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9.09.03
美中經貿結構正在改變/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再度正式公告自9月1日與12月15日,分批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輸美商品加徵15%的關稅,在美中關稅戰再起之際,川普總統及中國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分別表示美中雙方仍在溝通9月赴美磋商事宜。美中貿易戰進入和戰交錯的長期趨勢,並正影響著雙方經濟成長及貿易結構。
2019.09.03
國際貿易
more
2019.07.02
G20川習會後 美中談判走向/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G20會議在6月29日於大阪閉幕,各界所關注的川習會順利會面。雙方雖無聯合聲明,中國大陸由新華社發布美、「中」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 川普總統則在記者會上證實不會加徵新的關稅,但也不會取消現有對中國大陸產品的關稅,並進一步表示會允許美國企業出售沒有重大國安問題的設備給華為。 美方停止加徵新關稅及在華為禁令上讓步,已在7月初見到金融市場的慶祝行情,然而G20結束後,美、「中」如何順利重啟談判,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走勢。 雖然G20成功會面,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中國大陸亦表示雙方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但劉鶴副總理之前所提到的美、「中」談判三大卡關議題仍待解決。第一,美、「中」貿易戰所課徵的關稅必須全數取消;第二,貿易採購數字應依共識不再隨意改變;第三,協定文本必須考量中方尊嚴,必須調整改善。檢視上述三項議題,目前僅達成不加徵新關稅,但之前課徵的關稅仍未消除,另川普總統在記者會中,提到美方將提新的採購清單,亦無法保證貿易採購數字是否又會有變化。 此外,中
2019.07.02
國際貿易
more
2019.06.11
美中談判觸礁 全球景氣堪虞/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美中貿易戰經過十輪左右的談判,原本全球對達成協議樂觀預期,但驀地間川普5月3日在其推特上宣稱,將對中國大陸2,000億輸美產品的關稅,由目前的10%提升至25%,其餘剩下的3,250億產品也將在未來課徵25%的關稅。美中貿易戰的全面開打,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2019.06.11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9.05.14
美、中貿易衝突再起之因應/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中」貿易衝突於5月初重燃戰火,美國正式於5月10日課徵關稅,美、「中」第11輪談判隨後於5月12日落幕。報載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強調中國大陸的立場,要求在平等、有尊嚴的前提下洽簽美「中」協議,並提出取消關稅、合乎實際的貿易採購數字、文本平衡性等三大關切項目。
2019.05.14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9.03.05
美國2019貿易政策議程評析/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於3月1日發布2019年貿易政策議程及2018年度報告,報告內容多次提到中國大陸利用當前全球交易體系的缺陷,透過工業補貼及竊取知識產權的方式,從事不公平和扭曲市場的貿易行為。
2019.03.05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9.01.15
2019年美、「中」貿易衝突走勢及因應/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與中國大陸於2019年初舉行第五輪貿易談判,1月9日結束歷時三天的談判,談判內容細節及結果尚未明朗,唯美國及中國大陸股市迅速上揚,亞股亦止跌回升,股市表現充分反應市場期待,可看出美、「中」這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在貿易衝突休戰90天之後握手言和或是再燃戰火,將主導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走勢,全球及臺灣均須關注並及早因應。
2019.01.15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8.11.06
2019年亞太區域經貿走勢評析/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愈趨高漲的美、「中」貿易衝突,引發全球及亞太區域經貿發展不穩定的氛圍,如今2018年已近尾聲,美國期中選舉及G20高峰會亦將來臨,針對2019年亞太區域經貿走勢,提出觀察重點。
2018.11.06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8.10.02
美中貿易戰走勢及因應策略/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代理院長 最近,美國川普總統在三○一條款調查後,針對大陸出口至美國產品的340億美元(第一波)、160億美元(第二波)課徵25%的關稅。大陸方面則表明來而不往非禮也,也打算對美國600億美元左右的產品課徵關稅保護。之後,川普總統更表示打算對大陸高達2000億美元產品出口至美國課徵25%關稅。上述貿易戰的發展,以及可能衝擊台灣相關產業發展的大小,值得進一步觀察。
2018.10.02
國際貿易
more
more
最前頁
1
2
3
4
5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8頁
2018.07.31
自由貿易,美國真的吃虧嗎?/于國欽
