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8.03.06
CPTPP迅速完成簽署的啟示/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去年11月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後,迅速於今年1月22日至23日在東京舉行協商並取得共識,並將於3月8日完成簽署,待六個或半數以上簽署會員通知完成國內審議程序後60天便能生效。CPTPP經歷美國退出TPP的重大挫折之下,在這麼短的時間達成共識並維持其文本的高標準與完整性,對於推進亞太區域整合,除有重要貢獻外,也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示,值得全球及希望加入的台灣參考與借鏡。 首先,CPTPP並未因美國退出而解散,日本扮演凝聚共識的重要角色,日本有其希望保有此協定的必要性,亦在斡旋過程中恰如其分。然而,除了日本的積極作為,CPTPP最後能夠迅速達成共識,顯示CPTPP的11國維繫TPP成果的共識甚深,也為未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注入一劑強心針。 此舉亦使美國欲以雙邊對談取代TPP、用以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利益的企圖稍有挫敗,反而增加美國重返TPP的可能性。除了美國川普總統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時被採訪時表示,如果獲得「更好的交易條件」,不排除重返TPP的可能性之外,25名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聯合致函呼籲川普總統重新加入TPP,美國財政部長亦於2月
2018.03.06
國際貿易
more
2018.01.16
2018年亞太經濟整合前瞻/譚瑾瑜
隨著川普總統上任一年後經貿政策陸續推動,2018年亞太區域整合走勢愈趨明朗。首先,受到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衝擊影響的11個成員國,在去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會員以原TPP文本為基礎,CPTPP只要有6國批准即會生效,顯示美國在退出TPP後,TPP 11個成員以CPTPP的新形式延續它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若無異議將有可能於2018年完成簽署。 而CPTPP的突破,除了TPP11個成員已拿到美國市場開放的門票之外,對於亞太區域整合而言,無異是重新注入了一股平衡力道,預期將可補強TPP進程受挫因而進程展延的RCEP推動意願,也因此2018年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展值得期待。 在去年11月的RCEP領袖峰會中,除了發布領袖宣言之外,亦提出RCEP協定綱要,可看出目前RCEP至少具備貨品貿易、原產地規則、關務程序與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標準、技術法規及符合性評鑑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業、電信服務業、自然人移動、投資、競爭、智慧財產權、電
2018.01.16
國際貿易
more
2017.11.07
關注TPP11在APEC峰會的進展/譚瑾瑜
報載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有機會在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有所突破,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波拉德(Alan Bollard)接受訪問曾表示「11國領袖在11月宣布即將簽訂TPP、或真的簽下TPP,也是有可能的。」,而日本首席TPP談判代表梅本和義(Kazuyoshi Umemoto)亦表示在APEC領袖會議中達成協議的動能已大幅增加。倘若成真,對於邁向亞太自貿區(FTAAP)又是一大突破,而對於已是APEC成員的台灣,意義更為重大。因此,台灣應關注APEC峰會期間的亞太區域整合新進展。 自從美國於今年初退出TPP擲出一個震撼彈之後,除了美國之外的TPP成員國(以下簡稱TPP11)積極尋求保TPP之道,畢竟TPP11國仍占全球GDP的13.3%,不容小覷。而TPP11部長會議亦承諾推動TPP儘快生效,預計在11月APEC領袖會議前評估完成。 TPP11目前由日本主導盤點凍結條款,確實增加待在TPP11的意願,減少重新談判分裂破局的可能性。檢視TPP過往談判過程並對照文本,即可發現在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國營企業等開放上,多為美國強勢推動而各國較有開
2017.11.07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7.07.11
促進跨縣市區域合作與整合 迎向全球區域競爭新挑戰/譚瑾瑜
近年來受到全球化及交通、通訊科技持續快速發展影響,世界各國城市與城市之間各方面的互動交流更為便捷,而各國主要城市群亦紛紛興起相互聯結、加強合作的發展趨勢,以形成城際之間優勢互補,進而打造出城市合作、強強相加且更具競爭力的跨城市區域整合。例如亞洲的日本大東京、大京阪,中國大陸的京津冀、粵港澳,歐洲英國的大倫敦、芬蘭的大赫爾辛基等,均是當前全球跨城市區域整合風潮中的重要範例。 今(2017)年三月中共兩會期間,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揭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規劃,7月8日中國大陸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廣深港高鐵則預計在明(2018)年通車,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城市間的交通的聯結和便捷,促進粵港澳地區人員、物流、資訊和金融的互通流動,也加速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化整合。 天下雜誌也以粵港澳大灣區整合過程與效益為報導主題,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主的大灣區整合發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報導,其結論除看好粵港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更認為粵港澳大區域整合了廣州、東莞、佛山、增城一帶的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製造業、深圳創新研發和通訊3c產業,以及香港的金融、物流、貿易服務業
