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04.04 國際貿易商業
美國經濟波動對全球及臺灣之影響/譚瑾瑜
分享至: 
2023.04.04 國際貿易商業
美國經濟波動對全球及臺灣之影響/譚瑾瑜
分享至: 
作者: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各預測機構均預估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低於2022年,世界銀行曾以「成長急遽放緩的第二年」為題,認為2023年將延續低度成長,現加以3月矽谷銀行(SVB)倒閉及瑞士信貸接管等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所引發之隱憂,歐美升息之後續效應受到關注。其中彭博經濟學家3月最新調查結果即顯示,美國經濟未來一年陷入衰退的機率達六成五,比2月調查的六成高,主因便是聯準會(Fed)升息及矽谷銀行(SVB)等銀行倒閉事件導致授信緊縮機率升高所致。當前臺灣與各國皆處於國際經濟及金融市場訊息雜沓之際,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趨勢須加以關注,其中又以美國為甚。

 

此次美國帶動歐美升息趨勢,在發生銀行倒閉事件後仍升息一碼,今(2023)年3月23日聯邦基金利率已升息至4.9%,為2007 年以來最高水準,彭博經濟學家目前預估Fed將在5月再升息1碼後停止升息。若5月後停止升息為真,美國民眾及業者雖仍需面臨貸款成本上升及銀行放貸愈趨保守的壓力,國際金融市場亦須調整對美國金融市場投資策略,然而升息暫緩無非是提供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定心丸,對穩定美國金融市場亦有助益。

 

在銀行倒閉事件後,美國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於3月底公布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微幅上升至104.2,目前現況指數(Present Situation Index)則從2月的152.8 降至 151.1,表示雖較上月不看好當前商業和勞動力市場,然仍高於基準值,另預期指數(Expectations Index)則升至73,預期指數低表示對未來經濟並不看好;另美國密西根大學同期間公布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2,為4個月以來首降,不但低於市場預期,亦較2月的67明顯回落,然而可喜的是,消費者對於短期通膨預期降至3.6%,創2021年以來新低。

 

事實上,美國3月底所公布的2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僅成長5%,較上月微增0.3%,不但低於市場預期,亦創2021年9月以來新低紀錄;若再加上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趨緩、失業率略升至3.6%及工資成長減速等訊息,再次印證美國通膨攀升須持續升息的必要性有機會逐漸消弭。

 

全球貨幣基金(IMF)及世界銀行(WB)在今年初分別預估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為1.4%、0.5%,與美國國會辦公室及聯準會(FED)的預期並無二致,然美國低度成長有利於經濟軟著陸及降低通膨,卻不可避免地將透過美國消費疲軟影響至全球貿易表現。世界貿易組織(WTO)預估2023年全球貿易成長僅1%,遠低於2022年的3.5%,而歐美貿易動能下降將連帶影響亞洲貿易表現,WTO預估北美及歐洲2023年貿易依序成長1.4%、0.8%,亞洲則為1.1%。2023年全球貿易成長低於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之現象,再次顯示全球貿易動能趨緩,全球經濟成長動能引擎熄火的事實。

 

美國為臺灣第三大出口地區,近年來臺灣對美國出口持續成長,2022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達751億美元,成長14.3%,為近18年新高,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電機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運輸工具中的汽車零附件等,2023年前2月臺灣對美國出口比重達16.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自2022年11月以來開始受到美國經濟疲軟之衝擊而出現負成長,其中以基本金屬及其製品、運輸工具、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玩具與運動用品等產品減幅較高,可看出美國耶誕旺季不旺及基礎設施需求不若以往的趨勢。

 

臺灣除了持續關注美國FED升息動向之外,瞭解美國經濟發展趨勢與政策方向,有助於掌握並拓展臺灣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等產品在美國市場之表現,同時亦可協助其他產業廠商,拓展美國及其他地區商機,分散全球及美國低度成長所帶來的風險。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