作者:于國欽/工商時報社論主筆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就不斷以八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來強調美國人多麼吃虧,進而要求各國開放市場,多買美國貨,以平衡赤字。
2018.07.31
國際貿易
more
2018.07.03
RCEP年底達協議?化解歧見是關鍵!/譚瑾瑜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甫於7月1日在日本舉行第五次部長會議,會後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及,在全球貿易面臨單邊主義挑戰的背景下,儘快結束RCEP談判至關重要,並努力在年底前有所成果。RCEP是否能在年底前順利簽署完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氛圍注入一股正面鼓舞之力,接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功簽署之勁道,恐需加把勁。
2018.07.03
國際貿易
more
2018.05.08
關注美、「中」貿易衝突後續發展/譚瑾瑜
隨著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再次創下新高,美國正式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近半年美、「中」貿易衝突日趨白熱化。2018年5月3、4日美、「中」進行為期兩天的談判,報載新華社報導,雙方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但在一些問題存在較大歧異。美、「中」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其貿易衝突與全球經濟息息相關,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018.05.08
國際貿易
more
2018.03.06
CPTPP迅速完成簽署的啟示/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去年11月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後,迅速於今年1月22日至23日在東京舉行協商並取得共識,並將於3月8日完成簽署,待六個或半數以上簽署會員通知完成國內審議程序後60天便能生效。CPTPP經歷美國退出TPP的重大挫折之下,在這麼短的時間達成共識並維持其文本的高標準與完整性,對於推進亞太區域整合,除有重要貢獻外,也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示,值得全球及希望加入的台灣參考與借鏡。 首先,CPTPP並未因美國退出而解散,日本扮演凝聚共識的重要角色,日本有其希望保有此協定的必要性,亦在斡旋過程中恰如其分。然而,除了日本的積極作為,CPTPP最後能夠迅速達成共識,顯示CPTPP的11國維繫TPP成果的共識甚深,也為未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注入一劑強心針。 此舉亦使美國欲以雙邊對談取代TPP、用以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利益的企圖稍有挫敗,反而增加美國重返TPP的可能性。除了美國川普總統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時被採訪時表示,如果獲得「更好的交易條件」,不排除重返TPP的可能性之外,25名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聯合致函呼籲川普總統重新加入TPP,美國財政部長亦於2月
2018.03.06
國際貿易
more
2018.01.16
2018年亞太經濟整合前瞻/譚瑾瑜
隨著川普總統上任一年後經貿政策陸續推動,2018年亞太區域整合走勢愈趨明朗。首先,受到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衝擊影響的11個成員國,在去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會員以原TPP文本為基礎,CPTPP只要有6國批准即會生效,顯示美國在退出TPP後,TPP 11個成員以CPTPP的新形式延續它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若無異議將有可能於2018年完成簽署。 而CPTPP的突破,除了TPP11個成員已拿到美國市場開放的門票之外,對於亞太區域整合而言,無異是重新注入了一股平衡力道,預期將可補強TPP進程受挫因而進程展延的RCEP推動意願,也因此2018年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展值得期待。 在去年11月的RCEP領袖峰會中,除了發布領袖宣言之外,亦提出RCEP協定綱要,可看出目前RCEP至少具備貨品貿易、原產地規則、關務程序與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標準、技術法規及符合性評鑑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業、電信服務業、自然人移動、投資、競爭、智慧財產權、電
2018.01.16
國際貿易
more
2017.11.07
關注TPP11在APEC峰會的進展/譚瑾瑜
報載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有機會在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有所突破,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波拉德(Alan Bollard)接受訪問曾表示「11國領袖在11月宣布即將簽訂TPP、或真的簽下TPP,也是有可能的。」,而日本首席TPP談判代表梅本和義(Kazuyoshi Umemoto)亦表示在APEC領袖會議中達成協議的動能已大幅增加。倘若成真,對於邁向亞太自貿區(FTAAP)又是一大突破,而對於已是APEC成員的台灣,意義更為重大。因此,台灣應關注APEC峰會期間的亞太區域整合新進展。 自從美國於今年初退出TPP擲出一個震撼彈之後,除了美國之外的TPP成員國(以下簡稱TPP11)積極尋求保TPP之道,畢竟TPP11國仍占全球GDP的13.3%,不容小覷。而TPP11部長會議亦承諾推動TPP儘快生效,預計在11月APEC領袖會議前評估完成。 TPP11目前由日本主導盤點凍結條款,確實增加待在TPP11的意願,減少重新談判分裂破局的可能性。檢視TPP過往談判過程並對照文本,即可發現在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國營企業等開放上,多為美國強勢推動而各國較有開