2017.07.11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7.06.27
印度市場10年省思/杜富漢
台灣人對印度的好奇心始終存在,但對印度的探索多淺嚐即止。尤其對台商而言,印度是個要花力氣經營的市場,前往印度拓展市場的人數,遠少於日本、韓國、甚至是中國大陸。過去在2007-08年,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曾吸引眾多台商前往拓銷;十年後的今日,持續成長的印度市場,更值得台商重新檢視定位和拓銷的策略。 近10年來,印度商機蓬勃,各地廣建機場、捷運、購物中心及住商辦大樓,消費者由購買二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小汽車由奢侈品到豪華房車滿街跑。印度於1991年經濟改革,取消特許制度(permit raj),生產力得以釋放,經濟發展日漸自給自足,並已成長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隨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購買力持續攀升,連窮人也開始消費。2007-08年,在孟買購物500盧比可能找不開; 2016-17年廢鈔後,持2000盧比紙鈔消費成為常態。 印度的消費力可從幾個地方來看,在外食的部分,即使費用飄漲,但到餐廳享受美食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出國旅遊人數也持續增加,全家(族)出遊足跡遍及東南亞、中國大陸、及歐美各國;以及購物中心、超級市場的採購人潮,採買的物品種類趨於多樣化,市場上家電、智慧型手機、汽機車銷
2017.06.27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7.06.06
貿易也要大數據 解密東協市場流行趨勢/林淑惠 博士
政府拚新南向,東南亞正當紅!外貿協會運用大數據蒐集與整理東南亞當地市場最熱門的議題,探索在地年青人的喜好以及流行符號,一窺東協市場的流行趨勢! 文青(Hipster) 什麼是文青?其實無論是「真文青」或「偽文青」,都是兩群拒絕追隨流行、標誌自己與眾不同品味的年青人。網路時代來臨,龐大訊息快速地傳遞,主流文化與次文化頻繁地交流與衝突,使「文青」被視為一種流行的消費現象。 隨著東協消費者收入水準持續上升,該區域中產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重視面向,已由價格導向逐漸轉向設計、文化與質感,此趨勢在泰國的曼谷、菲律賓的馬尼拉、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以及印尼的雅加達等之東協主要城市尤其普遍,東南亞的熱帶文青風潮應運而生。 知名的東協文青市集有泰國曼谷的瑪哈拉碼頭文青市集(Tha Maharaj)、菲律賓馬尼拉的Salcedo Market、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八打靈再也17區(Petaling Jaya Section 17)、印尼雅加達的Panglima Polim,這些市集皆群聚「文青」產品,形成各類「文青」產品的銷售和宣傳通路,吸引當地甚至是全球文青前來朝聖! 自拍(Selfi
2017.06.06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7.05.02
沒有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日本主導?/譚瑾瑜
國除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1國成員(以下簡稱TPP11),今年5月2、3日於加拿大舉行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報載日本將在研擬TPP11如何生效的會議中,提議制定便於美國重回TPP機制,預計此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將做為5月20、21日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貿易部長會議同時召開的TPP部長會議的重要參考。日本一直主張沒有美國的TPP不具意義,亦以持續勸說美國返回TPP為要務,然而,在川普總統戮力實踐美國優先政策之下,日本原有的美日同盟優勢,在當前亞太區域整合折衝過程中出現變化,使其難以主導TPP11迅速生效。 川普總統上任百日戮力實踐美國優先,並明顯地以要求重新洽談雙邊貿易協定方式,換取製造回歸、創造美國就業機會的談判權,依照各國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關係來進行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確保美國的最佳經濟利益。2017年1月20日甫上任,1月23日仍然實踐退出TPP的競選承諾,並直接點名中國大陸與墨西哥對於美國就業的衝擊較大,表示美國將優先處理雙邊貿易關係。 在短短百日內,川普總統已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巧妙運用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大之敏感時刻,獲致中國大陸將努力平
2017.05.02
國際貿易
more
more
2017.01.03
川普時代 前瞻2017亞太區域整合/譚瑾瑜
2017年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將因川普即將上任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TPP是否存續,未來類TPP的亞太經濟整合發展仍將持續,包括RCEP、FTAAP、AEC等,主因是當前亞洲經濟崛起的事實已經浮現,高經濟成長動能將會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並進而帶動區域內市場開放的需求。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關注 若從2008年與2015年的實質GDP做一比較,七年間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實質GDP成長率高達34.35%,遠高於北美洲的10.34%及歐盟的2.36%。同期間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76.0%,並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則成長10.26%,成長幅度亦屬快速但不若中國大陸,至於歐洲的英國及德國,同時間成長幅度依序為8.1%、6.03%,而2015年英德兩國相加起來的實質GDP金額,也已小於中國大陸。 由全球經濟規模變化可以了解,前兩大經濟體均位於亞太地區,仍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並各居太平洋一方,何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如此受到關注有其原因。未來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發展,將會依循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實力消長而持續演進。 市場開放TPP具參考指標 各成員國
