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6.08.26

咖啡 綠電 土地關懷/陸志瑋

環境的永續一直是我所關心的事情,不斷思考友善環境的做法,像是發展再生能源,應該更積極、更具多樣性,同時也要設法處理太陽能光板產出的廢物、地熱和風力發電造成的汙染等問題。 體認再生能源發展需要更多的經費投入研究,里山咖啡加入認購綠電的行列,希望研究機構能夠研擬出既能多發展再生能源,且能妥善處理廢料的配套措施,這也是環境永續的「里山」初衷。 「里山咖啡」的命名是源自於2010年日本於聯合國成立的「里山倡議」。在劉淑惠所著《看見,台灣里山》這本書提到里山的概念是: 一種人與環境和諧、萬物共存共榮,使人們可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概念。在環境過度開發的當今,日本的「里山生活」概念已行之有年,並且落實在生活每一細節。 從里山精神出發,回歸到人文主義,我和一群有共同理念的朋友創立里山咖啡,來自清大、台大等不同學校與領域,有各自探索社會的方法。能讓愛好談論、閱讀與發呆者聚集的悠閒小店,你會看到店員和顧客在吧台高談闊論最近的時事、交流意見。時事的內容,很多時候就是人文、環保、土地關懷。 走進里山咖啡,你會發現這家咖啡廳每個角落都有想傳達理念的文宣、標語、圖像。牆

2016.08.26
2016.08.16

台灣鞋業 用實力再造產業榮光/張舒藹

在台灣早期,製鞋業是許多父親投入的職場,這是一門融合廣泛知識的精湛工藝技術,製程可區分成楦頭製作、面版製作、鞋面裁斷、車縫、大底製作與結幫成型等主要步驟,流程中包含上百個工序緊密結合,才能打造出一雙雙匠心獨具的鞋品。尤其是「結幫」這道工序,絕對不能輕忽,製鞋師傅們耐心的順著皮革敲打、拉整,將鞋面服貼固定於鞋楦之上。師傅們用粗曠堅毅的雙手,撐起一個個家庭,也撐起台灣鞋業「製鞋王國」美名,為台灣傳統製造業開創一波黃金高峰。 而今,隨著鞋業歷史的興衰起伏與產業外移,擁有絕佳工藝的製鞋老師傅也日漸凋零,許多品牌鞋廠、代工鞋廠或早期台灣的格仔場(傳統的小型鞋廠),不願見老招牌熄燈,積極思考如何轉型突破。 這些尋覓一線生機的傳統鞋廠,在轉型過程中常面臨困境,因為傳統生產模式無法與時俱進,又因傳統鞋品設計尚未數位化,完全仰賴老師傅的經驗,雙雙皆由手工製作完成,相當耗時費事,而鞋品市場又快速朝向「快時尚」與「大量客製化」潮流發展,為因應趨勢翻轉困境,鞋廠勢必要創新智慧化研發製程,尋找一條可以永續經營的道路。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自100年委由鞋技中心成立「鞋類快速設計打樣中心」

2016.08.16
2016.08.10

開放資料生態系統 創造價值/鄧東波

把資料賦予開放授權條款後,在網路上釋出,讓資料可以開放被取得、散佈、及再利用,甚至是機器可以直接讀取,然而,這只是開放資料必要的第一步;能充份利用開放資料,解決問題,才是開放資料的價值,這些問題包含,政府如何透過開放資料讓民眾了解政策,並吸引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或是,政府、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如何透過開放資料,建立起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以共同解決問題,強化治理效能。 每一種資料的開放都涉及到一定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例如,政府單位可以是資料生產者或供應者,而記者可以是資料的使用者,利用開放資料來寫報導,但記者也有可能無法直接使用政府所開放的資料,而是透過自願性技術社群的幫忙,將開放資料整理、分析、甚至混搭別種資料後,記者才有辦法利用資料。然而,開放資料數量與種類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所涉及的利益關係人有可能變得廣泛且複雜,而涉及開放資料的利益關係人所建構的網絡,就如同生態系統一樣。 事實上,這樣的開放資料生態系統,可投射出資料產業的樣態,並且有各種角色扮演,如資料生產者、資料消費者、及資料分析者,各成員間有資料的供應與需求的關係,這供需之間則造成資料的流動

