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澄清
Loading
謠言澄清
2021.04.27

駁架空臺鹽公司董座說法 經濟部:僅是研擬簡化行政流程

針對媒體昨(26)日報導「台鹽急改人事業務授權,總經理說了算 新董座還沒上任就要被架空」,經濟部發布新聞稿鄭重澄清,既然派任吳容輝董事長,就是因為要借重其的治理能力和經驗,帶領臺鹽公司發展,絕無所謂架空新董事長情事。 經濟部國營會說明,媒體報導中所稱修改分層負責的權責劃分表一事,主要為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於代行臺鹽董事長期間,發現員工依公司規範退休、最基層員工的任用、參展、員工聯誼等普通行政作業公文流程,應依權責分層負責,卻都需經董事長核決,未充分授權。因此才指示該公司經理部門檢討公司原有的「權責劃分表」,並於上週將修正建議送該公司各部門表示意見,以依權責分工,簡化決策流程。 曾文生也指出,該案目前僅為研議階段,且日後即使定案,該權責劃分表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均必須提報董事會討論,尤其要尊重新任董事長的考量與規劃,不可能有架空董事長的情形。 經濟部並強調,行政院已核定由嘉義縣副縣長吳榮輝接任台鹽公司董事長,並預定於4/30該公司董事會完成推選程序。未來該公司權責劃分表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也將充分尊重新任吳董事長,由其考量公司發展,做最好的決定。

2021.04.06

貿協擬調整中國大陸據點 經濟部:尚在整體評估中

針對外貿協會擬調整中國大陸聯絡點一案,經濟部昨(5)日發布新聞澄清,該案目前尚在整體評估中,尚未定案。 至於媒體報導,傳在未徵詢陸委會並獲國安高層同意下,經濟部及外貿協會打算逕自裁撤在中國南京、武漢、廈門、南寧等4處聯絡點,引發陸委會強烈不滿及拒絕出席相關會議,經濟部亦強調報導內容並非事實。 經濟部說明,外貿協會為協助臺商拓銷中國大陸市場、尋找潛在商機,在中國大陸據點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青島、大連等6個代表處,以及廈門、南京、南寧、武漢等4個分屬不同代表處之聯絡點。貿協並配合政府政策,基於國家整體資源運用及駐外單位整體布局等考量,進行海外據點調整。 至於貿協擬調整中國大陸聯絡點案,目前還在整體評估中,還未定案,且經濟部與陸委會就本案溝通順暢,立場均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優先考量。 經濟部也強調,貿協為獨立財團法人,有關其海外據點的調整,將會諮詢產業意見,依據協助業者海外拓銷全球布局的需求,作完整之評估後調整,並將持續視臺商需求及市場競爭變化,檢討精進中國大陸各代表處之工作內容及成效。

2021.03.26

前立委稱介入事故遊覽車採購 工業局嚴正澄清

有關媒體報導前立委於臉書發文表示,近期遊覽車事故搞鬼的是「台南市綠委和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局嚴正澄清指出,該局無權也從未介入民間業者遊覽車採購作業。 工業局說明,本案事故車輛為108年產製遊覽車,該局過往並無對私人遊覽車進行相關審查及補助,更不會干涉民間業者的採購,也沒有配合任何立委進行關切,另外,遊覽車的相關安全要求及管理,均由主管機關交通部權責管理。 工業局進一步說明,本案事故現由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該會在3月25日提出的期中安全通告中說明本案事故有座椅脫離車身地板情事,而現行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僅測試乘客座椅本身結構強度及單一椅背可否吸收緩衝車輛碰撞之能量,有關實際座椅與車身固定方式無明確規範。此外,車輛安全檢測基準亦未涉工業局相關權責。

2021.03.17

水利署:耗水費規劃不影響民生用戶

經濟部水利署今(17)日針對耗水費徵收一事表示,目前耗水費的規劃僅針對用水超過一定水量的工業用水大戶開徵,與民生用水無關。 水利署說明,以2019年資料統計,每月用水量超過9萬度的戶數有256戶,1萬至9萬度則有1,561戶。針對用水大戶徵耗水費,是希望透過機制設計,讓用水大戶多負擔一些費用,來增加水資源再利用及提高省水的誘因。 水利署指出,2016年水利法修法時,耗水費就已經入法(水利法第84條之1),加上這段時間,全國都在抗旱大作戰,社會各界也更能體會水資源的珍貴。另外,經濟部規畫細部執行方案的原則,是以兼顧讓產業能夠真正節水,同時不影響國家的發展。由於國內產業樣態繁多,水利署已經召開60場說明會,仔細徵詢意見規劃。 水利署強調,民生水價目前並沒有調整的規劃。水利署與台水公司曾在內部盤點各種方案,不過,報導所謂「樂見水價合理化」、「水公司送案水利署願審查」等用語,僅是相關官員的評估與考量,並不是正式的政策立場。台水公司目前也沒有要提方案審查的打算。