2017.01.03
國際貿易
more
more
最前頁
6
7
8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8頁
2015.06.08
盤點「自由化落差」 做好加入TPP準備 / 楊珍妮
參與TPP、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層面,已超越傳統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關稅面向。因此,在行政院督導下,相關部會於去(103)年已完成「自由化落差盤點」工作,檢視現行法規、政策與重要國際協定之間的落差。今年更與時俱進,續就國內法規調整後所涉及的就業、所得分配、安全、環境及文化等非經濟層面因素,進行影響評估,並提出因應配套措施。 去年迄今,行政院已召開6次TPP/RCEP專案小組會議。行政部門對於加入TPP的準備工作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在農、工產品市場開放方面,未來我國參與TPP談判時,勢必面臨他國要求取消或調降農、工產品關稅,這將衝擊國內相關產業。因此經濟部已經研擬「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以及「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並匡列相關預算,輔導相關產業轉型調適。同時,農委會也會加強輔導農業創新加值,調整產業結構,並著手編列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以打造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的樂活農業。 其次,在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面,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時,在服務業市場已有相當程度的開放承諾,但未來
2015.06.08
國際貿易
more
2015.04.10
打造MIT王國 貨貿協議不能缺席 / 楊書菲
1980年代之後,台灣的投資環境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台灣廠商面臨勞動力不足、工資迅速上升,及新台幣大幅升值等問題,造成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出口日益困難,許多廠商遂將生產基地外移海外以為因應。當時生產外移的台商,許多目前在台灣已沒有生產據點,成為無根台商。不過,還有另一群廠商選擇透過升級、轉型來強化產品的競爭力與差異性,堅持留在台灣進行生產製造,為台灣經濟做貢獻。 三十多年過去,在政府及廠商技術與創新的努力之下,台灣製造,有口皆碑,如去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球隊球衣,有許多就是採用台灣的機能性環保布料所裁製而成的。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出口擴張,MIT產品雖有卓越的品質,但在價格競爭下,國內經營備受挑戰。另一方面,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快速推動下,許多屬於傳統製造業的MIT產品,因面對較高的關稅障礙,出口也面臨極大威脅,因此,MIT企業可說是腹背受敵。 為了協助企業可以持續在台灣深耕,而非再走外移的老路,政府對內加強產業及企業輔導,協助企業進一步提升技術與品質,並強化設計與美感,以增加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力;對外則積極推動兩岸ECFA貨品貿易協議之洽簽及參與TPP與R
2015.04.10
國際貿易
more
2015.04.07
台灣因應一帶一路之戰略 / 譚瑾瑜
中國大陸於3月28日公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想法倘若實踐,全球海權時代將轉為新陸權時代,全球經貿活動隨之轉變,台灣應當提早因應並掌握先機。 一帶一路策略在2013年便已提出,希望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貫穿亞歐非大陸,建構連結東亞經濟圈及歐洲經濟圈的新陸權時代。就亞洲而言,長期以太平洋為主的環太平洋的亞太地區海權思維,將會轉為以歐亞大陸為主體的新陸權時代。 一帶一路策略之所以成功機率很高,主要在於此一戰略是一個互利共榮的策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合作,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將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部分加強合作,媒合連結歐亞非大陸所需的資源與需求,達成推進沿線國家發展的目標。 其中最引起大家興趣的在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希望藉由亞歐非洲相鄰國家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而能源基礎建設及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路建設,也是當前全球經貿
2015.04.07
國際貿易
more
2015.03.31
持續推動貨貿談判並作好溝通工作 / 卓士昭
