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澄清
Loading
謠言澄清
2023.06.29 謠言澄清
核電除役後的接續電力建設進行中 經濟部重申不會缺電
分享至: 
2023.06.29 謠言澄清
核電除役後的接續電力建設進行中 經濟部重申不會缺電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針對天下雜誌系列報導提到非核後會有缺電危機、高度依賴燃氣會有三大風險、再生能源設置面臨光電土地不足、離岸風電廠商不願投入等問題、以及應仿效日本讓核電延役等議題,經濟部今(29)日重申,政府已規劃好核電除役後的接續電力,以自主再生能源為主軸,搭配低碳天然氣,各項能源建設計畫及確保供電穩定的措施均持續推動中,另依據最新掌握之用電需求評估,政府有信心可確保供電穩定。

 

針對媒體報導引用梁啟源教授高估2025年用電需求而計算出夜間備用容量率0.4%部分,經濟部澄清,因為再生能源滲透率逐漸攀升,電力系統的調度模式也跟著調整,像水力發電及抽蓄水力機組的運轉模式及時間,都跟過去不同,此外機組歲檢修期程也有精進調整,這些精進的作法讓備用容量率與備轉容量率差異大幅縮小,所以已經不是梁啟源用過去備用容量率減5%等於備轉容量率的算法。

 

另外,有關負載預測的部分,梁啟源以經濟部去年推估2025年預測值直接加100萬瓩來推估需求的作法過於簡略,沒有考慮期間用電及經濟成長趨勢仍持續變化,經濟部最新預測已考慮去年用電大幅成長情形,同時考量最新的經濟情勢還有產業用電情況,重新檢討的結果仍低於梁啟源預估。

 

其次,在天然氣供應安全部分,媒體指稱台灣夏天只能撐一週並非事實,111年夏季(6、7、8月)每月存量平均皆11天;另外媒體稱韓國安全存量53天、日本36天也是誤導,其係指「儲槽容積」、「前一年度日平均進口量」之儲槽週轉天數,不是實際存量天數。

 

再者,政府明定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至少8天,與韓國規定9天相當;同時已規劃於北、中、南推動,擴建永安、台中接收站(中油),以及新建觀塘及洲際(中油)、協和及台中港(台電)等接收站及儲槽,可相互備援並滿足用氣需求。

 

另外,針對媒體提到的九崴燃氣電廠,目前已進入環保署環評審查程序,經濟部將本於依法行政原則予以妥處,並監督業者做好地方溝通工作,以有助當地供電穩定並與在地居民共存共榮。

 

至於四接爭議部分,基隆市民期待減空污與穩供電,協和計畫可滿足市民期望。LNG接收站設置方案經評估,既可保留電廠潛堤區珊瑚,透過模擬也已找出船隻可安全進出基隆港的情境及方法,不會影響基隆港運作。經濟部強調,穩定北北基用電,協和電廠是關鍵,協和計畫有其必要性,未來將與台電公司將持續向社會各界溝通說明,爭取支持。

 

此外,報導指出太陽光電設置密度較日韓高,衝擊土地原有使用部分,經濟部說明太陽光電目前已設置10.73GW,為達成2025年20GW目標,以屋頂空間、土地複合利用及不利農業使用土地為主要推動方向,如優先推動漁電共生、已整治汙染土地、國有非公用土地、風雨球場等,以減少土地利用衝擊。目前已規劃的20,905公頃漁電共生專區及2,162公頃不利農業經營區土地,加上今(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規定一定規模新建建築物屋頂須設置光電,可疏解光電設置須大量土地之問題。

 

另外報導提到離岸風電發展三大推力,經濟部說明,受到近年淨零碳排趨勢、全球離岸風電需求陡增,的確出現開發資源競合的情形,包含開發量能以及資金。政府已建立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提供本國授信保證,鼓勵在地銀行參與;並刻正研擬增強企業購電信評機制,以協助更多企業能購得離岸風電,活絡綠電交易市場;針對漁業補償議題,行政院也召開多次跨部會協調會議,明訂相關補償及回饋機制,並積極協助開發業者與漁會及漁民溝通,共存共榮。經濟部續透過政策協助、優化融資環境,使離岸風電得以永續經營,目前歐洲、美洲、亞太等各國,仍有新進業者持續投入臺灣離岸風電。

 

針對報導中提到日本決定重啟及延役核電,經濟部強調,各國政策考量不同,核能延役在台灣仍須面對核廢料處理、法規準備及民意、地方政府支持等挑戰,以核廢料來說,核一、二廠乾貯設施的使用及興建執照,仍得不到新北市政府的核准,燃料池滿了,核燃料棒拿不出來,也就沒有延役的可能。此外,目前所使用的核燃料同樣依賴進口,且屬於管制物料,仍舊會受國際環境變化而影響能源供應及價格,唯有發展自主再生能源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的能源安全。

 

另外,報導中提到核電具成本低的優勢,事實上核電成本在福島事件後因核安要求提高而逐漸上升,而且在這波俄烏戰爭導致的全球燃料價格上漲趨勢中,即使是美國、日本、英國、歐盟等核電大國也同樣深受影響,2020年~2022年各國電價漲幅,住宅8%~73%、工業26%~73%不等,皆遠高於臺灣,顯見是否使用核電與電價上漲並不一定相關。因此,核能並非減碳唯一選項,我國以發展自主再生能源為主推動淨零轉型,不但可提升能源自主、有助減碳,還可滿足國際供應鏈、RE100等對產業使用綠電的要求,同時創造綠色經濟與就業機會,與國際方向一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