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7.01.10
產業創新條例修法應有的思維/張建一
「產業創新條例」是1950年代台灣產業開始發展以來,政府協助推動產業政策最重要的法條之一。過去台灣產業能夠順利發展與成功轉型,除了企業的努力外,各界普遍認為是政府務實與有彈性的產業政策在背後支持與推動。而這些政策背後的法源依據,就是1960年的鼓勵民間企業只要投資就給予獎勵的「獎勵投資條例」、1990年鼓勵民間企業進行功能性投資(研發與人才培訓)與投資政府欲發展的策略性產業的「產業升級條例」,以及2010年鼓勵企業創新的「產業創新條例」(以下簡稱產創條例)。這三項條例的制定也說明了台灣產業從過去的要素驅動、效率趨動邁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經濟體。 然而,各界常常開玩笑說,這三項條例從「投資」、「升級」到「創新」,名稱愈改愈好聽,但事實上產業界所需要的政策牛肉卻愈來愈少。主要原因除了2010年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修法將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由25%大幅降為17%,財政部認為,政府所收到稅收資源已經部分還給企業,企業可以自己決定用來進行研發或給予員工加薪,因此沒必要也沒有多餘資源再對企業從事的研發與人才培訓等功能性投資進行租稅獎勵抵減了。此事可從我國的科技預算雖然逐年增加,但經濟部所分配到的
2017.01.10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7.01.03
川普時代 前瞻2017亞太區域整合/譚瑾瑜
2017年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將因川普即將上任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TPP是否存續,未來類TPP的亞太經濟整合發展仍將持續,包括RCEP、FTAAP、AEC等,主因是當前亞洲經濟崛起的事實已經浮現,高經濟成長動能將會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並進而帶動區域內市場開放的需求。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關注 若從2008年與2015年的實質GDP做一比較,七年間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實質GDP成長率高達34.35%,遠高於北美洲的10.34%及歐盟的2.36%。同期間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76.0%,並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則成長10.26%,成長幅度亦屬快速但不若中國大陸,至於歐洲的英國及德國,同時間成長幅度依序為8.1%、6.03%,而2015年英德兩國相加起來的實質GDP金額,也已小於中國大陸。 由全球經濟規模變化可以了解,前兩大經濟體均位於亞太地區,仍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並各居太平洋一方,何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如此受到關注有其原因。未來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發展,將會依循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實力消長而持續演進。 市場開放TPP具參考指標 各成員國
2017.01.03
國際貿易
more
2016.12.27
談如何打造亞洲矽谷
最近政府希望能打造亞洲矽谷(據說應該是亞洲‧矽谷,可是我無法瞭解何謂亞洲‧矽谷,而且我的朋友們也都只懂亞洲矽谷,所以我就仍然用亞洲矽谷),我所知道的亞洲矽谷乃是半導體重鎮,我國的半導體年產值是800億美金,政府不能不重視這個產業。可是半導體工業有很多面向,美國半導體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在很多的技術上都相當有成就。 我認為半導體工業至少需要以下幾個產業: 一、半導體製程產業 我們國家在半導體製程方面是相當不錯的,我們應該感激台積電在這方面的成就。但是我們也要小心,因為韓國在這方面也有相當不錯的技術,美國的Intel也很想進入代工的產業。 二、IC設計產業 關於IC設計,本來我們國家是相當領先於中國大陸的,可是中國大陸最近的追趕實在是相當可怕。我們在過去常常說:某某台灣的公司在大陸有沒有競爭的對手,現在恐怕要反過來說了。我們如果很冷靜地分析我國IC設計的產業狀況,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公司產品依然不夠多樣化。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像美國德州儀器或者歐洲義法半導體這一類的公司,他們的產品絕對的多元化,就以放大器而言,這種公司就有各種的放大器。就以車用IC來說就有幾百種
2016.12.27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6.12.22
論電業法改革願景/許志義
既有的電業法沿用70年,早已不符當前電力科技發展的潮流與市場需要。基此,在延宕20餘年,六進六出立法院後,立法院又再第七度審查電業法修正草案。 根據經濟學理,不同的市場結構會導致不同的市場行為;而不同的市場行為會影響到不同的市場績效。易言之,在競爭的市場機制下,廠商的市場行為一定會比獨佔市場來得更有效率。消費者也會因為市場的競爭,而獲得更好的商品與服務。因此,唯有革新電業法,才能落實電力市場競爭機制的願景。 說得具體一點,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過去電力必須由發電、輸電、配電、售電,一條龍綑綁(bundle)交易的型態早已被解構。許多先進國家因為智慧電表的普及與第三方售電服務業的興起,電力市場的競爭焦點已集中在讀表服務自由化(liberalization of metering service)。 換言之,電力公司以外的其他業者,也可以把傳統的電力服務透過各種組合行銷的方式,在市場上爭取電力消費者的認同與購電,例如:日本在2016年4月1日開放電力市場售電自由化,東京電力(TEPCO)與軟銀電信(Soft Bank)進行商業合作,並以搭售服務方式,結合軟銀在智慧
2016.12.22
能源
more
more
2016.12.13
推動「五+二產業創新方案」 加速臺灣經濟轉型/王健全