貨品貿易工作小組第10次工作會議今天於北京展開,預計將進行3天。雙方除了將繼續討論兩岸貨品貿易市場開放項目外,也同時針對陸韓FTA協商內容交換意見。有人會問為何兩岸監督條例都還沒審查通過,政府卻還繼續推動貨貿協議?這樣合理嗎?事實上,貨貿協議關乎台灣產業競爭力,積極洽簽有其正當性及必要性,如此安排也符合台灣整體利益。這可以從下列4點來說明。 首先,貨貿協議的正當性來自ECFA。99年8月17日立法院審議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其中,第3條第1款條文規定「雙方同意,在本協議第七條規定的『貨品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不遲於本協議生效後六個月內就貨品貿易協議展開磋商,並儘速完成」。 因此,經濟部依據上述規定,在100年2月22日的ECFA經合會第1次例會中宣布啟動貨貿談判,自ECFA早收清單完成後,雙方經過前面9次的工作會議階層的協商,循序漸進、逐項討論,目前已進入第10次協商,距離上次已有半年之久。 其次,國際經濟局勢變化快速,世界各國均在加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據各方面透露出的消息,「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可能在今年夏天完成談判,我國目前也正
2015.03.31
國際貿易
more
2015.03.24
突破兩岸經貿與區域整合困境的挑戰與契機 / 李淳
2014年底選舉結果改變了國內政治版圖,而2016亦有總統大選。很多人都擔心2015將是選舉考量重於一切的一年,因此兩岸與其他經貿自由化的工作,原地踏步已是最好的局面。 但是放眼未來一年,陸韓自貿協定(FTA)已完成草案,年底生效應很合理。美國歐巴馬政府若處理得當,也可能在2015下半年完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東協十加六(RCEP)協定雖不被看好,卻也預計在2015年底完成談判。這二個旗艦型區域整合集團都可能從第2016下半年開始,接受第二梯次的報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原地踏步就等於向後倒退。 但要如何向前邁進?眾所週知,在國際政經現實下,台灣要加入這些經貿整合賽局,很難迴避「北京防線」。過去政府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的目標之一,就是創造出條件能擺脫北京防線。不過兩岸經貿正常化本身具有政治與社會的風險與成本,而且自從太陽花學運後,社會感覺這個成本大於加入區域整合的利益。這個問題不解決,想快步追上各國腳步將很困難。也就是說,台灣內部必須重新檢視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意義與影響,並重新尋找新的可行路線。其中二個可能的關鍵,一是加速完成加入TPP的準備,一是重建
2015.03.24
國際貿易
more
2015.03.12
真正的國際化必須符合國際規範 / 楊珍妮
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風潮盛行的今日,為了讓廠商能在國際上爭取有利的貿易環境,政府持續推動自由化發展,同時也積極爭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談判,其中包括推動ECFA等相關協議的簽署。但部分人士卻質疑我國出口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並非真正的國際化,對於這種誤解,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討論。 首先,什麼是國際化?國際化並非只涉及市場開放,還包括參與國際組織及遵守相關國際規範,亦即國內標準必須與國際接軌。以牛肉產品進口為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為WTO所承認有關動物及其產品的國際標準制定機構,而我國同時身為WTO與OIE之會員,應參酌國際規範,在符合我國法規及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制訂合宜之國際貿易標準。
2015.03.12
國際貿易
more
2015.03.03
亞太區域板塊變動下的臺灣策略 / 譚瑾瑜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連橫縱合愈趨複雜,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極可能於今年完成談判,以東協加六為會員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亦於今(2015)年2月9日至13日在曼谷舉行第七回合談判。而中國大陸除了是RCEP會員之外,亦成功於APEC中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並將於今(2015)年3月正式推出一帶一路的做法,以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為目標,佐以東協—中國大陸自貿區升級版及陸韓FTA做為深化區域合作的具體做為。臺灣身處2015年亞太區域板塊變動之中,應當儘速因應。 臺灣需要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當中,絕對不僅只是擴大國際經貿空間的需求,更是台商生存之戰。以臺灣對TPP成員國的經貿關係為例,2013年臺灣與TPP成員國貿易總額達1,981.4億美元,占臺灣貿易總額比重達34.4%;臺灣投資TPP成員國的投資金額則達254.3億美元,占臺灣海外投資金額比重達16.4%。TPP會員國中,臺灣只有和新加坡及紐西蘭完成FTA簽署,倘若TPP完成簽署而臺灣未加入,台商單就關稅差異,便會讓臺灣摒除於國際分工體系之外而斷鏈。 面對各國積極
2015.03.03
國際貿易
more
2015.02.24
融入區域經濟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劉德海
作者: 劉德海 /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隨著陸韓FTA簽訂日期愈趨逼近,對於向來視南韓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臺灣來說,不得不開始警戒。 根據日本學者奧田聰與渡邊雄一201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若陸韓FTA生效,臺灣將有1.9億美元的貨品被陸製品取代;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估計約有33億美元產品將被韓貨替代,兩個市場合計近35億美元。 南韓和中國大陸FTA一旦生效,將重創臺灣產業。面對世界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大趨勢,臺灣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大膽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否則難在國際巿場上存活。 消除貿易壁壘 吸引外資進駐 事實上,韓國洽簽FTA 的動作相當積極。就以東協巿場來看,2008 年前,臺灣產品在東協市場的市占率原領先韓國,但韓國與東協FTA 生效後,卻被韓國超越,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咎因在於FTA消除貿易壁壘,免除貿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但臺灣至今卻只簽了7個,其中5個還是中南美洲邦交國。當韓國與許多國家享有互免關稅之際,臺灣卻仍課徵關稅,對出口必然產生嚴重衝擊,也會讓外商卻步。面對招招快狠準的韓國,劉德海認為,目前臺灣最佳的路線圖就是首先敲定與中國
