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6.04.12
針對「經新聞」於2015年4月30日及同年7月14日刊載之「歐洲電網對德國電力系統的重要性」及「德國,是不是綠能大國?」二篇名家論專文之補充說明:
查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常務次長Rainer Baake於2014年12月11日發出新聞稿中,曾指出德國自2000年再生能源法(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EEG)通過開始,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增加144TWh,而核電發電量減少72TWh,再生能源確有降低德國國內化石燃料使用之效;另文中提及德國2009年至2013年間褐煤發電成長之事實,係因當時新興市場之排放權證進入歐盟交易系統後,天然氣發電減少,因而導致燃煤比例相對提高,特此提出資料補充。 原文中文翻譯如下: 德國的能源轉換過程,真的像是法蘭克‧德西許納(Frank Drieschner)在報紙上說的那樣,是一個骯髒的錯誤嗎? 讓我們從檢視一些事實開始。2000年的時候,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再生能源法修正草案(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ct),同一天政府批准了一個逐步停止核能運轉的時間表。從那時開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上升了144萬億瓦特/時 (TWh),而同時核能電廠產生的電量下降了72萬億瓦特/時。從那時開始,再生能源發電量快速增加,補足甚至遠遠超過了因逐步減產而下
2016.04.12
能源
more
2016.04.06
產政攜手共創新格局 / 詹文男
新政府即將在五月正式上台,相信大家都寄予高度的期待。尤其面臨出口不振,產業亟待轉型的當下,如何振衰起蔽,相信各界都在等著新政府如何出手。不過,雖然媒體報導新政府的幕僚已有許多的產業政策思考與作為等著開展,但個人認為,情勢要有所突破,除了政府的方向與措施外,產業本身的努力與配合,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亦即產業政策要發揮作用,不能單靠倚賴政府,企業也需攜手向上,產業轉型才能竟其功。而哪些是企業必須努力的呢? 開放心態 首先是應以開放心態迎向國際良性競爭。臺灣企業目前面臨的考驗,除要保持與日韓企業間的競爭優勢外;另一方面更是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經濟體崛起,而備感競爭壓力。事實上,臺灣企業在全球仍保有相當經營實力,有許多隱藏在臺灣各地的中堅企業,甚至許多採行利基策略的中小企業,但卻往往是國際大廠緊密的合作夥伴,其競爭實力放眼全球並不遜色。 因此,在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具備關鍵性技術與Know-how的臺灣企業應儲備信心,用開放的意識與心態面對國際化的挑戰。如強化自身組織成員的雙語、多語能力,培養良好的國際視野與經驗,甚至進一步吸收國際同業或異業的經營模式,截
2016.04.06
商業
more
2016.03.29
重視成長,更要重視分配 / 于國欽
我們多數時候只關心,台灣該不該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該不該儘速簽署兩岸貨貿、服貿協議,該不該成立類主權基金投資重點產業等等。然而,何以要這麼做?我們總不假思索的認為,這樣對經濟才有幫助。 「這樣對經濟才有幫助」這句話是很模糊的,到底是對誰有幫助?是對資本家有幫助、對中小企業有幫助、還是對勞工有幫助?是對傳產有幫助、對生技有幫助、還是對農業有幫助?經濟成長的果實最後是雨露均霑地分配到各階層,或者僅歸少數人享有?若自由貿易、GDP成長的果實至終無法讓多數人分享,這樣的成長是難以持久的。 何以說GDP分配不均會影響經濟成長?因為當家庭收入停滯,他們必然會節省開支,如此一來民間消費勢將走疲,而占GDP近六成的民間消費一旦走疲則經濟豈有不趨緩之理?遺憾的是,台灣近年的情況正是如此。 我們二十多年來藉由入會(WTO)談判、促產條例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及發展重點產業,期間確實創造了可觀的GDP,然而所創造的成長果實分配到哪兒?依主計總處估計,近二十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由50.3%降至43.9%,這意味著多數家庭所分享的成長果實逐年下滑,早已
2016.03.29
商業
more
more
2016.03.25
加強手機軟體規範,保障民眾權益 / 吳明機
