組件,外溢效果極高。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說,一個是人才,一個是就業跟帶動其他產業,第三個是實質上的效果。
 


首先是現在社會的人才儲備,高度傾向軟體/網路/各種新創。台灣投入教科文的經費以比例來說比起其他地方只有多沒有少,那年輕人還在抱怨什麼呢?因為新產業不振,就業跟投資不足,這些教科文經費投入的人才儲備根本沒地方去。
 

台灣的大專一年設計學門可以畢業一萬人(104年為1萬兩千人),這一萬兩千人學了四年設計,但沒這麼多新產業工作可以做,所以難道學完還還是上生產線嗎?那何不早點讓他們上生產線呢?會開如此多設計學門就是希望他們不要上生產線,做更多加值的更高效的工作吧?那哪些產業需要設計學門呢?泛網路跟軟體產業需要,或者說用泛網路產業的工作需求來做的各種行業才需要。這些人學了技能在沒產業支撐下也不會上產線的,所以滿街都是老人家眼中的小確幸商店。要怎麼收穫就怎麼哉,沒有對新創產業投資,收穫當然是最低投資可以完成的各種小確幸咖啡,小確幸雞排攤等等。沒有投資就沒有就業,古今皆然。
 

第二是服務業轉型跟網路化軟體化有正相關,這類第三產業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並且對內需產生幫助。如果要用對GDP的貢獻度來說,政府根本不用搭理農業或觀光產業,但事實上政府花了相當多資源在處理農業跟觀光業的問題。許多O2O跟電商可以解決這些內需產業現在的轉型問題。現在許多內需商家的電子支付市場頗為競爭,就是這些產業意外的有一些國內外新創產業的人投入,所以也對應產生了新老業者的競爭,所以政府不用花大錢在導入電子支付,業者們紛紛都砸錢教育市場,推廣市占,對應的一些內需服務產業升級也得到解決。現在許多商家使用電子支付後,以前很難做的聯合行銷,聯合宣傳就可以進行,對應的客戶關係管理也可以做更細緻有效。
 

第三是不談這些額外的效益,這些新創產業本身就有高價值。美國的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谷歌)中國的BAT(百度、阿里、騰訊),這些公司本身就有驚人價值。不談這些超大型網路公司,日本2018年七月以前最大的IPO,也是一家網路二手交易廠商,光是二手交易電商這個利基市場的市值就可以達到六千億日幣。這些生意本質上就是賺錢的生意,可以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當年我們必須在輕工業生產還是最大效益的時候轉到石化產業,石化產業最大效益的時候轉到電子業,轉到半導體,現在也是必須在電子業半導體業還是最大效益的時候轉到網路與軟體相關行業,不然等別人都做完了,就輪不到台灣人做了。
 

所以回到最早的問題,政府與產業都應該加速支持投資台灣網路與軟體等新創產業,起頭效益雖不見得快,但我們如果想要得到一個類似半導體一樣的支柱產業,效益的算盤恐怕要打寬廣一點才行。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