為加速產業的升級轉型,政府提出包括綠能、智慧機械、國防產業、生技醫療及亞洲矽谷等五大創新產業,最近更涵蓋新農業及循環經濟,成為5+2產業,也展現了加速臺灣產業脫胎換骨的企圖心,值得肯定。不過,在內容規劃、政策落實上,民間仍有不少補強的聲音。因此,妥善規劃及克服障礙的配套,攸關其成敗。 就整體性的戰略而言,關鍵成功因素包括: 第一,凝聚全民共識,協調各級團體參與:產業的推動及規劃必須加強宣導,讓全民朗朗上口,凝聚共識,才能落實行動。在參訪澳門的經驗中,澳門各級官員對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均能娓娓道來,並付諸行動,令人印象深刻。其次,除了大型企業之外,應讓中小企業也有參與的機會,並設計機制讓年輕人、創業者分享商機,才能喚起全民的共識。 第二,產業鏈的詳盡規劃:從上游的技術,中游零組件,下游的產品、行銷通路及可能的技術輸出,都應妥善規劃。在完整產業鏈的加持,並擁有市場商機時,才有誘因吸引國內外廠商共襄盛舉。同時,透過國發會的「創新轉型基金」扮演強化劑角色,促成相關投資,注入動能。 第三,中央與地方跨部會整合:行政院針對五大創新產業應訂定跨部會績效指標(KPI),
2016.12.13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6.12.06
從運彩談運動經濟/林博泰
運彩受惠於運動經濟,銷售成長 2014年,適逢4年1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在巴西舉行,運彩的投注可說是盛況空前,一度還因為賠率調整時間稍長,造成投注站大排長龍,銷售預估數字從原本10.5億一路上調至13.0億、16.6億、22.0億,最後到24.0億,整整是上一屆運彩2010年世足賽銷售8億的3倍,這都是拜運動經濟發展之賜。 近年來,在大家愈來愈重視健康及運動下,運動經濟蓬勃發展,根據國際調查機構Plunkett Research推估,全球運動產業總產值約有1.5兆美元,光是美國NFL、NBA、NHL以及MLB等4大聯盟的賽事1年就大概有287億美元的收入,加計周邊運動器材與相關商品的銷售,美國運動市場每年大約有4,720億美元的規模。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委託銘傳大學(2016/6/8)所做的「推估試算我國103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研究案」報告,2014年運動生產毛額約為1,033億新臺幣,占國內生產毛額15.2兆0.68%,年成長率8.08%遠高於整體GDP的成長,運動服務產業穩定發展的趨勢是肯定的方向。 同屬運動服務業的台灣運彩,2014年銷
2016.12.06
商業
more
more
2016.11.29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與管理/鍾文雄
與企業主管的互動過程中,常會聽到共同的問題是公司找不到新人,即使辛苦找到了又很快就辭職,從今年104資訊科技的《人資FBI研究報告》結果來看,新人到職一個月內閃辭的比例從2013年的32.2%加劇到2015年的36.2%,一夕之間,公司內跨世代員工間的溝通與相處好像變得很陌生,新世代員工認為資深員工不懂他們的語言、文化、想法與習慣,資深員工則認為年輕人只有教育程度很高,但卻與實際市場脫節,什麼都不懂。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 新世代人才通常是指Y時代以後的年輕人,在中國大陸則稱為90後的年輕人,現在來到千禧年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時候,從許多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得知他們有以下較明顯的人格特質: 重視自我:不以職業為終生目的,有些人常在現實職業以外尋找成就,比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或線上遊戲尋找自我的肯定,較少把他人的感受考慮在其中。 比較不喜歡瑣碎的工作:認為費腦筋或是過度細節的工作事項,令人花費心思又不見得有成就感,有時會向主管表達不會、沒做過或是表達難度過高。 比較重視短期效益:對於必須長期耕耘、重視細節、準確度高以及持續性的工作較欠缺興趣,相對缺乏耐心。 高教育
2016.11.29
人事資訊
more
more
2016.11.22
一杯綠咖啡 分享好的價值、堅持做對的事/林楷偉
我從學生時代就「夢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但夢想常常就在「夢」和「想」之間就磋跎過了,直到五年前的一場車禍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覺得人生不過幾年,應該要即時追求我熱愛的、有益於社會的事情,於是奇蹟康復之後幾年,便和太太毅然回到家鄉宜蘭,白手起家。 小店的堅持不容小覷 咖啡,可以輕易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的價值和對的事情就可以藉此散播出去,例如堅持用好原料、關心環境議題,這次也一同響應再生能源的活動。我對原物料標準很高,盡量使用較少人工添加物、或在地農民生產的食材。開業之初,為了使用好的原物料,常常得特別到外地購買,但現在宜蘭這邊也開始有許多和我一樣堅持使用好原料的商家,在聯合採購下做出量,宜蘭也越來越容易找到好的原物料。 我自己常跟人說,堅持做對的事情,它會慢慢擴散出去,對環境也是一樣,我跟店裡的夥伴都習慣隨身帶環保杯,若要用到紙杯也是可回收材質。還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像是再生能源在發電的過程中,碳排放量幾乎是零,能夠減少溫室氣體,只要是正確的事物,就會有人支持! 第二人生孵出夢想咖啡店 過去我經營過設計業、軟體業、房地產業,收入不
2016.11.22
能源
more
more
最前頁
26
27
28
29
3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44頁
2015.10.07
加入TPP,臺灣必須要梭哈 / 李淳
樸克牌中,梭哈就是攤牌的意思。喊梭哈的玩家未必有必勝好牌,卻常因喊梭哈的氣勢而勝出。面對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完成談判,臺灣已經來到不喊梭哈不行的階段。 TPP涵蓋的議題廣,自由化程度又深,加上目前參與的12國之間落差頗大,有全球霸主美國,也有2003年才脫離「低度開發國家」身份的越南,因此從2010年至今爭議不斷。本週參與的12國克服了萬難,在本週宣布完成談判。領導者美國的決心自然毫無疑問,但馬來西亞、越南乃至於秘魯智利等國,竟也可以接受TPP的各項21世紀貿易規則而簽署,其展現出來的野心,才是我們要擔心的問題。 TPP接下來的步驟,可能是進行文字檢視修正後正式簽署,再由各國分別取得國會同意後生效,時間上或許需要1至2年。也就是說,若一切順利,明年年底就是包含臺灣、韓國、菲律賓等第二屆潛在成員的入學考。眾所週知,由於兩岸因素臺灣在加入區域整合的步伐上遠遠落後,因此雖然加入TPP有利益也有成本,但對臺灣的重要性,遠高於韓國、菲律賓。 臺灣加入TPP的意義很多元。首先,臺灣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上始終無法突破;若能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入T