2015.02.24
國際貿易
more
最前頁
6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6頁
2018.03.06
CPTPP迅速完成簽署的啟示/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去年11月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後,迅速於今年1月22日至23日在東京舉行協商並取得共識,並將於3月8日完成簽署,待六個或半數以上簽署會員通知完成國內審議程序後60天便能生效。CPTPP經歷美國退出TPP的重大挫折之下,在這麼短的時間達成共識並維持其文本的高標準與完整性,對於推進亞太區域整合,除有重要貢獻外,也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示,值得全球及希望加入的台灣參考與借鏡。 首先,CPTPP並未因美國退出而解散,日本扮演凝聚共識的重要角色,日本有其希望保有此協定的必要性,亦在斡旋過程中恰如其分。然而,除了日本的積極作為,CPTPP最後能夠迅速達成共識,顯示CPTPP的11國維繫TPP成果的共識甚深,也為未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注入一劑強心針。 此舉亦使美國欲以雙邊對談取代TPP、用以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利益的企圖稍有挫敗,反而增加美國重返TPP的可能性。除了美國川普總統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時被採訪時表示,如果獲得「更好的交易條件」,不排除重返TPP的可能性之外,25名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聯合致函呼籲川普總統重新加入TPP,美國財政部長亦於2月
2018.03.06
2018.01.16
2018年亞太經濟整合前瞻/譚瑾瑜
隨著川普總統上任一年後經貿政策陸續推動,2018年亞太區域整合走勢愈趨明朗。首先,受到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衝擊影響的11個成員國,在去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會員以原TPP文本為基礎,CPTPP只要有6國批准即會生效,顯示美國在退出TPP後,TPP 11個成員以CPTPP的新形式延續它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若無異議將有可能於2018年完成簽署。 而CPTPP的突破,除了TPP11個成員已拿到美國市場開放的門票之外,對於亞太區域整合而言,無異是重新注入了一股平衡力道,預期將可補強TPP進程受挫因而進程展延的RCEP推動意願,也因此2018年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展值得期待。 在去年11月的RCEP領袖峰會中,除了發布領袖宣言之外,亦提出RCEP協定綱要,可看出目前RCEP至少具備貨品貿易、原產地規則、關務程序與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標準、技術法規及符合性評鑑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業、電信服務業、自然人移動、投資、競爭、智慧財產權、電
2018.01.16
2017.11.07
關注TPP11在APEC峰會的進展/譚瑾瑜
報載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有機會在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期間有所突破,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波拉德(Alan Bollard)接受訪問曾表示「11國領袖在11月宣布即將簽訂TPP、或真的簽下TPP,也是有可能的。」,而日本首席TPP談判代表梅本和義(Kazuyoshi Umemoto)亦表示在APEC領袖會議中達成協議的動能已大幅增加。倘若成真,對於邁向亞太自貿區(FTAAP)又是一大突破,而對於已是APEC成員的台灣,意義更為重大。因此,台灣應關注APEC峰會期間的亞太區域整合新進展。 自從美國於今年初退出TPP擲出一個震撼彈之後,除了美國之外的TPP成員國(以下簡稱TPP11)積極尋求保TPP之道,畢竟TPP11國仍占全球GDP的13.3%,不容小覷。而TPP11部長會議亦承諾推動TPP儘快生效,預計在11月APEC領袖會議前評估完成。 TPP11目前由日本主導盤點凍結條款,確實增加待在TPP11的意願,減少重新談判分裂破局的可能性。檢視TPP過往談判過程並對照文本,即可發現在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國營企業等開放上,多為美國強勢推動而各國較有開
2017.11.07
2017.07.11
促進跨縣市區域合作與整合 迎向全球區域競爭新挑戰/譚瑾瑜
近年來受到全球化及交通、通訊科技持續快速發展影響,世界各國城市與城市之間各方面的互動交流更為便捷,而各國主要城市群亦紛紛興起相互聯結、加強合作的發展趨勢,以形成城際之間優勢互補,進而打造出城市合作、強強相加且更具競爭力的跨城市區域整合。例如亞洲的日本大東京、大京阪,中國大陸的京津冀、粵港澳,歐洲英國的大倫敦、芬蘭的大赫爾辛基等,均是當前全球跨城市區域整合風潮中的重要範例。 今(2017)年三月中共兩會期間,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揭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規劃,7月8日中國大陸珠港澳大橋正式通車,廣深港高鐵則預計在明(2018)年通車,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城市間的交通的聯結和便捷,促進粵港澳地區人員、物流、資訊和金融的互通流動,也加速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化整合。 天下雜誌也以粵港澳大灣區整合過程與效益為報導主題,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主的大灣區整合發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報導,其結論除看好粵港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更認為粵港澳大區域整合了廣州、東莞、佛山、增城一帶的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製造業、深圳創新研發和通訊3c產業,以及香港的金融、物流、貿易服務業