2017.11.07
國際貿易
more
2017.07.11
促進跨縣市區域合作與整合 迎向全球區域競爭新挑戰/譚瑾瑜
近年來受到全球化及交通、通訊科技持續快速發展影響,世界各國城市與城市之間各方面的互動交流更為便捷,而各國主要城市群亦紛紛興起相互聯結、加強合作的發展趨勢,以形成城際之間優勢互補,進而打造出城市合作、強強相加且更具競爭力的跨城市區域整合。例如亞洲的日本大東京、大京阪,中國大陸的京津冀、粵港澳,歐洲英國的大倫敦、芬蘭的大赫爾辛基等,均是當前全球跨城市區域整合風潮中的重要範例。 今(2017)年三月中共兩會期間,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揭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規劃,7月8日中國大陸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廣深港高鐵則預計在明(2018)年通車,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城市間的交通的聯結和便捷,促進粵港澳地區人員、物流、資訊和金融的互通流動,也加速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化整合。 天下雜誌也以粵港澳大灣區整合過程與效益為報導主題,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主的大灣區整合發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報導,其結論除看好粵港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更認為粵港澳大區域整合了廣州、東莞、佛山、增城一帶的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製造業、深圳創新研發和通訊3c產業,以及香港的金融、物流、貿易服務業
2017.07.11
國際貿易
more
2017.06.27
印度市場10年省思/杜富漢
台灣人對印度的好奇心始終存在,但對印度的探索多淺嚐即止。尤其對台商而言,印度是個要花力氣經營的市場,前往印度拓展市場的人數,遠少於日本、韓國、甚至是中國大陸。過去在2007-08年,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曾吸引眾多台商前往拓銷;十年後的今日,持續成長的印度市場,更值得台商重新檢視定位和拓銷的策略。 近10年來,印度商機蓬勃,各地廣建機場、捷運、購物中心及住商辦大樓,消費者由購買二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小汽車由奢侈品到豪華房車滿街跑。印度於1991年經濟改革,取消特許制度(permit raj),生產力得以釋放,經濟發展日漸自給自足,並已成長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隨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購買力持續攀升,連窮人也開始消費。2007-08年,在孟買購物500盧比可能找不開; 2016-17年廢鈔後,持2000盧比紙鈔消費成為常態。 印度的消費力可從幾個地方來看,在外食的部分,即使費用飄漲,但到餐廳享受美食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出國旅遊人數也持續增加,全家(族)出遊足跡遍及東南亞、中國大陸、及歐美各國;以及購物中心、超級市場的採購人潮,採買的物品種類趨於多樣化,市場上家電、智慧型手機、汽機車銷
2017.06.27
國際貿易
more
2017.06.06
貿易也要大數據 解密東協市場流行趨勢/林淑惠 博士
政府拚新南向,東南亞正當紅!外貿協會運用大數據蒐集與整理東南亞當地市場最熱門的議題,探索在地年青人的喜好以及流行符號,一窺東協市場的流行趨勢! 文青(Hipster) 什麼是文青?其實無論是「真文青」或「偽文青」,都是兩群拒絕追隨流行、標誌自己與眾不同品味的年青人。網路時代來臨,龐大訊息快速地傳遞,主流文化與次文化頻繁地交流與衝突,使「文青」被視為一種流行的消費現象。 隨著東協消費者收入水準持續上升,該區域中產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重視面向,已由價格導向逐漸轉向設計、文化與質感,此趨勢在泰國的曼谷、菲律賓的馬尼拉、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以及印尼的雅加達等之東協主要城市尤其普遍,東南亞的熱帶文青風潮應運而生。 知名的東協文青市集有泰國曼谷的瑪哈拉碼頭文青市集(Tha Maharaj)、菲律賓馬尼拉的Salcedo Market、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八打靈再也17區(Petaling Jaya Section 17)、印尼雅加達的Panglima Polim,這些市集皆群聚「文青」產品,形成各類「文青」產品的銷售和宣傳通路,吸引當地甚至是全球文青前來朝聖! 自拍(Selfi
2017.06.06
國際貿易
more
2017.05.02
沒有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日本主導?/譚瑾瑜
