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4.06.18 能源
台灣目前有缺電問題嗎?/廖惠珠
分享至: 
2024.06.18 能源
台灣目前有缺電問題嗎?/廖惠珠
分享至: 
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經濟學的短缺(shortage)是指,一個市場價格所對應「需求大於供給」現象。自由市場機制,讓價格隨市場供需差距來調整,當需求大於供給,價格就上升,於是乎短缺問題就消失了。

 

 

 

先進諸國較少出現電力短缺現象,其電業自由化政策的功勞甚大。只要電力供需差距不太大,在自由市場運作下,就無缺電問題。

 

 

 

目前台灣電力市場並未全面自由化。台電推出的電力交易平台,雖然僅有輔助服務市場,但已大大提升電力調度靈活度。403大地震時,就充分發揮功效,除各式及時救援電力外,也善用民間大量的儲能系統(該日中央社報導電池儲能放電約80萬瓩),及時買進所需電力,補足遭受地震破壞而無法運轉機組的供電量,化解大地震帶來的暫時性缺電問題。

 

 

相較於經濟學的缺電定義,部分民眾認為,只要有停斷電就是缺電。其實,電力穩定供應是一門大學問,就算是先進諸國,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保證一定不會停斷電。替而代之的是,在成本效益考量下,盡可能降低停斷電機率。

 

 

 

為了確保發、輸、配與售電各項環節所有設施的正常運轉,電力事業除訂定備用與備轉容量等措施,以隨時補足供電缺額外,也積極訂定一些指標,如每年每戶停電時間(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 SAIDI)與每年每戶停電次數(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Frequency Index, SAIFI)以檢視供電品質。先進諸國衡量其電力供應可靠度時,往往直接檢視此2數據。因為即使電力產量充足,但傳輸與配送系統不足,也就無法將電力傳送到每個用戶。最近桃園地區多次停斷電,主因就是該地區配電設備趕不上電力需求成長,一些老舊地下電纜已無法因應許多新社區更多的電力需求。

 

 

 

雖先進諸國努力提升供電品質,但計畫常趕不上變化。近年極端氣候頻頻衝擊電力的穩定供應。太熱會增加冷氣用電需求、海水溫度太高也不易調節發電機組溫度,而降低發電效率。至於乾旱造成抽蓄式水力發電無水可用,則大大折損救援成效。因應氣候變遷所推展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雖因零碳排放有利減緩氣候衝擊,但其發電時間點與數量都不易預測,皆屬不可調度電力。台電須採取多個配套方案(如儲能、智慧電網、需量反應、快速啟動燃氣機組等各種措施),隨時搭配光電與風電的忽有忽無,方可維持穩定的電力供應。

 

 

 

新時代新方法,今日的電力事業已相當繁複。整體而言,目前在電力交易平台的協助下,只要沒有太大型的衝擊,應該不缺電。不過,展望未來,若電力交易平台無足夠誘因,留下目前平台上的賣家(403的儲能業者)或擴充更多潛在賣家(如可參與需量競價的業者),則不僅可能面臨高電價,還可能買不到電,而出現缺電問題。另外,長期只要台灣大力發展AI,半導體工廠等吃電怪獸,就必然會缺電。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