台灣低頭族全球第一,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將近 200 分鐘。根據統計,2015 年第一季在全球遊戲 App 營收排行榜中,台灣高居全球第六;同時台灣更是亞洲地區 App 下載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以通訊軟體及遊戲軟體居高。 通訊 APP 消費權益保障 目前我國民眾上網推估超過 1,800 萬人,其中有 56.3% 上網的主要活動是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根據即時通訊軟體業者 Line 所發布資料顯示,在台灣有超過 1,700 萬人使用它所提供的服務。相較於其他消費活動,即時通訊軟體服務使用普及度更高;為能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即時通訊軟體發展出貼圖等加值服務商業模式,也衍生越來越多的消費糾紛。
2016.03.25
商業
more
more
2016.03.22
企業賺的是機會利潤,還是管理利潤? / 晉麗明
企業衝刺上半年業績的同時,經營者必須省思:企業賺的是機會利潤?還是管理利潤?這會影響組織要將資源,投資在什麼方向;同時,這樣的原則檢視,也有助企業發現經營風險。 機會利潤將會逐年遞減 許多新創事業,初期賺的是機會利潤,例如科技新產品、網路團購、社群網站、加盟連銷、共享商機等,都是切入了一個新技術或是與網路或通路結合的新商模,果然在市場上迅速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迴響;但接下來的場景,競爭對手一窩蜂的爭相投入,競合角力的結果,將市場大餅愈切愈細,許多業者不堪競爭,中箭落馬,或是市場重新洗牌,如軍閥般各據山頭,隨著短兵相接的競爭,成本將會不斷墊高,利潤也會愈來愈薄;這樣的情景,在PC、筆電、平板及手機等產品上顯現,而網路創意與相關商模,由於進入障礙低,也容易在機會利潤快速燃盡後,讓企業灰飛煙滅! 管理利潤才是競爭力的來源 機會利潤被競爭對手及市場鯨吞蠶食後,如果沒有適時轉向獲取管理利潤,那麼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網路商店、曾在街頭林立的涮涮鍋、甜甜圈、蛋塔、及各種型態的連鎖加盟業都有相同的故事與黯然退出市場的結局。
2016.03.22
商業
more
more
2016.03.15
強化 TPP 溝通 重拾自由化信心 / 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文本正式出爐之後,除了TPP成員積極進行國內確認生效的工作之外,印尼、南韓、泰國與菲律賓等亞太國家均表達參與TPP之意願,而希望申請參與TPP第二輪談判的台灣,更是積極分析文本內容及盤點國內法規落差。透過行政院早已成立TPP/RCEP專案小組,在TPP完成談判之後,要求各部會於今年三月底之前提出修法內容,並更新評估報告,期能做好台灣加入TPP所需要的準備。 除了做好上述擴大更新影響評估、加速體制調和與因應、爭取各成員國支持等談判準備工作之外,在加入TPP之前,做好國內意見徵詢與溝通恐怕更是當前準備加入TPP之際最重要的工作。政府已經在1月27日成立TPP溝通專案辦公室,希望能夠在加入TPP之前,傾聽及蒐集各界意見,透過互動將加入TPP將會面臨的經貿環境變化,做一個良好的溝通,也希望能夠透過TPP溝通,去除過往黑箱負評,重拾產業公協會、縣市政府、各界人士對於台灣參與全球經貿自由化的信心。 事實上,台灣在加入WTO時,便曾面臨過一次關稅大幅下降、經貿法規大幅鬆綁、大幅開放外資進駐投資的自由化過程。以衝擊較大的農業為例,當時農業平均關稅從20.6
2016.03.15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6.03.09
正確認識「土壤液化」/ 江崇榮
春節前夕,台灣南部的大地震,引起部分地區出現土壤液化現象,讓「土壤液化」受到國人的重視。 無論是傳統媒體的電視、報紙,或是網路新媒體,對於「土壤液化」這個名詞,討論相當多。 但到底什麼是土壤液化?如果住家附近可能發生這種現象,該如何面對? 100 秒,讓您秒懂「土壤液化」。 更多土壤液化資訊
2016.03.09
地質礦物
more
more
2016.03.04
土壤液化不可怕 / 李錫堤
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是指土壤因地震的壓密作用,使裏層土壤的水份被擠壓到表層,土壤顆粒間的水壓升高,有效應力下降,土壤失去抗剪強度,呈現如液態的狀況。當地表承受不住地下水的壓力時就會發生變形、破裂、噴水及噴砂,房屋與結構物下沉、傾斜、龜裂、甚至傾倒,地下管線破裂或上浮等。 「土壤液化」的危害 土壤液化現象是受強烈振動時發生的,當震度達到五級以上 (加速度大於0.08g),在地下水位高的年輕沉積層或土壤會有液化的可能。所以,海岸或河岸低地、低窪地區或舊河道的填土區、有年輕沉積層的山麓地區等,是土壤液化的高潛勢區。震度越高或加速度越大,土壤液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土壤液化的深度也越深,災情會隨著震度或加速度增大而擴大。 「土壤液化」並不可怕 土壤液化在各種地震災害中並不是最可怕的。地震災害包括:斷層錯動、地盤變形、強烈振動、山崩、地陷、海嘯及土壤液化等。海嘯及大山崩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命損失,強烈振動也會造成多量的房屋倒塌,斷層錯動、地盤變形與地陷等會對結構物造成直接的破壞,但其範圍較局限於斷層線及其鄰近地區。地震時的土壤液化一般災範
2016.03.04
more
more
