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運用多元數位科技掌握ESG契機/詹文男
分享至: 
運用多元數位科技掌握ESG契機/詹文男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詹文男/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ESG)成為備受產業重視的議題。企業在ESG的相關指標與行動,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消費者傾向選擇ESG表現良好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表達其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態度;投資人也會選擇ESG表現佳的企業進行投資,因為研究發現,具備一定ESG水準的企業,可大幅提高其價值與財務表現,卻不一定會提高成本。  

 

也因為這樣的典範移轉,許多高科技公司紛紛提出其ESG的發展目標。以最受矚目的GAFAM(Goole, Amazon, Facebook, Apple & Microsoft)五巨頭為例,都有指標年的設定。


Google 2007年即達成碳中和的目標,自2017年起購買與其全球每年用電量相當的可再生能源,希望於2030年前所有營運據點全天候採用無碳能源來供電及維持營運;Amazon提出目標在2040年實現所有業務線零碳排放,2025年實現全球基礎設施100%使用再生能源。

至於Facebook,則是在過去三年間已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94%,現在其營運用電為100%再生能源;Apple設定2030 年製造蘋果商品時的所有消耗能源為再生能源,且零廢棄物的目標;Microsoft則提出2030年達部分碳中和與用水平衡的目標。

除了上述企業,包括Dell、Hp、Intel….等等與臺灣資訊業關係密切的企業,也都以2030或2040為目標年,提出再生能源使用、減碳/碳中和、用水平衡、及零廢棄物等等的發展目標,希望藉由目標年的設定,為零碳社會的早日到來盡一份地球公民的責任。

而在這波追求永續的潮流中,我們看到非常多的企業與新創正運用多元數位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等技術,協助這些追求ESG的企業達成目標。

舉例而言,在環境領域,全球關心的議題涵蓋氣候變遷、循環經濟、零廢棄、水資源使用等問題,數位科技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解方。例如在循環經濟方面,可以運用區塊鏈溯源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狀況,並透過材料科學延長產品壽命且可回收。

在社會領域,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人權、工作安全、公平與包容、工資與福利及社區參與等等議題。世界糧食計劃署劃即利用區塊鏈向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分發糧食以替代現金援助,難民可以在專門的雜貨店購物,不需使用現金或信用卡付款,只需掃描虹膜即可確認身份並自動付款。

而在治理領域,面對數位倫理與鑑識、度量報告、隱私權、風險管理等公司治理議題,也可透過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技術,依公司治理相關指標,研析各種公司資訊,強化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我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資訊電子產品設計及製造的供應者,絕對無法置身於此波ESG浪潮之外。除了應積極配合客戶完成其所設定的時程與標準,以免被邊緣或淘汰,更應思考的是,在這個典範轉移的過程中,如何掌握新的契機,尤其是運用新興的數位科技,協助整體產業朝ESG轉型,提昇產業競爭力,並提高臺灣產業的國際地位與形象!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