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8.05.08

關注美、「中」貿易衝突後續發展/譚瑾瑜

隨著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再次創下新高,美國正式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近半年美、「中」貿易衝突日趨白熱化。2018年5月3、4日美、「中」進行為期兩天的談判,報載新華社報導,雙方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但在一些問題存在較大歧異。美、「中」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其貿易衝突與全球經濟息息相關,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018.05.08
2018.04.24

扶植新創產業發展 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契機/沈舉三

近幾年在雲端運算、物聯網基礎上、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等科技盛行,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已經顛覆既有資訊電子產業的發展模式,甚至如運輸、金融、媒體等行業也面臨衝擊;此外,破壞式創新也對既有商業生態產生巨大影響,這其中蘊藏的究竟是商機還是危機,值得深思。

2018.04.17

政府出題 產研來解題 /李家同

一個籃球隊必須碰到比自己更厲害的對手,才會有進步。我有的時候發現偏鄉孩子的功課即使在前幾名,也常常比不上城市裡的孩子,畢竟競爭對手是比較普通的。一家工廠如果接到的訂單都是叫他們做普通的東西,那他們不太可能有進步。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常常接到非常困難的訂單,就必須花很多時間研究如何應付這種客戶,可是久而久之這家工廠就越來越有高超的技術了。

2018.04.17
2018.03.27

川普高估了美國貿易赤字/于國欽

長期以來美國經常以貿易赤字擴大,要求貿易夥伴匯率升值,修正專利法、著作權法以多買美國貨來改善貿易失衡,如若赤字依然,美國還會以各種手段來逼各國就範。

2018.03.27
2018.03.13

嶄新政策思維 突破低薪困境/王健全

臺灣近十年來薪資幾近停滯,原因不一而足,主要包括:第一、製造業外移,就業機會減少,致薪資不易調升;第二,外人投資少,高階人力的需求也少,故缺乏高薪的工作機會;第三,專上學生供過於求,且畢業後多數投入服務業,以至於製造業人力供不應求,反之,服務業人力供過於求,壓抑了服務業薪資;第四,服務業占GDP近七成,但以管制、規範為主,民間10兆元新台幣左右的超額儲蓄祇能觀望,致服務業規模破碎,對高階人力的需求有限。

2018.03.13
2018.03.06

CPTPP迅速完成簽署的啟示/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去年11月宣布達成共識並更名後,迅速於今年1月22日至23日在東京舉行協商並取得共識,並將於3月8日完成簽署,待六個或半數以上簽署會員通知完成國內審議程序後60天便能生效。CPTPP經歷美國退出TPP的重大挫折之下,在這麼短的時間達成共識並維持其文本的高標準與完整性,對於推進亞太區域整合,除有重要貢獻外,也帶來許多重要的啟示,值得全球及希望加入的台灣參考與借鏡。 首先,CPTPP並未因美國退出而解散,日本扮演凝聚共識的重要角色,日本有其希望保有此協定的必要性,亦在斡旋過程中恰如其分。然而,除了日本的積極作為,CPTPP最後能夠迅速達成共識,顯示CPTPP的11國維繫TPP成果的共識甚深,也為未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注入一劑強心針。 此舉亦使美國欲以雙邊對談取代TPP、用以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利益的企圖稍有挫敗,反而增加美國重返TPP的可能性。除了美國川普總統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時被採訪時表示,如果獲得「更好的交易條件」,不排除重返TPP的可能性之外,25名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聯合致函呼籲川普總統重新加入TPP,美國財政部長亦於2月

