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4.09.03 商業經濟統計
破除「雙元經濟」提振服務業轉型升級/許添財
分享至: 
2024.09.03 商業經濟統計
破除「雙元經濟」提振服務業轉型升級/許添財
分享至: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我國今(2024)年第一季服務業就業人數逼近700萬人,占總就業比重升至60.23%,喜見服務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比較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發展趨勢,發現2001年到2022年間,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比率增加了4.06%,但生產毛額占GDP卻降了8.43%;同期間,製造業的生產毛額占GDP上升了10.65%,但就業人數占比卻降了1.28%。此兩部門生產力一高一低差距持續惡化的長期趨勢,彰顯了我國「雙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也是低薪化難解的肇因。

 

 

其實,早在2009年7月行政院會議通過的「服務業發展方案」裡,經建會就做了2000年到2008年期間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比較,證實工業產值增加速度比服務業快,但就業人數增加速度反而慢的趨勢,並提出一系列的發展策略與措施。但歷經14年後,此趨勢並未見改變。

 

 

目前正力圖服務業的再升級轉型,尤其寄望AI帶來生產力革命的新契機。將來成果還是要看「雙元經濟」(Dual Economy)結構的破除與否。特不揣淺陋,提出幾點不同的新經濟與思維供參。

 

 

  1. 生產力構成因素可簡化為:生產力=科技力×勞動力×領導力。由於服務業生產與經營之具體表現是服務勞動者對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的直接服務,其勞動積極性在服務業比在製造業更具意義。科技力對不同產業同等重要,但服務企業的領導者對組織內部關係或制度的治理與決策,就得特別注重對其勞動者,尤其人才的積極性激勵。
  2. 從產出來講,製造業產出有形產品,而服務業產出無形產品。但隨著產業發展與進步,尤其網路科技與社群媒體發達的數位經濟裡,已有「製造即服務」(MaaS)的商業模式,「客戶導向的製造」(C2M)的數位轉型,藉以提高附加價值與客戶信任度,產品標準化被差異化所取代,製造與服務加速整合。「軟體即服務」(SaaS)與「客戶導向的服務」(C2S),使消費者開始從「性價比」(CP值)優勢比較,轉向個人體驗與互動的友善、愉悅感受強度。
  3. 生產成本結構決定最適「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與利潤極大化,專業化與分工能提高生產效率,但都是假設「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為零。但交易者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與信息不完全,將形成交易成本的產生與變動,包括市場交易成本、企業內部的「經理交易成本」以及透過集體行動來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的「政治交易成本」。唯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與利益關係人四方面的充分溝通互動與合作,降低相互之間的交易成本與受眾的「消費者交易成本」,才能使市場與經濟效率不斷提高。
  4. 「AI轉型」可驅動各行各業的價值革命,但「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的發生,就需系統分散化再廣連結。跨業、跨域、跨境的「平台經濟」可助中小微與新創企業實現「需求方規模經濟」,共同的「臺灣」品牌變成重要且可行。

 

結語:我國傳統服務業長期在代工貿易經濟體系裡,從支援性產業淪為邊陲產業。但新經濟與新思維的創新價值運作,可讓擠身世界先進之林的製造與新興的高端服務,雙方獨立自主,又相互依存,共融共榮。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