2015.10.07
國際貿易
more
2015.10.06
巷弄創業家的時代 / 李仁芳
巷弄創業家與創意工作者,理想的生活街區是什麼形象?文化創意事業發展,需要何種空間條件? 巷弄創意生活事業的經營 巷弄創意事業的存在,一方面蘊含了人民世代生活的記憶,它的發展不只促進了常民生活的甜度與幸福感,更是地方經濟隱形競爭力的終極來源。 一個城鄉的巷弄創意事業,以山川街廓做舞台,以在地人文歷史為背景,更以創意工藝與古蹟為道具,在居民與遊客的眼前展演這個城市特別的氣場,提供了該城鄉獨有的氣味、視覺、觸覺、聽覺與味覺等五種感官知覺氛圍與生活甜度。 巷弄創意事業發達的地區,工藝達人數目必定也較為豐足。例如優質的布拉格城市美學風格與捷克人民的優質工藝涵養有正向相關;京都相對量豐質優的工藝達人(例如,知名的信三郎一澤布包、八木開化堂、辻徹金網つじ、松林朝日燒、小菅公長齋等),也與京都細緻優雅的城市美學,生活美學風格有互動關聯。 而工藝水準精良的國家,人民不只用腦思考能力強,用手思考的巧手技藝水平也必定高超。像德國就是丹麥樂高海外最大最重要的市場,德國親子教育向來看重動手做的智慧──而這除了是一個國家競爭力非常關鍵的核心,也是一般人不易察覺的隱
2015.10.06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10.01
經濟部推手機App基本資安標章,全球首創安全措施 / 吳明機
智慧行動化世代來臨,行動通訊技術日新月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經從簡單的通訊溝通,轉變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各式各樣生活應用App也應運而生。透過行動網路與金流支付,手機逐漸具備錢包、行動ATM的功能,透過銀行帳戶和信用卡連結,民眾在商店只要手機靠近「嗶」一聲,就能近端行動付款,也能隨時隨地網購轉帳付款,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手機,手機App資安重要性可想而知。 服務供應商為了能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所設計的APP就必須蒐集更多民眾個人、生活、環境等相關資訊,俾藉由各種數據分析,精準提供民眾所需服務;換言之,民眾在使用這類智慧行動裝置時,也存在敏感個資洩露的安全隱憂。這些App軟體可能因程式設計一時疏忽,在未告知民眾的情形下,個資就傳回或暴露在未知的網路中,將帶來未知的資安風險與威脅;手機與APP資安問題,也就迅速成為各國重視的課題。
2015.10.01
標準檢驗
more
2015.09.30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精準 / 吳師豪
筆者在大學或企業講授「行銷」相關議題時,常以「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考察鞋子市場為例」,詢問學生(員)的意見。 第一位業務員的考察報告是非洲沒有市場,因為他們大都不穿鞋;第二位業務員的報告卻是非洲市場太大了,因為他們還沒開始穿鞋。若問學生(員),他們贊成那一份報告?大多數的答案都是「第二位業務員」,再詢問若他們是老板的話,究竟要採納那一位業務員的看法?學生(員)便無言以對。為何如此? 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市場」的定義沒有正確的了解。要形成「市場」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1)要有一群對於特定產品(服務)有興趣(需要)的人;(2)這群人具有購買能力,且整體購買力達到一定的規模;(3)企業能夠透過管道(通路)與這群人接觸。企業老板若以這三個條件來檢視是否要到非洲賣鞋子,答案便非常清楚。 2004年時,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公佈一項數據指標-以全台灣人口總數除以便利商店總店數,亦即平均有多少人口在養活一家便利商店,此數值愈低,代表市場愈飽和,而台灣是此一數值全世界最低的國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看起來,台灣的便利商店業應該開始走入衰退期,但10年來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
2015.09.30
商業
more
2015.09.22
能耐。給孩子的一封信 / 陳力孑
嗨,我親愛的孩子,第一份工作該做什麼呢? 連續兩年,中國大陸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都被稱作為「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我想未來會持續下去。今年高考人數九百二十萬、高校畢業生七百一十萬,光這數字就令人驚心;若再看各校招聘會的萬頭攢動,我想在台灣還是舒服一點的。中國學生力拼名校,有所謂的 211 大學,意指中國政府面對 21 世紀,重點建設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但就全球的角度來看,人才濟濟、名校何其多;隨著資訊、自動、大資本的主流,工作數本身就是動態的遞減,僧多粥少也不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若真自視為人才,那學歷肯定不會是面對就業的唯一鑰匙。 另一個事實是,絕大部分的年輕朋友出身平凡,學歷、身份、經驗都很雷同。所以未來就業上的挑戰,應該是如何在「平價競爭」中勝出。 我想先定義「勝出」。就務實的層面所謂的「勝出」,就是工作穩定而報酬有餘,高於平均工資、低於平均工時(傑出的定義又大不相同,以後再談)。另外,「勝出」有所謂時間延續、資產累積的概念。也因此要在職場勝出,肯定不是第一年或第一份工作,它會是至少三年在單一產業的專業、經驗、人際的累積;同時
2015.09.22
人事資訊
more
2015.09.15
民可使由之,亦須使知之 / 王健全
最近,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下滑,尤其是經濟成長率的下滑、ECFA經貿協議的談判受挫、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停滯不前,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但事實上,政府默默地進行不少短期刺激景氣及中長期的紮根工作。不過,在民眾缺乏了解、媒體的渲染之下,抹煞了政府的努力及經營。 當前出口連續衰退、投資動能不足,加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節節進逼下,台灣經濟成長率陷入保2困境。為提早因應全球經濟的緩步復甦,並拓展出口、促進投資及強化產業升級的政策,經濟部也提出了許多重要政策。 在提振出口上,經濟部改變策略由以經「單品」出口,改為「系統性型態」出口的模式,由過去製造產品,延伸至技術、服務、商業模式,以提高出口的附加價值,並「套牢」(lock in)客戶。而在未來可能系統整合的創新,包括智慧城市、綠色運輸、LED照明、智慧醫療、U-bike、石化等,除了對中國大陸出口外,亦可轉向東南亞,透過投資帶動出口,加速經濟的成長。 在促進投資上,經濟部每二年辦理地方政府辦理招商獎勵,透過獎金進行招商績效評比,使地方政府樂於和中央政府協調、整合,提供一步到位、中央地方一體性的服務,來增加國
