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澄清
2023.07.31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先生提出政府應協助商圈打造特色及E化,經濟部今(31)日表示,自2020年開始,就透過輔導、競賽及補助方式協助商圈,從一般公務預算到特別預算合力,已經輔導152處商圈、5,000家次以上店家,輔導數占總商圈比例達49%以上,後續店家導入數位比例也超過3成,感謝柯主席關心已經在進行的工作,也希望民眾黨多多支持相關預算。
2023.07.31
媒體報導「大眾運輸冷氣不涼了?」一事,能源局表示,相關軌道運輸場站是在2013年時,即以大眾運輸場站的分類,列入室內平均溫度不低於26度的舒適節能規範,並不是新規定。而能源局今年5〜7月抽查高鐵與台鐵主要車站,發現多數車站溫度介於25-26度左右,但確實有部分車站溫度較高。能源局將就個案車站提供冷氣輔導,協助改善空調設定模式、空調節能設備的改善補助,以及場站空調如何安裝較為節能且舒適的建議。至於車廂內的冷氣溫度,能源管理法目前並無規範,再次也要澄清。
2023.07.27
日前坊間出現假藉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業局)為指導單位名義,於今年8月6日及8月12日辦理「美國徵收碳稅對企業衝擊如何解?」之收費ESG座談會,工業局表示。經查該活動未經濟部工業局授權或同意,已違反行政罰相關規定,特此澄清說明,工業局亦已嚴正要求該活動未經同意,不得任意將工業局列為指導單位,並下架活動訊息,本案同時並已函請公平交易委員會查辦。
2023.07.24
針對媒體報導台電工程在新竹縣湖口鄉私有地上堆置土方,颱風來襲可能影響安全,台電說明,報導所指土方堆置地點為其他土方清運業者所設置之暫置場,並非台電公司工程所屬土石方,也非台電所委託之清運業者,台電工程之土石方均依法辦理清運,所謂「堆置在私有地上」實屬誤解。台電今(24)日已前往湖口鄉公所說明澄清,該土方暫置場業者亦承諾完善後續清運及防護作業。
2023.07.24
針對民代與翡翠水庫管理局訴求108年及112年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排除翡翠水庫水力發電,影響再生能源發展及臺北市減碳成果等一事,經濟部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時,基於水庫及壩堤雖可蓄水及發電,但另涉及水土保持等環境生態議題,以現在社會條件來看,也可能影響河川上游大面積範圍的原有生態群分佈,容易造成較大規模的生態影響,因此才未列入獎勵對象,這也是目前新建水庫建設的困難所在,並不是不認定為綠電,也不只是未列入翡翠水庫,而是所有水庫發電都一樣。
2023.07.13
針對外界關切核電廠氣渦輪發電機的使用情況,台電表示,核電廠氣渦輪發電機也是機組調度一環,為確保可正常運轉會定期測試,測試也視調度需求彈性調整。媒體關注2016、2017年使用時數最高,仍應考慮近年最低備轉容量率1.64%,正是出現在2016年5月30日,由於2015年核四計畫封存,以及後續核一廠2號機跳機,加上火力電廠計畫核定及建廠過少,導致2016年、17年電力過於吃緊,也是氣渦輪發電機需調度使用的主因。一座電廠核定到建廠完成,短則6年,長則10年甚至更久,皆是長遠規劃,期盼外界勿以政治有色眼鏡來看待國家電力建設。
2023.07.11
有關媒體報導民眾對於雲林口湖鄉設置升壓站抗爭一事,經濟部指出,民眾對於電磁波影響鄰近淨水場水質的擔憂,事實上太陽光電所產生的電磁波屬於低頻電磁波,屬於非游離輻射,依據環保署網站介紹,並不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也不會產生溫度變化,不會在人體或生物體產生累積效應,當然也不會影響水質,相關的訴求希望能回歸科學證據體論。
2023.07.10
有關國民黨團對四接的批評,或是所謂不缺電卻要強行通過環評的指控,經濟部能源局指出,環評決議擇日再審,台電也始終希望多說明、多溝通,讓社會了解該案對基隆市民用電的重要性,並沒有要強行通過。
2023.07.10
有關部分媒體稱台南北門砍樹種光電一事,經濟部能源局表示,北門是進行漁電共生開發,也就是在魚塭上設置光電,砍樹種電的指控並非事實。此外,所謂光電板鋪設密度過高無法養魚的質疑,該處主要是作為「養水池」使用,也就是新水放入養殖池前的調節池,本就不是養魚的池子。
2023.07.06
針對今(6)日部分中南部環團關切協和更新計畫,以台電總裝置容量大於用電尖峰為由,反對協和計畫,對此台電再度澄清,協和計畫的重要性在於區域供電平衡,以全國電力供需來看是「見林不見樹」。涵蓋基隆及雙北東半部的北東電網,2025年供電缺口恐達470萬瓩,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希望關切協和計畫的各方,都能正視北東電網自有電源不足,過度仰賴外援的窘境。
2023.07.06
有關今(6)日國民黨召開記者會質疑台電啟動核電廠氣渦輪發電機是使用「核電」,台電回應表示,核電廠內的氣渦輪發電機以輕柴油(輕油)為燃料,並非核電。相關運轉資訊均公布於台電官方網站,可供外界檢視,無所謂使用「黑電」說法,也清楚標示為「輕油」。試問,若氣渦輪發電機放在核電廠裡面就是核電,難道核電廠內光電板發的電也算核電?如果這叫用核電,那侯市長為什麼還要主張重啟核電?
2023.07.03
針對昨(2)日新北市侯友宜市長表示「核一能再啟動就啟動」,台電表示,核一機組用過核廢料仍在爐心無法取出,但乾貯設施完成十年,13次送件都被新北卡關,甚至司法判決敗訴了,侯市長6月受訪仍要求水保重擬重送,卡乾貯又要重啟核一,自我矛盾令人費解。
2023.06.29
針對天下雜誌系列報導提到非核後會有缺電危機、高度依賴燃氣會有三大風險、再生能源設置面臨光電土地不足、離岸風電廠商不願投入等問題、以及應仿效日本讓核電延役等議題,經濟部今(29)日重申,政府已規劃好核電除役後的接續電力,以自主再生能源為主軸,搭配低碳天然氣,各項能源建設計畫及確保供電穩定的措施均持續推動中,另依據最新掌握之用電需求評估,政府有信心可確保供電穩定。
2023.06.21
針對昨(20)日媒體報導指出台電虧損係因外購綠電,台電表示,近年燃料價格飆漲衝擊全球電業營運,台電去年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3000億元,且燃料成本為台電公司成本項目之大宗,占售電成本五成以上,即使近期燃料價格有回跌趨勢,但較往年仍屬高檔;相較之下,外購綠電總量占比小,且執行再生能源躉購制度的平均每度購電成本並沒有大幅增加,僅因購電度數增加而總支出略增約160億元,因此國際燃料成本高漲才是虧損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