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2.09.13 商業經濟統計
提早強化經濟韌性 面對全球經濟變局/譚瑾瑜
分享至: 
2022.09.13 商業經濟統計
提早強化經濟韌性 面對全球經濟變局/譚瑾瑜
分享至: 
作者: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各國預測機構持續調降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亦紛紛預估明(2023)年經濟表現,全球經濟成長區間將在2.6%至3.1%之間,除了對未來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之外,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亦低於今年表現,顯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成長仍有許多挑戰,需要提早因應。

 

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區間已調降到2.7%至3.2%,無獨有偶的是,各預測機構更不看好明年全球經濟表現。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為例,7月最新預測再次下修全球經濟成長至3.2%,2023年經濟成長預測為2.9%;HIS Markit 於7月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為2.7%,2023年降至2.6%,另經濟學人(EIU)則預估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依序為2.8%、2.5%。

 

若再檢視明年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測,可發現前三大經濟體僅中國大陸2023年的表現優於2022年,預估2023年其經濟成長區間將在4.6%至5.5%,然而亦是因2022年的封控清零政策,嚴重影響經濟表現所導致,其他先進經濟體經濟成長預測則未超過2%。IMF預估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僅1%,日本為1.7%,歐元區1.2%,僅中國大陸2023年經濟預測為4.6%;另HIS Markit預估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為1.3%,日本為1.7%,歐元區為1.2%,僅中國大陸2023年經濟成長預估為5.2%,高於2022年的4%;經濟學人(EIU)於7月預測亦顯示,2023年美國、日本、歐元區經濟成長依序為1.3%、1.1%、1.6%,僅中國大陸為5.5%。

 

事實上,彙整各預測機構的看法,可以看出全球已有強壓在前的灰犀牛映入眼簾,俄烏戰爭仍未消止,其所引發的糧食、能源等原物料價格上揚,推升全球通膨高漲。2022年6月美國及歐元區CPI上漲高達9.1%、8.6%,在高通膨的影響下,遂而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表現。

 

全球信評機構惠譽在近日報告中便表示俄烏戰爭期間全球通膨壓力繼續加劇,使得對經濟前景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大。為應對日益高漲的通膨,美國聯準會(FED)及歐洲央行(ECB)均採取升息應對,美國7月CPI成長率已降至8.5%,歐元區8月CPI成長率再創9.1%歷史新高。倘若俄烏戰爭持續至冬季,歐元區天然氣供應緊繃將影響到民生及工業用電,若再加上美元持續升值引發歐債危機蠢蠢欲動,勢將影響歐元區經濟表現及政治穩定,並成為歐盟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

 

各先進經濟體經濟成長力道未上揚便疲軟的趨勢,反應在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逐步下滑,2022年7月JP Morgan全球綜合PMI為50.8,已較6月下降2.7個百分點,主因便是先進國家製造業PMI紛紛下滑所致,8月進一步跌至49.3榮枯線以下,體現先進經濟體因需求下降進而使產出下滑的警訊,無論是從8月新訂單減少或是就業成長放緩,均顯示出全球產能過剩的機率愈來愈高。目前新興國家製造業PMI雖然仍可支撐全球表現,但若先進經濟體經濟成長再進一步趨緩,將間接影響新興國家製造業PMI的表現。

 

臺灣今年8月出口成長創25個月以來新低、成長2%,而8月台灣製造業PMI指數續跌至47.2榮枯線以下,其中新增訂單、生產及人力僱用均轉為緊縮,亦與全球PMI走勢一致。另在景氣領先指標的組成細項中,除了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仍成長之外,其他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外銷訂單動向指數、股價指數、實質貨幣總計數 M1B、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等六項指標均呈現下滑走勢。

 

在當前各大經濟體均無力支撐全球後疫情時代的亮眼表現,以及當下產能出現過剩的疑慮,以外貿為主要經濟成長力道的臺灣,必須提早強化經濟韌性,面對全球經濟變局,因而如何提振內需,恐為穩定經濟成長之道,亦為後疫情時代必須正視的問題。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