2021.03.08

經濟部:不會恐嚇人民,也不樂見減煤努力走回頭路

針對媒體今(8)日報導,環團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認為日前王部長表示如藻礁公投8月成案,導致中油三接案生變,中火燃煤將增,以補用電缺口之說法,是以增煤恐嚇人民,經濟部強調,政府減碳方向皆維持一致,增加天然氣使用就是在減碳;為達成減煤的目的、並滿足用電需求,在再生能源優先使用的政策前提下,須提高燃氣發電;若天然氣供應不足,就只能提高燃煤發電,這只計算電力供給給大家看,絕非恐嚇人民。 經濟部表示,因為國內的投資力度持續加大,用電需求勢必增加,依現行能源轉型政策目標,經濟部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及低碳燃氣機組設置,定期滾動檢討電力供給需求變化情形。而在天然氣供應上,近年來為了確保燃氣機組氣源穩定,須擴增接收站及輸儲設備,並持續分散天然氣進口來源及提升安全存量。 經濟部指出,考量北部未來在核二廠及協和電廠皆屆齡除役下,一年將減少216億度電力供應,而大潭電廠新增加之7~9號機組預估年發電量約193億度,即為替代除役的機組。如果三接真的無法如期供氣,大潭7號機勉強可用台中接收站的氣源供氣,但是8、9號機組則無氣可供發電,還是會短少約137億度電,且在再生能源發電優先使用下,只能提高尚有餘裕的

2021.02.25

駁科學園區恐斷水 水利署: 忽略政府抗旱節水效果

針對媒體報導「台灣水情告急威脅晶片業! 媒體指出科學園區60天斷水」,水利署今(25)日發布新聞稿,指該報導屬錯誤訊息,水利署並表示。去年豐水期無颱風降雨,目前水庫蓄水率偏低係屬枯水期現象,但外界常以水庫蓄水率除以供水區域用水量來計算水庫供水日數,是過度簡化了水資源管理現況,也忽略了政府抗旱措施的節水效果。 水利署強調,水庫供水日數不能單用水庫存量來計算,除了水庫集水區每天入流量隨降雨會有變化外,透過區域供水調度、地下水支援及民生產業節水等方式,亦可延長水庫供水時程,例如竹科所在新竹地區緊急海淡機組每日產水1.3萬噸將於2月底前上場供水,加上由桃園支援新竹每日20萬噸以上,預估可進一步降低水庫出水量維持供水。 此外,因應枯旱,經濟部去年10月14日已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滾動召開工作會報研商抗旱對策,加強各項節水旱因應措施,並已於新竹、苗栗、臺中、嘉義及臺南地區實施減量供水橙燈。 水利署強調,氣候變遷降雨異常,政府已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若於持續無降雨情境下,將檢討加大力道實施進一步節水措施,並研擬配套作法降低對民生及產業用水衝擊。

前往第 頁 / 共36頁
2019.01.09

贈送5折加油券? 勿上當! 中油:未在任何社群及通訊軟體舉辦相關活動

近日有民眾接收到加入台灣中油LINE好友,或對「中油優惠」臉書及貼文按讚、將文章分享出去等即可獲得「中油自助加油5折券」等訊息,台灣中油今(8)日澄清,該帳號非台灣中油所設,提醒社會大眾別參加該活動,以免受騙上當。 台灣中油指出,最近網路及手機出現許多翻新的詐騙手法,去年即有不肖人士多次假借「慶祝母親節分享連結即贈500元加油券」、「中油為父親節加油」及「慶祝中油100周年慶」等名義,於LINE群組發出詐騙訊息,經中油檢舉並向社會大眾澄清已銷聲匿跡,近日有心人士再度利用春節將近的機會,稱民眾加入台灣中油LINE好友或對粉絲團按讚等即可領取「中油自助加油5折券」,藉此竊取個資或另有他圖。 對此類詐騙訊息,台灣中油再度澄清從未在手機通訊軟體設立官方帳號,所有行銷活動均以正式新聞稿或授權加油站現場公告為依據,民眾如遇類似蓄意詐騙行為或內容,可使用通訊軟體提供之功能提出檢舉,或向台灣中油查證,以避免更多不知情民眾受害。 此外,對於該行為人假藉台灣中油名義使用企業識別標誌及官網圖片,甚至盜用「台灣中油火炬」等商標欺瞞消費者之不法行徑,台灣中油已主動調查瞭解,將視情況