2018.03.06
2018.02.27

「C2B逆商業時代」的三個層次/盧希鵬

我們目前在談論企業價值鏈時,還多半使用麥可波特的觀念,指企業經由「設計、製造、行銷、銷售、服務」等價值活動,將原料加值成產品交到客戶手中。服務部門可能是最了解客戶需求的人,卻是在價值鏈的最後一個環節。波特的價值鏈是發表在1970年代,當時是重視生產成本的工業經濟時代,這個順序也無可厚非,但這是昨天的概念,由昨天看今天與明天,台灣企業始終離不開製造思維,為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犧牲掉客戶的交易成本。如果最瞭解客戶需求的是服務部門,價值鏈似乎就需要逆著來,這是逆商業時代的第一個思維。 舉例來說,Zara在地區門市的店長,才是真正瞭解這個區域的時尚需求,由他們來決定要訂購甚麼款式的衣服,就會比企業總部更精準。這個時候,銷售的大數據,社群媒體的大數據就成為啟動逆向價值鏈的重要推手,而不只是分析的工具。 其實,最瞭解客戶需求的,應該是客戶自己,而客戶不只是消費者,更可能是這領域的專家,也願意參與價值鏈的製造活動。據說台灣製造遙控飛機的雷虎科技有一次收到客戶對引擎設計的建議,這位客戶居然是美國大型飛機的引擎工程師,他可能比企業的工程師更瞭解飛機引擎與客戶對遙控飛機的需求。BMW

2018.02.27
2018.02.13

台日產業攜手共同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詹文男

這幾年來,不論產政或學研,大家都對台日產業合作有共識,都覺得雙方合則兩利!但是到底應該如何著手才有機會變成雙贏,則人言人殊!為了提供雙方政府做台日合作政策研擬的參考,資策會MIC結合日本智庫三菱總和研究所,針對雙方共同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找出大家都想投入的領域,思考合作的可能。根據雙方一年的研究,深覺台日產業應可在高齡化社會上一起做出貢獻!  基本上,高齡化現象是從已開發國家先發生,之後才是新興國家,目前以日本最為高齡。不過以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速率來看,臺灣相較於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需要更快的去面對少子化、高齡化所造成人口結構形成「倒金字塔型」之壓力。這也意味著台灣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可能帶來的產業、經濟衝擊,所能用以調整與因應的時間,要短於其他已開發國家。 而在高齡化社會中,除了高齡者需要被照護外,照顧者的生理、心理需求能否被滿足或被緩解,更是臺灣未來能否邁向健康高齡的關鍵。根據研究,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1/5人口為高齡者的同時,預估將有54萬名高齡者有個人照護的需要,但印尼等東協政府宣布減少對外輸出勞動力,高

前往第 頁 / 共46頁
2016.10.11

不只是膠帶! 你所不知的3M創新秘密/陸偉華

常有人對於3M歷經百年,仍能維持創新不墜感到好奇,今日,就讓我以一個資深3M人、帶領3M台灣研發團隊的技術長角色,來與各位分享貼近觀察20年所發現的,3M歷經一世紀仍能維持成長創新不墜的秘密。 創新研發≠天馬行空   創新,是一個企業持續成長的核心,而3M深知這點以涵蓋超過100,000個全球專利,深植於每位員工的創新發明的精神,更憑藉著100多年所累積的研發基礎,不斷的提升各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研發出涵蓋工業、電子、醫療、交通安全與家用消費等領域產品,多達5萬多種,以實現經濟繁榮、生態和諧並締造出高效成長 (Efficient Growth)。然而,創新並不只是靠研發人員在實驗室裡天馬行空的想像,仍需藉由第一線人員與客戶搭起研發的橋樑,傳遞市場趨勢和客戶應用需求,以提供專業的技術開發,將新產品的導入在地市場,以達到客戶至上 (Customer First)的經營理念。 技術 因市場而生 3M擁有46個核心技術平台與市場的交叉整合,已衍生出無數因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研發團隊多年來的突破創新研發,結合先進及特殊材料,如聚合物、複合材料、陶瓷、氟化物、研磨材