2016.08.10
2016.08.02

臺灣地熱能源 開發展望與困境/宋聖榮

地熱是一種乾淨、不受天候影響、運轉率高、地表使用面積小且可作為基載電力的能源,因此近年來繼再生能源的風力、太陽光電之後,受到國際間更多的重視。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大都是傳統淺層的地熱能,但蘊藏於更深部地層(3,000-10,000公尺)之熱能更是龐大,且較不受地域限制。 EGS(增強型地熱發電系統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技術開發雖已將近30年,但目前碰到的瓶頸為誘發地震和注水回收率低的問題。針對上述兩個EGS所面對的難題,美國能源部地熱技術辦公室於2014年提出『地熱能源研究新領域實驗室』(Frontier Observatory for research in Geothermal Energy,FORGE),整合所有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和工程等技術,發展高溫水平鑽井和小規模注水液裂工程,希望克服開發EGS誘發地震和注水回收率低的問題,使美國的地熱發電規模達100 GW(十億瓦)以上,供給美國一億個家庭的電源使用。幾乎同一時間,瑞士Basel-EGS計畫也於2015年提出相似的概念,高溫水平鑽井和小規模注水液裂和密迴路灌水取熱計畫

2016.08.02
2016.07.29

經濟部建構雲物互聯生態系,打造雲端產業應用典範/吳明機

隨著全球化發展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產業面對生產成本上升與出口衰退等困境,開始思考創造新一波競爭優勢的轉型必要。鑑此,經濟部透過「雲端服務暨巨量資料產業發展計畫」,成立雲端產業服務團,配合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等五大創新產業推動方案,並藉由雲端、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與應用,促成服務業與製造業加入創新元素,建構雲物互聯生態體系,加速產業運用資通訊技術升級轉型,並提供未來資料經濟、智慧經濟(例如AI人工智慧、關燈工廠)、體感經濟(例AR、VR)等產業創新基礎以永續發展。 經濟部於雲端、大數據產業推動,除持續藉由雲端服務帶動其他產業服務加值轉型,105年依循政策推動方向設定「製造業服務化」及「國際輸出」2主軸,思考如何在現有的製造技術能力,結合雲物互聯技術,有效提升製造能量,甚至整案輸出。

2016.07.29
2016.07.26

重塑國家創新系統 / 詹文男

最近軟硬整合的議題發燒,如何擺脫台灣重硬輕軟,軟體不振,同時開展五大創新產業的問題,成為產、官、學、研熱烈討論的議題。尤其政府轄下的研究法人,也在此波的討論中,成為議論的焦點。到底是整合,還是整併,目前看來都還沒定案。而學校在此波法人改革及創新系統應扮演的角色,也屢屢被提出探討,究竟國家應該如何思考各機構的定位與角色?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基本上,觀察全球主要國家的創新研發體制,可以了解大部分的知識創新來源,多以大學及研發機構為主,配合健全的產業發展環境,許多創意得以源源不斷的出現。而歐美等國,其大學及研究機構往往與產業界緊密結合,因此,在研發標的選擇、研發的執行與銜接,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成果與績效相對較佳,而這個緊密結合的體系,除了大幅降低可預見的風險外,也更即時的契合產業與市場的需求,當然也促成了創業行為的蓬勃發展。 尤其,我們也觀察到世界主要國家的大學或研發機構,現今多已朝向自由化、法人化轉型,並藉創新及創業的手段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化。在此潮流下,開放與競爭已成為各國創新系統發展的主要策略,其源源不絕扶植新創的企業,並透過具整合性的國家創新系統,累積一定研發能量做為