2018.12.26

發展風電絕非賣台 經部:各國成本結構不同,不應以單一價格比較

風傳媒日前報導「離岸風電推動賣台!大筆一揮民眾荷包少千億」,並舉例美國、越南等國離岸風電價格較低,政府加快流程導致民眾多花數千億元,經濟部昨(25)日澄清指出,該報導內容錯誤,並強調各國離岸風電價格受其再生能源推動制度、開發環境完整度、風場營運期程、開發商營運策略等因素影響,不應僅以單一價格直接比較。 經濟部並澄清,討論離岸風電與其他能源類別價差,應以未來可替代離岸風電之能源做為基礎,而非以目前平均電價成本,且媒體報導稱民眾為離岸風電多支付1.4兆元並未考量核廢料處置成本與核災風險成本等敘述,顯為誤導民眾之過度臆測。 經濟部並就報導所提美國及越南離岸風電價格較低部分說明指出,越南離岸風場有國際金援及政府提供額外獎勵措施;美國離岸風場則因提供租稅優惠及額外再生能源交易金額等降低成本作法,故收購價格可低於我國躉購價格。 經濟部也澄清,報導中提及離岸風電20年多花6,800億元、與核電相比多付1.4兆元,是以現在平均電價2.8元/度為基礎,來評估未來20年化石燃料價格,基於化石燃料之稀少性,未來價格估算恐有極大差異。而報載離岸風電價格4.5元/度則依法維持價格恆

2018.12.25

駁離岸風電每年多花420億元 經部澄清:可帶動投資9625億元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台大醫師王明鉅投書「請蔡總統再現髮夾彎 為全民省420億離岸風電稅」指稱「離岸風電每年多花420億的電費」等內容,經濟部昨(24)日澄清表示,該說法直接用其他政府預算的替代性批判離岸風電政策,有誤導民眾之虞,更忽視離岸風電可帶動9,625億元產業投資並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並有利於減排減空污等環境效益。 經濟部說明,該篇報導中所謂420億價差,是以5.8或5.1元/度與「目前」2.6元平均電價成本的價差進行評估,以此推斷未來20年將多支付8,400億元是過度臆測。 經濟部指出,離岸風電是安全的潔淨電力,外部成本低,若以其他能源替代,還須考慮其環境等外部成本;若是選擇核電替代,目前尚無法完全估算清楚的核廢料最終處置成本與國人面臨核災風險的社會成本也應該加計進來。 經濟部進一步指出,離岸風電5.5 GW推動目標,除可貢獻每年198億度潔淨電力及1,047萬噸減碳量,還可帶動9,625億元投資並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具有發展本土產業及提升能源自主等多元效益。政府將全力推動離岸風電,如期如質完成建置目標,創造綠色經濟產業價值,達成我國環境永續之願景。

2018.12.04

穩定供電重點在調節

近日網路有訊息批評政府政府不用核四,卻用不可控制的太陽能、風電取代...。事實上,能源重點在於調節,核電理論上雖然可24小時發電,但既有核一、核二廠皆面臨乾儲計畫受阻及核廢料處理問題,核四電廠也有核能安全方面之疑慮,反而無法確保穩定之發電能力;而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雖有間歇特性,也可搭配抽蓄水力、儲能設備及燃氣發電,來確保電力系統維持穩定。 台灣98%能源來自進口,各種發電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應追求最佳能源配比,台電至今持續提供火力、核能、水力與風力、太陽能等多元電力,確保電力穩定、安全與合理電價,並非採單一風力發電來替代傳統電廠。

2018.11.26

電動機車補助下月截止? 經濟部澄清:111年12月10日前都可申請

針對近日有媒體報導電動機車購買補助將於今(107)年12月10日截止,經濟部工業局澄清報導並非事實,並表示,依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補助有效期間自106年12月11日起至111年12月10日止,在此期間購買符合TES認可的電動機車都可以提出申請。 工業局指出,今年度民眾購置電動機車非常踴躍,因此今年下半年已向行政院額外爭取3億補助經費挹注,支持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並持續受理申請。 工業局也說,目前國內各車廠積極配合政府推動電動機車政策,除開發高性價比車款,並提出創新營運模式滿足消費者外,加上環保署及地方政府加碼,今年電動機車補助數量較106年4萬台大幅成長,預估將可達8萬台。 工業局表示,後續仍將持續投入資源,輔導車廠開發高性能電動機車,並鼓勵業者布建能源補充設施,以儘早落實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政策。

