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研究院於10月初舉辦「虛擬電廠發展趨勢與應用案例研討會」,聚焦於大型電廠不易興建,當前台灣允宜積極發展新興的虛擬電廠生態系。此一價值主張,與筆者2014年首度鼓吹虛擬電廠發展的重要性(註一),以及隨後一系列有關於此課題之評論(註二)。尤其,筆者最近在《經新聞》接連發表三篇文章提出的訴求(註三),前後呼應,頗為一致。
虛擬電廠在當前能源轉型趨勢下,確實對強韌電網/穩定供電,越顯重要。其背後原因,在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間歇性,使得傳統電力系統以火力與水力電廠為主的「發電追隨負載」電力調度模式,逐漸轉移為藉由需量反應/儲能系統/分散式電源(含電動車)之整合運作,以達成「負載追隨發電」的虛擬電廠數位創新營運模式,已在先進國家蔚為風潮;亦即,將需求面可調控的非敏感負載(non-critical load)搭配分散式電源,可亦步亦趨藕合間歇性再生能源的高低起伏,平衡整體系統電壓與頻率。這種需求與供給的「即時同步」雙人舞,正如同跳探戈的節奏掌握,是確保電網韌性與供電穩定的關鍵。
易言之,表面上原本是一個痛點的間歇性再生能源,因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與落地,反而使得電力市場上原本彼此不相干的眾多利害關係人,能透過平台經濟(如:2021年7月1日正式在台電公司掛牌的「電力交易中心」,以及2023年10月13日經濟部召開記者會宣布預計10月25日於標檢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綠電媒合平台」公開競標的台電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共創商機、體現整體社會共好共贏的價值——淨零+數位。其中,虛擬電廠即扮演關鍵性角色。
由於虛擬電廠主要依賴通訊科技之應用,鏈結各方利害關係人共創具有彈性與韌性的「另類電業」營運模式,對於台灣本土產業而言是一展身手、數位轉型與升級的大好時機。如何掌握這一波淨零排放浪潮下,發揮台灣廠商資通訊產業強項,先在島內練兵壯大,再進軍全世界,是關心台灣次世代產業發展者應予正視的課題。
本質上,台灣虛擬電廠的發展與先進國家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外電力市場早已多元化,虛擬電廠亦達其經濟規模,包括:德國Next Kraftwerke 跨國總容量高逾10GW 、義大利EnelX則為9.3GW、美國AutoGrid 亦有7GW。而台灣目前整體虛擬電廠量能實微不足道,未達1GW!主因是兩大油電國營事業市場獨寡佔,長期以來皆是一條龍模式形成獨大體系,著重巨型集中式案場,缺乏多樣化生態系。
從能源轉型戰略視角,既然建構虛擬電廠生態系有助於極大化永續綠能佈建與強化電網韌性,國營事業又肩付政策任務,台電與台灣中油理當無可推諉,要肩負最大責任。除了以身作則,加速其組織內部的能源配比結構調整之外,更重要的是改變其本位主義,以具體行動及措施,向外界廣納來自民間各行各業及住宅部門的分散式電源/虛擬電廠/智慧微電網之生態系統,共創台灣整體油電產業更高的ESG淨零市場價值。這不僅關乎台灣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更能進一步落實生活轉型與整體社會轉型。
舉例而言:如何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遊戲規則,避免台電公司扮演球員兼裁判的角色衝突,以加速「電力交易平台」當前每日採購輔助服務之虛擬電廠量能,甚至如先進國家的制度,及早開放虛擬電廠跨足主流的電能批發市場,提升虛擬電廠服務台灣整體供電市場百分比,才能符合其該有的比例原則?
又如:怎樣促使台灣中油公司從六百多個自營加油站中,篩選出台灣北中南東各一個示範場域,透過公私部門的協同合作,落實「數位+綠能」雙軸轉型(twin transformation),成為社區型虛擬電廠的典範,甚至形成智慧微電網,確保附近居民的供電可靠度,翻轉「鄰避設施」的負面形象而成為真正的「好厝邊」?
以當前科技應用的程度及其營運模式言之,這些問題之克服並非難事,重點在於國營事業組織文化的變革及執政者的戰略與執行力。
上述發展虛擬電廠生態系的積極作為,除可提升台灣整體能源油電系統之運作彈性/韌性及其充裕程度之外,亦有助於促進兩大國營油電事業之淨零永續與數位轉型。同時,對於許多民間組織投入虛擬電廠發展的業者而言,更是壯大成長的最佳商機,可謂公私夥伴與整體社會「多贏」。
事實上,從國際視野來看,在虛擬電廠「開放性」生態系營運模式下,早已截然不同於台灣油電國營事業「封閉性」供應鏈營運模式之情況,亟需各方利害關係人進行跨界跨域的對話溝通、理性交流、凝聚共識,才能針對當前台灣虛擬電廠發展的各種問題,提出有效改革方案。
台灣2050淨零轉型過程中,隨著再生能源在整體電力市場占比快速增加,虛擬電廠的角色功能誠日益重要。而虛擬電廠之健全發展,實有賴政府前瞻的政策引導與監管機制、獨立公正的「電力交易平台」、產業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普及應用、以及學術研發的創新創業,方有可期。
究竟應如何有效能且有效率地薈聚「產政學研社」各界菁英共同努力,促使獨寡佔的油電國營事業及眾多分散性的民營企業,藉由公私夥伴合作關係,共創台灣虛擬電廠數位營運模式,進而出口打國際盃,攻佔全球市場,發揮台灣資通訊科技強國的軟硬整合實力,是國家能源戰略制定者不可忽視的淨零轉型關鍵課題。
[註一]參見:許志義(2014),「核四之後,虛擬電廠的角色與定位」,《華人遠見菁英論壇》,2014/5/16。
[註二]許志義(2020),「台灣虛擬電廠發展之價值與策略」,專題演講,虛擬電廠發展運作模式與國外案例分享研討會,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主辦,2020年10月19日;許志義(2021),「讓『另類電業』落實穩定供電」,《遠見華人菁英論壇》,2021/7/2。
[註三]參見:許志義(2023),「以虛擬電廠實踐施政三大韌性」,《經新聞》 「名家論」專欄,2023年2月14日;許志義、黃俊凱(2023),「推動分散式電源法制革新,達成2050淨零」,《經新聞》 「名家論」專欄,2023年3月17日;許志義(2023),「從配電系統操作者談分散式電源發展」,《經新聞》 「名家論」專欄,2023年7月4日。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