2015.09.15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9.09
臺灣需要堅強的製造業 / 詹文男
出口不振,訂單縮減,製造業未來令人擔憂,各界紛紛提出解方,希望情況能夠獲得改善。有人認為應升級轉型,有人覺得要分散市場,更有人認為應全力發展服務業,以有效彌補製造業逐漸衰退的問題。筆者認為,發展內需,當然是提振經濟發展的方向之一,但放棄製造業則萬萬不可,以下是主要的理由: 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製造業為我國主要的經濟活動,GDP占比達三成:103年我國製造業之名目GDP達新台幣4.58兆元,占我國整體名目GDP比重達29%,為我國占GDP比重最高的次領域產業。103年製造業占我國國內各業生產總額高達52%,產值貢獻度高。 另依據中華徵信所調查,2015年台灣前5,000大企業中,製造業的營收總額達20兆9,345億元,稅前純益總額規模達1兆2,254億元,年增各7,757億元及2,892億元,在前5,000大企業中獲利占比超過50%。近三年,製造業營收規模平均是服務業的2.26倍,稅前盈餘是服務業的2.5倍。 其次,製造業具有高度產業關連性:根據對產業關聯係數的統計,製造業的平均向後關聯係數3.6,高於服務業的平均值1.9,製造業所帶動的
2015.09.09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9.08
強化投資策略,全球招商再創新局 / 連玉蘋
為強化及加速外商來臺投資,經濟部9月2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2015年全球招商論壇」,藉由聚焦投資商機,導引擁有關鍵技術的外商來臺考察投資環境及洽談合作事宜。 這次論壇共吸引66家廠商表達投資意願,投資金額達新臺幣1,56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這些投資案預計將可以創造15,355個就業機會。 我們也從這66家外商中,邀請包括美商Lam Research等20家具指標性之外商代表,與鄧部長簽署投資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 LOI),希望藉由國際級外商的現身說法,鼓勵更多外商投資臺灣。而這次簽署LOI之20家廠商,未來三年內將對臺投資超過1,000億元。 今年招商論壇以「創新夥伴‧布局全球」為主軸,上午進行「臺灣創新動能及環境優勢」專題演講,邀請美商Google、德商默克、瑞士商Novartis及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國際大廠,分享外商所看重之臺灣創新動能及環境優勢。下午場則聚焦半導體、大數據及技術服務業等在臺投資成功案例分享,分別由美商Lam Research、IBM及日商 NEC等高階主管闡述在臺投資經營之成功經驗,都在活動現場獲得很大的迴響。
2015.09.08
投資
more
2015.09.02
推動智慧電動車,實現有感綠色經濟 / 吳明機
近幾年全球經濟持續成長,伴隨空氣汙染及地球溫室效應急速加劇,中國大陸甚至出現抬頭不見天空的嚴重霾害現象,各國政府紛紛訂定節能減碳政策。車輛的排放為溫室效應氣體第二大來源,僅次於工廠,因此車輛廢氣管控成為減碳政策重要一環,目前全球有10億輛汽車在路上行駛,排放大量廢氣造成環境嚴重衝擊,各國在未來5〜10年均制訂嚴苛的汽車油耗標準以減緩衝擊。 然綜觀現有車廠內燃機引擎技術,油耗技術提升恐難在短期內達到法規要求,國際車廠紛紛加速電動車布局,各國政府亦同步力推電動車政策,帶動國際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具備科技島優勢,加上基本條件相當適合發展電動車。從產業角度出發,我國具備領先全球之ICT產業,在資訊、通訊、半導體、電子電機產品等發展經驗,可立即應用於電動車馬達、電池與智慧車電等領域;從基本條件觀察,我國具備城市間交通便利、電力設施完善、四季溫度合宜與人口稠密等發展電動車的有利環境。
2015.09.0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9.01
全球股災的啟示與因應 / 譚瑾瑜
今(2015)年8月下旬由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全球股災,不但讓全球股市經歷8月24日的黑色星期一,亦引發全球股民一陣恐慌。此波全球股災,讓全球見識到中國大陸匯改政策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亦讓美國及其他各國將中國大陸邁入新常態列為未來經濟政策的考量重點之一,重新省思全球經濟當前真正的樣貌。台灣應當將此次全球股災當做警惕,正確解讀中國大陸經濟走向,預先做好準備。 中國大陸自去年年底表示中國大陸將進入新常態之後,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7%,低於往年經濟成長水準,在7月內外需及股市不振之下,8月11日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區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立即重貶近2%,加入亞洲競貶行列,也引發中國大陸經濟恐低於7%的疑慮,反應靈敏的全球股市因而一觸即發。 持平而論,此次中國大陸採取人民幣貶值緩和在亞洲貨幣競貶的壓力,一方面在匯率改革上是朝向市場化的正確方向,應當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在短期內,則有助於當前中國大陸欲振乏力的出口成長,透過人民幣貶值穩定經濟成長目標,事實上亦有助於全球經濟不振情況。 然而,中國大陸上半年密集採取多次降準及降息之寬鬆貨幣政策,已出現政策效果降低的隱憂,
2015.09.01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8.26
點火5G行動寬頻,擘劃台灣產業新契機 / 傅偉祥