2016.10.11
2016.10.04

食物運動背後的消費正義 /余宛如

對我而言,食物不只是美味的代名詞,還要兼顧健康與食物正義。綠能與環境永續如何在餐桌上體現?倫理消費等各種食物運動如何在台灣推動?這都是我想要更進一步去倡導的環境友善與綠能永續概念。 食物影響到環境、社會、文化,食物運動是食物跟人的文化環境重建過程,它不只是從農作物到餐桌的商業模式而已。在這個重建的過程,社會企業創新需要反思食物體系,做到改變生活作息。一旦無法接觸食物來源,消費者也無法正確選擇食材,就像談營養午餐,若個人作為無法改變覺知,回到家仍吃不健康的食物,廠商、政府再怎麼去負擔也沒用。我自己在做菜,只會選三種原料單一的調味如鹽、糖、醬油,成分越單純越好,我愛用醬料的原因來自於它是時間創造的食物,充滿魅力且與時間的價值,但人們往往因為工業化,所以就不珍惜這些看不見的過程。 每一次消費都是一種選擇 你的消費選擇可以決定你想改變的生活,消費者要有覺知(awareness)省思你吃的食物裡是否生產鏈能透明,有達到公平分配正義,食物革命從餐桌開始。我在英國讀書時,雖然TESCO連鎖超市離宿舍很近,但仍跑到十幾公里之外的公平貿易超市購買。我會想創業成立生態綠倡導公平貿

2016.09.30

推動螺絲螺帽產業『NICE』升級轉型,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吳明機

螺絲螺帽產業長期以來都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創匯產業,在發展的歷程中,不斷地面臨激烈挑戰,為了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工業局在經濟部核定後,收集各部會意見並妥善運用政府相關部門資源,推動「螺絲螺帽產業NICE升級轉型方案」,促進業者持續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應用市場。 我國螺絲螺帽從民國60年代開始實施螺絲螺帽出口檢測和品管分等制度,台灣產品受歐美等國肯定,出口量大增。到了民國80年,在政府支持下,組成「汽車扣件產業研發聯盟」,協助業者解決關鍵技術瓶頸。自民國95年開始,出口單價明顯提升,產品逐漸由一般五金轉變為汽車、軌道、航空等高階市場應用。去(104)年產值為新臺幣1,395億元(以下同新臺幣),出口值為1,297億元,平均出口單價由95年66元/kg成長至104年82元/kg,產業成績亮麗。

2016.09.30
2016.09.29

五大職場常勝軍,您在其中嗎?/黃于純

我的工作中經常有機會參與優秀員工、晉升或是關鍵人才的遴選,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能經常被主管重覆提報的常勝軍有以下共通點 : 對工作充滿熱情 每當我看到勁量電池的廣告,就會想到Eric。 每次和他聊天,你只要問他 :「你最近在做什麼? 」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說他最近看了那些書,參加了那些研討會? 這些新的觀念可以如何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預期會有怎樣的效益? …等等。 我曾經問Eric 他是如何維持熱情不滅 ? Eric 說 : 「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 有我想要做的事。」 正向思考 Bryan剛進公司時曾連續二季得到優秀員工,他的主管非常認同他,也向HR預告他可能會是某主管的備位人選,沒想到二季後就不曾在榜單上看過他,不久後他就離職了。 有一次和他的主管聊起他狀況,他的主管表示,Bryan能力不錯,只可惜習慣負面思考,無論在正式會議或私底下,若有同儕或主管給他建議或提問,他總是不斷辯駁,事後再找其他同事抱怨、取暖,幾乎每一個合作過的人都被他抱怨過,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和他相處起來好累…。 不止是夢想家 更是實踐家 Eddy 是個工程師,他在工作中發現,

2016.09.29
2016.09.20

美國升息與否之解讀/王健全

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以下簡稱聯準會)之數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退場後,何時升息一直是大眾關心的焦點,2015年美國升息一碼,原本預計在2016年欲升息四碼,但在美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加上英國脫歐的衝擊,故遲遲未有動靜。 美國聯準會之所以不敢升息,背後原因在於美國雖然金融面的房市、股市已回到全球金融風暴前的新高,但實體面的工業生產指數上升緩慢,生產力也呈現停滯現象,加上美元升息會導致美元走強對出口不利,以及美國企業海外獲利的減損,故一直只聞樓梯聲,未見人下來。 事實上,美國升息與否一直存在著鷹派、鴿派的不同看法。鷹派(芝加哥學派)認為經濟已處於結構性的困境,寬鬆貨幣於事無補,反而可能釀成泡沫的災難。而且先行升息,一旦景氣下滑,政府才有降息、刺激經濟的空間,故應適時升息。 鴿派(哈佛學派)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當前經濟仍面臨景氣循環及可能衰退壓力,故應保持貨幣寬鬆以避免景氣反轉,導致結構性的衰退。同時,目前利息已低,資金成本不高,和以往高利率時代的背景不同,景氣反轉的壓力相對較小,不能相提並論,代表人物為聯準會現任主席葉倫(Janet Lou