2016.07.26
2016.07.19

你累了嗎?用同心圓管理壓力/王榮春

你累了嗎? 做好壓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覺察自己的壓力。「張老師」台北諮商輔導中心曾經提供一份壓力的試煉與考驗無時不在。當學生,有升學的壓力;畢業後,有就業的壓力;就業後,有工作的壓力;結婚後,有家庭的壓力;買股票,有漲跌的壓力;連中樂透或摸了大獎,都可能讓我們產生壓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壓力,都會讓人不適。有時適度的壓力加上適度的因應作為,反而可以激發潛能,邁向另一個生涯高峰。但是無可諱言的,如果面對的壓力太大且個人的調適狀況又不理想,心力交瘁的困境,甚至生理疾病就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簡單易用的檢測表,或許你可以用這個檢測表(下方圖一),看看最近的壓力是否過大?避免讓壓力俘虜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壓力管理。分享幾個當你覺得壓力來襲時,「自己」就可以執行的壓力管理方法。 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自己學的是心理學,常碰到朋友找我聊目前工作遇到的壓力。我發現這些問題的背後都與二個圈圈有關,只要我們能搞清楚這二個圈圈,或許壓力反而會讓你找到更多發展自我的機會。你可以想像這二個圈圈是個同心圓。外環的圈圈是你「關心」的範圍,內環的圈圈是你可以「影響

2016.07.19
2016.07.12

通膨率與颱風 / 于國欽

由於尼伯特颱風來襲,讓我想起颱風與通膨率的問題。 通膨率向來是美國聯準會升息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影響通膨率走勢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景氣的冷熱、貨幣供給的寬鬆、匯率的變化、國際原油及農工原料的行情等等。然而在台灣,通膨率的高低還經常與颱風次數密切相關。 颱風怎麼會影響通膨率(消費者物價漲幅)?原因很簡單,颱風一來,蔬果價格必然大漲,蔬果漲價又會影響外食費率,在預期心理推波助瀾下,通膨率自然會扶搖直上。 觀察歷年資料,確實支持這樣的論述,民國八十三年提姆、凱特琳、道格接連而來,重創台灣,蔬菜價格於七、八月連漲二成、五成,水果漲三成,通膨率連續兩個月超過6.6%,於是將這一年的平均通膨率推升至4.1%。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底賀伯橫掃台灣,非僅讓五百戶房屋全倒,讓農作物損失近150億元,由於蔬果產區受創嚴重,八月通膨率升逾5%,全年平均也達3.1%。 八十九年的象神,九十四年海棠、泰利、龍王,九十七年的卡玫基、鳳凰、辛樂克、薔蜜,九十八年莫拉克、一百零一年的蘇拉、天秤,去年的蘇迪勒、杜鵑,都是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颱風,這些颱風挾帶著暴雨重創蔬果產區,以致

2016.07.12
前往第 頁 / 共41頁
2015.07.02

財政的擴張 應軟硬兼施 / 王健全

目前,台灣的經濟成長在出口動能減弱以及民間消費受到所得成長停滯制約下,進入「新平庸時代」,因此,成長的擴張亟待投資的加持,尤其是政府的投資。不過,受限於政府GDP 40%的舉債上限,過去幾年政府投資幾近零成長或負成長,也使國內景氣祇能維持在3~3.5%左右的成長幅度。而今,此一局面可望有重大改變,因為日前財政部長表示,在稅收大幅成長、釋股收入提高,以及土地活化下,舉債空間跟著提高,明年可以考慮增加公共支出,帶動經濟成長,使未來經濟恢復動能。根據張部長的看法,未來可望採行「擴張型財政政策」,增加公共建設的投資,令人期待。 不過,除了硬體的公共建設外,軟性的投資包括研發創新、研究機構的投資、國營事業擴大研發的示範效果、法規鬆綁,以及嶄新政策工具投入等均可考慮同步增加,透過上述軟硬兼施的財政擴張,才能加速產業的轉骨及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不少研究指出,公共基礎建設固然有其經濟效益,但其外部性、擴散性則遠遠不如產業的創新投資。尤其在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以及企業的研發投資邁入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電子商務等新經濟的相關領域,透過產業的創新研發才能塑造台灣產業的差異性、獨