臺灣通訊產業產值佔全球產值將近20%,在全球產業鏈佔有重要地位。在既往的2G、3G乃至4G時代,臺灣業者長期扮演快速追隨者的角色,透過與國內外供應夥伴的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大量的優質產品。不過由於過去在行動通訊領域的投入,多是在國際標準底定後,加上缺乏系統自主研發的能力,因此較難進軍高階行動通訊整體解決方案市場,成為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的一大瓶頸。 現階段國際先進國家與廠商已展開5G研發計畫,如歐盟H2020(Horizon 2020)、日本5GMF(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omotion Forum)、中國IMT-2020(5G)等,預計2017年起將陸續展開5G相關標準制定之討論,並在2020年得以推出商用產品,促使每個行動通訊使用者在未來都可以享受到1Gbps的實際傳輸速度,3D投影超高解析度畫質的無線寬頻傳輸影像及有500億個終端設備智慧聯網等應用情境。
2015.08.26
產業與科技
more
最前頁
26
27
28
29
3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32頁
2017.01.10
產業創新條例修法應有的思維/張建一
「產業創新條例」是1950年代台灣產業開始發展以來,政府協助推動產業政策最重要的法條之一。過去台灣產業能夠順利發展與成功轉型,除了企業的努力外,各界普遍認為是政府務實與有彈性的產業政策在背後支持與推動。而這些政策背後的法源依據,就是1960年的鼓勵民間企業只要投資就給予獎勵的「獎勵投資條例」、1990年鼓勵民間企業進行功能性投資(研發與人才培訓)與投資政府欲發展的策略性產業的「產業升級條例」,以及2010年鼓勵企業創新的「產業創新條例」(以下簡稱產創條例)。這三項條例的制定也說明了台灣產業從過去的要素驅動、效率趨動邁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經濟體。 然而,各界常常開玩笑說,這三項條例從「投資」、「升級」到「創新」,名稱愈改愈好聽,但事實上產業界所需要的政策牛肉卻愈來愈少。主要原因除了2010年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修法將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由25%大幅降為17%,財政部認為,政府所收到稅收資源已經部分還給企業,企業可以自己決定用來進行研發或給予員工加薪,因此沒必要也沒有多餘資源再對企業從事的研發與人才培訓等功能性投資進行租稅獎勵抵減了。此事可從我國的科技預算雖然逐年增加,但經濟部所分配到的
2017.01.10
2017.01.03
川普時代 前瞻2017亞太區域整合/譚瑾瑜
2017年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將因川普即將上任而有所變化,然而無論TPP是否存續,未來類TPP的亞太經濟整合發展仍將持續,包括RCEP、FTAAP、AEC等,主因是當前亞洲經濟崛起的事實已經浮現,高經濟成長動能將會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並進而帶動區域內市場開放的需求。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關注 若從2008年與2015年的實質GDP做一比較,七年間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實質GDP成長率高達34.35%,遠高於北美洲的10.34%及歐盟的2.36%。同期間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76.0%,並追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則成長10.26%,成長幅度亦屬快速但不若中國大陸,至於歐洲的英國及德國,同時間成長幅度依序為8.1%、6.03%,而2015年英德兩國相加起來的實質GDP金額,也已小於中國大陸。 由全球經濟規模變化可以了解,前兩大經濟體均位於亞太地區,仍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並各居太平洋一方,何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如此受到關注有其原因。未來亞太區域經貿體系之發展,將會依循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實力消長而持續演進。 市場開放TPP具參考指標 各成員國
2017.01.03
2016.12.27
談如何打造亞洲矽谷
最近政府希望能打造亞洲矽谷(據說應該是亞洲‧矽谷,可是我無法瞭解何謂亞洲‧矽谷,而且我的朋友們也都只懂亞洲矽谷,所以我就仍然用亞洲矽谷),我所知道的亞洲矽谷乃是半導體重鎮,我國的半導體年產值是800億美金,政府不能不重視這個產業。可是半導體工業有很多面向,美國半導體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在很多的技術上都相當有成就。 我認為半導體工業至少需要以下幾個產業: 一、半導體製程產業 我們國家在半導體製程方面是相當不錯的,我們應該感激台積電在這方面的成就。但是我們也要小心,因為韓國在這方面也有相當不錯的技術,美國的Intel也很想進入代工的產業。 二、IC設計產業 關於IC設計,本來我們國家是相當領先於中國大陸的,可是中國大陸最近的追趕實在是相當可怕。我們在過去常常說:某某台灣的公司在大陸有沒有競爭的對手,現在恐怕要反過來說了。我們如果很冷靜地分析我國IC設計的產業狀況,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公司產品依然不夠多樣化。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像美國德州儀器或者歐洲義法半導體這一類的公司,他們的產品絕對的多元化,就以放大器而言,這種公司就有各種的放大器。就以車用IC來說就有幾百種
2016.12.27
2016.12.22
論電業法改革願景/許志義
既有的電業法沿用70年,早已不符當前電力科技發展的潮流與市場需要。基此,在延宕20餘年,六進六出立法院後,立法院又再第七度審查電業法修正草案。 根據經濟學理,不同的市場結構會導致不同的市場行為;而不同的市場行為會影響到不同的市場績效。易言之,在競爭的市場機制下,廠商的市場行為一定會比獨佔市場來得更有效率。消費者也會因為市場的競爭,而獲得更好的商品與服務。因此,唯有革新電業法,才能落實電力市場競爭機制的願景。 說得具體一點,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過去電力必須由發電、輸電、配電、售電,一條龍綑綁(bundle)交易的型態早已被解構。許多先進國家因為智慧電表的普及與第三方售電服務業的興起,電力市場的競爭焦點已集中在讀表服務自由化(liberalization of metering service)。 換言之,電力公司以外的其他業者,也可以把傳統的電力服務透過各種組合行銷的方式,在市場上爭取電力消費者的認同與購電,例如:日本在2016年4月1日開放電力市場售電自由化,東京電力(TEPCO)與軟銀電信(Soft Bank)進行商業合作,並以搭售服務方式,結合軟銀在智慧
2016.12.22
2016.12.13
