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07.12

因應氣候變遷南部地區水資源開發之我見/游保杉

檢視臺灣近幾年乾旱事件,於2014至2015年、2017至2018年以及2020至2021年總共經歷三場嚴重乾旱事件,而2022至2023年亦有乾旱事件發生,農業被迫停灌休耕與衝擊公共供水之穩定性。整體而言,近期臺灣平均約兩至三年就會經歷一場乾旱事件,其發生頻率相較於往常已有增加趨勢。

2023.07.12
2023.07.04

從配電系統操作者(DSO)談分散式電源發展/許志義

隨著全球分散式電源快速興起,以及兼具小型綠能生產者(Producers)與電力消費者(Consumers)雙重身份的「產消者(Prosumers=Producers+Consumers )」,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註1)。在此種新興綠電架構的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帶有間歇性特質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搭配著儲能系統、電動車、需量反應等,已散落在各行各業各角落,形塑出電力系統的新風貌。這是不可阻逆的永續新浪潮,對於「淨零轉型」是好事一樁。

2023.07.04
2023.06.27

貿易協定的變形金剛/施文真

貿易協定,無論是WTO脈絡下的多邊貿易協定、或是數以百計的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在過去數十年間,透過協定下的市場開放承諾、不歧視原則、關稅與非關稅貿易的降低等關鍵條文,扮演著驅動各國貿易自由化的功能。

2023.06.27
2023.06.13

永續發展趨勢下,國際促進就業及經濟成長推動方向及作法/劉孟俊

全球疫情後的風險加劇,突顯永續就業新任務。地緣政治、疫後經濟恢復不均衡和全球供應鏈瓶頸等因素導致通膨現象停滯。全球通膨率顯著高於經濟成長與工資漲幅,嚴重影響低收入戶的購買力。經濟放緩迫使更多勞工接受低品質和低薪的工作,就業和社會安全保障更加低落。亟需改善勞工條件和提供保護支持,解決就業市場不平等問題。

2023.06.06

小水力發電現況與挑戰/游景雲

我國在2016年提出能源轉型政策,訂定於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風力發電設置目標 6.9 GW(陸域1.2 GW、離岸5.7 GW)、水力發電裝置容量目標達 2,150 MW。在2022年也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能源轉型也居四大策略之首要,也規劃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在2030將達到40-80GW以上,離岸離岸風電裝置量則目標為 40-55 GW。以國內目前慣常水力發電容量2094MW、相較於過去108年2092MW,未來目標2150MW,在國家長期的計畫中,水力發電的角色並不吃重。

2023.06.06
2023.05.30

AI晶片異質整合 半導體業必修課/駱韋仲

隨著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和5G科技的出現,台灣半導體晶圓代工模式也開始在全球聲名響亮,並站上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位置,且不斷推進半導體的先進製程。人工智慧和5G科技的不斷發展,使產業對於高階晶片的需求愈來愈急迫,因此具有高度晶片整合能力的異質整合封裝技術,被視為摩爾定律遭遇瓶頸後的動力,以持續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2023.05.30
2023.05.23

請加強防範「email詐騙案」/王廷傑

您一定聽過下面的故事:「進口商把貨款匯到詐騙Email指定的銀行帳戶,貨款就不見了!」,這就是「email詐騙案」,「email詐騙案」最容易發生,也最難預防。

2023.05.16

ESG趨勢下的碳管理/郭財吉

ESG (環境,社會與治理)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社會責任投資,是指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考量傳統的財務指標外,也須對秉持永續發展原則的企業,納入作為投資標的。

前往第 頁 / 共43頁
2023.06.13

永續發展趨勢下,國際促進就業及經濟成長推動方向及作法/劉孟俊

全球疫情後的風險加劇,突顯永續就業新任務。地緣政治、疫後經濟恢復不均衡和全球供應鏈瓶頸等因素導致通膨現象停滯。全球通膨率顯著高於經濟成長與工資漲幅,嚴重影響低收入戶的購買力。經濟放緩迫使更多勞工接受低品質和低薪的工作,就業和社會安全保障更加低落。亟需改善勞工條件和提供保護支持,解決就業市場不平等問題。

2023.06.06

小水力發電現況與挑戰/游景雲

我國在2016年提出能源轉型政策,訂定於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風力發電設置目標 6.9 GW(陸域1.2 GW、離岸5.7 GW)、水力發電裝置容量目標達 2,150 MW。在2022年也公布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能源轉型也居四大策略之首要,也規劃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在2030將達到40-80GW以上,離岸離岸風電裝置量則目標為 40-55 GW。以國內目前慣常水力發電容量2094MW、相較於過去108年2092MW,未來目標2150MW,在國家長期的計畫中,水力發電的角色並不吃重。