2017.07.11
2017.06.27
印度市場10年省思/杜富漢
台灣人對印度的好奇心始終存在,但對印度的探索多淺嚐即止。尤其對台商而言,印度是個要花力氣經營的市場,前往印度拓展市場的人數,遠少於日本、韓國、甚至是中國大陸。過去在2007-08年,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曾吸引眾多台商前往拓銷;十年後的今日,持續成長的印度市場,更值得台商重新檢視定位和拓銷的策略。 近10年來,印度商機蓬勃,各地廣建機場、捷運、購物中心及住商辦大樓,消費者由購買二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小汽車由奢侈品到豪華房車滿街跑。印度於1991年經濟改革,取消特許制度(permit raj),生產力得以釋放,經濟發展日漸自給自足,並已成長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隨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購買力持續攀升,連窮人也開始消費。2007-08年,在孟買購物500盧比可能找不開; 2016-17年廢鈔後,持2000盧比紙鈔消費成為常態。 印度的消費力可從幾個地方來看,在外食的部分,即使費用飄漲,但到餐廳享受美食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出國旅遊人數也持續增加,全家(族)出遊足跡遍及東南亞、中國大陸、及歐美各國;以及購物中心、超級市場的採購人潮,採買的物品種類趨於多樣化,市場上家電、智慧型手機、汽機車銷
2017.06.27
2017.06.06
貿易也要大數據 解密東協市場流行趨勢/林淑惠 博士
政府拚新南向,東南亞正當紅!外貿協會運用大數據蒐集與整理東南亞當地市場最熱門的議題,探索在地年青人的喜好以及流行符號,一窺東協市場的流行趨勢! 文青(Hipster) 什麼是文青?其實無論是「真文青」或「偽文青」,都是兩群拒絕追隨流行、標誌自己與眾不同品味的年青人。網路時代來臨,龐大訊息快速地傳遞,主流文化與次文化頻繁地交流與衝突,使「文青」被視為一種流行的消費現象。 隨著東協消費者收入水準持續上升,該區域中產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重視面向,已由價格導向逐漸轉向設計、文化與質感,此趨勢在泰國的曼谷、菲律賓的馬尼拉、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以及印尼的雅加達等之東協主要城市尤其普遍,東南亞的熱帶文青風潮應運而生。 知名的東協文青市集有泰國曼谷的瑪哈拉碼頭文青市集(Tha Maharaj)、菲律賓馬尼拉的Salcedo Market、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八打靈再也17區(Petaling Jaya Section 17)、印尼雅加達的Panglima Polim,這些市集皆群聚「文青」產品,形成各類「文青」產品的銷售和宣傳通路,吸引當地甚至是全球文青前來朝聖! 自拍(Selfi
2017.06.06
2017.05.02
沒有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日本主導?/譚瑾瑜
國除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1國成員(以下簡稱TPP11),今年5月2、3日於加拿大舉行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報載日本將在研擬TPP11如何生效的會議中,提議制定便於美國重回TPP機制,預計此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將做為5月20、21日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貿易部長會議同時召開的TPP部長會議的重要參考。日本一直主張沒有美國的TPP不具意義,亦以持續勸說美國返回TPP為要務,然而,在川普總統戮力實踐美國優先政策之下,日本原有的美日同盟優勢,在當前亞太區域整合折衝過程中出現變化,使其難以主導TPP11迅速生效。 川普總統上任百日戮力實踐美國優先,並明顯地以要求重新洽談雙邊貿易協定方式,換取製造回歸、創造美國就業機會的談判權,依照各國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關係來進行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確保美國的最佳經濟利益。2017年1月20日甫上任,1月23日仍然實踐退出TPP的競選承諾,並直接點名中國大陸與墨西哥對於美國就業的衝擊較大,表示美國將優先處理雙邊貿易關係。 在短短百日內,川普總統已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巧妙運用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大之敏感時刻,獲致中國大陸將努力平
2017.05.02
2017.01.03
川普時代 前瞻2017亞太區域整合/譚瑾瑜
2017年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將因川普即將上任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TPP是否存續,未來類TPP的亞太經濟整合發展仍將持續,包括RCEP、FTAAP、AEC等,主因是當前亞洲經濟崛起的事實已經浮現,高經濟成長動能將會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並進而帶動區域內市場開放的需求。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關注 若從2008年與2015年的實質GDP做一比較,七年間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實質GDP成長率高達34.35%,遠高於北美洲的10.34%及歐盟的2.36%。同期間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76.0%,並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則成長10.26%,成長幅度亦屬快速但不若中國大陸,至於歐洲的英國及德國,同時間成長幅度依序為8.1%、6.03%,而2015年英德兩國相加起來的實質GDP金額,也已小於中國大陸。 由全球經濟規模變化可以了解,前兩大經濟體均位於亞太地區,仍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並各居太平洋一方,何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如此受到關注有其原因。未來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發展,將會依循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實力消長而持續演進。 市場開放TPP具參考指標 各成員國
