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9.07.02 國際貿易
G20川習會後 美中談判走向/譚瑾瑜
分享至: 
2019.07.02 國際貿易
G20川習會後 美中談判走向/譚瑾瑜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譚瑾瑜/台經院研究九所所長



 

G20會議在6月29日於大阪閉幕,各界所關注的川習會順利會面。雙方雖無聯合聲明,中國大陸由新華社發布美、「中」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
 

川普總統則在記者會上證實不會加徵新的關稅,但也不會取消現有對中國大陸產品的關稅,並進一步表示會允許美國企業出售沒有重大國安問題的設備給華為。
 

美方停止加徵新關稅及在華為禁令上讓步,已在7月初見到金融市場的慶祝行情,然而G20結束後,美、「中」如何順利重啟談判,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走勢。
 

雖然G20成功會面,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中國大陸亦表示雙方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但劉鶴副總理之前所提到的美、「中」談判三大卡關議題仍待解決。第一,美、「中」貿易戰所課徵的關稅必須全數取消;第二,貿易採購數字應依共識不再隨意改變;第三,協定文本必須考量中方尊嚴,必須調整改善。檢視上述三項議題,目前僅達成不加徵新關稅,但之前課徵的關稅仍未消除,另川普總統在記者會中,提到美方將提新的採購清單,亦無法保證貿易採購數字是否又會有變化。
 

此外,中國大陸能否實踐美方所期待的可行性結構改革機制,又能兼顧中國大陸一直強調的尊嚴。因此,美、「中」要達成協議仍有一段路要走。
 

中國大陸在5月重啟戰火之後,對美態度轉趨強硬,並有經濟成長減緩的心理準備,進一步降低短期達成美、「中」協議的可能。劉鶴副總理在6月13日第11屆陸家嘴論壇中提及當前中國大陸宏觀經濟情勢「確實有一些外部壓力,但這恰是中國經濟轉型所必然經歷的考驗,外部壓力有助於提升創新和自主發展能力,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更好地實現高品質發展。」而UCLA安德森經濟預測中心主任Jerry Nickelsburg曾表示,美、「中」即便達成協議,貿易爭端的核心問題仍無法解決,經濟緊張局勢仍將繼續上演。
 

面對美、「中」貿易衝突,中國大陸在G20會中及其他場合表達持續支持多邊貿易體系之態度,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2.0擴大歐洲各國之參與,而發改委及商務部亦在G20結束後立即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及《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進一步擴大外資准入。
 

中國大陸亦提早於6月6日啟動第五代行動通訊(5G)商用,同時引進中國廣電成為新電信業者,擴大內需與相關應用發展。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目前持續擴大市場准入、留住外商持續投資、運用5G基礎建設帶動內需成長等因應美、「中」貿易衝突等正面積極作為。
 

然而中國大陸經濟減緩已然確立,6月底公布的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低於榮枯線,其中的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均續降至49.6%及46.3%,表示訂單均在減少中,而代表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更是創4個月新低。中國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自去(2018)年4月破10%之後已滑落至2019年5月的8.6%,消費成長明顯減緩,國內投資成長同步減緩,外資進駐情況亦不樂觀,如何保有吸引外資持續進駐,以及與鄰友好之政策對應當前局勢亦是長期考驗。
 

最後,雖然川普總統已經提到美國企業可以出售零組件給華為,但川習會後美、「中」雙方應對華為科技管制的方式尚無共識。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不管華為科技管制,或是6月2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禁止購買美國關鍵設備及零組件的中國大陸科技黑名單後續發展為何,中國大陸都體認到發展自主高科技及供應鏈的重要性,全球科技產業過往合作無間的分工體系已有裂解的跡象,重組的過程恐有陣痛期,未來國際產業供應鏈調整將影響全球經濟,在G20之後,成為未來重啟美、「中」談判,中國大陸重上談判桌的重要議題。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