最前頁
36
37
38
39
4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48頁
最前頁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35頁
2016.04.12
針對「經新聞」於2015年4月30日及同年7月14日刊載之「歐洲電網對德國電力系統的重要性」及「德國,是不是綠能大國?」二篇名家論專文之補充說明:
查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常務次長Rainer Baake於2014年12月11日發出新聞稿中,曾指出德國自2000年再生能源法(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EEG)通過開始,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增加144TWh,而核電發電量減少72TWh,再生能源確有降低德國國內化石燃料使用之效;另文中提及德國2009年至2013年間褐煤發電成長之事實,係因當時新興市場之排放權證進入歐盟交易系統後,天然氣發電減少,因而導致燃煤比例相對提高,特此提出資料補充。 原文中文翻譯如下: 德國的能源轉換過程,真的像是法蘭克‧德西許納(Frank Drieschner)在報紙上說的那樣,是一個骯髒的錯誤嗎? 讓我們從檢視一些事實開始。2000年的時候,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再生能源法修正草案(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ct),同一天政府批准了一個逐步停止核能運轉的時間表。從那時開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上升了144萬億瓦特/時 (TWh),而同時核能電廠產生的電量下降了72萬億瓦特/時。從那時開始,再生能源發電量快速增加,補足甚至遠遠超過了因逐步減產而下
2016.04.12
2016.04.06
產政攜手共創新格局 / 詹文男
新政府即將在五月正式上台,相信大家都寄予高度的期待。尤其面臨出口不振,產業亟待轉型的當下,如何振衰起蔽,相信各界都在等著新政府如何出手。不過,雖然媒體報導新政府的幕僚已有許多的產業政策思考與作為等著開展,但個人認為,情勢要有所突破,除了政府的方向與措施外,產業本身的努力與配合,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亦即產業政策要發揮作用,不能單靠倚賴政府,企業也需攜手向上,產業轉型才能竟其功。而哪些是企業必須努力的呢? 開放心態 首先是應以開放心態迎向國際良性競爭。臺灣企業目前面臨的考驗,除要保持與日韓企業間的競爭優勢外;另一方面更是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經濟體崛起,而備感競爭壓力。事實上,臺灣企業在全球仍保有相當經營實力,有許多隱藏在臺灣各地的中堅企業,甚至許多採行利基策略的中小企業,但卻往往是國際大廠緊密的合作夥伴,其競爭實力放眼全球並不遜色。 因此,在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具備關鍵性技術與Know-how的臺灣企業應儲備信心,用開放的意識與心態面對國際化的挑戰。如強化自身組織成員的雙語、多語能力,培養良好的國際視野與經驗,甚至進一步吸收國際同業或異業的經營模式,截
2016.04.06
2016.03.29
重視成長,更要重視分配 / 于國欽
我們多數時候只關心,台灣該不該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該不該儘速簽署兩岸貨貿、服貿協議,該不該成立類主權基金投資重點產業等等。然而,何以要這麼做?我們總不假思索的認為,這樣對經濟才有幫助。 「這樣對經濟才有幫助」這句話是很模糊的,到底是對誰有幫助?是對資本家有幫助、對中小企業有幫助、還是對勞工有幫助?是對傳產有幫助、對生技有幫助、還是對農業有幫助?經濟成長的果實最後是雨露均霑地分配到各階層,或者僅歸少數人享有?若自由貿易、GDP成長的果實至終無法讓多數人分享,這樣的成長是難以持久的。 何以說GDP分配不均會影響經濟成長?因為當家庭收入停滯,他們必然會節省開支,如此一來民間消費勢將走疲,而占GDP近六成的民間消費一旦走疲則經濟豈有不趨緩之理?遺憾的是,台灣近年的情況正是如此。 我們二十多年來藉由入會(WTO)談判、促產條例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及發展重點產業,期間確實創造了可觀的GDP,然而所創造的成長果實分配到哪兒?依主計總處估計,近二十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由50.3%降至43.9%,這意味著多數家庭所分享的成長果實逐年下滑,早已
2016.03.29
2016.03.25
加強手機軟體規範,保障民眾權益 / 吳明機
