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1.04.27 商業
台灣生鮮電商現況 具有未來發展潛力/陳宏欣
分享至: 
2021.04.27 商業
台灣生鮮電商現況 具有未來發展潛力/陳宏欣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陳宏欣/國立金門大學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

根據農委會數據統計,臺灣整體農業的年產值為5,000多億,全台約600多萬戶的家庭 ,每戶每月的食材費用約8,000元新台幣,但其中透過電商銷售的比率不到5%。臺灣每年食品消費額約為新台幣 1兆 5,000 億元,以目前各國農產品網路購物約占食品消費額 1%。實際上,2016年台灣農產品的電商產值為150億元,到2018年已成長至185億元。  

 

而台灣電商銷售佔整體零售比率,則由2019年的7.5%,提高至2020年第二季的8.9%。2019年家戶可支配所得為新台幣1,059,731元,其中消費支出用於食品飲料及菸草為新台幣126,084元,如果以粗估600萬戶家庭、電商銷售以低估8%計算,每年食品飲料等電商銷售估計就可達到605.2億。可見未來台灣生鮮電商有極高的發展潛力 。


疫情之下,有更多消費者在家中烹飪吃飯,生鮮電商未來前景可期,筆者提出幾個觀察,台灣生鮮電商可歸納出四種模式:

一、由綜合電商經營或策略合作:如Momo富邦媒、PChome等近年也投入生鮮電商領域,PChome從2018年開始投入冷凍商品如和牛、海鮮等品項,並投資鮮食家網站。而 Momo富邦媒與生鮮快速配送平台熊媽媽買菜網合作(後為東森得意購併購)。

二、由實體連鎖通路經營或策略合作:如實體通路如全聯也開始在自家App PXGO!上推出「小時達」服務,提供超過200家實體店面低溫送貨服務。而Uber Eats及 foodpanda也推出熊貓嚴選超市,可線上訂購生鮮商品。全家便利超商更推出讓中小型生鮮電商店家使用的開店平台「好店+」,並提供超商領冷凍低溫商品的低溫店取配送服務(與momo及愛上新鮮合作中)。

上述兩種模式中,冷鏈及不同溫層的倉儲則是最大投資,自建車隊或與既有生鮮電商平台合作,是目前的主流。生鮮冷鏈物流的建置成本比常溫高出3至4倍,配送成本占生鮮電商比例約達60%,運送至客戶端的低溫物流,是經營生鮮電商最耗成本的問題。

三、垂直型生鮮電商品牌:過往出現垂直型生鮮電商店品牌,如愛上新鮮、熊媽媽買菜網 、鮮食家雲端家庭等生鮮電商平台。其他則有台灣主婦聯盟、 SuperBuy市集、台灣好農、厚生市集、上下游等。

這類垂直生鮮電商品牌整合生鮮品牌及食材,自建倉儲物流,有些甚至有末端物流配送車隊自行配送。自行開發商品,搭配各種數位廣告行銷模式,測試找出爆品銷售,成為重要的生鮮電商品牌。

四、B2C企業模式:這類生鮮電商則為實體生鮮品牌,同時經營電商銷售,近年有如安永鮮物、天和鮮物、統一生機、江醫師健康舖子、棉花田生機園地、永豐餘生技、里仁等。這類生鮮電商經營自有專屬品牌、銷售特定區域、獨特的生鮮產品,也是重要的生鮮電商通路。

另外,生鮮電商的購買頻率高、購買決策者多為家庭中的主婦、媽媽等握有經濟實權者、又能掌握消費者實際餐桌上食材數據,成為電商領域最後重要的版圖,許多電商業者也希冀拓展至團購或生活消耗品類市場,生鮮電商的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