2017.01.03
2015.06.08
盤點「自由化落差」 做好加入TPP準備 / 楊珍妮
參與TPP、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層面,已超越傳統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關稅面向。因此,在行政院督導下,相關部會於去(103)年已完成「自由化落差盤點」工作,檢視現行法規、政策與重要國際協定之間的落差。今年更與時俱進,續就國內法規調整後所涉及的就業、所得分配、安全、環境及文化等非經濟層面因素,進行影響評估,並提出因應配套措施。 去年迄今,行政院已召開6次TPP/RCEP專案小組會議。行政部門對於加入TPP的準備工作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在農、工產品市場開放方面,未來我國參與TPP談判時,勢必面臨他國要求取消或調降農、工產品關稅,這將衝擊國內相關產業。因此經濟部已經研擬「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以及「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並匡列相關預算,輔導相關產業轉型調適。同時,農委會也會加強輔導農業創新加值,調整產業結構,並著手編列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以打造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的樂活農業。 其次,在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面,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時,在服務業市場已有相當程度的開放承諾,但未來
2015.06.08
2015.04.10
打造MIT王國 貨貿協議不能缺席 / 楊書菲
1980年代之後,台灣的投資環境開始發生急劇的變化,台灣廠商面臨勞動力不足、工資迅速上升,及新台幣大幅升值等問題,造成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出口日益困難,許多廠商遂將生產基地外移海外以為因應。當時生產外移的台商,許多目前在台灣已沒有生產據點,成為無根台商。不過,還有另一群廠商選擇透過升級、轉型來強化產品的競爭力與差異性,堅持留在台灣進行生產製造,為台灣經濟做貢獻。 三十多年過去,在政府及廠商技術與創新的努力之下,台灣製造,有口皆碑,如去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球隊球衣,有許多就是採用台灣的機能性環保布料所裁製而成的。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出口擴張,MIT產品雖有卓越的品質,但在價格競爭下,國內經營備受挑戰。另一方面,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快速推動下,許多屬於傳統製造業的MIT產品,因面對較高的關稅障礙,出口也面臨極大威脅,因此,MIT企業可說是腹背受敵。 為了協助企業可以持續在台灣深耕,而非再走外移的老路,政府對內加強產業及企業輔導,協助企業進一步提升技術與品質,並強化設計與美感,以增加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力;對外則積極推動兩岸ECFA貨品貿易協議之洽簽及參與TPP與R
2015.04.10
2015.04.07
台灣因應一帶一路之戰略 / 譚瑾瑜
中國大陸於3月28日公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想法倘若實踐,全球海權時代將轉為新陸權時代,全球經貿活動隨之轉變,台灣應當提早因應並掌握先機。 一帶一路策略在2013年便已提出,希望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貫穿亞歐非大陸,建構連結東亞經濟圈及歐洲經濟圈的新陸權時代。就亞洲而言,長期以太平洋為主的環太平洋的亞太地區海權思維,將會轉為以歐亞大陸為主體的新陸權時代。 一帶一路策略之所以成功機率很高,主要在於此一戰略是一個互利共榮的策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合作,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將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部分加強合作,媒合連結歐亞非大陸所需的資源與需求,達成推進沿線國家發展的目標。 其中最引起大家興趣的在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希望藉由亞歐非洲相鄰國家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而能源基礎建設及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路建設,也是當前全球經貿
2015.04.07
2015.03.31
持續推動貨貿談判並作好溝通工作 / 卓士昭
貨品貿易工作小組第10次工作會議今天於北京展開,預計將進行3天。雙方除了將繼續討論兩岸貨品貿易市場開放項目外,也同時針對陸韓FTA協商內容交換意見。有人會問為何兩岸監督條例都還沒審查通過,政府卻還繼續推動貨貿協議?這樣合理嗎?事實上,貨貿協議關乎台灣產業競爭力,積極洽簽有其正當性及必要性,如此安排也符合台灣整體利益。這可以從下列4點來說明。 首先,貨貿協議的正當性來自ECFA。99年8月17日立法院審議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其中,第3條第1款條文規定「雙方同意,在本協議第七條規定的『貨品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不遲於本協議生效後六個月內就貨品貿易協議展開磋商,並儘速完成」。 因此,經濟部依據上述規定,在100年2月22日的ECFA經合會第1次例會中宣布啟動貨貿談判,自ECFA早收清單完成後,雙方經過前面9次的工作會議階層的協商,循序漸進、逐項討論,目前已進入第10次協商,距離上次已有半年之久。 其次,國際經濟局勢變化快速,世界各國均在加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據各方面透露出的消息,「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可能在今年夏天完成談判,我國目前也正