2015.07.02
2015.07.01

放寬籌資方式 導入市場活水挹注新創公司 / 江文若

青年創業時代來臨,政府為鼓勵創業,扶植科技等新創事業,建構我國商業環境更有利於新創產業發展,正積極營造適合新創事業的法制環境,賦予企業有較大自治空間與多元化籌資工具,經濟部商業司參考英、美等國「閉鎖性公司」制度,將其精神入法,期能吸引國內外創業者在我國設立公司,活絡並激發國內創新創業的經營環境。 科技新創事業是引領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科技新創事業能否蓬勃發展,其法制面的關鍵則在於創業家與投資者間能否有更精緻、更周延的契約安排、組織規劃來因應科技新創事業本質上的高風險,以追求未來可能實現的高報酬。

2015.07.01
2015.06.30

堅持美好的理想 / 廖紫岑

「經過兩次大戰,經歷流亡,她仍然畫著童話般天真美麗的故事。彷彿因為愛過、被愛過,她就相信唯有美,可以對抗粗鄙野蠻的現實。美,是她最後的救贖。」~ 蔣勳 這是知名作家蔣勳,對法國畫家瑪莉.羅蘭珊 (Marie LaurenCin) 畫作的註解。羅蘭珊作品最近在台灣展出,其歷經顛沛流離困頓,卻不減作品的唯美優雅,無論生活如何改變,仍然沒有忘記「內心的純真」,至始至終堅持她對美的信念,才能留下雋永的作品。 正如創業之初,滿懷對自己的期許,過程中不論成功失敗、歡喜憂苦,都該堅持自己剛開始的願心,透過多元學習,養成堅毅的人格,莫忘自己的理想和初始純真的熱情。 創業至今二十年的時光,經歷了許多成功的雀躍、也有很多失敗的沮喪,但我始終記得剛開始的理想-想要服務社會、創立業界典範,提供最貼心的訊息平台。在工作過程中,不管開會意見相左或決策衝突時,也常常與同仁互相提醒,要堅持我們的理想,那就是給民眾最優質的服務。與夥伴們有著共同美好的信念,提升了決策的高度與永續經營的厚度,因為我們深信,只要堅持要利益別人、服務社會的信念,那麼執行上也不會錯誤偏差太多了! 放眼全世

2015.06.24

精實創業三部曲,促青年創業在地化、夢想全球化 / 葉雲龍

長期以來,政府一直非常關心台灣青年創業情況,我們發現我國青年越來越有創意、勇於嘗試、突破既有框架、為自己開創新事業。最近一年的全球創業觀察年報調查結果,正說明了此事,2014年台灣創業活動指數(TEA Index) 8.5%是歷年最高,代表每百位18-64歲成人受訪民眾內,有8位以上正處創業活動中。所以,能在關鍵的時間點給予我們青年適時的協助,相信我國青年的創意、勇於開創新格局的能量,可以發揮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都知道,夢想必須在土壤扎根才能實現,擁有創業所需的知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們透過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提供了「創業育成學院」,協助青年了解其是否適合創業與必須再精進的知能。例如:「創業前你該有的準備」、「創業適性評量」、「創業基本認識與準備」等課程,都是青年在創業前可以在家自修,了解創業應備事項。 同時,我們結合各類資源,全力協助青年解決在創業中以及在公司成立5年內所面臨問題,諸如:資金不足、行銷通路拓展、營運模式不成熟、創業空間取得…等。例如:行政院青年顧問趙式隆先生,其所創辦「學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曾是本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之育成先鋒企業