2016.09.20
2016.09.13

中秋節談景氣的秋分/于國欽

中秋節將到,不久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將次第而來,依過去的經驗,秋分一過,大地即呈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四季便在寒冬裡進入尾聲,隨著雪雲散盡,大自然又進入另一個新循環。 經濟景氣也像大自然一樣,有繁榮的春天,熱絡的夏天,蕭瑟的秋天、蕭條的冬天,循環不已。不同的是,大自然循環極為規律,而景氣循環則有點撲朔迷離,景氣春天有時長達八年,有時不到兩年,有時有夏天,有時跳過夏天直接進入秋分。這幾個月隨著出口好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不少人認為景氣寒冬已過,春燕將至。 果真如此,這當然是好消息,這代表台灣景氣已走出谷底,進入擴張期(expansion)。但比較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近年景氣循環不若以前這麼分明,以前進入擴張期,景氣會漸趨熱絡,但近年景氣始終熱不起來,還沒經過夏天,就直就接進入秋分,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景氣復甦,相當無感。 由最近一期的景氣循環可以發現,台灣經濟已進入一個沒有夏天、沒有紅燈的循環。過去任何一個時期的景氣循環,於擴張期總會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黃紅燈,但屈指一算,台灣已經五年五個月沒出現紅燈、黃紅燈,而這五年五個月台灣已歷經一個景氣循

2016.09.13
2016.09.06

以合作提升新南向成功機率 / 譚瑾瑜

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8月16日提出「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新南向政策的理念、目標、十大行動準則及兩大推動架構均已提出,9月5日進一步提出新南向推動計畫。不管是希望在長期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或是要在短中程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秉持合作可以提高新南向政策成功的機率,也是融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 新南向政策涵蓋東協十國、南亞六國及紐澳地區,除了台灣關注之外,歐、美、日、韓及大陸等也都看準此地區的內需商機。如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提供日本企業市場資訊及投資協助,支援日本中小企業投資東南亞;中國大陸則除了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之外,以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方式,鼓勵企業進入市場低價競爭,投資足跡遍布東協、印度甚至非洲等地。 因此,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時,首先要正視台商所面對的跨國企業競爭優勢,給予台商人流、物流與金流的協助,促進台商之間以及跨國之間的合作。換言之,台灣個別企業之競爭力或許難以突破各國傾國家之力鼓勵的跨國企業,然而新南向政策若能從以往的分散投資,轉為促進台商合作進行群聚式佈局,整體提升產業競爭力、建立通路及品

2016.09.06
2016.08.30

發展精密工業 技術的細節是關鍵/李家同

我曾經在經濟部的名家論寫過一篇文章<我們國家應該強調精密工業的發展>,現在我想談談該怎樣做才能有精密工業。 首先要承認我們的精密工業是還在起步的階段,和先進國家仍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已經有相當不錯的基礎,極有可能會有不錯的發展。可是,也一定要知道,精密工業不是可以用金錢在短時間內得到的,也就是說,不要以為我們用錢去購買外國的技術就可以做出很精密的工業產品,因而我們可以聲稱自己已有了精密工業。這是絕對錯誤的,因為這種做法會使得我們的工程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僅僅是學會了如何操作那些精密儀器而已,對於這些精密儀器,我們可能完全不知道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它為什麼會有這種性能?我們雖然會依照外國人的指示來製造工業產品,但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技術細節的來源,比方說,我們知道在某一個程序中溫度應該多少,但是不會知道為什麼溫度要如此。因此一旦外國有了新的技術,我們的工廠就落伍了。 發展精密工業,必須徹底地了解技術的細節,這些細節也不可能完全來自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要經過工程師長時間的研發,這種研發當然包含各種實驗。換句話說,要發展精密工業我們必須從基本做起。我們國家之所以不

