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電動車及智慧駕駛專業展,第2屆「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今(12)日至15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展開,經濟部技術處「台灣移動研發聯盟(mTARC)主題館」也進駐,並展出18項車輛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科技專案成果。
技術處表示,展出的科專成果,已與六和機械、中華汽車、成運汽車、為昇科、光陽工業、台塑貨運在內等28間國內外廠商合作,並催生了3家新創公司,且陸續接獲國內外訂單,助產業進攻電動車與智慧車電市場。
技術處指出,根據研調機構資料顯示,因應全球淨零轉型,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產值較前一年成長63.6%,預計2037年電動車銷量將超越燃油車,全球產值上看2.1兆美元。技術處在2022年即推動了300件技術合作案,衍生產值超過百億元,未來4年規劃投入50億元科專資源,補助法人與業者在電動車與智慧車電領域的研發,協助產業布局國際供應鏈。
本次mTARC主題館展示的量產型智慧線控電動小型巴士,搭載了自主線控底盤與電芯,源自全台首輛MIT自駕小巴WinBus,其技術成果獲得六和機械肯定,挹注2億元推動新創「和緯車輛」,經過三年的技術合作與設計研發,正式推出量產的線控底盤與自主電芯的電動小巴,並可協助業者快速搭載智慧駕駛系統,預計明年切入國際市場。
此外,科專技術發展樹脂固態電池,除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肯定,工研院也於2022年以技術作價方式成立「愛國者綠能科技」推動固態電池產業化,目前已獲國內大廠投資7千萬元,年底可望募資達3億元,且正與中華汽車及國際車廠洽談合作,導入電動車實車驗證,預估可創造億元以上產值。
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新創的「科飛數位」,也以智慧化開發環境協助國內車廠打造具國際標準的作業系統,開發出台灣第一台整車控制器,合作業者包含成運汽車、美國Optimal集團及創奕能源,現已承接萬套訂單,稱霸國內電動巴士驅控器市場,今年募資金額將以1億元為目標,搶攻全球綠色載具市場。
工研院也將自主研發的高速公路自駕技術,導入35噸聯結車,於2022年與澳洲最大公路營運企業Transurban合作,並取得政府所核發自駕聯結車測試運行許可,成為澳洲首例高速公路自駕測試案,也是台灣第一個在開放道路自駕的國際輸出案例,展現MIT自駕實力走向世界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