2015.06.23

嘿殺聲中的目標管理 / 張雅惠

端午賽龍舟,目標只有一個:飆速站凸台。 筆者今年因緣際會參加一支男女雙混龍舟隊,16位隊員(男8女8)來自四面八方,XYZ世代混齡、最多相差20歲,有馬場長跑老手、衝浪高手、滑雪教練、公路單車玩家、高空彈跳俱樂部成員、救生員,也有完全不運動的門外漢,為人情、充當人頭。 龍舟隊從今年3月練划到6月端午節前3天,3個多月以來,練划頻率從最初的每週一次、提高到每週兩次、最後一個月是天天清晨划。相較於有些隊伍只練最後三週、甚至只練三次就下水,三個多月的「龍舟道」更顯「目標管理」章法! 教練必須拉齊16位隊員的體力與肌耐力;擺平各方運動好手放下對運動的自我主張,調整長久以來運動慣性的施力點;訓練進入撞牆期,教練必須要有放慢速度、重新調整步伐的勇氣;還要懂得上場前、上場時的激勵人心與凝聚共識,以利於賽前fine tune出最佳體力和心理素質。 訓練龍舟隊,如同主持一個部門、或經營一家公司,從設定總目標、子目標、階段性目標,到協助成員循序漸近達標,讓團隊放下成見等,看似簡單的賽龍舟,在「嘿殺」聲中一一實踐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博士對於「目標管理」的3個方法:

2015.06.23
2015.06.16

兩岸產業合作需要更多的誠意與努力 / 詹文男

於上海舉行的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於五月落幕,兩岸就中小企業、經貿科技、文化教育及青年與基層等議題進行廣泛的討論與交流。其中在中小企業方面,各自提出了一些想法與案例,也就兩岸未來可能都需面對的挑戰提出觀點,不過雖各自有一些想法與個案的合作,但總是缺乏制度性及整體性的規劃與安排,可以讓彼此的合作進展能夠更有效的前進。 當然,商場上的合作總是牽涉到個別企業的利益,而很難面面俱到。不過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兩岸產業的發展,的確有合則兩利的優勢,不僅可促成雙方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兩岸人民的生活福祉,也可讓彼此在全球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何攜手考驗雙方領導者的智慧,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應建構兩岸產業合作的頂層設計,描繪可能的願景與目標。在此共同的方向上,才有機會發展合作策略。 其次,全球市場動能已從過去的西方為主,逐漸轉向亞洲,尤其是大陸市場,因此應思考合力制訂標準及研發下世代產品的可行性。亦即雙方可就如何整合兩岸新興產業的合作研發能量與資源,完成兩岸產業標準訂定,進一步形成亞太地區主要標準進行對話。同時成立國際標準組織推動平台,將兩岸標準進一步推向國際標準組

2015.06.16
2015.06.15

多元助臺商 論壇促二代回臺投資 / 連玉蘋

為因應全球經貿環境快速轉變,「回臺投資」加強與臺灣連結並有效運用臺灣投資環境優勢,已是臺商提升核心競爭力、開創事業新局的致勝關鍵。 自1980年代起,許多從事加工製造業的臺灣廠商,因臺灣土地、勞工等生產成本高漲,開始轉往東南亞各國投資設廠;其後,我國開放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因兩岸文化背景相近、語言相通,中國大陸逐漸成為臺商對外投資主要地區。 然而近幾年來,由於全球經濟情勢轉變、中國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加上人民幣升值、基本工資調漲、勞工權益及環保意識提升,投資環境的劇烈轉變,使得臺商經營成本快速增加,加上當地廠商快速崛起,臺商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經營挑戰。許多臺商開始思考調整投資布局策略,尤其在臺灣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及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之際,「回臺投資」已成為臺商策略布局的重要選項之一。

2015.06.15
2015.06.11

強化產業創新設計應用,創造台灣產業新形象 / 吳明機

「彭博社」(Bloomberg)於2014年1月24日發布全球創新評比(Global Innovation Ranking),台灣名列全球第10、亞洲第4,其中在製造力與高科技密度更高居全球第2,顯示出台灣在國際創新研發資源鏈的重要地位。 台灣的設計產業2014年產值近600億元,海外營收達385億元,廠商家數達3,800多家,設計力的表現上,更是屢獲國際大獎,代表我國創意能量相當充沛。而目前設計界推動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及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更是我國企業走向現代化、開創服務商機的重要思維模式。政府若能促成這股創意能量與製造業合作,必能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創造我國產業在國際上新的風貌。 目前國內產業面臨升級轉型挑戰,特別在創新商品的開發階段。產業面臨不單只是產品硬體設計,還包括軟體、製程與行銷,甚至到消費者或客戶端使用體驗等多面向問題,產業想要一次性解決創新開發所有問題,往往需借助多元及跨領域的資源與專家同步投入才能達成。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特別成立設計服務團隊(D-TEAM),該團隊將依產業個案需求,網羅包括科技大廠的設計部門能