2016.08.30
2016.08.26

咖啡 綠電 土地關懷/陸志瑋

環境的永續一直是我所關心的事情,不斷思考友善環境的做法,像是發展再生能源,應該更積極、更具多樣性,同時也要設法處理太陽能光板產出的廢物、地熱和風力發電造成的汙染等問題。 體認再生能源發展需要更多的經費投入研究,里山咖啡加入認購綠電的行列,希望研究機構能夠研擬出既能多發展再生能源,且能妥善處理廢料的配套措施,這也是環境永續的「里山」初衷。 「里山咖啡」的命名是源自於2010年日本於聯合國成立的「里山倡議」。在劉淑惠所著《看見,台灣里山》這本書提到里山的概念是: 一種人與環境和諧、萬物共存共榮,使人們可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概念。在環境過度開發的當今,日本的「里山生活」概念已行之有年,並且落實在生活每一細節。 從里山精神出發,回歸到人文主義,我和一群有共同理念的朋友創立里山咖啡,來自清大、台大等不同學校與領域,有各自探索社會的方法。能讓愛好談論、閱讀與發呆者聚集的悠閒小店,你會看到店員和顧客在吧台高談闊論最近的時事、交流意見。時事的內容,很多時候就是人文、環保、土地關懷。 走進里山咖啡,你會發現這家咖啡廳每個角落都有想傳達理念的文宣、標語、圖像。牆

2016.08.26
2016.08.16

台灣鞋業 用實力再造產業榮光/張舒藹

在台灣早期,製鞋業是許多父親投入的職場,這是一門融合廣泛知識的精湛工藝技術,製程可區分成楦頭製作、面版製作、鞋面裁斷、車縫、大底製作與結幫成型等主要步驟,流程中包含上百個工序緊密結合,才能打造出一雙雙匠心獨具的鞋品。尤其是「結幫」這道工序,絕對不能輕忽,製鞋師傅們耐心的順著皮革敲打、拉整,將鞋面服貼固定於鞋楦之上。師傅們用粗曠堅毅的雙手,撐起一個個家庭,也撐起台灣鞋業「製鞋王國」美名,為台灣傳統製造業開創一波黃金高峰。 而今,隨著鞋業歷史的興衰起伏與產業外移,擁有絕佳工藝的製鞋老師傅也日漸凋零,許多品牌鞋廠、代工鞋廠或早期台灣的格仔場(傳統的小型鞋廠),不願見老招牌熄燈,積極思考如何轉型突破。 這些尋覓一線生機的傳統鞋廠,在轉型過程中常面臨困境,因為傳統生產模式無法與時俱進,又因傳統鞋品設計尚未數位化,完全仰賴老師傅的經驗,雙雙皆由手工製作完成,相當耗時費事,而鞋品市場又快速朝向「快時尚」與「大量客製化」潮流發展,為因應趨勢翻轉困境,鞋廠勢必要創新智慧化研發製程,尋找一條可以永續經營的道路。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自100年委由鞋技中心成立「鞋類快速設計打樣中心」

2016.08.16
2016.08.10

開放資料生態系統 創造價值/鄧東波

把資料賦予開放授權條款後,在網路上釋出,讓資料可以開放被取得、散佈、及再利用,甚至是機器可以直接讀取,然而,這只是開放資料必要的第一步;能充份利用開放資料,解決問題,才是開放資料的價值,這些問題包含,政府如何透過開放資料讓民眾了解政策,並吸引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或是,政府、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如何透過開放資料,建立起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以共同解決問題,強化治理效能。 每一種資料的開放都涉及到一定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例如,政府單位可以是資料生產者或供應者,而記者可以是資料的使用者,利用開放資料來寫報導,但記者也有可能無法直接使用政府所開放的資料,而是透過自願性技術社群的幫忙,將開放資料整理、分析、甚至混搭別種資料後,記者才有辦法利用資料。然而,開放資料數量與種類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所涉及的利益關係人有可能變得廣泛且複雜,而涉及開放資料的利益關係人所建構的網絡,就如同生態系統一樣。 事實上,這樣的開放資料生態系統,可投射出資料產業的樣態,並且有各種角色扮演,如資料生產者、資料消費者、及資料分析者,各成員間有資料的供應與需求的關係,這供需之間則造成資料的流動

2016.08.10
前往第 頁 / 共34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