國除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1國成員(以下簡稱TPP11),今年5月2、3日於加拿大舉行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報載日本將在研擬TPP11如何生效的會議中,提議制定便於美國重回TPP機制,預計此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將做為5月20、21日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貿易部長會議同時召開的TPP部長會議的重要參考。日本一直主張沒有美國的TPP不具意義,亦以持續勸說美國返回TPP為要務,然而,在川普總統戮力實踐美國優先政策之下,日本原有的美日同盟優勢,在當前亞太區域整合折衝過程中出現變化,使其難以主導TPP11迅速生效。 川普總統上任百日戮力實踐美國優先,並明顯地以要求重新洽談雙邊貿易協定方式,換取製造回歸、創造美國就業機會的談判權,依照各國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關係來進行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確保美國的最佳經濟利益。2017年1月20日甫上任,1月23日仍然實踐退出TPP的競選承諾,並直接點名中國大陸與墨西哥對於美國就業的衝擊較大,表示美國將優先處理雙邊貿易關係。 在短短百日內,川普總統已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巧妙運用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大之敏感時刻,獲致中國大陸將努力平
2017.05.02
國際貿易
more
2017.01.03
川普時代 前瞻2017亞太區域整合/譚瑾瑜
2017年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將因川普即將上任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TPP是否存續,未來類TPP的亞太經濟整合發展仍將持續,包括RCEP、FTAAP、AEC等,主因是當前亞洲經濟崛起的事實已經浮現,高經濟成長動能將會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並進而帶動區域內市場開放的需求。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關注 若從2008年與2015年的實質GDP做一比較,七年間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實質GDP成長率高達34.35%,遠高於北美洲的10.34%及歐盟的2.36%。同期間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76.0%,並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則成長10.26%,成長幅度亦屬快速但不若中國大陸,至於歐洲的英國及德國,同時間成長幅度依序為8.1%、6.03%,而2015年英德兩國相加起來的實質GDP金額,也已小於中國大陸。 由全球經濟規模變化可以了解,前兩大經濟體均位於亞太地區,仍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並各居太平洋一方,何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如此受到關注有其原因。未來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發展,將會依循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實力消長而持續演進。 市場開放TPP具參考指標 各成員國
2017.01.03
國際貿易
more
最前頁
1
2
3
4
5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6頁
2019.09.03
美中經貿結構正在改變/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再度正式公告自9月1日與12月15日,分批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輸美商品加徵15%的關稅,在美中關稅戰再起之際,川普總統及中國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分別表示美中雙方仍在溝通9月赴美磋商事宜。美中貿易戰進入和戰交錯的長期趨勢,並正影響著雙方經濟成長及貿易結構。
2019.09.03
2019.07.02
G20川習會後 美中談判走向/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G20會議在6月29日於大阪閉幕,各界所關注的川習會順利會面。雙方雖無聯合聲明,中國大陸由新華社發布美、「中」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 川普總統則在記者會上證實不會加徵新的關稅,但也不會取消現有對中國大陸產品的關稅,並進一步表示會允許美國企業出售沒有重大國安問題的設備給華為。 美方停止加徵新關稅及在華為禁令上讓步,已在7月初見到金融市場的慶祝行情,然而G20結束後,美、「中」如何順利重啟談判,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走勢。 雖然G20成功會面,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中國大陸亦表示雙方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但劉鶴副總理之前所提到的美、「中」談判三大卡關議題仍待解決。第一,美、「中」貿易戰所課徵的關稅必須全數取消;第二,貿易採購數字應依共識不再隨意改變;第三,協定文本必須考量中方尊嚴,必須調整改善。檢視上述三項議題,目前僅達成不加徵新關稅,但之前課徵的關稅仍未消除,另川普總統在記者會中,提到美方將提新的採購清單,亦無法保證貿易採購數字是否又會有變化。 此外,中
2019.07.02
2019.06.11
美中談判觸礁 全球景氣堪虞/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美中貿易戰經過十輪左右的談判,原本全球對達成協議樂觀預期,但驀地間川普5月3日在其推特上宣稱,將對中國大陸2,000億輸美產品的關稅,由目前的10%提升至25%,其餘剩下的3,250億產品也將在未來課徵25%的關稅。美中貿易戰的全面開打,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2019.06.11