2015.06.11
2015.06.09

生質能--台灣未來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的要角 / 蔡岳勳

面臨種種石化能源漸趨枯竭與供應穩定性的警訊,並因應後京都議定書時代之挑戰,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如何提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提高新興替代能源使用比例,降低進口能源依賴,將是我國未來永續發展之關鍵。而發展新能源主要目標係降低進口原油之依存,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並促進再生能源之開發,已是全球主要國家與地區,因應氣候變遷與發展新能源政策之主要方向。 而在眾多再生能源種類當中,推動具有「碳中立性」(carbon neutral)特性的生質能(bio-energy),近年來被許多國家政府視為降低依賴進口的化石能源以及減緩全球暖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美國近年來大力推動生質能之發展,美國發展之再生能源中,生質能已儼然成為要角,美國能源資訊局(EIA)於2011年統計,美國再生能源使用率占總能源的9%,而其中超過一半來自生質能源所供應,主要分為生質燃料供應與生質能發電二大替代能源之開發。而在歐洲,德國近10餘年積極推動生質能發電成果,生質能發電已成為德國第二大再生能源來源。 我國推動生質燃料的政策,始於2006年10月行政院所核定並由經濟部所推動之「發展綠色能源-生質燃料執行方案」

2015.06.09
2015.06.08

盤點「自由化落差」 做好加入TPP準備 / 楊珍妮

參與TPP、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層面,已超越傳統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關稅面向。因此,在行政院督導下,相關部會於去(103)年已完成「自由化落差盤點」工作,檢視現行法規、政策與重要國際協定之間的落差。今年更與時俱進,續就國內法規調整後所涉及的就業、所得分配、安全、環境及文化等非經濟層面因素,進行影響評估,並提出因應配套措施。 去年迄今,行政院已召開6次TPP/RCEP專案小組會議。行政部門對於加入TPP的準備工作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在農、工產品市場開放方面,未來我國參與TPP談判時,勢必面臨他國要求取消或調降農、工產品關稅,這將衝擊國內相關產業。因此經濟部已經研擬「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以及「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並匡列相關預算,輔導相關產業轉型調適。同時,農委會也會加強輔導農業創新加值,調整產業結構,並著手編列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以打造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的樂活農業。 其次,在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面,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時,在服務業市場已有相當程度的開放承諾,但未來

2015.06.08
2015.06.03

邁入資料經濟時代 ─ 經濟部挑戰千項資料大開放 / 馬正維

面對席捲全球開放資料浪潮所引發的經濟效應,經濟部於102年起配合行政院推動政府資料開放政策,提供政府資料給民間應用,連續兩年開放資料數量排名所有部會前三名,截至今年5月底已開放363項資料集,預計於年底開放超過1千筆資料。 為規劃經濟部整體開放資料策略,掌握開放資料脈動,經濟部資訊中心成為開放資料推動者,除協助所屬機關及事業機構全面資料盤點,並因應民間提出資料需求,跨部會機關協調開放資料。例如用電資料可提供不同領域之分析應用,惟因涉及原始用戶隱私,一般政府部門或民眾難以取得,資訊中心因此與台電公司協調轉個彎,利用變電箱區域範圍內的用電資料為基礎,以經濟發布區為單位進行統計,去(103)年於「經濟地理圖資系統(http://egis.moea.gov.tw)」提供民眾查詢歷史用電資料,台電公司並已主動開放電價成本、重要電業經營績效及鄉鎮市(郵遞區)別用電統計等資料,民眾可前往政府資料開放平臺(http://data.gov.tw)下載應用。

2015.06.03
前往第 頁 / 共30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logo top