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5.03.25

用水正義 由徵收耗水費開始 / 楊偉甫

去年10月起全臺水情不佳,遭遇67年來最嚴重乾旱,為度過此難關,經濟部從去年11月27日開始,針對部分地區等實施第一解段夜間減壓供水,為不影響民生與工業用水,並採取停灌措施,目前已停灌面積超過4萬3千公頃,由於旱情持續惡化,2月26日起,對新北市林口及板新地區、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北彰化、台南市及高雄市等實施第二階段限水措施,目前民生大用水戶減供20%、工業用戶減供7.5%。過程中,農民犧牲了收成與大用水戶忍受限水,希望在不影響產業生產及民眾生活下,降低衝擊。 過去20年,經濟部積極推動節水工作,每人每日用水量從85年291公升降至目前268公升、馬桶與洗衣機等省水器材的市佔率也從96年68.5%及14.5%提升到86.8%及72.5%,工業用水回收率從92年的47.7%提升到目前69.8%、自來水漏水率也從92年北水處26.7%及台水23.78%降至目前的16.72%及18.4%。但台灣要邁向每人每日用水量低於240公升、工業用水回收率高於80%、全面使用省水器材、漏水率低於10%的節水型社會,政府需要有新做法。 目前經濟部已規劃新的水資源政策,透過清淤、水

2015.03.25
前往第 頁 / 共2頁
前往第 頁 / 共1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lo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