2019.05.14
美、中貿易衝突再起之因應/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中」貿易衝突於5月初重燃戰火,美國正式於5月10日課徵關稅,美、「中」第11輪談判隨後於5月12日落幕。報載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強調中國大陸的立場,要求在平等、有尊嚴的前提下洽簽美「中」協議,並提出取消關稅、合乎實際的貿易採購數字、文本平衡性等三大關切項目。
2019.05.14
2019.03.05
美國2019貿易政策議程評析/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於3月1日發布2019年貿易政策議程及2018年度報告,報告內容多次提到中國大陸利用當前全球交易體系的缺陷,透過工業補貼及竊取知識產權的方式,從事不公平和扭曲市場的貿易行為。
2019.03.05
2019.01.15
2019年美、「中」貿易衝突走勢及因應/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美國與中國大陸於2019年初舉行第五輪貿易談判,1月9日結束歷時三天的談判,談判內容細節及結果尚未明朗,唯美國及中國大陸股市迅速上揚,亞股亦止跌回升,股市表現充分反應市場期待,可看出美、「中」這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在貿易衝突休戰90天之後握手言和或是再燃戰火,將主導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走勢,全球及臺灣均須關注並及早因應。
2019.01.15
2018.11.06
2019年亞太區域經貿走勢評析/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愈趨高漲的美、「中」貿易衝突,引發全球及亞太區域經貿發展不穩定的氛圍,如今2018年已近尾聲,美國期中選舉及G20高峰會亦將來臨,針對2019年亞太區域經貿走勢,提出觀察重點。
2018.11.06
2018.10.02
美中貿易戰走勢及因應策略/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代理院長 最近,美國川普總統在三○一條款調查後,針對大陸出口至美國產品的340億美元(第一波)、160億美元(第二波)課徵25%的關稅。大陸方面則表明來而不往非禮也,也打算對美國600億美元左右的產品課徵關稅保護。之後,川普總統更表示打算對大陸高達2000億美元產品出口至美國課徵25%關稅。上述貿易戰的發展,以及可能衝擊台灣相關產業發展的大小,值得進一步觀察。
2018.10.02
2018.07.31
自由貿易,美國真的吃虧嗎?/于國欽
作者:于國欽/工商時報社論主筆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就不斷以八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來強調美國人多麼吃虧,進而要求各國開放市場,多買美國貨,以平衡赤字。
2018.07.31
2018.07.03
RCEP年底達協議?化解歧見是關鍵!/譚瑾瑜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甫於7月1日在日本舉行第五次部長會議,會後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及,在全球貿易面臨單邊主義挑戰的背景下,儘快結束RCEP談判至關重要,並努力在年底前有所成果。RCEP是否能在年底前順利簽署完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氛圍注入一股正面鼓舞之力,接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功簽署之勁道,恐需加把勁。
2018.07.03
2018.05.08
關注美、「中」貿易衝突後續發展/譚瑾瑜
隨著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再次創下新高,美國正式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近半年美、「中」貿易衝突日趨白熱化。2018年5月3、4日美、「中」進行為期兩天的談判,報載新華社報導,雙方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但在一些問題存在較大歧異。美、「中」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其貿易衝突與全球經濟息息相關,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018.05.08
2018.03.06
CPTPP迅速完成簽署的啟示/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去年11月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後,迅速於今年1月22日至23日在東京舉行協商並取得共識,並將於3月8日完成簽署,待六個或半數以上簽署會員通知完成國內審議程序後60天便能生效。CPTPP經歷美國退出TPP的重大挫折之下,在這麼短的時間達成共識並維持其文本的高標準與完整性,對於推進亞太區域整合,除有重要貢獻外,也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示,值得全球及希望加入的台灣參考與借鏡。 首先,CPTPP並未因美國退出而解散,日本扮演凝聚共識的重要角色,日本有其希望保有此協定的必要性,亦在斡旋過程中恰如其分。然而,除了日本的積極作為,CPTPP最後能夠迅速達成共識,顯示CPTPP的11國維繫TPP成果的共識甚深,也為未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注入一劑強心針。 此舉亦使美國欲以雙邊對談取代TPP、用以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利益的企圖稍有挫敗,反而增加美國重返TPP的可能性。除了美國川普總統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時被採訪時表示,如果獲得「更好的交易條件」,不排除重返TPP的可能性之外,25名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聯合致函呼籲川普總統重新加入TPP,美國財政部長亦於2月
