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4.06.25 水資源
海水淡化:要解渴還是要節省? /黃志彬
分享至: 
2024.06.25 水資源
海水淡化:要解渴還是要節省? /黃志彬
分享至: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黃志彬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某家電視媒體提出約訪,希望我能談談海水淡化的利與弊。首先掠過我腦海的是:

 

  • 海水淡化廠的建設和操作相當耗能,不但營運成本高,而且增加碳排放
  • 海水淡化過程中會產生高鹽度的排水,這可能對海洋生態造成傷害
  • 濃排水的處理需要持續配合有效且嚴格的控管,才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那為什麼台灣還要考慮積極興建海水淡化廠呢?這就要借鑒新加坡經驗,才能讓我們更深刻了解海水淡化廠作為重要水資源之一,在確保安定供給用水上存在的必要性。

 

眾所皆知,新加坡與鄰國馬來西亞之間的供水協定將持續到2061年,也因此新加坡政府持續建構多元化水資源,以確保在供水協定到期前國內供水的可靠性與自主性。

 

新加坡的「新生水」(NEWater)是一種經過高度凈化的再生水,主要用於工業用途和補充飲用水源。雖然NEWater廠的原水為都市污水處理廠的出流水,但它經過了先進的微過濾、逆滲透膜和紫外線消毒等技術將再生水淨化,以獲得高品質的純淨水。新加坡政府對於NEWater成為主力水資源之一寄予厚望,計畫在2060年前,NEWater能占到新加坡55%的供水來源。也因此為了擺脫「污水再生水」、「回收水」的刻板印象,提高民眾對於NEWater的接受程度,特別選擇了「NEWater」這個名稱,用以傳達純淨和高品質水的形象,並且進行了大量的公共教育和宣傳活動,強調NEWater的安全性與其對維護國家水資源安全性的重要性,試圖改變民眾對再生水的看法。然而,大部分新加坡民眾對飲用經過處理的污水感到恐懼與不安。也因此,雖然新加坡號稱NEWater現階段可以供應新加坡三到四成的用水,但實際上這些再生水平均只有1%能進入家戶,其他絕大部分則是專管提供工業生產所用。

 

 

2024年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2)排名第三的新加坡在人均水資源卻排名全球倒數第二,所以新加坡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水資源策略,包括從馬來西亞購水、收集雨水、NEWater以及海水淡化。其中海水淡化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供水來源。雖然同樣存在開頭我所提及這些對於環境與經濟的挑戰,但面積僅728平方公里相當於2.6個台北大的新加坡已然興建了5座海水淡化廠,只因為NEWater要進入家庭水龍頭之路還很漫長。

 

 

在台灣,相對於再生水行業發展蓬勃,技術也較本土化,台灣海水淡化逆滲透機組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國際大廠手中,而前處理設施的設置則停留在台灣離島小廠的技術及經驗,這使得台灣在投入海淡廠興建時,需要考慮國際資源配合等更多的面向。但借鑒新加坡的例子,為確保今後能提供半導體等先進產業所需的大量純水,並強化枯旱期間民生供水的韌性,改善整體社會經濟水資源管理效率,台灣勢必得超越利弊論衡,盡早投入本土化海淡逆滲透機組及前處理單元之必要開發及建設,扶植國內業者提升台灣在興建海淡廠之總體優勢,以期達成台灣水資源安定永續供給之目標。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