推動「五+二產業創新方案」 加速臺灣經濟轉型/王健全
為加速產業的升級轉型,政府提出包括綠能、智慧機械、國防產業、生技醫療及亞洲矽谷等五大創新產業,最近更涵蓋新農業及循環經濟,成為5+2產業,也展現了加速臺灣產業脫胎換骨的企圖心,值得肯定。不過,在內容規劃、政策落實上,民間仍有不少補強的聲音。因此,妥善規劃及克服障礙的配套,攸關其成敗。 就整體性的戰略而言,關鍵成功因素包括: 第一,凝聚全民共識,協調各級團體參與:產業的推動及規劃必須加強宣導,讓全民朗朗上口,凝聚共識,才能落實行動。在參訪澳門的經驗中,澳門各級官員對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均能娓娓道來,並付諸行動,令人印象深刻。其次,除了大型企業之外,應讓中小企業也有參與的機會,並設計機制讓年輕人、創業者分享商機,才能喚起全民的共識。 第二,產業鏈的詳盡規劃:從上游的技術,中游零組件,下游的產品、行銷通路及可能的技術輸出,都應妥善規劃。在完整產業鏈的加持,並擁有市場商機時,才有誘因吸引國內外廠商共襄盛舉。同時,透過國發會的「創新轉型基金」扮演強化劑角色,促成相關投資,注入動能。 第三,中央與地方跨部會整合:行政院針對五大創新產業應訂定跨部會績效指標(KPI),
2016.12.13
2016.12.06
從運彩談運動經濟/林博泰
運彩受惠於運動經濟,銷售成長 2014年,適逢4年1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在巴西舉行,運彩的投注可說是盛況空前,一度還因為賠率調整時間稍長,造成投注站大排長龍,銷售預估數字從原本10.5億一路上調至13.0億、16.6億、22.0億,最後到24.0億,整整是上一屆運彩2010年世足賽銷售8億的3倍,這都是拜運動經濟發展之賜。 近年來,在大家愈來愈重視健康及運動下,運動經濟蓬勃發展,根據國際調查機構Plunkett Research推估,全球運動產業總產值約有1.5兆美元,光是美國NFL、NBA、NHL以及MLB等4大聯盟的賽事1年就大概有287億美元的收入,加計周邊運動器材與相關商品的銷售,美國運動市場每年大約有4,720億美元的規模。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委託銘傳大學(2016/6/8)所做的「推估試算我國103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研究案」報告,2014年運動生產毛額約為1,033億新臺幣,占國內生產毛額15.2兆0.68%,年成長率8.08%遠高於整體GDP的成長,運動服務產業穩定發展的趨勢是肯定的方向。 同屬運動服務業的台灣運彩,2014年銷
2016.12.06
2016.11.29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與管理/鍾文雄
與企業主管的互動過程中,常會聽到共同的問題是公司找不到新人,即使辛苦找到了又很快就辭職,從今年104資訊科技的《人資FBI研究報告》結果來看,新人到職一個月內閃辭的比例從2013年的32.2%加劇到2015年的36.2%,一夕之間,公司內跨世代員工間的溝通與相處好像變得很陌生,新世代員工認為資深員工不懂他們的語言、文化、想法與習慣,資深員工則認為年輕人只有教育程度很高,但卻與實際市場脫節,什麼都不懂。 新世代人才的特質 新世代人才通常是指Y時代以後的年輕人,在中國大陸則稱為90後的年輕人,現在來到千禧年年輕人進入職場的時候,從許多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得知他們有以下較明顯的人格特質: 重視自我:不以職業為終生目的,有些人常在現實職業以外尋找成就,比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或線上遊戲尋找自我的肯定,較少把他人的感受考慮在其中。 比較不喜歡瑣碎的工作:認為費腦筋或是過度細節的工作事項,令人花費心思又不見得有成就感,有時會向主管表達不會、沒做過或是表達難度過高。 比較重視短期效益:對於必須長期耕耘、重視細節、準確度高以及持續性的工作較欠缺興趣,相對缺乏耐心。 高教育
2016.11.29
2016.11.22
一杯綠咖啡 分享好的價值、堅持做對的事/林楷偉
我從學生時代就「夢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但夢想常常就在「夢」和「想」之間就磋跎過了,直到五年前的一場車禍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覺得人生不過幾年,應該要即時追求我熱愛的、有益於社會的事情,於是奇蹟康復之後幾年,便和太太毅然回到家鄉宜蘭,白手起家。 小店的堅持不容小覷 咖啡,可以輕易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的價值和對的事情就可以藉此散播出去,例如堅持用好原料、關心環境議題,這次也一同響應再生能源的活動。我對原物料標準很高,盡量使用較少人工添加物、或在地農民生產的食材。開業之初,為了使用好的原物料,常常得特別到外地購買,但現在宜蘭這邊也開始有許多和我一樣堅持使用好原料的商家,在聯合採購下做出量,宜蘭也越來越容易找到好的原物料。 我自己常跟人說,堅持做對的事情,它會慢慢擴散出去,對環境也是一樣,我跟店裡的夥伴都習慣隨身帶環保杯,若要用到紙杯也是可回收材質。還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像是再生能源在發電的過程中,碳排放量幾乎是零,能夠減少溫室氣體,只要是正確的事物,就會有人支持! 第二人生孵出夢想咖啡店 過去我經營過設計業、軟體業、房地產業,收入不
2016.11.22
2015.10.07
加入TPP,臺灣必須要梭哈 / 李淳
樸克牌中,梭哈就是攤牌的意思。喊梭哈的玩家未必有必勝好牌,卻常因喊梭哈的氣勢而勝出。面對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完成談判,臺灣已經來到不喊梭哈不行的階段。 TPP涵蓋的議題廣,自由化程度又深,加上目前參與的12國之間落差頗大,有全球霸主美國,也有2003年才脫離「低度開發國家」身份的越南,因此從2010年至今爭議不斷。本週參與的12國克服了萬難,在本週宣布完成談判。領導者美國的決心自然毫無疑問,但馬來西亞、越南乃至於秘魯智利等國,竟也可以接受TPP的各項21世紀貿易規則而簽署,其展現出來的野心,才是我們要擔心的問題。 TPP接下來的步驟,可能是進行文字檢視修正後正式簽署,再由各國分別取得國會同意後生效,時間上或許需要1至2年。也就是說,若一切順利,明年年底就是包含臺灣、韓國、菲律賓等第二屆潛在成員的入學考。眾所週知,由於兩岸因素臺灣在加入區域整合的步伐上遠遠落後,因此雖然加入TPP有利益也有成本,但對臺灣的重要性,遠高於韓國、菲律賓。 臺灣加入TPP的意義很多元。首先,臺灣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上始終無法突破;若能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入T
2015.10.07
2015.10.06