2018.11.16

雲林水井安裝水表 水利署:僅作地層下陷觀測研究用途

針對雲林縣民自救會在臉書刊載,雲林縣秀潭國小附近水井裝置水表是為收取水權規費。水利署今(16)日嚴正澄清,該水井裝設水表是國立成功大學接受委託辦理「107年度地層下陷防治專案服務計畫」為觀測抽水對地下水位之影響,並不是為了收取水權規費。 水利署強調,為照顧農民已於今(107)年10月18日發布修訂水權登記收費標準,搭配雲林縣政府編列預算補貼,凡配合雲林縣政府納管的農業水井即不需收取水權規費2,700元,請民眾安心。 水利署指出,為了解地下水抽水行為對不同深度地下水位之影響,提供地層下陷防治參考,因此委託成功大學於雲林縣土庫鎮秀潭國小附近12口水井,經所有權人同意後,在水井裝設水表,同時於秀潭國小設置1口65公尺深的地下水位觀測井,同步記錄水井抽水量與地下水位變化,藉由水文學理演算方法進一步建立地下水位對抽水量的關係。

2018.11.06

政府公投代表未反對停建深澳電廠 經部籲媒體勿扭曲報導

針對昨(5)日媒體「今日新聞」以「觀塘換深澳已醜一,電力政策再搖擺想醜到幾?」為題之報導,經濟部今日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政府在經過密集盤點與審慎評估下,已決定「停止興建深澳電廠」。特定媒體將政府公投代表方所提出之,不要贊成第8案公投『您是否同意確立「停止新建、擴建任何燃煤發電廠或發電機組(包括深澳電廠擴建)」之能源政策?』,刻意扭曲為「不支持停建深澳電廠」的論述,經濟部深表遺憾。 經濟部指出,針對第8案公投於11月5日進行的第二場次意見發表會,已全程錄影並公布於中選會網站中,而政府公投代表,工研院綠能所長胡耀祖在發表會中陳述的重點是,我國已於溫管法明訂2050年減碳50%之目標,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正朝向非核、減煤方向,與世界趨勢相同。政府未來10年內已無興建燃煤電廠之計畫,惟能源系統生命週期長,仍應保留未來電力系統之彈性,斷然廢除燃煤電廠恐造成能源轉型的問題。 胡耀祖在發表會中說明,政府已完成再生能源土地盤點、風場規劃及相關配套,重申政府20-30-50之能源轉型目標具體可行。能源政策可用數據為討論基礎,但不應落入單點式思考,斷然限制燃煤電廠,恐危及國家10-20年長

2018.11.05

強調能源政策討論應本於事實 經部籲媒體勿傳播錯誤資訊

「以核養綠」公投案第一場電視意見發表會於昨(4)日進行,針對中時電子報「公投辯論公然唬爛 廖彥朋踢爆經濟部次長不實言論」為題之報導,經濟部今(5)日發布新聞稿強調,公投辯論有正反方立場,政府推動政策本於事實依據,尊重公投提案者的價值判斷及推動理念,並希望媒體保持新聞專業及公平客觀報導,不應以「不實言論」、「唬爛」等尖酸且偏頗字眼煽動言論去誤導民眾。 昨日舉辦的「以核養綠」公投案意見發表會,正方由公投提案方代表廖彥朋擔任,反方則由行政院指派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代表陳述政府政策立場,雙方論述交鋒引起各界關注。 針對「以核養綠」公投提案方代表之相關論點,經濟部回應,去年815停電事故發生後,台電面對外界質疑即已對外說明,表示就算事故發生當下核一、核二電廠皆有發電,仍會因瞬間失去大潭電廠438.4萬瓩電能,發生系統頻率下降,保護設備自動低頻卸載的狀況。且815事故係肇因於人員維護設備的疏失,導致大潭電廠供氣瞬間中斷,而公投提案方代表將政府擴大天然氣發電政策,與815事故進行不當聯結,恐怕有誤導民眾之虞,實為不妥。 能源局並指出,既有核一、核二電廠機組係因各該電廠檢修中

前往第 頁 / 共27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lo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