台灣低頭族全球第一,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將近 200 分鐘。根據統計,2015 年第一季在全球遊戲 App 營收排行榜中,台灣高居全球第六;同時台灣更是亞洲地區 App 下載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以通訊軟體及遊戲軟體居高。 通訊 APP 消費權益保障 目前我國民眾上網推估超過 1,800 萬人,其中有 56.3% 上網的主要活動是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根據即時通訊軟體業者 Line 所發布資料顯示,在台灣有超過 1,700 萬人使用它所提供的服務。相較於其他消費活動,即時通訊軟體服務使用普及度更高;為能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即時通訊軟體發展出貼圖等加值服務商業模式,也衍生越來越多的消費糾紛。
2016.03.25
2016.03.22
企業賺的是機會利潤,還是管理利潤? / 晉麗明
企業衝刺上半年業績的同時,經營者必須省思:企業賺的是機會利潤?還是管理利潤?這會影響組織要將資源,投資在什麼方向;同時,這樣的原則檢視,也有助企業發現經營風險。 機會利潤將會逐年遞減 許多新創事業,初期賺的是機會利潤,例如科技新產品、網路團購、社群網站、加盟連銷、共享商機等,都是切入了一個新技術或是與網路或通路結合的新商模,果然在市場上迅速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迴響;但接下來的場景,競爭對手一窩蜂的爭相投入,競合角力的結果,將市場大餅愈切愈細,許多業者不堪競爭,中箭落馬,或是市場重新洗牌,如軍閥般各據山頭,隨著短兵相接的競爭,成本將會不斷墊高,利潤也會愈來愈薄;這樣的情景,在PC、筆電、平板及手機等產品上顯現,而網路創意與相關商模,由於進入障礙低,也容易在機會利潤快速燃盡後,讓企業灰飛煙滅! 管理利潤才是競爭力的來源 機會利潤被競爭對手及市場鯨吞蠶食後,如果沒有適時轉向獲取管理利潤,那麼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網路商店、曾在街頭林立的涮涮鍋、甜甜圈、蛋塔、及各種型態的連鎖加盟業都有相同的故事與黯然退出市場的結局。
2016.03.22
2016.03.15
強化 TPP 溝通 重拾自由化信心 / 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文本正式出爐之後,除了TPP成員積極進行國內確認生效的工作之外,印尼、南韓、泰國與菲律賓等亞太國家均表達參與TPP之意願,而希望申請參與TPP第二輪談判的台灣,更是積極分析文本內容及盤點國內法規落差。透過行政院早已成立TPP/RCEP專案小組,在TPP完成談判之後,要求各部會於今年三月底之前提出修法內容,並更新評估報告,期能做好台灣加入TPP所需要的準備。 除了做好上述擴大更新影響評估、加速體制調和與因應、爭取各成員國支持等談判準備工作之外,在加入TPP之前,做好國內意見徵詢與溝通恐怕更是當前準備加入TPP之際最重要的工作。政府已經在1月27日成立TPP溝通專案辦公室,希望能夠在加入TPP之前,傾聽及蒐集各界意見,透過互動將加入TPP將會面臨的經貿環境變化,做一個良好的溝通,也希望能夠透過TPP溝通,去除過往黑箱負評,重拾產業公協會、縣市政府、各界人士對於台灣參與全球經貿自由化的信心。 事實上,台灣在加入WTO時,便曾面臨過一次關稅大幅下降、經貿法規大幅鬆綁、大幅開放外資進駐投資的自由化過程。以衝擊較大的農業為例,當時農業平均關稅從20.6
2016.03.15
2016.03.09
正確認識「土壤液化」/ 江崇榮
春節前夕,台灣南部的大地震,引起部分地區出現土壤液化現象,讓「土壤液化」受到國人的重視。 無論是傳統媒體的電視、報紙,或是網路新媒體,對於「土壤液化」這個名詞,討論相當多。 但到底什麼是土壤液化?如果住家附近可能發生這種現象,該如何面對? 100 秒,讓您秒懂「土壤液化」。 更多土壤液化資訊
2016.03.09
2016.03.04
土壤液化不可怕 / 李錫堤
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是指土壤因地震的壓密作用,使裏層土壤的水份被擠壓到表層,土壤顆粒間的水壓升高,有效應力下降,土壤失去抗剪強度,呈現如液態的狀況。當地表承受不住地下水的壓力時就會發生變形、破裂、噴水及噴砂,房屋與結構物下沉、傾斜、龜裂、甚至傾倒,地下管線破裂或上浮等。 「土壤液化」的危害 土壤液化現象是受強烈振動時發生的,當震度達到五級以上 (加速度大於0.08g),在地下水位高的年輕沉積層或土壤會有液化的可能。所以,海岸或河岸低地、低窪地區或舊河道的填土區、有年輕沉積層的山麓地區等,是土壤液化的高潛勢區。震度越高或加速度越大,土壤液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土壤液化的深度也越深,災情會隨著震度或加速度增大而擴大。 「土壤液化」並不可怕 土壤液化在各種地震災害中並不是最可怕的。地震災害包括:斷層錯動、地盤變形、強烈振動、山崩、地陷、海嘯及土壤液化等。海嘯及大山崩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命損失,強烈振動也會造成多量的房屋倒塌,斷層錯動、地盤變形與地陷等會對結構物造成直接的破壞,但其範圍較局限於斷層線及其鄰近地區。地震時的土壤液化一般災範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