2023.06.06
2023.05.30

AI晶片異質整合 半導體業必修課/駱韋仲

隨著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和5G科技的出現,台灣半導體晶圓代工模式也開始在全球聲名響亮,並站上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位置,且不斷推進半導體的先進製程。人工智慧和5G科技的不斷發展,使產業對於高階晶片的需求愈來愈急迫,因此具有高度晶片整合能力的異質整合封裝技術,被視為摩爾定律遭遇瓶頸後的動力,以持續推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2023.05.30
2023.05.23

請加強防範「email詐騙案」/王廷傑

您一定聽過下面的故事:「進口商把貨款匯到詐騙Email指定的銀行帳戶,貨款就不見了!」,這就是「email詐騙案」,「email詐騙案」最容易發生,也最難預防。

2023.05.16

ESG趨勢下的碳管理/郭財吉

ESG (環境,社會與治理)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社會責任投資,是指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考量傳統的財務指標外,也須對秉持永續發展原則的企業,納入作為投資標的。

2023.05.09

通貨膨脹洪流擋得住嗎?/周雨田

幾天前聊天當中,有人提起常去光顧的一家多年堅持不漲價的牛肉麵店也終於漲價了,從一碗250元漲到300元。聽起來似乎讓人不敢相信,居然可以一次漲了百分之二十。查了主計總處的物價調查資料, 110和111年肉類的價格分別漲了4.06%和5.70%, 今年前三個月的年成率還是維持在5.3%。考慮牛肉價格向來是肉類當中最貴而且易漲難跌,加上繼去年電價調漲一波之後,今年4月又大幅上漲,而且其他民生物品也大都漲聲不停。

2023.05.02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環境的變化與對策/陳伸賢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規模使用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及砍伐森林減少碳排的吸附作用,已造成全球氣溫暖化而導致氣候變遷,對於此種氣候變遷之衝擊所導致的極端氣候頻率與強度增加。

2023.05.02
2023.04.25

製造部門「以大帶小」撬動產業永續轉型動能 / 吳再益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抑制氣候變遷的共同目標,全球共計超過130個國家公布或正研擬淨零排放目標,其排放量合計約占全球排放量88%。為因應國際淨零排放的趨勢,我國蔡英文總統亦於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向各界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歷經一年的共識凝聚,國發會於2022年3月30日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上,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來整合跨部會資源,制定行動計畫,主政機關業依分工研擬行動計畫並開展社會溝通工作。

2023.04.25
2023.04.18

信用狀交易的風險/王廷傑

信用狀交易風險不高,但信用狀交易不是完全沒風險。信用狀是由進口商的銀行(開狀銀行)開出信用狀向出口商保證「如果出口商能提供信用狀規定的文件,開狀銀行就會付款」,由於貨款已經獲得銀行以信用狀保證付款,所以基本上信用狀是很安全的交易方式。

2023.04.11

別看走眼歐盟的低碳淨零政策/黃正忠

系統性淨零,誰有經驗?世界上誰都沒有!所以這確定是一條摸索之路。各領域都面臨革命性轉型才有機會淨零,所以抗拒變革的力量大不大?鐵定大!所以這必須是一條推拉迂迴之路。沒錢萬萬不能,邁向淨零必須比誰有更豐沛賦能的資本,無論是公部門或私部門,誰有這個能力?只有金融業能在這條路上挑得起大樑的角色。淨零需要各領域突破性的科技,要能創造顯著節能減碳效果的技術門檻高嗎?絕對高,所以這是一條化科技為國力的競爭之路。

2023.04.04

美國經濟波動對全球及臺灣之影響/譚瑾瑜

各預測機構均預估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低於2022年,世界銀行曾以「成長急遽放緩的第二年」為題,認為2023年將延續低度成長,現加以3月矽谷銀行(SVB)倒閉及瑞士信貸接管等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所引發之隱憂,歐美升息之後續效應受到關注。其中彭博經濟學家3月最新調查結果即顯示,美國經濟未來一年陷入衰退的機率達六成五,比2月調查的六成高,主因便是聯準會(Fed)升息及矽谷銀行(SVB)等銀行倒閉事件導致授信緊縮機率升高所致。當前臺灣與各國皆處於國際經濟及金融市場訊息雜沓之際,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趨勢須加以關注,其中又以美國為甚。

前往第 頁 / 共31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