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年疫情後世界經濟趨勢觀察/劉孟俊
分享至: 
2023年疫情後世界經濟趨勢觀察/劉孟俊
分享至: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中國大陸於2022年底戲劇性轉變其防疫政策,由嚴格的清零措施轉向與疫情共存。然而全球經濟成長仍未能擺脫疫情後衰退陰影,國際預測機構多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明顯較上年走緩,甚至出現「滾動式衰退(rolling recession)」的現象,即各經濟體此起彼落接連發生衰退情況。

 

 

疫情過後,造成全球經濟成長低迷的主要原因,很大因素受到主要國家央行為遏止通膨而啟動的升息循環所影響。例如美國、歐元區等均已在上(2022)年陸續升息,且多數國家截至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然居高不下,加上今年1月美國就業數據優於預期,歐盟亦公布2022年GDP成長超越美、中兩國,美歐經濟表現雙雙超乎預期,這也意味著先進國家本次升息循環將可能維持更長一段時間。

 

然而,觀察當前主要國家經濟復甦過程,也出現結構性差異問題。例如各國在就業與所得表現尚佳,此有助於內需穩定,但外需卻相對疲弱,全球貿易市場則正面臨挑戰。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與IMF等國際機構均預估:2023年世界貿易量成長明顯放緩,除受全球經濟成長疲弱影響外,「去全球化」趨勢也正在改變國際貿易格局。包括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與烏俄戰爭等地緣政治事件衝擊,助推全球產業分工網絡的再重構,影響所及,晶片與能源成為各國兵家必爭領域,以國安思維重整本國製造產能已成共識,也從而建構出更多元的國際產業聚落樣態。

 

與此同時,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兩個「修正」與兩個「轉型」。第一,本次升息循環,有著對應過去長期量化寬鬆政策的修正,促使金融環境回歸正常化。尤其2008年金融危機及2020年疫情衝擊,以美國為首的諸多國家央行膨脹其資產負債表,紛紛向市場挹注大量流動性以紓困經濟,也導致利率長期處於低點,催化全球資產泡沫且加大風險與不確定性。但此波升息修正,卻又造成各國在疫情後馬上面對債務攀升的「大債時代」來臨,意味著各國政府須在利率攀升環境中修補財政缺口,成為各國政策的重大挑戰。

 

其次,就業表現強勁,反應的是疫情過後勞動市場的修正。疫情爆發期間,許多勞工轉為兼職,甚至提前退出勞動市場。但若僅觀察就業人數及失業率數據的變化,恐無法辨識就業結構如正兼職的差異。另有部分人群提前退出職場而使得勞參率降低,也成為失業率「降低」的實質意涵。

 

最後,需關注疫情過後經濟復甦過程,高度聚焦於「綠色」與「數位」二大轉型。前者主要為因應氣候變遷風險,各國積極投入發展綠能與循環經濟,當前主要挑戰在於各國如何在財政受限下,將綠色通膨轉為綠色商機,進而成功走向永續之路。而在數位轉型方面,如ChatGPT等人工智慧應用技術正以極快速度發展,伴隨硬體科技的成熟,相關產業的創新應用正醞釀嶄新商機,將形成疫情後助推經濟復甦的重要動能。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