巷弄創業家的時代 / 李仁芳
巷弄創業家與創意工作者,理想的生活街區是什麼形象?文化創意事業發展,需要何種空間條件? 巷弄創意生活事業的經營 巷弄創意事業的存在,一方面蘊含了人民世代生活的記憶,它的發展不只促進了常民生活的甜度與幸福感,更是地方經濟隱形競爭力的終極來源。 一個城鄉的巷弄創意事業,以山川街廓做舞台,以在地人文歷史為背景,更以創意工藝與古蹟為道具,在居民與遊客的眼前展演這個城市特別的氣場,提供了該城鄉獨有的氣味、視覺、觸覺、聽覺與味覺等五種感官知覺氛圍與生活甜度。 巷弄創意事業發達的地區,工藝達人數目必定也較為豐足。例如優質的布拉格城市美學風格與捷克人民的優質工藝涵養有正向相關;京都相對量豐質優的工藝達人(例如,知名的信三郎一澤布包、八木開化堂、辻徹金網つじ、松林朝日燒、小菅公長齋等),也與京都細緻優雅的城市美學,生活美學風格有互動關聯。 而工藝水準精良的國家,人民不只用腦思考能力強,用手思考的巧手技藝水平也必定高超。像德國就是丹麥樂高海外最大最重要的市場,德國親子教育向來看重動手做的智慧──而這除了是一個國家競爭力非常關鍵的核心,也是一般人不易察覺的隱
2015.10.06
2015.10.01
經濟部推手機App基本資安標章,全球首創安全措施 / 吳明機
智慧行動化世代來臨,行動通訊技術日新月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經從簡單的通訊溝通,轉變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各式各樣生活應用App也應運而生。透過行動網路與金流支付,手機逐漸具備錢包、行動ATM的功能,透過銀行帳戶和信用卡連結,民眾在商店只要手機靠近「嗶」一聲,就能近端行動付款,也能隨時隨地網購轉帳付款,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手機,手機App資安重要性可想而知。 服務供應商為了能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所設計的APP就必須蒐集更多民眾個人、生活、環境等相關資訊,俾藉由各種數據分析,精準提供民眾所需服務;換言之,民眾在使用這類智慧行動裝置時,也存在敏感個資洩露的安全隱憂。這些App軟體可能因程式設計一時疏忽,在未告知民眾的情形下,個資就傳回或暴露在未知的網路中,將帶來未知的資安風險與威脅;手機與APP資安問題,也就迅速成為各國重視的課題。
2015.10.01
2015.09.30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精準 / 吳師豪
筆者在大學或企業講授「行銷」相關議題時,常以「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考察鞋子市場為例」,詢問學生(員)的意見。 第一位業務員的考察報告是非洲沒有市場,因為他們大都不穿鞋;第二位業務員的報告卻是非洲市場太大了,因為他們還沒開始穿鞋。若問學生(員),他們贊成那一份報告?大多數的答案都是「第二位業務員」,再詢問若他們是老板的話,究竟要採納那一位業務員的看法?學生(員)便無言以對。為何如此? 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市場」的定義沒有正確的了解。要形成「市場」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1)要有一群對於特定產品(服務)有興趣(需要)的人;(2)這群人具有購買能力,且整體購買力達到一定的規模;(3)企業能夠透過管道(通路)與這群人接觸。企業老板若以這三個條件來檢視是否要到非洲賣鞋子,答案便非常清楚。 2004年時,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公佈一項數據指標-以全台灣人口總數除以便利商店總店數,亦即平均有多少人口在養活一家便利商店,此數值愈低,代表市場愈飽和,而台灣是此一數值全世界最低的國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看起來,台灣的便利商店業應該開始走入衰退期,但10年來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
2015.09.30
2015.09.22
能耐。給孩子的一封信 / 陳力孑
嗨,我親愛的孩子,第一份工作該做什麼呢? 連續兩年,中國大陸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都被稱作為「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我想未來會持續下去。今年高考人數九百二十萬、高校畢業生七百一十萬,光這數字就令人驚心;若再看各校招聘會的萬頭攢動,我想在台灣還是舒服一點的。中國學生力拼名校,有所謂的 211 大學,意指中國政府面對 21 世紀,重點建設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但就全球的角度來看,人才濟濟、名校何其多;隨著資訊、自動、大資本的主流,工作數本身就是動態的遞減,僧多粥少也不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若真自視為人才,那學歷肯定不會是面對就業的唯一鑰匙。 另一個事實是,絕大部分的年輕朋友出身平凡,學歷、身份、經驗都很雷同。所以未來就業上的挑戰,應該是如何在「平價競爭」中勝出。 我想先定義「勝出」。就務實的層面所謂的「勝出」,就是工作穩定而報酬有餘,高於平均工資、低於平均工時(傑出的定義又大不相同,以後再談)。另外,「勝出」有所謂時間延續、資產累積的概念。也因此要在職場勝出,肯定不是第一年或第一份工作,它會是至少三年在單一產業的專業、經驗、人際的累積;同時
2015.09.22
2015.09.15
民可使由之,亦須使知之 / 王健全
最近,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下滑,尤其是經濟成長率的下滑、ECFA經貿協議的談判受挫、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停滯不前,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但事實上,政府默默地進行不少短期刺激景氣及中長期的紮根工作。不過,在民眾缺乏了解、媒體的渲染之下,抹煞了政府的努力及經營。 當前出口連續衰退、投資動能不足,加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節節進逼下,台灣經濟成長率陷入保2困境。為提早因應全球經濟的緩步復甦,並拓展出口、促進投資及強化產業升級的政策,經濟部也提出了許多重要政策。 在提振出口上,經濟部改變策略由以經「單品」出口,改為「系統性型態」出口的模式,由過去製造產品,延伸至技術、服務、商業模式,以提高出口的附加價值,並「套牢」(lock in)客戶。而在未來可能系統整合的創新,包括智慧城市、綠色運輸、LED照明、智慧醫療、U-bike、石化等,除了對中國大陸出口外,亦可轉向東南亞,透過投資帶動出口,加速經濟的成長。 在促進投資上,經濟部每二年辦理地方政府辦理招商獎勵,透過獎金進行招商績效評比,使地方政府樂於和中央政府協調、整合,提供一步到位、中央地方一體性的服務,來增加國
