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05.02 水資源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環境的變化與對策/陳伸賢
分享至: 
2023.05.02 水資源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環境的變化與對策/陳伸賢
分享至: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伸賢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規模使用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及砍伐森林減少碳排的吸附作用,已造成全球氣溫暖化而導致氣候變遷,對於此種氣候變遷之衝擊所導致的極端氣候頻率與強度增加。

 

 

由於極端氣候影響,全球氣溫頻創新高,英國2022年7月首度出現攝氏40度氣溫,格陵蘭冰頂以往從不下雨只下雪,2022年8月下起了有氣象觀測以來的第一場雨,被稱為「冰川的眼淚」。專家預測2022年是地球過去十年來最熱的一年,卻很可能是未来最凉爽的一年。此外,2022年歐洲發生5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捷克易北河的飢餓石浮現。台灣於2020年遭逢50年來大旱,2022年初連雨都基隆都缺水,2023年台灣已經3年沒有颱風侵台,南部也超過600天無豪大雨,面臨嚴重旱象。嘉南灌區停灌第一期稻作,高雄、台南減量供水。

 

另一面則是水太多, 2022年巴基斯坦雨季驚人,受災災民3400萬人,近1600人罹難,全國1/3國土泡在洪水中,聯合國官員形容「像是吃了類固醇的雨季」。東澳洲2022年,一年內就經歷4次大洪水。西澳洲2023年1月發生百年一遇洪水,淹水面積有「三個英國」大。台灣亦無法避免受到影響,現在是不降則已,一降驚人,經常導致災情產生。

 

 

台灣每年降雨約有915億噸,但因地形坡陡流急,不易留住水,6成的水流到海裡,再扣除蒸發散量,只有約2成的水資源可以被利用,因此台灣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排名第18位的缺水國家。此外,降雨不均,北部降雨的豐枯比約為6:4,南部降雨的豐枯比則約為9:1。臺灣雨量最多的區域如基隆北海岸其年雨量可超過4000mm,而西部沿岸其年雨量則僅約1200mm,因此,台灣在降雨的空間及時間上都不均衡,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關於台灣水資源問題的對策,首先必須想辦法留住水,把致災的水變成有用的水資源,將水資源盡可能留在集水區、引至水庫、補注地下水等。其次,區域水資源調度,互通有無,對於不下雨的狀況也須有解決的對策,開發不受天候影響的水資源,例如海淡水及再生水的開發,其中海淡水的開發更是隨著科技進步及大規模設置,其成本已有顯著降低。再生水則是將汙水再處理後重複利用,兩者均為不受天候影響的珍貴水資源。節約用水也是有效而重要的對策,但目前台灣的水價是世界倒數第三名,不利節約用水及水利產業的發展。

 

 

整體而言,台灣水資源受地形及氣候因素影響,有嚴重不均的問題,目前更面臨氣候變遷之衝擊,原本水資源時間、空間分佈不均及留不住水的問題會愈加嚴峻,因此,台灣需積極針對水環境面臨的問題研提對策,例如留住水的詳細對策、開發不受天候影響的新興水源、節約用水的具體措施等,持續積極發展及實施,方能面對未來更為嚴峻的挑戰。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