2018.03.06
2018.01.16
2018年亞太經濟整合前瞻/譚瑾瑜
隨著川普總統上任一年後經貿政策陸續推動,2018年亞太區域整合走勢愈趨明朗。首先,受到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衝擊影響的11個成員國,在去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會員以原TPP文本為基礎,CPTPP只要有6國批准即會生效,顯示美國在退出TPP後,TPP 11個成員以CPTPP的新形式延續它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若無異議將有可能於2018年完成簽署。 而CPTPP的突破,除了TPP11個成員已拿到美國市場開放的門票之外,對於亞太區域整合而言,無異是重新注入了一股平衡力道,預期將可補強TPP進程受挫因而進程展延的RCEP推動意願,也因此2018年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展值得期待。 在去年11月的RCEP領袖峰會中,除了發布領袖宣言之外,亦提出RCEP協定綱要,可看出目前RCEP至少具備貨品貿易、原產地規則、關務程序與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標準、技術法規及符合性評鑑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業、電信服務業、自然人移動、投資、競爭、智慧財產權、電
2018.01.16
2017.11.07
關注TPP11在APEC峰會的進展/譚瑾瑜
報載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有機會在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有所突破,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波拉德(Alan Bollard)接受訪問曾表示「11國領袖在11月宣布即將簽訂TPP、或真的簽下TPP,也是有可能的。」,而日本首席TPP談判代表梅本和義(Kazuyoshi Umemoto)亦表示在APEC領袖會議中達成協議的動能已大幅增加。倘若成真,對於邁向亞太自貿區(FTAAP)又是一大突破,而對於已是APEC成員的台灣,意義更為重大。因此,台灣應關注APEC峰會期間的亞太區域整合新進展。 自從美國於今年初退出TPP擲出一個震撼彈之後,除了美國之外的TPP成員國(以下簡稱TPP11)積極尋求保TPP之道,畢竟TPP11國仍占全球GDP的13.3%,不容小覷。而TPP11部長會議亦承諾推動TPP儘快生效,預計在11月APEC領袖會議前評估完成。 TPP11目前由日本主導盤點凍結條款,確實增加待在TPP11的意願,減少重新談判分裂破局的可能性。檢視TPP過往談判過程並對照文本,即可發現在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國營企業等開放上,多為美國強勢推動而各國較有開
2017.11.07
2017.07.11
促進跨縣市區域合作與整合 迎向全球區域競爭新挑戰/譚瑾瑜
近年來受到全球化及交通、通訊科技持續快速發展影響,世界各國城市與城市之間各方面的互動交流更為便捷,而各國主要城市群亦紛紛興起相互聯結、加強合作的發展趨勢,以形成城際之間優勢互補,進而打造出城市合作、強強相加且更具競爭力的跨城市區域整合。例如亞洲的日本大東京、大京阪,中國大陸的京津冀、粵港澳,歐洲英國的大倫敦、芬蘭的大赫爾辛基等,均是當前全球跨城市區域整合風潮中的重要範例。 今(2017)年三月中共兩會期間,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揭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規劃,7月8日中國大陸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廣深港高鐵則預計在明(2018)年通車,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城市間的交通的聯結和便捷,促進粵港澳地區人員、物流、資訊和金融的互通流動,也加速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化整合。 天下雜誌也以粵港澳大灣區整合過程與效益為報導主題,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主的大灣區整合發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報導,其結論除看好粵港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更認為粵港澳大區域整合了廣州、東莞、佛山、增城一帶的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製造業、深圳創新研發和通訊3c產業,以及香港的金融、物流、貿易服務業
2017.07.11
2017.06.27
印度市場10年省思/杜富漢
台灣人對印度的好奇心始終存在,但對印度的探索多淺嚐即止。尤其對台商而言,印度是個要花力氣經營的市場,前往印度拓展市場的人數,遠少於日本、韓國、甚至是中國大陸。過去在2007-08年,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曾吸引眾多台商前往拓銷;十年後的今日,持續成長的印度市場,更值得台商重新檢視定位和拓銷的策略。 近10年來,印度商機蓬勃,各地廣建機場、捷運、購物中心及住商辦大樓,消費者由購買二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小汽車由奢侈品到豪華房車滿街跑。印度於1991年經濟改革,取消特許制度(permit raj),生產力得以釋放,經濟發展日漸自給自足,並已成長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隨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購買力持續攀升,連窮人也開始消費。2007-08年,在孟買購物500盧比可能找不開; 2016-17年廢鈔後,持2000盧比紙鈔消費成為常態。 印度的消費力可從幾個地方來看,在外食的部分,即使費用飄漲,但到餐廳享受美食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出國旅遊人數也持續增加,全家(族)出遊足跡遍及東南亞、中國大陸、及歐美各國;以及購物中心、超級市場的採購人潮,採買的物品種類趨於多樣化,市場上家電、智慧型手機、汽機車銷