2015.09.15
2015.09.09
臺灣需要堅強的製造業 / 詹文男
出口不振,訂單縮減,製造業未來令人擔憂,各界紛紛提出解方,希望情況能夠獲得改善。有人認為應升級轉型,有人覺得要分散市場,更有人認為應全力發展服務業,以有效彌補製造業逐漸衰退的問題。筆者認為,發展內需,當然是提振經濟發展的方向之一,但放棄製造業則萬萬不可,以下是主要的理由: 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製造業為我國主要的經濟活動,GDP占比達三成:103年我國製造業之名目GDP達新台幣4.58兆元,占我國整體名目GDP比重達29%,為我國占GDP比重最高的次領域產業。103年製造業占我國國內各業生產總額高達52%,產值貢獻度高。 另依據中華徵信所調查,2015年台灣前5,000大企業中,製造業的營收總額達20兆9,345億元,稅前純益總額規模達1兆2,254億元,年增各7,757億元及2,892億元,在前5,000大企業中獲利占比超過50%。近三年,製造業營收規模平均是服務業的2.26倍,稅前盈餘是服務業的2.5倍。 其次,製造業具有高度產業關連性:根據對產業關聯係數的統計,製造業的平均向後關聯係數3.6,高於服務業的平均值1.9,製造業所帶動的
2015.09.09
2015.09.08
強化投資策略,全球招商再創新局 / 連玉蘋
為強化及加速外商來臺投資,經濟部9月2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2015年全球招商論壇」,藉由聚焦投資商機,導引擁有關鍵技術的外商來臺考察投資環境及洽談合作事宜。 這次論壇共吸引66家廠商表達投資意願,投資金額達新臺幣1,56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這些投資案預計將可以創造15,355個就業機會。 我們也從這66家外商中,邀請包括美商Lam Research等20家具指標性之外商代表,與鄧部長簽署投資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 LOI),希望藉由國際級外商的現身說法,鼓勵更多外商投資臺灣。而這次簽署LOI之20家廠商,未來三年內將對臺投資超過1,000億元。 今年招商論壇以「創新夥伴‧布局全球」為主軸,上午進行「臺灣創新動能及環境優勢」專題演講,邀請美商Google、德商默克、瑞士商Novartis及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國際大廠,分享外商所看重之臺灣創新動能及環境優勢。下午場則聚焦半導體、大數據及技術服務業等在臺投資成功案例分享,分別由美商Lam Research、IBM及日商 NEC等高階主管闡述在臺投資經營之成功經驗,都在活動現場獲得很大的迴響。
2015.09.08
2015.09.02
推動智慧電動車,實現有感綠色經濟 / 吳明機
近幾年全球經濟持續成長,伴隨空氣汙染及地球溫室效應急速加劇,中國大陸甚至出現抬頭不見天空的嚴重霾害現象,各國政府紛紛訂定節能減碳政策。車輛的排放為溫室效應氣體第二大來源,僅次於工廠,因此車輛廢氣管控成為減碳政策重要一環,目前全球有10億輛汽車在路上行駛,排放大量廢氣造成環境嚴重衝擊,各國在未來5〜10年均制訂嚴苛的汽車油耗標準以減緩衝擊。 然綜觀現有車廠內燃機引擎技術,油耗技術提升恐難在短期內達到法規要求,國際車廠紛紛加速電動車布局,各國政府亦同步力推電動車政策,帶動國際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具備科技島優勢,加上基本條件相當適合發展電動車。從產業角度出發,我國具備領先全球之ICT產業,在資訊、通訊、半導體、電子電機產品等發展經驗,可立即應用於電動車馬達、電池與智慧車電等領域;從基本條件觀察,我國具備城市間交通便利、電力設施完善、四季溫度合宜與人口稠密等發展電動車的有利環境。
2015.09.02
2015.09.01
全球股災的啟示與因應 / 譚瑾瑜
今(2015)年8月下旬由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全球股災,不但讓全球股市經歷8月24日的黑色星期一,亦引發全球股民一陣恐慌。此波全球股災,讓全球見識到中國大陸匯改政策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亦讓美國及其他各國將中國大陸邁入新常態列為未來經濟政策的考量重點之一,重新省思全球經濟當前真正的樣貌。台灣應當將此次全球股災當做警惕,正確解讀中國大陸經濟走向,預先做好準備。 中國大陸自去年年底表示中國大陸將進入新常態之後,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7%,低於往年經濟成長水準,在7月內外需及股市不振之下,8月11日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區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立即重貶近2%,加入亞洲競貶行列,也引發中國大陸經濟恐低於7%的疑慮,反應靈敏的全球股市因而一觸即發。 持平而論,此次中國大陸採取人民幣貶值緩和在亞洲貨幣競貶的壓力,一方面在匯率改革上是朝向市場化的正確方向,應當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在短期內,則有助於當前中國大陸欲振乏力的出口成長,透過人民幣貶值穩定經濟成長目標,事實上亦有助於全球經濟不振情況。 然而,中國大陸上半年密集採取多次降準及降息之寬鬆貨幣政策,已出現政策效果降低的隱憂,
2015.09.01
2015.08.26
點火5G行動寬頻,擘劃台灣產業新契機 / 傅偉祥
臺灣通訊產業產值佔全球產值將近20%,在全球產業鏈佔有重要地位。在既往的2G、3G乃至4G時代,臺灣業者長期扮演快速追隨者的角色,透過與國內外供應夥伴的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大量的優質產品。不過由於過去在行動通訊領域的投入,多是在國際標準底定後,加上缺乏系統自主研發的能力,因此較難進軍高階行動通訊整體解決方案市場,成為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的一大瓶頸。 現階段國際先進國家與廠商已展開5G研發計畫,如歐盟H2020(Horizon 2020)、日本5GMF(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omotion Forum)、中國IMT-2020(5G)等,預計2017年起將陸續展開5G相關標準制定之討論,並在2020年得以推出商用產品,促使每個行動通訊使用者在未來都可以享受到1Gbps的實際傳輸速度,3D投影超高解析度畫質的無線寬頻傳輸影像及有500億個終端設備智慧聯網等應用情境。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