2015.03.31
2015.03.24
突破兩岸經貿與區域整合困境的挑戰與契機 / 李淳
2014年底選舉結果改變了國內政治版圖,而2016亦有總統大選。很多人都擔心2015將是選舉考量重於一切的一年,因此兩岸與其他經貿自由化的工作,原地踏步已是最好的局面。 但是放眼未來一年,陸韓自貿協定(FTA)已完成草案,年底生效應很合理。美國歐巴馬政府若處理得當,也可能在2015下半年完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東協十加六(RCEP)協定雖不被看好,卻也預計在2015年底完成談判。這二個旗艦型區域整合集團都可能從第2016下半年開始,接受第二梯次的報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原地踏步就等於向後倒退。 但要如何向前邁進?眾所週知,在國際政經現實下,台灣要加入這些經貿整合賽局,很難迴避「北京防線」。過去政府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的目標之一,就是創造出條件能擺脫北京防線。不過兩岸經貿正常化本身具有政治與社會的風險與成本,而且自從太陽花學運後,社會感覺這個成本大於加入區域整合的利益。這個問題不解決,想快步追上各國腳步將很困難。也就是說,台灣內部必須重新檢視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意義與影響,並重新尋找新的可行路線。其中二個可能的關鍵,一是加速完成加入TPP的準備,一是重建
2015.03.24
2015.03.12
真正的國際化必須符合國際規範 / 楊珍妮
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風潮盛行的今日,為了讓廠商能在國際上爭取有利的貿易環境,政府持續推動自由化發展,同時也積極爭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談判,其中包括推動ECFA等相關協議的簽署。但部分人士卻質疑我國出口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並非真正的國際化,對於這種誤解,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討論。 首先,什麼是國際化?國際化並非只涉及市場開放,還包括參與國際組織及遵守相關國際規範,亦即國內標準必須與國際接軌。以牛肉產品進口為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為WTO所承認有關動物及其產品的國際標準制定機構,而我國同時身為WTO與OIE之會員,應參酌國際規範,在符合我國法規及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制訂合宜之國際貿易標準。
2015.03.12
2015.03.03
亞太區域板塊變動下的臺灣策略 / 譚瑾瑜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連橫縱合愈趨複雜,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極可能於今年完成談判,以東協加六為會員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亦於今(2015)年2月9日至13日在曼谷舉行第七回合談判。而中國大陸除了是RCEP會員之外,亦成功於APEC中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並將於今(2015)年3月正式推出一帶一路的做法,以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為目標,佐以東協—中國大陸自貿區升級版及陸韓FTA做為深化區域合作的具體做為。臺灣身處2015年亞太區域板塊變動之中,應當儘速因應。 臺灣需要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當中,絕對不僅只是擴大國際經貿空間的需求,更是台商生存之戰。以臺灣對TPP成員國的經貿關係為例,2013年臺灣與TPP成員國貿易總額達1,981.4億美元,占臺灣貿易總額比重達34.4%;臺灣投資TPP成員國的投資金額則達254.3億美元,占臺灣海外投資金額比重達16.4%。TPP會員國中,臺灣只有和新加坡及紐西蘭完成FTA簽署,倘若TPP完成簽署而臺灣未加入,台商單就關稅差異,便會讓臺灣摒除於國際分工體系之外而斷鏈。 面對各國積極
2015.03.03
2015.02.24
融入區域經濟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劉德海
作者: 劉德海 /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隨著陸韓FTA簽訂日期愈趨逼近,對於向來視南韓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臺灣來說,不得不開始警戒。 根據日本學者奧田聰與渡邊雄一201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若陸韓FTA生效,臺灣將有1.9億美元的貨品被陸製品取代;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估計約有33億美元產品將被韓貨替代,兩個市場合計近35億美元。 南韓和中國大陸FTA一旦生效,將重創臺灣產業。面對世界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大趨勢,臺灣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大膽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否則難在國際巿場上存活。 消除貿易壁壘 吸引外資進駐 事實上,韓國洽簽FTA 的動作相當積極。就以東協巿場來看,2008 年前,臺灣產品在東協市場的市占率原領先韓國,但韓國與東協FTA 生效後,卻被韓國超越,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咎因在於FTA消除貿易壁壘,免除貿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但臺灣至今卻只簽了7個,其中5個還是中南美洲邦交國。當韓國與許多國家享有互免關稅之際,臺灣卻仍課徵關稅,對出口必然產生嚴重衝擊,也會讓外商卻步。面對招招快狠準的韓國,劉德海認為,目前臺灣最佳的路線圖就是首先敲定與中國
201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