2017.06.27
2017.06.06
貿易也要大數據 解密東協市場流行趨勢/林淑惠 博士
政府拚新南向,東南亞正當紅!外貿協會運用大數據蒐集與整理東南亞當地市場最熱門的議題,探索在地年青人的喜好以及流行符號,一窺東協市場的流行趨勢! 文青(Hipster) 什麼是文青?其實無論是「真文青」或「偽文青」,都是兩群拒絕追隨流行、標誌自己與眾不同品味的年青人。網路時代來臨,龐大訊息快速地傳遞,主流文化與次文化頻繁地交流與衝突,使「文青」被視為一種流行的消費現象。 隨著東協消費者收入水準持續上升,該區域中產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重視面向,已由價格導向逐漸轉向設計、文化與質感,此趨勢在泰國的曼谷、菲律賓的馬尼拉、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以及印尼的雅加達等之東協主要城市尤其普遍,東南亞的熱帶文青風潮應運而生。 知名的東協文青市集有泰國曼谷的瑪哈拉碼頭文青市集(Tha Maharaj)、菲律賓馬尼拉的Salcedo Market、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八打靈再也17區(Petaling Jaya Section 17)、印尼雅加達的Panglima Polim,這些市集皆群聚「文青」產品,形成各類「文青」產品的銷售和宣傳通路,吸引當地甚至是全球文青前來朝聖! 自拍(Selfi
2017.06.06
2017.05.02
沒有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日本主導?/譚瑾瑜
國除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1國成員(以下簡稱TPP11),今年5月2、3日於加拿大舉行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報載日本將在研擬TPP11如何生效的會議中,提議制定便於美國重回TPP機制,預計此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將做為5月20、21日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貿易部長會議同時召開的TPP部長會議的重要參考。日本一直主張沒有美國的TPP不具意義,亦以持續勸說美國返回TPP為要務,然而,在川普總統戮力實踐美國優先政策之下,日本原有的美日同盟優勢,在當前亞太區域整合折衝過程中出現變化,使其難以主導TPP11迅速生效。 川普總統上任百日戮力實踐美國優先,並明顯地以要求重新洽談雙邊貿易協定方式,換取製造回歸、創造美國就業機會的談判權,依照各國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關係來進行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確保美國的最佳經濟利益。2017年1月20日甫上任,1月23日仍然實踐退出TPP的競選承諾,並直接點名中國大陸與墨西哥對於美國就業的衝擊較大,表示美國將優先處理雙邊貿易關係。 在短短百日內,川普總統已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巧妙運用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大之敏感時刻,獲致中國大陸將努力平
2017.05.02
2017.01.03
川普時代 前瞻2017亞太區域整合/譚瑾瑜
2017年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將因川普即將上任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TPP是否存續,未來類TPP的亞太經濟整合發展仍將持續,包括RCEP、FTAAP、AEC等,主因是當前亞洲經濟崛起的事實已經浮現,高經濟成長動能將會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並進而帶動區域內市場開放的需求。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關注 若從2008年與2015年的實質GDP做一比較,七年間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實質GDP成長率高達34.35%,遠高於北美洲的10.34%及歐盟的2.36%。同期間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76.0%,並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則成長10.26%,成長幅度亦屬快速但不若中國大陸,至於歐洲的英國及德國,同時間成長幅度依序為8.1%、6.03%,而2015年英德兩國相加起來的實質GDP金額,也已小於中國大陸。 由全球經濟規模變化可以了解,前兩大經濟體均位於亞太地區,仍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並各居太平洋一方,何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如此受到關注有其原因。未來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發展,將會依循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實力消長而持續演進。 市場開放TPP具參考指標 各成員國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