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2.09.27 能源商業
城市治理在淨零排放議題中的角色/張四立
分享至: 
2022.09.27 能源商業
城市治理在淨零排放議題中的角色/張四立
分享至: 
作者:張四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系教授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源自於都市地區的占比,逐漸增加,根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2020年全球居住於城市的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5%(約42億人),增至63%(約49億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亦由2015年的25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為290億公噸,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7-72%。

 

預估至2050年,全球將有超過68%的人口居住於都市地區,導致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且由於建築物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壽命較長,城市地區的土地使用型態和建築環境的空間規劃,街道網絡的布局,都將民眾的生活型態及對微氣候變化的影響鎖定於其中,短期不易逆轉或改變,因此都市在减緩氣候變化方面,亦扮演關鍵的角色。

 

 

城市各具其經濟産業、生態環境及人文歷史特性,此一特性,創造了個別城市的差異性,然而城市的社會-經濟活動,亦具高度的空間聚集特性,有助其解析並辨識個別的社會、空間和經濟發展特色,並爲企業與市民創造減碳的多元的節能減碳機會與效益,換言之,城市潛藏許多近零碳轉型的機會,等待各方發掘。這些特性,包括 :

(1)規模經濟創造能資源使用強度的增加,使城市具有更大的潛力建置並發展公共運輸、區域水、電、瓦斯、資通訊等基礎設施網絡系統,並提供多元的數位轉型機會

(2)城市的預算規模相對較大,為創新商業模式和融資模式提供多元的機會與來源

(3)都市居民的富裕程度,影響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

(4)都市的快速及不均衡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社會空間的隔離形式與貧富差距,留有巨大的社會及空間轉型機會

(5)具備高度自治權力的城市,擁有更多自主的決策權,可用於倡議及推動淨零、脫碳及數位化能源轉型

(6)都市的成熟度及發展度,在都市重建、優化既有基礎設施、整合淨零解決方案及新建築發展計劃上,擁有不同的機會。

此外,包括都市型態、地理與氣候特性、及實體與虛擬網絡的連通程度等特性,亦決定在地的再生能源潛力、供需網絡的布建與發展模式、和可利用性。

 

都市的淨零排放目標的達成,主要仰賴的策略方向,包括能資源效率提升、再生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及負碳技術的開發利用。例如實務面將取自生物質氣態甲烷的再生天然氣,藉由升值過程,將品質提升至與天然氣相當,並利用既有的天然氣輸送網絡,將氣體輸送至用戶端,以替代天然氣,即是透過城市產業共生及異業合作,轉廢為能,創造產業間互惠共生的關係,最終引導城市的工業系統朝向零廢棄、零排放方向發展。

 

至於碳捕捉資源化之技術應用與發展,國內亦有石化廠將其生產過程中產生之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作為下游廠商生產醋酸及液態二氧化碳的原料案例,每年可創造可觀的碳捕捉量與產業產值,亦是實務面兼具經濟及技術可行性的作法。

 

未來透過技術進步及市場化商業模式的開發應用,所形成的多元技術與產品組合,將有助城市淨零潛力的發掘及產品技術與市場的日趨成熟,進一步加速國家及城市淨零目標的實現。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